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名师渠东剑:素养视角下的2019年高考数学江苏卷分析
本文刊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9-10
开号宗旨:为数学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研究的平台,既关注高中数学解题研究,也关注教法和学法研究。
文卫星,上海市特级教师。践行“生态课堂”,做到“两尊重”----即尊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两个度”----思想(哲学或数学)高度和文化厚度。
素养视角下的2019年高考数学江苏卷分析
渠东剑
(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 南京市高中数学渠东剑名师工作室)
续昨天
2.2.2 反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的分析
利用“反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的指标框架”[4]分析2019江苏卷Ⅰ,得表4。
表4 2019江苏卷Ⅰ反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分析
表4 2019江苏卷Ⅰ反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分析
四个方面 | 情境与问题 | 知识与技能 | 思维与表达 | 交流与反思 | ||||||||
三级水平 | 1 | 2 | 3 | 1 | 2 | 3 | 1 | 2 | 3 | 1 | 2 | 3 |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3 | √ | √ | √ | √ | ||||||||
4 | √ | √ | √ | √ | ||||||||
5 | √ | √ | √ | √ | ||||||||
6 | √ | √ | √ | √ | ||||||||
7 | √ | √ | √ | √ | ||||||||
8 | √ | √ | √ | √ | ||||||||
9 | √ | √ | √ | √ | ||||||||
10 | √ | √ | √ | √ | ||||||||
11 | √ | √ | √ | √ | ||||||||
12 | √ | √ | √ | √ | ||||||||
13 | √ | √ | √ | √ | ||||||||
14 | √ | √ | √ | √ | ||||||||
15(1) | √ | √ | √ | √ | ||||||||
15(2) | √ | √ | √ | √ | ||||||||
16(1) | √ | √ | √ | √ | ||||||||
16(2) | √ | √ | √ | √ | ||||||||
17(1) | √ | √ | √ | √ | ||||||||
17(2) | √ | √ | √ | √ | ||||||||
18(1) | √ | √ | √ | √ | ||||||||
18(2) | √ | √ | √ | √ | ||||||||
18(3) | √ | √ | √ | √ | ||||||||
19(1) | √ | √ | √ | √ | ||||||||
19(2) | √ | √ | √ | √ | ||||||||
19(3) | √ | √ | √ | √ | ||||||||
20(1) | √ | √ | √ | √ | ||||||||
20(2)① | √ | √ | √ | √ | ||||||||
20(2)② | √ | √ | √ | √ | ||||||||
合计 | 13 | 13 | 3 | 13 | 10 | 6 | 11 | 12 | 6 | 20 | 6 | 3 |
(1)情境与问题。按熟悉的情境、关联的情境与综合的情境分类,分别有13个、13个与3个,共29个,层次分配大致是合理的。第20题,通过新定义对象给出新情境,解决问题必须要回到定义,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比较充分。除第18题属于应用题外,其余题目的情境全部是数学内部情境,似乎生活情境太少,科学情境则没有。
(2)知识与技能。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比较充分,而且层级分配较合理。试卷紧扣《说明》[7]中的绝大多数知识点,其中包括全部8个C考点,38个B级考点中的37个,25个A级考点中的20个。对重点知识作了重点考查、反复考查、综合考查,多层次与多角度考查,而且达到必要的深度。
(3)思维与表达。填空题没有解题过程,只有答案正确与错误之分,只能根据一般的通性通法得到答案的过程去把握;解答题第16题立体几何推理证明,要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链条,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第18题要在图形直观想象的基础上予以推理论证,第18(2)题要从反面去论证一个事实不成立,对思维与表达提出较高的要求;第19(3)题,第20(2)②题,要构建新的数学对象去解决新问题,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4)交流与反思。因为填空题只要求给出最后结果,故“交流与反思”全部定为一级水平,解答题分布是比较恰当合理的。特别是第18题,有条理地说明理由,给学生提出了“思维与表达”的较高要求,但其中“评价、总结与拓展”的成份较少,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2.3 四条内容主线分析
