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33:千万不要试着想改变他,否则你会痛苦一辈子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11.03)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11.13)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楞严经四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33

楞严经四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 33

慧律法师主讲

并没有一个第十九界,大家都知道,只有十八界。是从第七尘与六尘和合;这个看不懂的,要加二个字的:是从第七尘与“外面”六尘,如果不加“外面”,就搞不清楚了,什么第七尘与六尘?不是这个意思,是从第七尘与外在的六尘和合而生,这怎么可能?哪来的第七尘呢?又,因为第十九界并无实体(如同你们所说的心是没有实体一样的,)既无实体性,纵饶你如何的坚持,它都不可能变成实存的东西,既非实存,则等于无物;故说心无实体,等于是说心是无物一样,既是无物,则可以反过来证明诸法并没有和合,更无心从中生起。因此可以证明:“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此论不得成立。

诠论:佛在此答覆阿难的,便直接去芜存菁,只引阿难在论证中所真正用到的下半偈: “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意思就是:由外境引起的内在的起心动念,是这个意思。而略去了阿难只拿来当门面的前半偈:“由心生故,种种法生。”佛在此所用的论证方法,是撇开一切,直接讨论阿难所说的“由诸法和合所生的心”,来探究此心的相状。佛将此心分为两大部分来讨论:一、这个心是无实体的?二、还是有实体的?本段先集中在第一个命题:此心是无实体的。然而这只是借着讨论心有无实体的论证方式,来达到另一个真正的目的:也就是破阿难“执心为和合而有”这个妄见。

阿难在此第五计中有三个错误:一、未解佛义而妄用、并且曲解了佛语。因为不了解佛在讲什么,这个太多了,同样是这样讲,底下的人听了就会扭曲,扭曲!二、执心为和合生灭之法——这又是另一项严重的根本错误。因为和合生灭的心,就是妄心,以唯识言之,也就是缘外尘而有的六识妄心,尘有即有,尘谢即灭,这什么意思呢?故此心断非众生常住真心。诸位!把笔放下来,看这里,什么叫做妄心?什么叫做真心?我讲的,你在这一刹那能体会得出来,就立刻见性。譬如说:我现在眼睛看到很漂亮的花,而开始推论说:这个花从哪里来?这个就是意识心。这个花黄色、白色、青色,起贪念说:这个花很漂亮,我将来结婚的时候,也要这样的花!就开始妄上加妄,妄上加妄,就开始起种种的推测、推论。

好!动念的时候就是它,就是起妄,起贪着花的这个心,这个就是妄。虽然这是妄心,佛陀讲:这个就是第二月,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第二月了。虽然意识心不是常住真心,可是,它比较接近了,虽然说:我起这个贪念,但是,我们能缘的这个意识心、贪心,其实不存在,这个花会凋谢;这个花会化作灰烬。好!起这个念头。当我们悟道的时候,悟道的时候,看这个花,一样可以知道黄的、黑的、白的;但是,直下就没有这种情绪上的东西,完全没有,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非相就是它是空相,现在虽是意识心,直下放下,就是这一念!而这一念,我告诉你:必须先二个步骤来完成,最后再回归当下这一念,分二个步骤就是:彻底否定,彻底否定。

这样举例子还不是很清楚,再讲一个更清楚的,譬如说:男众看到一个美女,举这个例子最强烈,众生的毛病就这样子。好!起意识心,白天也想、晚上也想、再回去睡觉也想;好!当你大悟的时候,你有智慧的时候,第一眼看到这个女众,直接了当就知道,她是一堆骨灰,非常清楚,这就是一堆骨灰;当然,这也是多余的观念啦!为什么?没办法了;彻底的否定的时候,智慧就显现,彻底的否定;再来,肯定我们有一颗真心。

经过了彻底否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看到不生不灭的清净心,所以说: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是经过二个层次,再回归当下的整合体。先彻底否定,第一个观念:你看到任何的相,直接了当告诉他:就是空,跟虚空没有两样。所以,色即是空,有色的相跟无色的虚空,它是一样的,色即是空;但是,更有更深一层的,它是因缘无自性,因为无自性,他才讲空。所以,用虚空来比喻并不恰当,应该说空无自性。所以说:你要见性,先彻底的否定,见一切相,统统知道是妄,包括我们这个色身。

好!那么能生的这个心呢?就是多出来的,我无生,一切法缘生就是无生,我自性无生,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切法都无生,空没有生啊,你们也是空,你们这个色身也是不可得,所有的色身,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体悟到缘生,缘生当体即空,就是无生。所以,你起贪心,变成心灵的如来藏性的负担,你对境起嗔恨心,那个也是一种心灵的负担,这个就是意识心。而佛陀说:不可以离开这个意识心找什么?找真心,就放下那个意识心,同时就见性,而且必须重复训练,对没有证量的人来讲,他必须重复训练,才有办法明心见性,要不然,虽然你知道道理;可是,你放不下,道理虽然知道,习气太强,理论知道,事相做不到

所以,他必须重复训练,一直重复训练,一直重复训练放下,到后来,没有东西可以放,原来诸法本来就是空,没有什么好说,你所有起贪念,多余的意识心;起嗔恨心也是多余的,这些都是清净心的心灵的负担。所以,怎么样能够让你过幸福快乐的日子?也就是不要把假相变成你心灵的负担,让你的清净心一直起作用。。。但是,这个没有训练没有办法!

