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03所】鸡毛与蒜皮

邱圣翔 天台学设 2021-06-17


新学期开学啦
303所也开始“开张营业”咯~
本学期第一篇投稿文章
给大家带来由邱圣翔同学撰写的
鸡毛与蒜皮

作者简介

 邱圣翔 

男孩面对自由自在的风,羡慕之情油然而生。

他意识到,他也可以像风一样自由。








  鸡毛与蒜皮 


国人习惯将日常生活中充斥的复杂繁琐又无甚重要价值的事形容为“鸡毛蒜皮”。例句为:“朋友之间要相互扶持友爱互助,不能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相互攻击诋毁。”深究起来,关于“鸡毛蒜皮”还有一段起源故事可讲。相传在很久以前临近住着两户人家,东家卖鸡而西家卖蒜。平日里刮起大风,西家剥蒜留下的蒜皮飘进了东家,东家杀鸡落下的鸡毛吹进了西家,两家人互不相让积怨许久最后大打出手,然后对簿公堂。公堂上县官了解是“鸡毛”与“蒜皮”的小事,教育之后各打了两家人几板此为后话。除却颇为戏谑讽刺的结尾,鸡毛与蒜皮的物象也是极有其象征意义的。



鸡毛蒜皮因其形象的象征意味在日常交流中广泛运用,国人对于圆融忠厚、中庸谦和的重视都在对待“鸡毛蒜皮”上体现。或许以海纳百川的气魄来说,鸡毛蒜皮根本不值一提,但是既然“百川都可纳”,或许“鸡毛蒜皮”也可以提之一提。莫看鸡毛与蒜皮虽小,却仍有一番可说。



鸡毛与蒜皮之存在


厨间做菜的人或许都会想过:“要是鸡没有羽毛,大蒜没有外皮,那该省却多少麻烦和工序。”可事实就是家禽都有羽毛,大蒜都有外皮。不止如此,鱼还有鳞片,牛羊还有大骨,而瓜果则无一例外都有坚实的外衣。冬瓜、南瓜处理起来如同伐木,累煞人也。


不能因为鸡毛蒜皮的轻微与琐碎就忽视其存在,假装或以为并无“鸡毛蒜皮”,就可以心安理得以为了事的。这并不是一句道理而是一个事实。是家禽就会有繁琐的羽毛,大蒜则必然有贴合紧实的外皮包裹。



处理过家禽和大蒜果蔬一类食材,就知道去皮去毛的烦闷琐碎。好比一直无法洗干净的衣服,一直擦不尽的黑板,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而且处理干净还好,残留些许剩余时就像是百爪挠心,恨不得以头抢地。就像是奔跑五分钟赶到公交站刚好错过的公交车,或是打翻在地的刚刚买到的汉堡,制作到一半突然死机还未来得及保存的软件,撕下标签后残余的后一半。


万物负阴而抱阳,有阳光则必然有阴影,有充实则必然有缺憾。唯有认定“鸡毛蒜皮”的存在,下一步才是去处理这些细碎的烦恼。知道“鸡毛蒜皮”的轻微,也知道“鸡毛蒜皮”的复杂,也得知“鸡毛蒜皮”的必然。着手处理起来才会更游刃有余、对症下药。



鲁迅先生曾对国人之性情做过剖析,指出国人心中“体面”二字是尤为重要的,恰如“面子”的必要。为了“面子”之必要,不登大雅之堂或是繁琐复杂的“里子”是不好提及的。一提出来又好似出了丑、露了短,竟要极力掩饰起来,好像鸡从来无毛、蒜从来无皮一般,这究竟是自欺欺人起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认清道路之上必有泥潭与石子,必有摔跤与狼狈,也必有轻微与琐碎,这样或许也能走的更加坦然、更加仔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和鸡肉和蒜

做饭是一件功夫活,没有耐心和细心无法成就美味的料理。不拔除毛絮吃不到滑嫩的鸡肉鲜美,不去除外皮也没有茄子蒜瓣的香软。鱼肉不刮鳞片不敢想象、猪肉不去鬃毛估计也无人下口。不去除虾线的炸虾食之可惜、不砸裂的茶叶蛋不配叫做茶叶蛋。



因此,完美就在于对“鸡毛蒜皮”的处理。发现鸡毛蒜皮之后,对其进行补足与修正,就能还事物以本真,取事物之精华。《寿司之神》里,失败了二百次才完成的玉子烧学习,以及三文鱼寿司无数搭配中最终实现的完美匹配。


无骨鸭爪剔除碎骨成就火锅美味,虾滑剔除外壳成就美食传奇。正是对于“鸡毛蒜皮”挑剔又细心、耐心又仔细的态度成就了它们的味觉传奇。



对待“鸡毛蒜皮”,看到的是完美的鸡肉料理与蒜瓣调味下的美味。为了达到最后的目的,处理鸡毛与蒜皮是必要的,唯有如此方才有后面的改刀、腌渍、烹饪与摆盘,才有了人间美味。对待“鸡毛蒜皮”的态度,不是斤斤计较也不是草草了事­­­­­。而是以一种同样赤诚且坚定的心去对待,用温柔而坚毅的手去打磨,用追求卓越的目标去钻研,谓之“匠人”之精神。



