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又一次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本公众号持续推送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文章以及故事,欢迎关注!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紧急援助湖北的医生和护士们成了英雄群体。和我们同样是普通肉身的他们,因为职业和使命之故,义无反顾地坚守一线,很多人感染病毒并失去生命,令无数人感动至深。在武汉解封、援鄂医疗队伍撤离的时候,整个互联网都开启了一个盛大的欢送感恩仪式。人们对于医生和护士群体的感激,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
今天,漫步在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南京,看到街头、地铁等处,已经密集挂起了英雄的巨大画幅。作为诉诸视觉和情感的宣传方式,这种手段非同寻常,它直接唤起精神上的崇高感和神圣感,它代表全社会表达了感激之情,而这个群体当得起这份深沉的情感寄托。只有在病毒面前,人们才猛然感悟到,我们的繁衍生息,其实是强烈地依赖某个人群的。
可以预料,只要我们依然处于疫情的危机之中,这个群体的社会形象就是高大的、神圣的。正因为此,当5月初爆出咸阳市保健院一次性裁掉40多人,其中大多数都曾在抗疫一线的时候,网络舆情才会爆发出不满,人们批评这次损害医务工作者权益的事件,主管部门也快刀斩乱麻,对事件进行了处理。如果该院院长有一定的舆情素养,就不会选择在这个凝重的时候,敢于对这个神圣的群体下刀。
事件虽然已经解决,但它却是一个不祥的苗头。它预示着,如果没有一种制度性的保障,所有的奖励和声誉,都不能建立起一堵防火墙,来保证医务工作者的安全和权益不受伤害,哪怕是境遇稍微有所改善。
很多人几乎已经忘记,就在疫情爆发之前的2019年12月初,北京的杨文医生在值班的时候,被孙文斌残忍杀害。在医院悼念杨文医生的悼词里,有一行简单到容易忽略的评价记录:“2003年,她不畏风险,始终坚守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
杨文医生事件,是2019年行将结束之前的最后一起伤医案。因为案情重大,影响深远,网络舆情高烧不退,一直延烧到2020年的疫情爆发之前。就是杨文医生悼词中这样一行几乎无人关注的语句,将17年前的“非典”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联系了起来。今天,当我们想起杨文医生的遭遇,重新读到她的这句悼词,不禁让人对这种荒诞的联系,产生太多的不安联想。
回到17年前,非典在2002年底在广东爆发后,一路向北,并在北京这座心脏城市,产生了全球性的冲击,中国遭遇了重大的公共危机。但也正是这次危机让中国从仓促无措到理性应对,完成了一系列的里程碑式政治社会创举,也使得2003年成为一个载入史册的重要纪年。在非典爆发后才创立的《新京报》,在非典十年之际特别出了一期特刊,提出了“疫情加速了信息公开立法,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影响深远”等断语。
但是2003年留下的另外一种历史遗产,我们今天才可以提炼出来,那就是:2003成了一个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叙事元年”。每当重大危机事件爆发、各方利益杯葛致使事态陷入泥淖之际,人们总是在精神上回到2003年、回到那个危机重重却又充满勇气的春夏之交,希望管理者以其为镜鉴,再次推动发展的巨轮。这种元叙事还表现在,在非典疫情中医务人员的职业声望达到了巅峰,一度最为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构成了一种叙事模式,每当二者关系恶化,人们也总是想到2003年,认为那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医患关系的理想模型。
回看非典之后医务人员曾经所获得的神圣职业声望,会感觉今天的所有的表彰和奖励,不过是当年故事的重构和再叙。2003年6月24日,北京疫情解除,一个千人旅行团的游客们特意提出要在小汤山医院停留,以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敬意。非典中牺牲的医护人员在网上都建立了纪念馆,当年就有百万之众送上了白莲。钟南山在当年一战封神,17年后又挂帅出征湖北,收获人生的又一座丰碑……
但这一切的表彰和感恩行动,在面对接下来突发的医患冲突的时刻,却又是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蜜月期戛然而止。
2003年7月8日,也就是非典疫情刚刚解除不久,医务工作者的神圣光环依然笼罩的当口,一个消息已经传开。河北省任县医院内科主任徐春平因为医患纠纷,被殴重伤,抢救无效。同年8月24日,汉口同济来福康门诊部,一患者连续砍了6名医生。从此医患矛盾如同拉开了连续剧,几乎每年都有几起袭击医务人员的悲剧事件上演,直到2019年末,抗击非典的英雄杨文医生遭遇厄运。
今天,在新冠疫情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之后,医生和护士群体又受到了全民的欢呼歌颂,重新走上了圣坛。人们感恩医务工作者的行动,让中科院重症专家、王辰院士大受感动,不禁说出一句心里话:“感觉医患关系回到了20年前!”人们似乎已经淡忘了仅仅数个月前才发生的杨文医生的悲剧。一切似乎都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但这是新的历史起点,还是重新回到了2003年战胜非典之后的历史原点?那时,欢呼雀跃的人们把北京小汤山医院院长张雁灵抛向了半空;小学生放学路上,用童稚的嗓音,排着队对着白衣天使喊着:谢谢您!……这一切,和今天又何其相似,即使时空已经跨越了17年,但是宛如昨天!