因此,你能够了解说淫怒恚即是戒定慧,你能体会得出来吗?淫怒恚,有的人心里很自卑,说:哎呀!师父!我淫心很重!师父!我嗔恨心很重!师父!我愚痴心很重,没智慧了!淫怒恚;《维摩诘经》讲:即是戒定慧,佛为什么这样讲?淫本身不存在,我空、人空,淫心哪里存在呢?对不对?好!话讲回来,我空,一切人相、众生相不可得;但是,你的欲的念头,它一直强迫你自己啊,这个叫做道理虽然知道,可是,无量亿劫来的习气,它一直奔放、一直流动,就像等流一样跑出来了,就像河流一样的;因为海水;就像瀑布一样的,没有间断!因此,我们要了解,见一切相,起心动念就是意识心,而意识心的放下,而且是绝对的放下,到最后有证量,体悟绝对的空,没有东西可以放下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喔!原来我们就是佛;原来即心就是佛;原来为什么佛一直教导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于一切法应当无所执着,而生清净心,慢慢你就会体会。

所以,这个重点抓到,就是放下,再放下,彻底放下。万法执着不得,执着是生命的休止符,是心灵痛苦的负担,着即不对,不管你用任何的理由,执着就是不对,不管你用任何的理由,保持清净心,就是这样子。所以,广钦老和尚就是这样子,对人无好,无坏,这个就是中道。所以大悟,他处处所体悟的就是中道。好!倒数第二行,佛在此所用的论证方法,是撇开一切,直接讨论阿难所说的“由诸法和合所生的心”,来探究此心的相状。佛将此心分为两大部分来讨论:一、这个心是无实体的?二、还是有实体的?本段先集中在第一个命题:此心是无实体的。然而这只是借着讨论心有无实体的论证方式,来达到另一个真正的目的:也就是破阿难“执心为和合而有”这个妄见。

阿难在此第五计中有三个错误:一、未解佛义而妄用、并且曲解了佛语。二、执心为和合生灭之法——这又是另一项严重的根本错误。因为和合生灭的心,就是妄心,以唯识言之,也就是缘尘而有的六识妄心,尘有即有,尘谢即灭,所以此心断非众生常住之真心。刚刚师父就是讲到这里。三、更计此妄心为随尘和合于不定处生;这个缪见虽是附属于第二项底下,然而却是阿难的立论的主旨;“心在不定处”。然而佛却不就这个处所的问题去破他,而是就“有和合、无和合”的问题去破;而为达到破和合说的目的,佛采用了“心有体、还是无体”的论证方式。

现在来回顾一下七处征心到此阿难所犯之过失:第一处:计“心在身内”——此为凡夫见,为凡情所共计,所谓常情;一般凡夫很难超越这个见解,更无法想像说“心在身内”是错的!第二处:计“心在身外”——此为外道见。有一些外道依种种的邪说、邪论而作如是说。第三处:计“心在中间”——此也是外道见。复有外道种种妄想分别,不依正理,而作如是说。第四处:计“心有开合,能内外对而见”——此纯为阿难自心妄见,异想天开(阿难自己发明的杰作)。第五处:计“心随和合而有,其处不定”——这是依执权教和合之理加上错解佛义,所作的妄说。

由上列可知,佛于各处破斥阿难的知见,实际上是在破凡夫的知见、破外道的知见、破权教的知见,以及行者自身的种种妄见,若此等邪、妄知见不除,则无由入于如来正道:以诸邪见妨道故。这个邪见是最可怕的,邪见就是卫星定位定错了,本来要飞到美国,现在跑到英国!是不是?就是方向搞错了,所以,知见是很重要的!

关于第五计中,阿难错解佛义部分已经说,今当说明阿难依执权教和合之理,权教的意思就是:佛一时善巧方便,讲因缘和合。这里要特别注意,佛一时方便,讲因缘和合,是怎么样?究竟之处是缘起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无生;无生就无灭;无生就无增无减、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一无异。所以,执权教是佛一时善巧方便的说法,不是究竟说,叫做权教。所以,今当说明阿难依执权教和合之理而说。就我们现在也是一样,譬如说:我们今天讲经,因缘和合而生,就讲经,但事实上有没有讲?没有啊!若说佛有所说法,即是谤佛。对不对?为什么?处处都在指如来藏性,没有说法,本不生,本不灭,哪里有说法呢?对不对?在这个《大般涅槃经》里面讲:若说佛入涅槃,即是谤佛。如果说:你认为佛有入涅槃,即是谤佛,佛不生,佛不灭;佛不来,佛不去;佛哪里有入涅槃?佛从来不生;生者缘生,缘生就是无生,无生,哪里有来去、生灭、增减的东西?所以说:说佛入涅槃,就是谤佛;若说佛有所说法,亦是谤佛。所以,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已经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如如不动,毕竟空的这个般若智慧,就是我们的佛性;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没有任何的东西合,它是绝对的存在。

