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上册】14 故都的秋/郁达夫
14 故都的秋/郁达夫
《故都的秋》郁达夫 朗读:陆洋
《故都的秋》第一课时
《故都的秋》第二课时
故都的秋课文讲解
《故都的秋》高中语文优质课
《故都的秋》刘雪 石家庄二中
郁达夫(上)
郁达夫(下)
郁达夫《故都的秋》原文阅读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甘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河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简析: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1913年9月随长兄赴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惊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文章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中间主体部分,按照“清”“静”“悲凉”的三个层次,逐一描绘故都的清秋景色。共有五种景况,即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清秋佳果;最后以议论收尾,进一步赞颂北国之秋。首尾照应,回环往复;中部充分展开,酣畅淋漓。
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上海移居到杭州,撤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之间,思想苦闷,创作枯淡,而这篇散文写于1934年,作者正处于苦闷时期。郁达夫用他的情感绘出了一幅细腻深沉的主观意境图,它构成了文章的骨架。读者通过对秋色、秋味、秋的意境和秋的姿态的体味,能感受到作品美的力量。这篇散文“物”“我”之间完美地交融和统一。它既是对北平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的折射,在郁达夫大量的写景抒情散文中,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郁达夫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在小说、散文、诗词、文论等诸多领域都具有深湛的功力和卓越的成就,而且形成了自然畅达而热情坦荡的鲜明风格。这一风格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中,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风格却很统一,正如郁达夫自己所说,在散文中“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不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他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充满了内热的、浓郁的、清新的情韵,热情坦白,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从写作上看,本文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表现得最充分的典型之一。文中情感所及而刻意描绘的有五种景物,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时空关系,却都能相提并论。在表达方面,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交替出现。这一切都是为了突出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本文,我们不难发现《故都的秋》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文中有许多并列句子或短语,具有工整、雅致之美,抒情味很浓厚,朗读起来具有音韵之美,显示出作者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本文不是很长,但排比句很多,说明作者非常喜欢运用这种工整、雅致的语言,而且运用起来非常妥帖恰当,全无生硬之感。例如:
① “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三个短语精要地概括了全文的意旨,既有顺畅的气势,又有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后面的“来得悲凉”似乎应该比前面两句更舒缓而深沉。也许主张语言简洁的人会觉得“却特别地来得清、静、悲凉”更好,可是这样一来,排比的气势就没有了。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和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此句前后都采用排比的写法,从不同的方面说南方之秋无可欣赏之处,反衬北国之秋的美好。顿挫分明又气势连贯,表情达意非常充分。
③“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些描写性的名词短语,每一个短语就是一幅画面,展现出生动的美景,成为“故都的秋”的美妙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神往之情溢于言表。
④“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这是由三个短句组成的排比句,既具有口语的生动性,又兼有排比的语势连贯性,充分地表达了赞美之情。
⑤“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是用比喻来说明理事,以具体事物来说明抽象的事理,使表达生动形象,饶有趣味。
第二, 本文直接描写景物的语句不多,但都是极其精彩的,而且饱含作者的深情。例如:
①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这里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景物写得非常细致,如“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也写了观景、赏景的心态、动作,如“细数”“静对”,透露出悠闲、惬意。总起来说,表现了作者热爱故都之秋的情怀。