接下来,我们将面临怎么的医患关系?谁也说不清楚。有可能关系缓和,就此岁月静好;也有可能就在这个深夜,一颗悲剧的种子已经在某个愤怒胸腔里种下。谁又能确切知道,在这个风险社会里的第一粒医病矛盾的火种,到底在何时何处引爆?我们能知道的是,当一个已经家徒四壁的重病患者面对难以承受的账单的时候,他可能瞬间情绪难抑,即使他曾经对于抗疫医生有过感恩;当一个心急火燎的家属面对超负荷运转的医生的只言片语,可能火从心头起,或许他昨天还对医生抱有好感。在此时此刻,一切悲剧的爆发,都已经处于临界点上。人性的沉默和爆发,往往存乎一念之间,前一秒还是凡人,下一秒已是暴起的恶徒!
近年来,人们对于医患矛盾的反思、医疗制度的探索从未停止,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汗牛充栋。我还记得,多年前跟随时任江苏省领导仇和一起出行的时候,他依然放不下在宿迁进行的将公立医院全部卖掉的激进改革,历史和人民,究竟将如何看待?面对种种非议,他当时向随行的人员辩解说:我到今天还是认为我做的是对的!是非成败转头空,随着他的落马,他曾经作为改革大将的历史,连同所有的争议,都在慢慢湮灭。一度公立医院全部消失的宿迁,早已经改弦更张,重起炉灶建立公立医院。就在此次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公立医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对于未来的医疗制度的探索性改革,将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无论如何,涉及到医疗制度完善的探索,不应该停止。作为一个舆情的观察家,我们很难再提出更好的意见建议,但是,我们感觉,需要为医患矛盾的改善和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建立一道制度化的安全墙。没有制度化的保障,一切问题都将无解,历史性的恶性循环就不可能打破,不过是下了圣坛就是祭坛。2020年不过是又一个2003年。今天我们看到医护工作者群体的高大身影,内心感觉却是他们又一次站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向左向右,直接决定前途命运。如果全社会不能为此努力,我们忍心看到医患矛盾再次激化,再次回到2003年的历史原点吗?看到曾经舍命流汗的医务工作者群体,在接下来有可能再流血流泪吗?看到作为命运共同体的一体两面的医患双方,因为利益纠葛而就此反目吗?我们也需要思考一下,今年报考医疗专业的高考生,会因此变多,还是就此下降?如果医患矛盾持续激化,未来还有多少人愿意做白衣天使,在病毒再次来袭的时候,谁为苍生挺身而出?
我们注意到,已经有专家再提医患矛盾改善的建议。我们寄望于改革的循序渐进,以2020年抗击新冠病毒形成的全民抗疫共同体为契机,推动中国医患关系的渐进改善,并由此开创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
作者:燕志华 博士 江苏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高级记者/舆情和声誉管理顾问
往期精选:(打不开链接的文章可以发私信索要)
道歉恢复名誉?追认荣誉?官民舆论场紧急寻求共识
当下热点教育舆情背后:中层的风险与焦虑
网评员的自我修养和工作方法
网评员的自我修养和工作方法
听说中美女主播还要再约?这里有两个建议给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