譬如说:今天我们讲和合,方便说;讲究竟,究竟,大家都是空啊!诸位再观想一下,现在一念之间,所有的人坐在底下,包括师父,都观想统统化作白骨,一堆白骨坐在那边,谁在说法?谁在听法?这一堆白骨再化作灰,你们每一个位子上面,放着一个骨灰坛,你们火化以后,所有的骨灰统统放在那边,不是一切法无生吗?不是一切法无灭吗?一切法,为什么?本来无生啊,你爸爸、妈妈没有生你的时候,你在哪里呢?所以,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是什么?就是空啊;现在五蕴生出来,五蕴身就是缘生,缘生就是无生,凡所有生灭,其实,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所以,如来怎么说,统统要叫你开采每一个人原来有的般若智慧的真心,直接了当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就是一念成佛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就知道,把他观想成骨灰的时候,一切法无生。

  好!再回归到缘起,缘起,师父虽然说法,无有能说所说;虽然你们在听法,无有能闻所闻,法无来去相,法无生灭相,法无增减相,法无一异相,一切法不可得相,哪里有生灭、增减?所以,讲缘起就是权教,权教就是佛不究竟说,暂时给你了解,至少你相信因果,不会乱做,善有善果,恶有恶果,至少你不敢乱做。权教菩萨,权教至少可以破除外道的邪知邪见、无因果的歪论,邪见,至少可以破除这个;但要究竟成佛,必须了悟究竟义,要了悟究竟义。

底下,诸位须知,这个“和合”之理,是佛法中第一等重要,也是最基本的道理,许多佛法中高深的道理,都是根据这个和合之理而来的,例如最高深的:“缘起性空”、“缘生无性”,缘起性空就是:只要条件生起的它的本性就是空。诸位!没有一样不是空,花,究竟没有花性;我们说:男性、你是女性,那是暂时的,暂时性的。对不对?某一个时间、空间,说:我是男性、你是女性、这是花,花性;但是,究竟义,男性究竟空;女性毕竟空;花性,体不可得,剩下的就是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在转换而已,七大在转换而已。我死了,这个骨灰如果放在植物的根部底下,它吸收了养分,再成长,再继续成长;这个植物成长以后开出水果,你们再吃;你们再吃了这个水果,有能量;有能量以后,你们大便,大便出来,再栽种水果、蔬菜;种蔬菜、水果以后,接受阳光;接受阳光以后,蔬菜、水果又成长,成长以后,又怎么样?又人类来吃,又转换成能量,它就是一个无形的能量在转换而已,就是地水火风空见识,也就是:生命只是元素的转换而已,没有定体,它是生灭无常的;它是不实在的、缘起如幻的东西。

从生物的角度来讲:它只是为了繁衍下一代,而存在这个世间;如果就现在现实来讲:它只是为了吃饭、为了生存。对不对?就究竟化学的角度来讲:身体只是化学元素的运作;就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它只是产生能量的一个肉体,一个肉体。对不对?就心灵的角度来讲的话:它有喜怒哀乐,无形的喜怒哀乐,配合着物质现象的显现,有喜怒哀乐,但是,毕竟来讲:这些喜怒哀乐不可得。对不对?究竟这些身体,只是化学元素,尘来自于大地,身来自于大地,回归到大地,四大:地、水、火、风,只是在运转而已,你的业力形成人,地水火风空见识运作人的存在性、短暂性、和合性;你是一只畜生、一只水牛,这些地水火风空见识和合,变成业力所感,变成一只水牛,这只水牛一定循着一定的模式,出生就吃草,你不可能看到水牛吃肉的!好!这业力一转变成老虎,这只老虎就必须依着缘起性空的道理去做,业感缘起,缘起就必须要这样做,但是,究竟这一只老虎性空,死了,留一张虎皮,虎皮再磨成粉末状,老虎相也没有;可是,业力就是那么的清楚,业力是那么的可怕,老虎就是这样子啊,没有听说老虎出世就吃素的,老虎都是吃肉的,它的业力就是这样子啊!

