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并没带来什么惊喜

王写写 论戏书影 2024-02-10


比大陆的公映日期提前几天看完了,一句话总结就是:漫威又交了一个行活儿。


观影过程中,这部十周年的总结之作大半时间没有给我强烈的共鸣和代入,所以我看完后内心波澜不惊,没多失望,也没多满意。另一方面,极致的奇观式影像仍保留了一些快感,只是不足以欢呼和回味。影片与《雷神3:诸神黄昏》的调性雷同,但是图景更加复杂,毕竟是英雄集体行为的展现。但是《复联3》难以让人竖起大拇指。



《复联3》整体给我的观感就是如此麻木。我没有太强烈的批评它的欲望,更没有赞扬之意。仔细回忆的话,也许影片的前半段,即从建置到过渡为冲突的阶段,还算令人兴奋。但是后面用一些老套而牵强的手法,几乎抵消了宏大叙事的魅力。


自然而然的,作为一个大事件,它比大多数漫威电影要更吃宇宙观。以影片本身的架构来说,哪怕将《复仇者联盟》单独作为一个系列,这第三部也比前两部更加依赖观众对漫威电影宇宙(MCU)的了解。虽然我观看过每部漫威电影,可以轻易串联起整个剧情,但是站在叙事的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一次完整的观影体验。



影片一开始便紧密承接《雷神3》的结尾,两个半小时之后,我们迎来了需要通过后两部漫威电影才能知晓境况的结局。严格来讲,它没有起始,也没有收尾,彻底成为了庞大电视剧的一部分,或者说剧场版。以往的漫威电影,虽然也要与整个宇宙的故事进行关联,但每一部的剧情本身还算是完整的,有清晰的开端也有明确的结局,依靠彩蛋与其他作品进行强联系。甚至《复联》前两部,也大致遵循着这个叙事策略,只不过不再去赘述角色的背景。


《复联3》的文本则更加开放,显得更像某一集电视剧,所以它很可能成为最不待见路人的漫威电影。对于不明就里的观众而言,因为难以分辨人物关系和故事,甚至会被看成烧脑片。何况十年来几乎全部英雄都轮番登场了,角色数量之庞大,戏份之错综,没法给不熟悉MCU的人提供思索的时间。



这部电影的臃肿明显也不是导演的责任。面对二十多个出场角色,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每个导演都会很头疼。罗素兄弟的处理只称得上不过不失。他们并没有让本片像《复联2》那样支离破碎,但也无法达到《复联1》的完整性,故其整体水平介于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它兴许可以给你带来一定的娱乐性,却是建立在你对十年来MCU的了解为前提的基础上。


本片因为拥有过于拥挤的角色和叙事空间,因此许多情节的铺展显得较为跳脱生硬。几乎一切细节在纷乱的粗线条叙事中都被淹没了。要知道,史诗叙事有时更注重对细节的营造。《复联3》身上压着前面十多部影片的重量,一个事件紧接另一个事件,前因后果无法过多交代。缺乏必要的反应场景,也不给观众消化的时间。众多角色如昙花般呈现,叙事空间也被压缩到极致。每场戏都显得尤为重要,却又都如过场般匆匆结束。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观众评价说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原因,怕不是被繁冗的叙事搞到精分了。


靠钱砸


对于英雄和反派,我们能在片中轻易看出罗素兄弟的创作策略。150分钟的篇幅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要分出主次。罗素兄弟摘出了几个主要角色,成为四条故事线的主视点。其余角色则以小队为单元,紧密围绕在主视点周围,并且偶尔有换队的情况。对于角色视点方面的选择,我认为罗素兄弟做的还是较为合理的。


影片将之前只存活于彩蛋中的灭霸推到最前台,通过多个角度,从个人到种族,从性格到观念,都做出了较为具体的呈现。但是,虽然最终的塑造效果全面超越奥创,也比洛基多了一层情感刻画,却仍然显得直白而廉价,在外化的行为和内心层次上却也不如洛基立体。



我只能说灭霸算是这几年最生动的漫威反派,却还没有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步,他的背景和内心刻画仍然是直线条的,粗浅而怠惰。至于其手底下的黑曜五将,单看这部电影,对于不了解漫画的观众来说,可能连名字都记不住,完全是龙套角色。当然,这仍然是巨量架构导致的信息损失。


一些问题在于,面对四条故事线索,《复联3》成为了一个交叉/平行剪辑大集合,也就是说它的手法有些过于单调。大量的技巧转场,以景带戏的表现形式,多线索视点的转换,还有拼贴式结构,显然与《星球大战》有太多的扣合(怕不是迪士尼体系下的同化作用吧)。但是星战系列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已将之演化为自成一体的风格化标签(新星战走了不同的路线),继而有种古典主义戏剧的调性。如今来看,这种叙事手法显得较为复古,并对多线编排有一定效率。然而因为不同的影像气质和奇观图景,此形式在《复联3》中就显得较为古板而单调,它最大的功劳就是没有让影片变得破碎,哪怕后半段几近分崩离析。