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这里写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花铺满地,写视觉形象;脚踏花地,是触觉感受。写触觉,给读者以逼真的感受。这里寂静无人,斯人独徘徊,无人可与交流,便只有与自然相交融。揣摩作者的心境,大约是欣喜的,又是寂寞的。
③“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这里的写景不拖泥带水,一句一景,写出了北国清秋之雨忽来忽去的情景。云的景象、雨的阵势,写得活灵活现,说明作者观景非常细致。
第三,诗歌的声韵和节奏,加强了《故都的秋》的音乐美。韵律感和音乐美,在《故都的秋》中表现得比较强烈。“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上面三句,结构相同,动词后面均辅以结构助词“得”,形式整齐划一,有一种整体的美感。作谓语的形容词,“慢”“润”“淡”,表现的都是平淡细腻的意味。它们又都是响亮的音节。“慢”(màn)“润”(rùn)“淡”(dàn)声调相同,前后两字又叶韵,这样读起来声韵铿锵,语势贯通,具有很强的音乐感。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修饰语用得有力,其结果不但被修饰的词,而且连动词甚至插入语也显得十分强劲有力。”(《论创作》)
由于《故都的秋》里很多词语具有这个特点(如上文的“润”“淡”等),读起来显得很有节奏。再看下面:“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作者把这些名胜用一个个偏正词组整齐地排列起来,回旋往复,像一串珠玑那样,有着明丽轻快的韵律和节奏。
第四,这篇作品还具有清新典雅、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故都的秋》从开篇到结尾,没有文字的雕饰痕迹,但每个词语、句式,却又好像未经“炉火”而已到了“纯青”的程度。如在选择搭配词语上,作者似乎是很洒脱地从生活中拣来的,平凡极了;可是它们又是那样精当,搭配在一起就再也无法拆开了。名词如“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等宏观的秋色、秋声,以及“飞声”“日光”“蓝朵”等微观的秋色、秋声,它们配搭得匀称和谐,最能调动读者的情感。这些物象声色,本是现实中无处不有的,但被作者随意拣来配在一起,就产生了特别的美感效果。再如动词与形容词,作者是很注意它们的表现力的,尽管作者是精心选择与搭配的,但读者却感到一种纯朴自然的美。看那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而我们南国的“秋”正是“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这里的动词、形容词所代表的动态、特征就在读者的周围,所以感到平易亲切、酣畅明快。在句式的选择上,作者多用短句,但长短相间;多用整句(尤其多用排比),但整散结合:形成了一种既典雅、又洒脱的风格。如文章的后半部分从中外文人学士对“秋”的那种“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引导读者领略“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接着笔锋一转,来了一大段对“南国之秋”的速写,以映衬“北国之秋”的特色。这段“速写”中运用了多种句式,但仍以短句、整句为主,雅俗熔于一炉,特别能代表作者的语言风格。
附录:关于我父亲的《故都的秋》(郁飞)
《故都的秋》写于50多年前的1934年,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总也有五十年上下了。一代代的青少年大约都是从这篇写景文字接触郁达夫其人的吧。
1934年7月杭州酷热,父亲和母亲便带了才六七岁的我上青岛去住了一个月,随后又去当时的故都北平。在他后来发表的《故都日记》里,8月16日的最后一段是:“接《人间世》社快信,王佘杞来信,都系为催稿的事情,王并且还约定于明日来坐索。”17日的头一句又是:“晨起,为王佘杞写了两千个字,题名:‘故都的秋’。”可见还是编者的函索坐索逼出来的急就章。急就之章能写得这样隽永而有情致,就不能不靠平日的功夫,即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体会了。
从起头一段往下看,写秋意,秋季的院落,写槐树,秋蝉,秋雨,写果树,写悠闲的北平市民对答的神态,若非平日的观察体会深深印在脑际,是决然写不出这样看似信手拈来的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来的。写此文的头一天,8月16日,日记的开头便说:“今天是双星节,但天上布满了灰云。晨起上厕所,从槐树阴中看见了半角云天,竟悠然感到了秋意,确是北平的新秋。”可见他随时随地都在体验环境。第二天早晨他提笔就写《故都的秋》,同前一天清晨的感触怕是不无关系的吧。这种功夫或者也就是鲁迅先生要求于有志写作者的头一条吧:“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答北斗杂志社问》)要活得有意义而不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是不是人人都应以此为修养目标之一呢?
其次,若没有对故都北平的挚爱,也不会写出这样的文字。父亲一生短短的49年中从未在北平久住,但是在此文的姐妹篇《北平的四季》(1936年)中吐露了对古都的感情:
“中国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原也不在少数;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上海的闹热、南京的辽阔,广州的乌烟瘴气,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甚至于青岛的清幽,福州的秀丽,以及杭州的沉着,总归都比不上北京──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当然还是北京──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
“北平的人事品物,原是无一不可爱的,就是大家觉得最要不得的北平的天候,和地理联合上一起,在我也觉得是中国各大都会中所寻不出几处来的好地……
“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孙所保有的旧都城!”