因此,我们了解,业力是很可怕的,变成一只老鼠,它的生命的周期就是只有几个月;一只蜜蜂,它的生命的周期就是几个月、几天;你要生命是一个乌龟,有二百年还不会死;是人类,最多活八十岁、一百岁,业力缘起性空,业感缘起,就是这样子。生命只是元素的转换,执着是可怕的负担。所以,“缘起性空”、“缘生无性”等等,以及较中等的无常、苦、空、无我都是。

其次,“诸法因缘生”这句话佛弟子都知道,然而诸法是如何而能从因缘而生呢?即是以和合故,即是因缘和合而生法,所以诸法之生起,称为“缘起”、“缘生”。“因缘”是诸法生起之因,而“和合”则是生起的方法。这是如来解释为何有一切法之理。然而因缘既有和合,便有离散:和合者不会永远和合,是有时间性的,所以,和合的时候,不必太高兴,当你要快接近结婚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太高兴,因为那是痛苦的开始,真的!当你要交到好朋友的时候,你要牢牢的记住,千万不要试着想改变他,否则你会痛苦一辈子!当你有能力的时候,慢慢的感化他,这个行!如果二个男女结合,你硬要改变对方,注定一辈子都要痛苦!你想活得很痛苦吗?那就把你的看法强加在别人的身上,保证你一辈子活得很痛苦,一定很痛苦的!

所以,男女相爱,第一个:你能不能容忍下对方的缺点?行,可以在一起。第二,你不要试着改变他,你强烈的想要改变对方的坏习惯,收到的就是负面的效果;如果有能力,慢慢的从侧面,侧面,慢慢的一步一步来,一步一步来,这个改变是很难讲的!是不是?有太太就这样子,要度她先生,又不敢讲,有时候,拿了一片VCD、DVD或者师父写的书,放在书桌上,她的老公死要面子:凡是佛法就是消极啦、就是迷信啦!那些出家人都叫人家供养啦,大家都知道啦!婚姻失败啦;你看,要不然就是长得个子矮,讨不到老婆啦!也不晓得在讲谁?好了,就讲一堆理由了,你看看!好了,他的老婆就很有智慧了,在桌子上摆一本书,或者是一片VCD、DVD,这老公半夜趁他老婆去睡觉的时候,偷偷看一下,到底这个矮法师是在讲什么东东?打开一看,哇!不得了!发现了真理,这个老婆还不要讲呢!老婆第二天说:我要去拜拜!好,好!我马上载你去!咦?昨天跟今天就不一样了!为什么?当他一个观念一转变的时候,整个生命完全不一样,一念之间嘛!所以,诸位!在大家还没有碰到佛法,没有因缘的时候,千万不要说想要立刻就要改变他,刚好适得其反。知道吗?因此,要慢慢来。

所以因缘聚合的时候,不要喜;因缘离散的时候,也不要悲,这是大自然的法则,圣人都没办法改变。以诸法是如是由因缘之和合、离散,而有生灭,所以世间是无常的;以无常故是苦的;所以,我们年轻就会老,很快就老了!以无常所以空;以因缘和合无自性,所以无我。诸位!既然无我,我们在痛苦什么?为谁辛苦为谁忙呢?你今天死了以后,化作一堆骨灰,你的房地产、汽车、娇妻、美妾,是谁的?金银财宝往哪丢呢?是不是?所以,是佛在权教中所开示的道理。

然而佛为何在权教中要开示“诸法因缘和合而生”?主要是为了破斥外道计着“无因说”、或者“自然说”,有外道谓诸法生起,没有原因,就无因论了。是不是?善恶亦如是,因为没有原因,所以也就没有果;无因无果,所以造善不得善报,作恶也不得恶报。外道以邪见、愚痴作如是说,误导众生堕无因果,而不修善断恶,以致无福无智堕入恶道。以此恶见害人,所以如来破斥之,而开示一切诸法皆有因缘而生,非无因缘而能生,善法有善的因缘,恶法有恶的因缘;若因缘具足、和合,法便生起。于是世间众生造恶便受恶的果报,造善便有福报,乃至得智慧、解脱、菩提、涅槃,这不仅佛自身就是最好的明证,连佛诸弟子,其数无量证于解脱,便是示范。以佛如是自行、教他,开示大众,所以外道无因果之邪见便息。此是如来开示权教中“因缘和合而生法”之因缘。

接着,外道邪见既破,众生善根成熟,心无邪妄,堪受如来大法,于是如来即离于“权教”(就是一时权便之说,如《法华》中的三乘),三乘:小乘、中乘、大乘。而开示最正、真实的“实教”大法。此实法如来当时不说,由于当时众生智器下劣,不堪承受大法;又于其时,以众生心有邪故,心有邪妄故,不与实法相应,所以只授与权法,以医一时之病;今邪见之病既除,权教之药亦可不用再服,所谓病愈药除是也。又,如来今开示实教,也是以弟子根熟,是以破其权教法药之法执,以令堪绍诸法实相之法。此诸法实相之一,就是今经中之“诸法实不和合”!所以,《楞严经》讲:诸法实是不和合,就是怎么样?就是讲如来藏性本来就存在,它是绝对独立的存在。所以,即五蕴身就是如来藏性;即六根就是如来藏性;即十二处就是如来藏性,绝对就是绝对,不能任何的比较,没有任何的次第。

