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如话的诗词也会被误读!——钟教授陪您读古诗词(13)
明白如话的诗词也会被误读!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〇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东(一作“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自唐五代至北宋前期,爱情的歌声唱彻了词的舞台,而友谊的乐曲却寂寥无闻。人们在叹赏那些缠绵悱恻的情侣离别之词的同时,也不免会产生这样的遗憾:词中难道就没有为朋友送行而能够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唐诗佳作媲美的篇章么?读到宋人王观这首清新隽永、情真意切的小令,人们的憾意可以释然了。
王观此词,见于宋人吴曾所撰《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王逐客送鲍浩然游浙东,作长短句云:‘水是眼波横(下略)。’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诗断章云:‘今日一杯愁送春,明日一杯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问归路。’诗、词意同。”按,王观词曰“又送君归去”,可见鲍氏此行是还乡而非漫游,故《能改斋漫录》“送鲍浩然游浙东”云云与词意不合,疑有误。后人为此词代拟标题,改作“送鲍浩然之浙东”。“之”者,赴也,往也,较“游”字宽泛,可避免与词意冲突,但总不如改作“送鲍浩然归浙东”更为贴切。
这首小词基本上是口语,没有什么冷僻的字面,也没有用什么典故,应该说是明白如话的。可是,如果真要字字落到实处,却也必须反复斟酌。一不留神,仍然会把词意给弄拧了。
例如某部很有名气的鉴赏辞典,其中关于此词的赏析文章,就颇值得商榷。
该文说上片曰:这次分别,是鲍氏从客途返家。也可能他有个爱姬在浙东,这回是去探望她。词人想到友人的妻妾一定是日夜盼着丈夫归家,由此设想她们想念远人时的眉眼,再联系着“眉如远山”“眼如秋水”这些习用语,把友人归家所历经的山山水水拟人化,便得出了“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它是说,当友人归去时,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鲍氏在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从这一构思向前展开,就点出友人此行的目的:他要到哪儿去呢?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江南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又一层是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语带双关,扣得又天衣无缝。
按照这篇文章的思维逻辑,既然鲍氏归家途中一路都“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则一路都是“眉眼盈盈处”了。那么,下文还有什么必要郑重其事地宣布“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呢?由此可以反证:所谓“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只能是特指鲍氏故乡浙东的山水,而绝不能泛指旅途中的山水!又,“眉眼盈盈处”即“山眉水眼盈盈之处”,比喻浙东是山明水秀的好地方。这句的语法结构无论如何也演绎不出“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所在之处”的意思来。要之,此词上片但说友人故乡山水之美,实不曾涉及友人与其妻妾之间如何相互思念的内容。诗词中常用山水来形容美人的眉眼,陈陈相因,已成俗套;此词反过来用美人的眉眼比喻山水,可谓别出心裁,化熟腐为生新。其妙处当于此处领会。若真以为词中双关着鲍氏所爱的美人,未免夹缠不清了。
又,该文说此词下片曰:春才归去,友人却又要归去了。作者用了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同人轻轻搭上,一是“送春归”,一是“送君归”;言下之意,友人此行是愉快的,因为不是“燕归人未归”,而是“春归人也归”。然后又想到友人归去的浙东地区,一定是春光明媚。因而便写出“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也许是从唐诗人韦庄的《古别离》“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得到启发吧,春色既然还在江南,所以是能够赶上的。赶上了春,那就不要辜负它,一定要同它住在一起。这个“春”不仅是季节方面的,而且是人事方面的。人事方面的“春”便是与家人团聚,是家庭生活中的“春”。这样的语带双关,当然也聪明,也俏皮。
这一长段解说,依然似是而非,不可不辨。
首先我们要探讨“千万和春住”的那个“住”字,是不是一定只能理解为现代汉语“居住”之“住”?就宋词,特别是宋代的送春词而论,似乎还不可以这样断言。例如僧如晦的《卜算子》:“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那“住”字就不能解作“居住”,而只能训“止”或“驻”。又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那“住”字也不能解作“居住”,而是祈求春天停住脚步,不要再往前走的意思,仍当训“止”或“驻”。
其次,此词中的“江东”或“江南”,是不是一定只能指“浙东”?我们不否认,广义的“江东”或“江南”是可以将“浙东”包括在内的。但北宋实有江南东路和两浙东路的地理区划,因此,狭义的“江东”或“江南”,与“浙东”却是平行的地域概念。
明确了以上两点,我们在读解此词时就多了一些选择的余地。
其三,“春”字固然可以有人事方面、家庭生活方面的意思,但在这首词中却断断乎不能作如是想。道理十分简单:鲍氏此番是回乡,是归家。回乡、归家,自然要与家人团聚,共同生活,何劳词人费心特别叮嘱“千万要同太太住在一起”?(莫非那位鲍先生风流成性,专爱拈花惹草?一笑。)所以,此词中的“春”字就只能专指季节。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在读解此词时也就封住了一条死胡同。
驳论已毕,以下正面阐述笔者的一孔之见。据词意,鲍氏此去应是由西北向东南行进。古人以四方分配四季,“东”和“春”恰相对应。又,冬去春来,气温之回升总是先南而后北。因此,词人设想,春从东方、南方或东南方来,还归东方、南方或东南方去。现在春天刚离去不久,友人还来得及在江南东路地区追上她。请注意:相对于友人此行的终点、更东更南的浙东来说,江东还只是中途!说到这一步,此词下片浓郁的诗情便呼之欲出了。刚刚送走了春天,而友人又将离去,作者心中的惆怅不难想见。但他对此却未作任何渲染,只用了“才始”和“又”两个相关联的虚辞,以强调的语气含蓄地传达出了依依惜别的感情。接着,他突发奇想,叮嘱友人道:“如果你在半路追上了春天,千万要和她一块儿停下脚步!”这是希望友人和春天都不至于离得更远的意思。词人对春天、对友人的眷恋,就通过如此新颖而美妙的艺术构思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唐人刘皂《旅次朔方》诗云:“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向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王观此词,正与刘诗异曲同工,用的都是“退而求其次”法,虽然一个是写乡情,一个是写友情。
作者介绍
[宋]王观,字通叟,泰州如皋(今属江苏)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神宗朝,曾任大理寺丞,知江都县(已废入今江苏扬州市)。有《冠柳集》。以词知名于时。今存词十七首,散见于宋黄大舆《梅苑》、曾慥《乐府雅词拾遗》、吴曾《能改斋漫录》、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赵闻礼《阳春白雪》等。
钟振振教授诗词答疑群
编后语:
另,此是属于钟教授的个人专辑,如您觉得内容不错,点赞红包会入钟教授专辑专用帐户。钟教授语,读者关注阅读就是支持,赞赏的红包,都用于赠书(钢笔字诗词,书,刊……)。投桃报李,非以为报也,永以为好也!请赞赏钟教授专辑的诗友们加小编微信号15021309959,小窗赐知地址,以便邮寄。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声明:部分图片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百度】【今日头条】【华人号】【都市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UC浏览器】【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
检索更多作者请点击下面:
一楼看天下:
关于投稿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