MCU饱受原教旨主义粉丝诟病的一点,还有对漫画中各种大事件的降格处理上。《美国队长3:内战》单作为一部电影,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扣人心弦的。它不光正面表现英雄阵营的冲突,还悬置了一个冬兵刺杀钢铁侠父母的定时炸弹。这种迷惑性让剧情保持了足够的张力。但是若要比较漫画原著的内战,电影又显得太过小儿科了。


原著中井井有条展现了数十个人物关系,从最初新战团(New Warriors,一个青少年英雄团体)直播真人秀引发的自爆事件(炸死了许多无辜者和小孩),到大规模反英雄的社会舆论,再到蜘蛛侠公布身份后被袭击到重伤,惩罚者被复仇者们排斥,最终到美国队长之死,整个故事一直处于强烈的纠葛中,主题之深刻、规模之庞大、伤亡之惨重,都是电影无法比拟的。于是原著粉丝常常以此为理由贬低电影。



我并不态认同这样的欣赏态度。当然,一切好东西都是比较得出的,但是以不同媒介的差异性去强调孰优孰劣,无法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不同文本间的对话。然而话说回来,漫威电影对原漫画的改编方式确实也值得商榷。它总是介于忠实与松散之间,在细微处又常是无修饰的。至少我认为在大事件的处理上,应该持谨慎态度。不消说要达到原著中的丰富度,但那种氛围和张力是完全能保留下来的。《复联3》显然又对《无限手套》等原著进行了简单的改编,这让影片并未比之前的漫威电影更厚重,自然也没有升华过目即忘的娱乐效应。


从改编角度而言,最显著的问题是,电影宇宙与漫画宇宙有着不同的叙事节奏和发展方向。在《无限手套》中,灭霸为了取悦死亡女神而屠戮了半个宇宙,电影宇宙里死亡女神没有出现(并不是《雷神3》里的海拉),所以便安排了一个新的动机去解释灭霸大开杀戒的行径。


黑暗教团(Black Order)左至右:

比邻星、黑矮星、亡刃将军(底下灭霸)、乌木喉、超巨星


对于一个名字源自希腊神话中死神塔纳托斯(Thanos=Thanatos)的重量级反派来说,电影里的动机显得如此老套而敷衍,不够有说服力,也没有丝毫神话的意味。所以这个人物再怎么通过视听形成压迫感,通过台词显露其阴森冷酷,通过战斗力体现其威猛无敌,其形象也就只能流于表面了,而无法以内在驱动观众生出真正的不寒而栗之感。至于灭霸那短暂的亲情戏码,指向性太明显,也缺乏新意,仅小小地提升了人物的广度,却依旧缺乏深度。


从电影本身来说,各种商业上的考量和创作上的桎梏,让影片最后的情感高潮被最大程度消解了,致使后半段故事全面疲软。在看《复联3》之前,我期待着一个具有史诗气质,多一些严肃气质的漫威作品出现。后来发现还是自己想多了。这不代表我反感漫威一贯以来的轻浮腔调,但是十年如一日的美学,怎么也该变变了。何况这部《无限战争》,再怎么搞也不可能像《诸神黄昏》那样完全摒弃沉重,成片效果也确实如此。但是在面对宇宙最大的危机,基调较为悲凉绝望的故事中,还继续用大量的插科打诨作为调剂,无疑是对影片叙事的严重破坏



我早已习惯MCU里每个英雄都像小虫和死侍那样贫嘴,似乎他们的正职全都是Stand-Up Comedian(单口喜剧演员)。然而在《复联3》中,这些笑话听起来难免就有些刺耳,其密集的出现频次已经到了打乱正常叙事节奏的地步。这不仅让人物显得更加同质化(每个人都变成了逗逼属性),也是对故事氛围的不尊重。


对于星爵和蜘蛛侠这样的角色来说,幽默并不会抵消性格,但是同样的东西,大量放在绿巨人和奇异博士身上,就显得不那么应景(绿胖在《雷神3》里便已经如此了,也是我颇不满意的地方)。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只有美队等少数几个“黑暗复仇者”没怎么讲笑话。



《复联3》里明明也有渲染得不错的严肃对手戏,最明显的就是开头阿斯加德飞船上的袭击事件。这场序曲不仅在运镜等调度上做的很棒,低照度的摄影营造出了危机之感,同时还有巨大的情节转折,而且毫不拖沓。关键是,没有太多笑话去打乱节奏。作为开篇,这场戏完成了让(看过前作的)观众迅速融入故事的任务,并且巧妙调动起观众的心绪。结果标题过后,电影又回到了老一套的轻快套路。