205页,如上所说,权教之“诸法因缘和合而生”,如来是有因缘而说,为治众生邪见之病,及为导众生入无上菩提之正道,换言之,也就是黄蘗大师所说的“为止小儿啼”。小孩子在哭的时候,方便,让他不要哭,不要哭,说:不哭,不哭!今既然已经成长,不再如小儿(凡夫、外道、权教、小乘)乱啼(妄想分别、言说戏论、虚妄的驰逐),便为说最上正理。

为何于诸法实相中说诸法实不和合,举例而言,化学中所说的“二氢加一氧,就是H2O变成水”;以佛法的词句是说:氢与氧和合而生水,而科学上则称此为“化合”。(您看多妙:化合,变化而和合——岂非巧合?)但我们来细细参详:氢之性是甚么?化学中所说氢的性是自燃,就是自己会燃烧。而氧之性是甚么?氧之性是能助燃。而水的性呢?水之性能灭火。所以,火灾都派消防过去;当然还有化学药品,如果是化学爆炸,就用泡沫了,不一定是水了。您看,既然水是氢与氧和合而生,就应该能保存氢氧的本性,而兼有能自燃、且能助燃之性;然而事实不然,水不仅既不自燃也不能助燃,而且相反的:水能“灭燃”。你要燃烧起来,水就把你扑灭。因此,在水中,我们看不到一点点氢的性和氧的性,因此若说水是从氢与氧和合而来的,实在是难以置信,以此证明:“氢跟氧实无和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是明明看到氢与氧和合吗?那是“表相”,以佛法言就是:“相上所现如是”,而实际上并无如是事,只要是缘起的,就是如幻。所以在实教中称“因缘幻化”就是缘起如幻,而生的。(方才不是说,化学中也称其所研究的现象为“化合”,而其所研究之物为“化合物”吗?“化合物”者,变化和合而成之物,有如幻化,法如是故,非凡智所解。化学家本人也只知事实的现象如是,但到底为何会如是,他也是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又,“和合”这个道理在众生界也是很重要,例如我们这个身体,就是一个“和合体”,西洋哲学中称为“有机体”,古代以及中古哲学中又称为是个“小宇宙”,以相对于外界那个“大宇宙”,这个“大宇宙”跟“小宇宙”之说,类似我国儒家以及道家的“大我”与“小我”。为何称这个身体是小宇宙呢?因为它由无数的元素和合而成,我们这个身体,由六兆个细胞,六兆细胞和合而成!其中甚有规律,如外界大宇宙中天体之运行。所以这个小宇宙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此一完整、和合、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之相,就是《金刚经》所说的“一合相”。是故知世间之众生、凡夫、外道,皆着此“一合相”,以此一合相即是“我相”,就是“人相”、就是“众生相”、就是“寿者相”。而《金刚经》中所说的佛说的:“一合相者,实不可说,而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好!把笔放下来,现在讲一合相,缘起,我们这个因缘生的这个色身,合起来叫做一合相,这个一合相,分事的一合相,还有理上的一合相,就事相的一合相,也就是因缘凑合起来,有一个假相现出来,我们称为一合相;但是,就我们的心性,如来藏性来讲:它叫做才是真正的一合相。所以,一合相本来就不可说,绝对相叫做一合相。知道吗?无相叫做一合相。所以,我们站在事相来讲:就是由四大因缘和合的,这个叫做一合相;但是,真正的一合相、绝对的一合相,理上来讲的话:绝对的清净自性,它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合,是绝对的合。知道吗?就像虚空,它没有跟任何东西合;可是,任何东西的合,都不能离开虚空,所以叫做绝对的一合相。

好!看底下这一句:“一合相者,实不可说,”为什么?绝对的一合相——究竟清净心,它怎么能说呢?绝对的清净智慧,就是一合相,实不可说,本来就是毕竟空,没有办法说。但是,凡夫贪着事相的一合相,所以,凡夫之人,贪着事相的一合相,认为有一个真的,好像这个色身存在。“贪着其事”者,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我相空、人相空、众生相空、寿者相空,也就是计着一合相,也就是计着诸法有和合,也就是计着诸法有生灭之相——然而和合、生灭,乃诸法之表相——由其表面幻化而观有如是等相——而诸法之本性,实不生不灭,更实不和合:诸法法尔本自清净,不增不减。为什么?诸法本自无生。对不对?

