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丘成桐:基础科学研究需要哲学滋养

2017-03-29 丘成桐 战略与政策论坛

人民日报大家手笔:基础科学研究需要哲学滋养

丘成桐

2017年03月28日07:30    来源:

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断拓展人类认知和活动的边界,广泛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高铁、飞机大大方便了人们出行,火箭升空不断探索宇宙奥秘,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并传递亿万讯息。现在,无人飞机、无人驾驶汽车和机器人等的发展都远远超出了我们以往的想象。这些重大科技成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有无数人孜孜不倦地贡献着聪明才智:有的人在硬件方面作出杰出贡献,有的人在软件方面作出伟大创新。但无论在哪一方面作出贡献,其根基都是基础科学。

基础科学有别于科技,它是科技持续发展进步的基石。有时候,我们可以很快见到基础科学的应用,电磁学就是一个例子。在19世纪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发现电磁方程后不久,爱迪生等人就将它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但是,有些基础科学研究要等很久才能得到应用。比如,数论中有很多深奥的理论,一直被认为是纸上谈兵。但近20年来,密码学研究开始大量运用数论的前沿理论。可见,科技进步离不开基础科学发展。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哪个国家能够引领科技发展,哪个国家就将变得强大;哪个国家能够引领基础科学发展,哪个国家的强大就会历久不衰。

基础科学发展又与哲学有着密切关系。基础科学是研究所有和宇宙中物理现象有关问题的学问,必须对大自然有一个宏观的看法,因此需要哲学思想作为支撑。这一哲学思想应有助于人类了解大自然并懂得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近代基础科学家中就有不少是思想家,他们的学问和思想可以影响科学界达数个世纪之久,其中的佼佼者有牛顿、欧拉、高斯、爱因斯坦、薛定谔等人。如果我们认真阅读他们的著作,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套哲学思想。例如,爱因斯坦在研究广义相对论时就深受哲学家马赫的影响。事实上,影响深远的科学研究必先有概念的突破,而概念的突破可能受到观察事物后所得到的想法的影响,但更多的是科学家的哲学观在左右他们的想法,从而影响他们的研究方向。就中国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达到很高水平,也产生了相当出色的基础科学家。刘徽作《九章算术注》、祖冲之父子计算圆周率和球体积、《孙子算经》的剩余定理等,都是杰出的数学成就。但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对“定量”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这些方面的进一步探究。可见,有了哲学的帮助,基础科学才能不断创新发展。

基础科学的精神在于穷理。基础科学研究需要经过刻苦训练、需要有深度的看法,才会有新的结果、好的创意。因此,基础科学研究不经过旷日持久的付出,很难有成功的机会。有些人因而认为,与其如此辛苦,不如等别人做好基础科学研究后拿过来用。但持此观点的人忘记了一点:只有自己体悟出来的理论,才最了解其长短,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树立穷理的精神,也需要哲学的滋养。毕竟,科学家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哲学精神和素养的支撑,才能塑造科学家的气质和意志。

基础科学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实力,是提升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就是为了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今天,我国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有成就的不少,但堪称领袖、成一家之言的不多。达到这样地位的学者,必须能够创造新的学问,能够穷究真理的本源。这就离不开哲学的指引。所以,全面提高基础科学研究水平,需要注重哲学滋养。

(作者为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28日 07 版)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1. 万钢:深化创新驱动 增强科技供给

  2. 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答记者问

  3. 潘教峰:中国加速迈向世界创新中心

  4. 穆荣平: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机遇

  5. 推进“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建设

  6. 访全国人大常委杨卫:加强基础研究 保障创新的供给侧

  7. 杨卫:我国已到达世界科学中心的边缘

  8. 杨卫: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源头支撑

  9. 王乃彦院士:科技评价对科研诚信的影响

  10. 鲁白:急功近利的评价对科学创新和合作的伤害

  11. 科学政策如何确保科研的诚信与产出

  12. 李侠:科技评价失灵与科研诚信的恶意透支

  13. 科技驱动文明

  14. 分类施策改革科技评价制度

  15. 丹麦发布报告总结未来经济社会与技术发展趋势

  16. 日本智库评价中国经济形势和科研实力

  17. 中美未来的科研潜在贡献度和潜在引领度分析

  18. 中美科研实力比较研究:基于《2016研究前沿》的分析

  19. 邓小平:朱镕基是难得懂经济的干才 我不懂只能听懂

  20. 习近平: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1. 信息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22. 【专论】筑牢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基础

  23. 科技发展如何推动国家治理转型

  24. 【专论】新常态下的科技创新治理

  25. 科技成果转化精准服务的规律研究

  26.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风险的创新活动

  27.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多维度评价

  28. 中国科学家为什么不善科普?

  29. 《习近平时代》(廿四):熟知传统文化的领导人

  30. 科学报国 实现梦想-在"百人计划"入选者国情院情研讨班上的讲话

  31. 李克强:第三方评估整改结果要向国务院汇报

  32. 李克强总理谈第三方评估报告

  33. 汪洋听取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成果汇报

  34. 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相关政策实施情况评估

  35. 法国评估2000-2015年间的企业创新支持政策

  36. “创新英国组织”评估英国增材制造研究与创新状况

  37. 兰德公司提出评估科研影响力的综合框架

  38. 美国科学院发布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评估报告

  39. 澳大利亚发布“研究参与评估”试点报告

  40. OECD报告评述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及重点

  41. “高精尖”人才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土壤

  42. 讲好中国故事 必须建构全面透彻有力国际的话语

  43. 【任仲平】未来五年,中国如何处理好“最艰难的工作”

  44. 《自然》提出中国要促进科研与创新需加强科学基础

  45.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46. 2016年度科学技术突破和2017年展望

  47. 推进基础研究在中国发展

  48. 感恩2016,祝福2017

  49. 【元宵诗词赏析】祝大家元宵快乐!

  50. 习近平主席2017年新年贺词提及中科院多项成果

  51. 姚檀栋院士:将青藏高原研究推向卓越

  52. 丁仲礼:应对雾霾,源头减排是关键

  53. 丁仲礼:气候变化及其背后的利益博弈

  54. 【专论】雾霾倒逼危机治理

  55. 白春礼:为灰霾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56.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57.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

  58. 刘卫东:引领包容性全球化新时代

  59. 津渡:诗三首《穿过沼泽地》

  60. 布鲁金斯学会为特朗普政府提出50项创新政策建议

  61. [专论]决策背景复杂化态势与智库建设科学应对的探讨

  62. 潘教峰:科技智库研究的DIIS理论方法

  63.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64.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65. 樊春良:特朗普政府科技政策的不确定性

  66. 《科学》杂志:特朗普与科学之十大疑问

  67. 王作跃:冷战时期到奥巴马时代美国科技决策咨询研究

  68.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30多处提及创新

  69. 美欧重大科技专项计划概览

  70. 激发新生产要素活力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附《意见》全文和答记者问]

  71.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

  72. 最新各国GDP排名和31个省份GDP排名

  73. 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

  74. @热点关注【万劲波】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制度

  75. 国家最高科技智库呼之欲出

  76.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77. 潘教峰:加强智库建设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8. 科研评价要自信自立务实管用

  79. 用文化自信支撑中国科学文化建设

  80. 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才自信

  81. 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82. 习近平: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83. 材料科学基金项目布局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84.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六大误区

  85. 吴敬琏:改善供给 提高效率是关键

  86. 白春礼: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87. 成果转移转化是一个打通“创新链”的过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