轻于鸿毛

之所以用“鸡毛蒜皮”形容事情的微不足道,是取“鸡毛”与“蒜皮”这两样物象的体量上的轻微与渺小。相近的典故如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以及歇后语中的“拿鸡毛当令箭”,取的都是鸡毛的轻微与无用之意。至于“一地鸡毛”形容琐碎的事情毫无头绪,取的是鸡毛杂多纷乱无绪的意向。



鸡毛是家禽的羽毛,蒜皮是大蒜的外皮。人食用家禽不会食用其羽毛,以大蒜调味也不取其表皮。家禽烫洗后,取走去毛后的肉食部分,剩下羽毛散落地面,待其晾干后又被随风吹起。大蒜亦然,取来大蒜掰作几块,然后放在案板上用刀侧力拍几下,蒜皮旋即与蒜瓣分离,一吹即散。


厨事向来是国人热衷且熟稔的,但在古代却也是上不得厅堂的小事。孟子云 “君子远庖厨”,对厨房内的家伙事也避之不谈。明清时期的民间世俗小说兴起,对“鸡毛蒜皮”的世俗见闻描绘起来,家长里短之间倒也别有生趣。《红楼梦》里贾府纷纷的家宴菜肴勾画得好生绵密,即使吃不到也让人好呼过瘾。到了汪曾祺雅舍谈吃,饮食二字也成了值得细说的逸事雅趣,值得仔细体会。如今电视打开,《舌尖上的中国》调动着电视机前每一个观众的味蕾。



民以食为天,饮食终究还是在日常生活以及人们日常的闲谈中占有了相当的分量与意义。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人生百味尽在衣食住行之中,鸡毛蒜皮的小事轮番上演,恰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之态势。


今日之小事成明日之大事,今日之大事成明日之小事,都在谈笑之间。



“蒜还没剥好?愣什么神呢?”

“哦,好了。”


- END -



明天就是中秋节啦

天台学设在此祝大家

~中秋快乐~


小伙伴们别忘了吃月饼哦

顺便期待一下天台学设

精美的中秋海报吖





  • 303所投稿文章

【303所】包豪斯的“一百年”和“一年”——致我们永不逝去的青春(下)
【303所】包豪斯的“一百年”和“一年”——致我们永不逝去的青春(上)
【303所】学习的秘密——送给孩子和家长的儿童节礼物(附极简书单)
【303所】看见《看不见的城市》
【303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03所】瘾
【303所】由巴黎圣母院大火想到的
【303所】从叶灵凤与鲁迅的设计骂战讲起
【303所】“制造”与“智造”的浮沉——流动营生工具造物思想的变迁
【303所】致马先生们——中国的设计批评从未消沉
【303所】中外动画电影海报专题赏析 | 从《大闹天宫》到《大圣归来》
【303所】聊聊食堂那些事
【303所】遥远的现实 ——中国九十年代社会心理中的机器人现象
【303所】当我在逛菜市场时我在看什么
【303所】一个设计师的死
【303所】“关系美学”——未来设计的一种价值导向
【303所】尊老不爱幼——论中国儿童公共游戏空间的匮乏
【303所】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包豪斯?——《包豪斯》舞台剧的创作初衷与多维叙事(三)
【303所】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包豪斯?——《包豪斯》舞台剧的创作初衷与多维叙事(二)
【303所】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包豪斯?——《包豪斯》舞台剧的创作初衷与多维叙事
【303所】色彩艺术力 | 和丰翼的孩子们一起玩色彩!——吴丽丹
【303所】冲锋衣和SUV
【303所】哥特式的浪漫与惊悚——以电影《猩红山峰》为例
【303所】从此认识一个一个朱赢椿
【303所】邪恶的设计谱系——黄厚石
【303所】中外动画电影海报专题赏析 | 鬼才今敏
【303所】现代设计策展史研究:1888英国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首展
【303所】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白色的汽车——黄厚石
【303所】遇到杠精后的两个小时——李鑫
【303所】铠甲里的弱者——孙海燕
【303所】论包浆——黄厚石
【303所】一个设计学的故事——陈剑杰
【303所】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卡通警察?——黄厚石
【303所】投稿作品:小诗《除夕》——张炎







无论你来自哪里,哪所院校,在做什么工作,只要对与设计相关的写作感兴趣,都欢迎给我们投稿。无论你写的是论文、杂文、剧本抑或是诗歌,或仅仅只是一个小故事,都欢迎给我们投稿。就像天台读书会一样,“分享”与“共享”知识一直是我们的宗旨;也像天台剧社一样,“参与”与“展示”自我一直是我们的初衷。




稿方式:


投稿文件请发邮箱

邮箱:962223902@qq.com

或在后台留言联系管理员



作者:邱圣翔

编辑:邱丽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