根据内容主线分析框架[4],分必修与选择性必修主题进行分析。对于综合性问题,可能涉及多个主题,笔者重点参考文献[8],把握多种解题过程与方法,统筹知识点分布、关键能力体现(表3)、思想方法生成等要素,将各小题总分分解至各内容主题中去,如表5、图1,这将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因为《课标》已没有“算法初步”,故将第3题忽略,总分也将按155分分析。
表5 2019江苏卷Ⅰ内容分布分析
课程 | 必修 | 选择性必修 | |||||||
主题 | 主题一 | 主题二 | 主题三 | 主题四 | 主题五 | 主题一 | 主题二 | 主题三 | 主题四 |
内容 | 预备知识 | 函数 | 几何与代数 | 概率与统计 | 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 函数
| 几何与代数 | 概率与统计 | 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
课时 | 18 | 52 | 42 | 20 | 6 | 30 | 44 | 26 | 4 |
1 | 5 | ||||||||
2 | 5 | ||||||||
4 | 5 | ||||||||
5 | 5 | ||||||||
6 | 5 | ||||||||
7 | 5 | ||||||||
8 | 5 | ||||||||
9 | 5 | ||||||||
10 | 2 | 3 | |||||||
11 | 3 | 2 | |||||||
12 | 5 | ||||||||
13 | 5 | ||||||||
14 | 3 | 2 | |||||||
15 | 6 | 8 | |||||||
16 | 14 | ||||||||
17 | 2 | 12 | |||||||
18 | 2 | 2 | 2 | 6 | 4 | ||||
19 | 2 | 4 | 8 | 2 | |||||
20 | 14 | 2 | |||||||
合计 | 9 | 7 | 31 | 10 | 4 | 30 | 35 | 0 | 8 |
分数占总分比 | 0.058 | 0.181 | 0.200 | 0.065 | 0.026 | 0.194 | 0.226 | 0.000 | 0.052 |
课时占总课时比 | 0.074 | 0.215 | 0.174 | 0.083 | 0.025 | 0.124 | 0.182 | 0.107 | 0.017 |
说明:2008年以来,高考数学江苏卷Ⅰ考查内容不包括这里的选择性必修主题三“概率与统计”的内容,它们将在江苏卷Ⅱ中考查,故统计结果为0。
从表5、图1可以看出,就考查内容主线而言,2019江苏卷Ⅰ知识点分布与课时比重大致相当,但选择性必修主题一(函数的导数、数列)、主题二(平面解析几何)考查比重较大。这说明,试卷对支撑学科体系的主干知识进行重点了考查,例如,函数(包括导数)、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选择性必修中的导数与数列,考查比重较大幅度地超过相应课时比重。所以,2019年高考数学江苏卷Ⅰ基本符合《课标》内容设置要求,对知识点的要求也符合学情与课程要求。
3 赏析两道题目
3.1 赏析第18题
题目:如图2,一个湖的边界是圆心为O的圆,湖的一侧有一条直线型公路l,湖上有
桥AB(AB是圆O的直径)。规划在公路l上选两个点P,Q,并修建两段直线型道路PB,QA。规划要求:线段PB,QA上的所有点到点O的距离均不小于圆O的半径。已知点A,B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AC和BD(C,D为垂足),测得AB=10,AC=6,BD=12(单位:百米)。
(1)若道路PB与桥AB垂直,求道路PB的长;
(2)在规划要求下,P和Q中能否有一个点选在D处?并说明理由;
(3)在规划要求下,若道路PB和QA的长度均为d(单位:百米)。求当d最小时,P,Q两点间的距离。
(1)知识考查。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应用、解方程、直线与圆等基础知识。本题有很多种解法,涉及知识内容可以是平面几何、解析几何,也可以是三角函数、甚至包括函数的应用。不同的解法与知识应用,其思路与繁简难易程度相去甚远。本题突出了选择性,强化了开放性,在思维层次与方法选择上区分不同水平的考生。例如,第18(1)题,有十几种解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平面三角:如图3,先求已知的RtΔBAE中的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再通过角相等进而解RtΔBDP或RtΔBQP,求出PB的长。