在国难深重的当年,父亲自己一程程南去,再没有重践斯土,却这样遥祝故都的无恙。如今外敌早已逐出,又成为首都的北京也已进入现代化新时期。当初的风貌所剩无几,燕都历程上的一个个时代只有到大量《故都的秋》一类的记述里去领略了。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生于书香家庭,3岁丧父。1913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郭沫若等成立“创造社”。1928年加入太阳社,同年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社会罪恶,表露内心苦闷,意义积极,或有颓丧情绪。其作品情景交触,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从1921年到1933年,郁达夫以极大热情参加左联活动进行文学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等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闲居独处,在游历山水中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作者提倡静的文学,写的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辗转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品故都秋“味”,写下散文《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是篇记游散文,选自郁达夫的散文集《闲书》。郁达夫留学日本期间曾经和郭沫若、成仿吾组织了以抗日为宗旨的“夏社”,以后又组织了“创造社”,一九三0年参加“左联”,是“五四”以来颇有影响的一位作家。郁达夫是《创造周报》的主编,《奔流》是郁达夫和鲁迅合编的。郁达夫的小说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大多采用自叙传方式和第一人称写法。
写秋之作,古今中外,或歌或悲,或叙或议,可谓不胜枚举。秋之于人,有种特别的缘情。这不,郁达夫也秋情大发,一篇《故都的秋》,写得清新灵秀,质朴真挚,读来别有韵味,堪称咏秋佳作。它的中心意旨是,赞美故都秋天的浓色、深味。
唐人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足见情在诗文中的地位。《故都的秋》正是表现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真挚、强烈、纯朴的眷恋之情。
文章起笔,开门见山即切入正题。作者不远千里,从杭州赶到青岛,又从青岛赶到北平,竟为一饱故都的秋,故都的秋味。其情之痴、之深、之真、之切,溢于言表。这个开头让我们看到了本文主要抒写的是北京秋天的浓色、浓味。
然而,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情感的抒发,主要是通过和江南之秋的对比反衬,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故都的秋》的主要内容是描绘故都的秋和别处秋的不同。的确,江南之秋,只能使人“感到一点点清凉”,使人“赏玩不到十足”,相形之下,北国之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是故都的秋给人的总印象,是开篇的文眼。作者在描写秋天景象时为什么两次写到南国之秋?写江南秋天的浅色、淡味是为了对比北国秋天的浓色、深味。那很高很高碧绿的天空,那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那五彩滨纷的牵牛花(小院静观),还有那北国槐树的落蕊(槐蕊铺地),那秋蝉衰弱的残声(残蝉闲听)……无不凝具北国之秋的特色,就连秋雨过后斜桥影里北方人的缓慢悠闲的声调,也都染上了一层浓郁的秋意(凉风秋雨),北方八九月份正是果树成熟的大好时节,枣子红了,柿子黄了,葡萄紫了,让人垂涎欲滴(枣红佳日),看起来、听起来别有一番秋味呢。这里,虽然作者择取的仅仅是点缀北国之秋的几处平凡秋景,但却把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姿、秋态、秋风、秋雨描绘得自然贴切,引人入醉,真是秋意十足,秋韵毕现,寥寥数笔,给人以“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之感,也令人领略到北国之秋的深沉,幽远,严厉和萧条。因此,才有作者的“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之比喻和赞叹,才有作者对故都之秋更深一层的恋情。
作者进而又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在比较和议论中进一步感叹出:“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可见,作者把自己对秋之情无疑又渲染到一个更新的高度。
作者用心中之秋写笔下之秋。从五个方面刻画故都的秋的景象,景象无不留有作者心的痕迹:北国院内赏秋景、北国槐下知秋物、北国蝉底听秋声、北国雨后感秋意、北国秋清话秋果。至于传统的文章里明秋情的内容,是联想的展开,不在景物描写之内容。作者围绕着故都之秋,文不离题,一唱三叹,或聚或散,或叙或议,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字里行间,由首至尾无不融情于景,情景交汇,情感的波澜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层层递进,层层迭起,通篇洋溢着一股恋秋的主旋律。
《故都的秋》主要写作方法是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绘景色用描写的方法,如“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牵牛花的蓝朵”,“槐树的落蕊”“秋蝉的残声”等;写游踪用记叙的方法,如“从杭州赶上青岛”“从青岛赶上北平”这是记游踪,它是游记的一个必备因素和特点;开发深味用议论笔调,如“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将抒情渗透在叙事、写景、议论之中,如“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不用浓墨重彩,一篇《故都的秋》满写着赞美、眷念的韵味的和幽远、落寞的情怀。故都的秋早已都被作者涂抹了一层清、静、悲凉的色彩。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究竟在哪里呢?在秋院的破壁腰,在秋槐的落蕊旁,在秋蝉的残鸣中,在秋雨滑落下,在秋果的成熟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京韵的互答时。在现实的人生里,作家的内心被过早地投下了忧郁、落寞的阴影。正因为这样,他笔下的秋境、秋味儿,被鲜明地笼上了一层郁达夫式的主观色彩。但故都的秋又并没有因为作家的情感体验而受到扭曲,以致失却了它固有的特征。在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里,那院落的牵牛、槐树的落蕊,秋蝉的鸣叫,还有那秋风秋雨等等,是多么清晰而逼真地将再现了故都之秋的韵味。
请注意,“色”“味”二字是贯穿《故都的秋》的内在线索。全文各段落层次的描述,都是以“色”“味”二字为着眼点,开头写故都之行的目的是为了领略北京秋天的色和味;两次写江南之秋,意在说明它的秋色浅、味淡;中间文章的主要部分,前一半描绘故都秋的浓烈,后一半议论故都秋味深。结尾写自己留恋故都秋天的浓色、深味。抓住了色、味二字,就探得了全文的内蕴。应该说,感情抒发至此已是淋漓尽致,该戛然而止了,然而作者情犹未尽,继而将感情陡然升华到令人意想不及的顶峰:“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夹叙夹议的手法,使秋意、人意迎面扑来,足以令不曾到过北国的人们愿不远千里一睹这故都之秋了!