你看一个小孩子出生,如果小孩子出生,死了以后火化,把他磨成粉末状,一个颗粒微尘,小孩子在哪里呢?你说小孩子生,有生吗?那个是元素的转换而已啊!你真的有没有这个小孩子呢?业感缘起说有、因缘和合说有;究竟实相(是)没有,大人都不存在了,哪里有生小孩呢?是不是?诸法都是这样子的。所以,生生灭灭、缘起缘灭,方便说有缘起,缘起缘灭的任何一个动点,时空的会合点,体会妄、无生,事情就解决了!若见诸相非相,非相就是时空统统破除,没有着时间跟空间的相。若体了悟入如是知见,就是入佛的知见,就是悟入如来密因。若如是者,即堪荷担如来首楞严大业,广利无情众生。

经文:【“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若有体者]:若心有实体的话。[以手自挃其体]:“挃”,就是捏。“体”,在此为身体,不是前面所说的心体。此言,如果你用你的手,挃,来捏自己的身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所知心”,所能觉知此挃之心体。此即言,你能觉知到这一捏的心体,此时是从外面进来,到所捏的地方,去觉知此一捏之触呢?还是从里面出来,到所挃的地方,就是所捏的地方。去觉知此一捏之触呢?[若复内出,还见身中]:如果你的心体是从里面出来的,那就等于说你的心体是“居在身内”一样,如是则还应能先见到你内身中五脏,如是即同前面第一处中所破的一样:“心非在身内”,故言“心体从身内出”不能成立。[若从外来,先合见面]:如果说你的心体是从外边进来,到所捏之处去觉知此捏触,则应该在还没有达到那个捏处之前,先能自见己面;因为心既从外进来,即同说心“居在身外”,心既居在身外,即同前面第二处中所破的,以实不能“自见己面”,故说“心居在身外”不得成立。因此不得说:“心体从外而入”。

义贯:“若”你说心为“有”实“体者,”则“如”果“汝以”自己的“手,自挃其体,”(自己捏你的身体),此时“汝所”能觉“知”之“心”体,“为复”从你身“内”而“出”来觉知此触?“为从”身“外”而“入”,来觉知此触?“若复”汝之心体为从身“内”而“出”,来到捏处,则等于说心是居在身内,这样就应“还见”自内“身中”腑脏;但你实不能自见身内腑脏,如前所破,所以心体实不从内出,所以说心体从身内出,不能成立。

“若”你说心体是“从”身“外”进“来”觉知此捏触者,既是从外来,即同于说心是居在身外,既居在身外,便在进来之前,“先合”自“见”己“面”,如前面所破。(然而你实不能自见己面,故知你的心体实不从身外进来,因此说“心体从外而来”是不能成立的。如是则心体既不从内出,又非从外来,所以知道心体实无出入来去,若无出入来去,则不能说心有实体,是故若说“心有实体”是不能成立的。心既不能说有实体,则不能说心是由法和合而有,因为若是和合而有,则应有实体,方具和合之条件;若无体,则无物合。)

诠论:如上所说,阿难在此第五计中,为计“心随和合而有”。佛就从这个“和合体”的心去破,质问阿难这个和合体之心到底是“有体”还是“无体”?前面一节经文当中先从“无体”来破:如果说这个和合的心是“无实体”的,则不能说是从和合而得。此节经文再从“有体”来破:如果这个和合之心是“实有体”的,那么它一定存在某一个地方,正如现代物理学上所说的:“一个物体一定有体积,而且一定占某一个空间。”这个“占有某一个空间”就是存在某一个地方之义。心既有体,就一定要存在某处,否则便不能说它是有体的。所以佛此处再从“内出”与“外入”来破,如是即得证明:心体既不从“内出”,也不从“外入”,因此而判知“心有实体”不能成立;“心有实体”既不能成立,便又证知心不是和合而生,因此阿难:“随所合处,心即随有”不能成立。

经:【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堂中,门能见不?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见是其眼”:“其”,就是语助词,无意义。此言,能见是眼的功能,能见是眼的性能。“心知非眼”:心的功能是能知。“非眼”,能知不是眼的功能。“为见非义”:故说心为“能见”,不合道理。“义”,就是义理、道理。“若眼能见,汝在堂中,门能见不?”:如果光有眼睛,而不用心,就能见的话,你身在室中,如果不用心,能看得见门吗?意思就是:门能自己看得到吗?如果不用心,视而不见啊!对不对?可能视而不见。“则诸已死”:“已死”,就是已经死的人。

义贯:“阿难言:”能“见是其眼”之功能,而“心”的功能是能“知”,且能知也是“非眼”之功能,故说心“为”能“见非”合“义”理。“佛言:若”光有“眼”便“能见”,无心,那么,则“汝”身“在室中”,如果不用心看,“门能见不?”(如果不用心,显然会视而不见。)又,退一步说,若光有眼即能见的话,“则诸已死”之人“尚有眼存”在,他们“应皆”能“见物,若”他们还能“见物者,云何名”为“死”人?所以知道“有眼无心”还是不能见的。所以,重要的还是心!是不是?