关注漫威电影宇宙的人应该都能预料到,本片将以牺牲为主题,一些英雄可能就此领便当了,但是影片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还是让我有些意外。每名角色的牺牲本应该去极力表现,并勾连起观众对角色的情感。但整部电影演到最后,仍旧唯有前段的那场戏渲染出了一些悲壮。尴尬的是,这成为了全片唯一的情绪高潮(后面有两场也勉强能引发情感,但因为缺乏余味,实在称不上高潮)。



而本应渲染痛苦,终结希望,强调悬念的开放式结局,却因为粗暴浅白的集体式处理,导致无法引起观众强有力的情感共鸣,也加强不了人们对后面故事的期待。以我个人来讲,牺牲者与幸存者的放置,有着过于明显的意图,几乎剧透了未来的故事走向。所以,开放结局的悬念和余味,实际上也被抵消了。


我个人对如今的好莱坞类型片,尤其是漫改电影的文本逻辑,自认宽容度还是很高的。但严格来说,美国电影又是大多故事凌驾于一切,力图锁住观众与叙事逻辑间的互动。好莱坞编剧是世界上最会讲故事的群体,他们甚至善于让观众忽略电影逻辑与现实逻辑的鸿沟,能合理运用观众对情节开展实时的适应度。许多时候观众自己都意识不到对多系统信息的惊人接收能力。



但是,在《复联3》后半段有一场称得上反转的关键情节点,设置得仍不够合理。它很难称得上什么逻辑硬伤,也完成于传统叙事惯例的范畴中,却因为跳出了影片宏观上的感知,缺乏足够可信的情绪铺垫,且与这名英雄曾经的形象造成某种程度的断裂,显得非常脱轨。这也被许多影迷视为智商主动下线的举动,并且直接影响了后面的情节发展,给人一种很膈应的强扭之感。


最后再说两句翻译。本次《复联3》的大陆字幕没什么太大缺陷,但是有缺字错字的情况发生。对黑暗教团的一些人名翻译也没有遵循惯例,比如将乌木喉译成黑舌谋士。但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不会带来什么很负面的观影体验。另外,译者怕不是玩模型的吧,角色的一些外号看上去是模玩界的哏。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就是漫威的又一部行活儿作品,连彩蛋都是如此。




更多精品文章:

|《犬之岛》|《湮灭》|《小农民》豆瓣禁片 |《头号玩家》|《环太平洋2》燕麦工作室 |《国土安全》|《古墓丽影》奥斯卡混剪 |《黑豹》2018奥斯卡 |《水形物语》|《三块广告牌》2018春节档 |《方形》2017电影十佳 |《嘉年华》|《寻梦环游记》|《不成问题的问题》我与音像店 |《王牌特工2》|《东方快车谋杀案》2017国庆档 |《敦刻尔克》|《勇往直前》小虫银幕史 |《招魂2》|《生吃》《只是世界尽头》|  60s摇滚 |《猩球崛起3》|《边境杀手》|《踏血寻梅》电影诞生 | 影宫崛起 | 中国院线改革 |《X战警:天启》|《风骚律师》2017春节档 | 2017十月印象 |《塞尔达传说》|《全冈良》第三只眼 |《独立日2》|《天空之眼》|《银河护卫队2》|《情枭的黎明》(上)|《情枭的黎明》(下)影院与观众 |《边境杀手》|《卡萨布兰卡》|《狗牙》与《龙虾》|《寻找小糖人》|《马克斯,我的爱》DND简史(1)DND简史(2)DND简史(3)DND简史(4)|《奇迹男孩》|《着魔》游戏电影片单 |《釜山行》|《阿卡姆骑士》|《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漫改公司 |《爆裂鼓手》|《午夜守门人》|《奇异博士》| 马修·麦康纳 |《侠盗一号》|《艺术家》牟敦芾 |《硬核大战》|《爆漫王》虚假艺术 |《魔兽》密室电影 |《西藏七年》|《疯狂动物城》赫尔佐格 |《沉默》|《极速风流》|《河殇》婚礼歌单 |《荒野猎人》|《不可饶恕》明星的陨落 |《活着》|《黑色闪电》|《沙漠巴士》|《刺客信条》历代记(1)|《刺客信条》历代记(2)|《刺客信条》历代记(3.1)|《刺客信条》历代记(3.2)|《刺客信条》历代记(4.1)|《刺客信条》历代记(4.2)|


论戏书影


电影是温柔的流氓
音乐是浪漫的疯子
游戏是严肃的小丑
文学是高雅的娼妓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并没带来什么惊喜

王写写 论戏书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