《故都的秋》的结构形式,犹如纺锤形状,总起开卷显示,分段写尽故都之秋的风姿、神韵,结尾妙笔收篇,突出题旨。
说明:点击下面文字可以转到相应内容学习、因时间关系有一些内容还没有完成,还在不断完善,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后面留言。谢谢!
最新人教版部编高中语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2019部编版)
(普通高中教科书)课本目录如下:
封面/目录 ...... 1
第一单元 ...... 5
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 6
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红烛/闻一多 ...... 8
*峨日朵雪峰之测/昌耀 ...... 10
*致云雀/雪莱 ...... 11
3 百合花/茹志鹃 ...... 16
*哦,香雪 ...... 23
单元学习任务 ...... 33
第二单元 ...... 35
4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 36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 ...... 42
*"探界者"钟扬/叶雨婷 ...... 47
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 ...... 55
6 芣苢/诗经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轼 ..... 57
单元任务 ...... 59
第三单元 ...... 61
7 短歌行/曹操 ...... 62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 63
8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 64
登高/杜甫 ...... 65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 66
9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 69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 70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 71
单元学习任务 ...... 73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 ...... 75
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 76
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 77
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 78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 ...... 83
《乡土中国》 ...... 84
第六单元 ...... 87
10 劝学/荀子 ...... 88
*师说/韩愈 ...... 89
11 反对党八股(节选)/毛泽东 ...... 92
12 拿来主义/鲁迅 ...... 98
13*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 ...... 101
*上图书馆/王佐良 ...... 104
单元学习任务 ...... 107
第七单元 ...... 109
14 故都得秋/郁达夫 ...... 110
*荷塘月色/朱自清 ...... 113
15 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 ...... 116
16 赤壁赋/苏轼 ...... 122
*登泰山记/姚鼐 ...... 124
单元学习任务 ...... 127
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 129
一丰富词语积累 ...... 130
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 131
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132
古诗词诵读 ...... 143
静女/诗经·邶风 ...... 143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 144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 145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 146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2020部编新版)
(普通高中教科书)课本目录如下:
第一单元 ...... 4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 5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 7
庖丁解牛/《庄子》 ...... 11
2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 13
3*鸿门宴/司马迁 ...... 16
第二单元 ...... 24
4《窦娥冤》/关汉卿 ...... 25
5《雷雨》/曹禺 ...... 29
6*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 40
第三单元 ...... 48
7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 ...... 49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 53
8*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 58
9 说“木叶”/林庚 ...... 64
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 72
一认识多媒介 ...... 73
二善用多媒介 ...... 73
三辨识媒介信息 ...... 74
第五单元 ...... 82
10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 ...... 8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 85
11 谏逐客书/李斯 ...... 88
*与妻书/林觉民 ...... 90
第六单元 ...... 96
12 祝福/鲁迅 ...... 97
1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 110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 116
14 促织/蒲松龄 ...... 122
*变形记/卡夫卡 ...... 126
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 ...... 127
《红楼梦》 ...... 127
第八单元 ...... 132
15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 133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 135
16 阿房宫赋/杜牧 ...... 137
*六国论/苏洵 ...... 139
古诗词诵读 ...... 144
登岳阳楼/杜甫 ...... 144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 145
鹊桥仙/秦观 ...... 146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 147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部编版)
(普通高中教科书)课本目录如下:
第一单元 ...... 4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 ...... 5
2 长征胜利万岁/杨成武 ...... 9
*大战中的插曲/聂荣臻 ...... 14
3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 ...... 19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穆青冯健周原 ...... 21
第二单元 ...... 34
4《论语》十二章 ...... 35
大学之道/《礼记》 ...... 36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 37
5《老子》四章 ...... 39
*五石之瓠/《庄子》 ...... 40
6 兼爱/《墨子》 ...... 42
第三单元 ...... 46
7 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 ...... 47
8 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 ...... 58
9*老人与海/海明威 ...... 64