诠论:在此阿难又引出一个大课题,即依于凡情,计“眼为能见,心为能知”,尤其是“眼为能见”,更是大家所共知、共认的“事实”,而千万想不到,依佛智所证,能见者不是眼,而是心!甚至于能闻者也不是耳,而是心——总而言之,一切见闻觉知,都不是眼耳鼻舌身,而是心,此非凡情所知。所以如上所说,若无心,则虽有眼,可能视而不见,乃至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以其“心不在焉故”。又,不但死人虽有眼而不能见,有耳而不能闻,就是连活人,若睡着了,或失心发疯了,或者太专注其他事,或作白日梦,都会虽有眼而不见,虽有耳而不闻,所以知道见闻觉知之事,非有心则不能办;更进一步说,其实见闻觉知等事,都是一心的作用,眼耳鼻舌身等,只是一个过道而已。过道就是借,借过、借通道而已。

又,见闻觉知之事,不但光有眼耳鼻舌而无心,则不能成办,相反的,有些特殊状况之下,即使没有眼耳鼻舌等,而有心,也能成见闻觉知等事;如阿那律无眼而能证天眼通,能视三千界犹如见掌中诃摩勒果;再如人于梦中,自心即能化作种种境界,且有种种见闻觉知;又人于定中,不用现前眼耳等,也能观见种种庄严境界。至于天眼通、天耳通者、其所见闻更非肉眼肉耳所能及,而此所谓“通”,就是“心通”,也就是本经中的二十五圣圆通之事。所以圆通者,即其心圆满通达,而无隔碍,故其六根互用,乃因其心通无碍之故。然凡夫以心执着,隔碍不通,所以计执必眼为视——执着“眼睛就是看”!必心为知,如是区隔执着,所以不通,乃至令心之全体功能不能显发;是故自身怀宝而不自知,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佛性、都有般若智慧,我们自己不知道,累劫枉受贫穷。

经文:【“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

义贯:佛又说:“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你“若”执说“必”定“有”实“体”的话,我们姑且让它成立;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此心“为复一体?为有多体?”又此心“今在汝身”上,“为复遍”布你的身“体”(在你全身同时都有)?抑“为”并“不遍”布你的身“体”(只是在你的局部呢)?

诠论:佛在此又进一步要破心有实体之说,也就是说为了彻底破此种凡夫、外道的邪见,及其各种变体,所以又细分为:一、心为一个整体,二、心分为多体,、心为同时遍布全身,四、心为不遍布全身,一时只存在于局部。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确实有外道及凡俗学术计着此等妄见。远的不说,例如一般凡情,都把心的功能分为见、闻、嗅、尝、觉、知等六部分,而各分派给眼、耳、鼻、舌、身、意,因此令原本的一心的功能,化为六个,变成心好像有六个体一样,这就是本经中所说的“分一精明,为六和合”。又,外道的理论,以及中国的西洋哲学中,皆有所谓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此等皆与论心之一体、多体有关。佛为究竟破如是等计着,所以在此举出,一并破斥。

经文:【“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支时,四支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若遍体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

注释:“以手挃一支”:“支”就是跟我们加肉部的肢字是一样的。“咸觉”:“咸”,就是皆;都有感觉。就是咸觉,就是都有感觉。“挃应无在”:既然四肢都有感觉,你捏哪一个地方都一样啊,叫做挃应无在,捏的那个地方就没有固定了,捏左手、右手、左腿、右腿都一样啊,都会痛啊!所以,挃应无在,“无在”,无一定之所在。此言,那一捏应该没有一定的所在,也就是,不能定说是捏在哪里,或者是:所捏的地方是无法定位的。当然不可能是有这种事;既然有捏这个动作,必然能确定是捏在哪里。“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有所”,就是有一定的所在。此言,如果能觉知这一捏是有一定的所在,捏右手痛右手;捏左手痛左手,捏的地方很清楚了。这个也就是觉知是捏在某一点,这样,你所计的心是一个整体,便不能成立。“若遍体者,同前所挃”:如果心体是遍布你的全身的话,则与前面所说的“心为一体”时,所捏的情况是一样。

义贯::(佛接着说,)第一、“若”你说心是“一体者,则汝以手挃”捏你四肢中的“一支时,”则你的“四支应”皆同时“觉”得被捏了一下,因为同一个体嘛!然而事实并不如是,你捏一肢时,并非四肢都有感觉被挃、被捏,因此说“心是一体”,是不能成立的。纵使退一步说,“若”四肢“咸”同时“觉”得被捏“者”,那么刚才那一“挃应无”一定之所“在”可言,若有一定的所在,应只是被捏那一个地方有所觉知,不会全身遍觉此一捏。反之,“若”说此“挃”确实“有”一个一定的“所”在,而非全身遍觉,“则汝”所立的心为“一体”之论,“自”然“不能成”立。

第二、“若”说心是有“多体者,则”你一身便“成”有“多人”之心,到底“何”心“体为汝”?(哪一个心体是你的呢?)因此,说你的心有多体,也不能成立。第三、“若”说你的心是同时“遍”布你的全身“体者”,即“同”于“前”面所说的心为一体是一样的,于一肢上“所挃”的结果是一样的:四肢应当感觉,因此说心为同时遍布全身,也不能成立。