②平面几何:如图4,通过相似三角形,或在几个相关的直角三角形中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关系式(方程),进而求出PB的长。例如,RtΔPBD∽RtΔBAE∽RtΔBOF∽RtΔMBE,ΔPBD,ΔPBA,ΔPAC,ΔDEC等均为直角三角形,四边形BACE为平行四边形,等,由此可以挖掘出很多关系,去用于求出PB的长。
③解析几何:建立坐标系,坐标原点可以有很多种选择,最常见的是选择点O为坐标原点,如图5,其余还可以取等为坐标原点,以与直线l平行的方向为x轴,与l垂直的方向为y轴,先求AB的斜率,(它其实是上述建立坐标系下的不变量)再求PB的方程,进而求P点的坐标……
第18(2),第18(3)也有上述几种方法思路。
(2)能力要求。较为充分地考查了《大纲》“五大能力”中的四个:空间想象能力,表现为通过几何图形探索;抽象概括能力,即把现实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推理论证能力,对图形直观或猜测出来的结论,予以严格地逻辑推理论证;运算求解能力,其中含有代数、三角、几何、函数等相关对象的计算,有一定的运算量和难度。
(3)两个“意识”。作为应用题,重点考查了“应用意识”,即应用数学去解决现实问题,应用数学去解决新情境下的数学问题,例如,“数学地”说明理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构造新的几何图形或创建坐标系作为工具,建立函数模型或借助几何知识进行推理,这些都属于“创造”层次水平,因而很好地考查了“创新意识”。
(4)思想方法。从参考答案[8]与上述诸多解法看,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说是较为深刻地、全面地考查了数学思想方法。例如,第18(2)题说明“Q点选在D处”不合乎“规划要求”,第18(3)题,说明“d的最小值为15”,对考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若选择平面几何或三角,则要通过计算去说理;若着眼于其中的“变化”,可以建立函数模型,通过研究函数性质去解决问题。但能做到还不太容易,阅卷情况也表明了这一点。
(5)核心素养。主要考查了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需要强调的是,本题对逻辑推理素养的要求较高:不仅要能够借助图形探索结果,而且要“数学地”说明理由,这其实是要作严格的逻辑推理。例如第18(2)题,要证明点Q在D处不满足“规划要求”,这属于否定形式的命题,证明就要在线段上AD“找到”一个点,它与点O的距离小于圆O的半径。即使通过计算得到为锐角,虽然从几何直观上已显而易见,但作为逻辑推理过程还不够完备,还要找到那个具体的点。这不仅要求有较强的推理意识,而且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较高的逻辑推理水平。
同样地,在第18(3)题中,从图形容易直观地发现,后续计算也无太大难度,就是静态的几何图形背景下的计算。但为什么,给出证明却不是容易的事,甚至让人感到“有理道不明”:需要构造新的图形,从几何视角进行定性定量推理论证,或基于建立的坐标系,构建关于PB长的目标函数,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求函数的最小值……无论哪一种方法,均需要“创造”新的数学对象(图形或函数),这无疑属于“创造”的层次了。
高考数学要“多考想,少考算”,在思维层次上区分考生。第18题突出了理性思维的考查,对引导数学教学更加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进而促进人的发展,将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它是一道好题。
3.2 赏析第22题
题目:设(1+x)n=a0+a1x+a2x2+···+anxn,n≥4,n∈N*。已知a=2a2a4。
(1)求n的值;
(2)设(1+)n=a+b,其中a,b∈N*,求a2-3b2的值。
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组合数等基础知识,就是具体数字的计算,是再平常不过的常规题。第22(1)题答案为n=5,说明本题就是关于(1+x)5的问题,这应属于容易题。但据笔者了解,考后学生、甚至一些教师反应强烈,大呼意外;高考阅卷也表明,考生解题表现之差,也令人费解。但命题考查“二项式定理”,实属情理之中,无可厚非。
自2008年始的当下的高考数学江苏卷分卷Ⅰ和卷Ⅱ,二项式定理属于卷Ⅱ考查内容,理解层次要求,所以考查二项式定理合乎情理。但由于近12年来,仅有2008年考了二项式定理,而且在第23题位置。第23题是全卷最后一道题,难度较大,竞赛味道浓,一般省均分2分左右,(满分10分)致使一些考生提前放弃。一个是十年未考,一个是从未在第22题位置考,造成对二项式定理教学不重视、复习不达标、甚至完全放弃的现象,这是亟待改进的。
所以,第22题看似平淡无奇,但在这个时候、这个位置,出现了意料之外的题,实则充满新意,产生奇效,恰似一味清醒剂,发人深思:教学要回归课程标准、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复习要回归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备考不猜题押题,全面落实课程标准要求……这在政府部门已明确高考“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的当下,在高考备考要适应新形势的探索过程中,显得尤有积极意义。