10*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 75
第四单元 逻辑的力量 ...... 84
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 85
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 86
三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 88
古诗词诵读 ...... 92
无衣/《诗经·秦风》 ...... 92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93
将进酒/李白 ...... 95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 96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部编版)
(普通高中教科书)课本目录如下:
第一单元 ...... 4
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恩格斯 ...... 5
2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 10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 ...... 16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 18
4*修辞立其诚/张岱年 ...... 26
*怜悯是人的天性/卢梭 ...... 28
5*人应当坚持正义/柏拉图 ...... 33
第二单元 ...... 40
6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 41
*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 ...... 46
7 包身工/夏衍 ...... 55
8 荷花淀/孙犁 ...... 64
*小二黑结婚/赵树理 ...... 69
*党费/王愿坚 ...... 74
第三单元 ...... 84
9 屈原列传/司马迁 ...... 85
10 *苏武传/班固 ...... 89
11 过秦论/贾谊 ...... 95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 98
第四单元 ...... 102
12 玩偶之家/易卜生 ...... 103
13 迷娘(之一)/歌德 ...... 118
*致大海/普希金 ...... 119
自己之歌(节选)/惠特曼 ...... 122
*树和天空/特朗斯特罗姆 ...... 123
古诗词诵读 ...... 127
燕歌行并序/高适 ...... 127
李凭箜篌引/李贺 ...... 129
锦瑟/李商隐 ...... 130
书愤/陆游 ...... 13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部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课本目录如下:
第一单元 ...... 4
1 氓/《诗经》 ...... 5
离骚(节选)/屈原 ...... 6
2*孔雀东南飞并序 ...... 10
3 蜀道难/李白 ...... 17
*蜀相/杜甫 ...... 19
4*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 20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 21
第二单元 ...... 24
5 阿Q正传/鲁迅 ...... 25
*边城/沈从文 ...... 32
6 大堰河一我的保姆/艾青 ...... 44
*再别康桥/徐志摩 ...... 48
7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冯至 ...... 50
*秦腔/贾平凹 ...... 53
8 茶馆/老舍 ...... 58
第三单元 ...... 72
9 陈情表/李密 ...... 73
*项脊轩志/归有光 ...... 75
10 兰亭集序/王羲之 ...... 78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 80
11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 84
12 *石钟山记/苏轼 ...... 86
第四单元 ...... 90
13 自然选择的证明/达尔文 ...... 91
*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 ...... 97
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关增建 ...... 104
古诗词诵读 ...... 114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 114
客至/杜甫 ...... 115
登快阁/黄庭坚 ...... 116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 117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目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1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3
雨巷 …………………戴望舒 6
再别康桥 ……………徐志摩 8
3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 青 10
断章 ……………卞之琳 15
风雨 ……………芦 荻 15
错误 ……………郑愁予 16
回旋舞 …………保尔·福尔 16
在一个地铁车站 ………庞 德 17
第二单元
5 兰亭集序……………王羲之 19
6 赤壁赋………………苏 轼 22
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 维 25
8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27
第三单元
9 记念刘和珍君………鲁 迅 31
10 小狗包弟 ………巴 金 36
1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40
12 *金岳霖先生…………汪曾祺 42
第四单元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 婷 杨 兴…47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49
14 包身工 ………………夏 衍 52
15 *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孙德宏…61
16 *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 曹智 白瑞雪…65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70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73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76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79
朗诵……………………………82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90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93
名著导读
《论语》……………………96
《大卫·科波菲尔》………101
语文必修2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荷塘月色…………………朱自清 3
2 故都的秋…………………郁达夫 7
3 *囚绿记 ………………陆 蠡 11
4 *瓦尔登湖 ……………梭 罗 14
第二单元
氓……………………… 21
采薇…………………… 22
6 离骚………………屈 原 24
7 孔雀东南飞 并序………27
8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33
短歌行…………………曹 操 33
归国田居(其一)……陶渊明 34
第三单元
9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36
10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38
11 鸿门宴 ……………司马迁 42
12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46
第四单元
13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49
14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52
1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56
16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杨振宁 60
表达交流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66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69