第四、“若”说心为“不遍”布全身“者”,则“当汝触”你的“头”的时候,在那个时候,同时“亦触其足”(也碰你的脚),如果你的“头”能“有所觉”,则你的“足应”毫“无”觉“知,”而“今汝不然”,而今现在事实不是这样,当你同时碰你的头和脚的时候,确实是头与脚同时都有觉知被碰,因此说心体不遍全身,也不能成立。

综上所说,(综上而言,既然说心为一体、或多体,心为遍布全身,或不遍布全身,四者都不能成立,因此可以证知:说“心有体”不能成立。为什么?一体不对、多体不对;遍体不对、不遍也不对,因为是妄嘛!若心有体不能成立,则不能说心是从和合而有。对不对?心无体不能合,心有体不能成立,一体不对、多体也不对;遍体不对、不遍还是不对啊!是不是?心有体不能成立,那当然没办法和合了,因为它是妄嘛!妄处歇就是真,真如体也不能离开妄,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经:【“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义贯:“是故应知”:你所说的“随”法“所”和“合”之“处”,你的“心则随”之而“有”,此立论“无有是处”,不能成立。诠论:综上所言,佛在此为了要破阿难的心为由和合而生之论,所以兵分二路(“无体”、“有体”);而第二路的兵(“心有体”),又分三支,这三支又各统三路劲骑:

一、内出、外入;二、一体、多体;三、遍体、不遍体。兹表列如下:218页, A.以心无体破——若心无体,则非由和合而有。连体都没有,怎么合呢?好! B.以心有体来破。a1 心体由内出——从内出应能见内身五脏六腑(而实不然)。a2 心体从外入——应能见己面(而实不然)。变成心在虚空,虚空就会看到脸了。b1 心为一体——捏一肢,则四肢皆应觉(而实不然)。b2 心为多体——则成有多人之心,那么哪一个心是你的呢?(自相混杂)。c1 心为遍体——与“心为一体”结果是一样的。捏一肢,四肢都痛、都感觉啊! c2 心为不遍体(就是在局部了)——同时摸头与足,若头有知,足应不觉(而事实不然)。摸头,头知;同时摸脚,脚也知道啊!这样便结束了第五处征心,破计心由和合而有而生。此破心和合而生,也就是在破“心有生灭”,而如来藏性实不生灭,而为令悟心为不生不灭作张本。

那么,因为这个是白话文,成观法师也写了很多的资料,也值得我们参考,虽然用一点时间,不过,强化我们的正念、正知正见,更让我们文言跟白话来融通《楞严经》的大义,让我们更清楚!
回向(略)(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二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三套(全)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1:有才干的人,一定要懂得避开灾难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2 :你情绪都控制不住就很难入道,因为这是基本盘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3: 一直强迫对方来接受佛法,佛法有时候会变成毒药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4 :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布施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05 : 你以为有一种境界可以追求,就染污了清净心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6 :守住口业紧闭你的嘴巴,阎罗王也拿你莫可奈何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7 :很有修行功夫的人能瞬间降伏这种瞬间的爆发力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8: 佛灭度之后要以戒为师,戒在佛在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09 : 若你常接近烦恼的众生,你的频率也被感化变成很烦恼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10 : 法是绝对,绝对就不能说;说了,就统统叫做方便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1:修行不是等待,修行必须回归当下,现在就必须解脱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12 : 如果不是欢喜心布施出来的,也得不到功德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3 :  我们三皈依也要如法观想才得纳受戒体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4:处理任何事情,你愈执着愈让自己的心伤害愈大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15 : 如果还卡在观念和知解上,那就不算是真修行人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6 :任何法师讲经说法都不能离开: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7 : 千万不要双手造的功德从你的嘴巴花光光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8:晚上作梦的梦境一团糟,就知道我们连一点定都没有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19 : 世间没有冤枉的事,认命变成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20 :我们会有情绪的作用,就是因为攀缘心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21 :阿难所执着的七个地方都不对,不是真心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22 : 有定位这个“我”,你就什么都贪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23 :在这个世间里,你任何的享受,都必须付出代价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24 : 我们意识强大,本性--如来藏性显现不出来了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25:愈有修行的人的手就愈软,要往生极乐世界要有柔软心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26 : 眼根即同无情物,没有分别能力的所对之境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27: 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心的问题,看你动什么念头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28: 所有的缘起法都是事, 有事是凡夫,没事是圣人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 29:有不执着这个心,就表示有一种东西让你不执着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30:一切的成功者都必须要有善的因缘具足才能够成就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31:没有智慧是一辈子苦,生生世世都要受苦

楞严经四 七处征心32:在这世间谁都不可靠,最可靠的是我们自己的智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