4 商榷
其一,在文献[10]中,笔者以“形式八股,可能会异化高考功能”为小标题,指出江苏卷在一些题目类型、难度与位置上多年不变,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在文献[4]中笔者也给出类似的批评与建议。文献[11]也指出,高考命题要突出试卷创新,防止试题题型、命题方式固化。反观2019江苏卷,除第22题外,几乎没有任何改观,基本上沿袭并强化了这种“八股”形式。前文所赏析的第22题,倒是从反面佐证了笔者的建议是必要的。
其实,2019年高考是江苏省自主命题的倒数第二年份,应该说当下处于由自主命题向全国卷过渡时期,因而更加引人关注。2019江苏卷,应该有必要、也有可能作出一些可能的改变与创新,对此社会也充满期待。但2019江苏卷仍然囿于成规,这不仅造成2019年的命题改革创新有所欠缺,而且还可能使2020年(现阶段江苏省自主命题最后一年)的命题进退两难。
其二,第20(2)②题,作为压轴题最后一问,无疑要突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考查。就命题本意而言,可能是突出考查“构建函数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这也可由文献[8]得到证实。但由于结果为5,数字较小,完全可以用“枚举法”:从1开始逐项尝试,m= 1,2,3,4,5满足条件,m=6不满足条件,所以m的最大值为5。从而绕开了构造函数、研究函数性质(借助导数工具),并应用所研究的函数性质去解决所面对的问题的过程。虽然“枚举法”是解决这“一道题”的方法,而且过程简捷,避重就轻,一定意义下可以说是好方法,但却不是解决这“一类题”的一般方法。用这个方法解答第20(2)③题,其思维含量、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个性品质的考查层次,将大打折扣,这也许并非命题者的初衷。
参考文献:
1.任子朝.从能力立意到素养导向[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8,(5):1
2.孙宏安.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Ⅱ试题目标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8,(11):2-8
3.孙宏安.高考数学考试大纲“目标与要求”与课程标准(2017)“学业质量水平二”比
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8,(8):2-7
4.渠东剑.素养视角下的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以2018年高考数学江苏卷Ⅰ为例[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5,(5)54-59
5.喻平.数学核心素养评价的一个框架[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2):19-23
6.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 [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 2018,11(第一版)
7.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M].南京: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11(第一版)
8.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参考答案[M].2019,6
9.李尚志.核心素养怎样考(一)[J].数学通报,2018,(3):1-4
10.渠东剑.2018年高考数学江苏卷评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8,(10)
50-54
11.任子朝.高考命题创新[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8,(10):1
续完
江苏名师缪林:基于提升数学素养的高三数学复习----“数列综合运用”教学案例及感悟
有为的青年教师何睦:高中数学章节起始课教学价值的实现----基于教学实际的视角
有为的青年老师何睦:高中数学章节起始课的研究----以“不等关系”教学为例
有为的青年教师何睦:有效的高中数学章节序言课教学----基于樊亚东老师录像课“不等关系”的研究
全国优秀教师(正高级)石志群:数学理解,理解什么?--“理解的数学教学”刍议
促进全面发展,落实评价体系,引领教学改革----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不用法向量求二面角大小的简捷方法----原文刊载《数学通讯》201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