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73
想像世界 学习虚构………………76
演讲…………………………………78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82
修辞无处不在………………………85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88
名著导读
《家》………………………………92
《巴黎圣母院》……………………95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3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4
2 祝福………………………鲁 迅 17
3 *十八岁出门远行……余 华 32
4 *老人与海 ……………海明威 39
第二单元
5 蜀道难…………………李 白 52
秋兴八首(其一)………54
咏怀古迹(其三)………54
登高………………………55
7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56
锦瑟………………………59
马嵬(其二)……………59
第三单元
9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62
10 劝学 ………………《荀子》64
11 *过秦论……………贾 谊 66
12 *师说………………韩 愈 70
第四单元
13 动物游戏之谜 ……周立明 74
14 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 79
15 *凤蝶外传…………董纯才 86
16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94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101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104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107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110
讨论 ………………………………113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117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120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122
名著导读
《红楼梦》 ……………………127
《高老头》 ……………………13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4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窦娥冤……………关汉卿 4
2 雷雨………………曹 禹 18
3 *长亭送别 ………王实甫 29
4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35
第二单元
望海潮(东南形胜)………46
雨霖铃(寒蝉凄切)………47
念奴娇 赤壁怀古…………49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50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5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53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55
声声慢(寻寻觅觅)………55
第三单元
9 拿来主义…………………鲁 迅 58
10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 61
11 *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周有光 65
热爱生命…………………蒙 田 73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74
信条……………………富尔格姆 75
第四单元
13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78
14 苏武传………………班 固 84
15 张衡传………………范 晔 90
16 *李贺小传…………李商隐 93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97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100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104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107
辩论……………………………110
梳理探究
逻辑和语文学习………………115
走近文学大师…………………119
影视文化………………………121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127
《谈美》…………………………13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5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4
2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12
3 *边城……………沈从文 18
4 *哦,香雪………铁 凝 30
第二单元
5 归去来兮辞 并序……陶渊明42
6 滕王阁序………王 勃 46
7 *逍遥游 ………庄 周 51
8 *陈情表 ………李 密 54
第三单元
9 咬文嚼字………朱光潜 58
10 孟浩然 ………闻一多 63
11 *说“木叶”…林 庚 68
12 *谈中国诗……钱钟书 73
第四单元
13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80
14 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托马斯 86
15 *指印………………丹齐克 91
16 *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99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109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112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116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121
访谈122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127
古代文化常识131
有趣的语言翻译………136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141
《堂吉诃德》145
高中语文复习
一、语文基础知识
二、语文阅读
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之内容概括分析题复习指导
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复习指导
任尔东西南北风 文言断句我不错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试题分析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解题方法例谈
2018年高考古代诗歌试题评价与备考指导
高考论述类文本拟试题
阅读原创模运用逻辑知识,破解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设题密码
三、高考语文作文写作
“高中学考网”操作指南
“高中学考网”是教师、学生、家长学习平台,旨在指导教师如何教,帮助学生如何学,高考志愿如何填报。
学科学习频道,各学科经典学习内容。
回复“指南”:微信公众号“高中学考网”操作使用指南;
回复“导航”:微信公众号“高中学考网”各学科知识汇总;
回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阅读“高中学考网”名师、专家解读各学科知识;
回复“总复习”:阅读“高中学考网”名师、专家指导学科总复习;
回复“高一”自动转到“高一年级”学习内容;
回复“高二”自动转到“高二年级”学习内容;
回复“高三”自动转到“高三年级”学习内容;
回复“高校”:让学生了解各省市高校;
回复“分数线”:让学生了解各省市高考录分数线;
回复“学霸”:让学生了解各省市高校状元高考及学习情况;
回复“志愿”:让学生了解各省市高校招生志愿如何填报;
从“综合”栏进入”往期经典“查看所有文章。
祝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取得好成绩!
课后问题解答:
“小学学习”互动学习QQ群:473464288 ;
“初学学习”互动学习QQ群:818699470;
“高中学习”互动学习QQ群:819037739
联系方式:QQ:251891055
高中学考网
初中学习
小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