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脉通消化科
胆嚢炎(Cholecystitis)可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胆嚢炎和慢性胆嚢炎。急性胆嚢炎是由胆嚢管梗 阻、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等引起的胆嚢急性炎症性病变,临床见发热、右上腹疼痛,或右胁肋胀痛放 射至肩背部、伴恶心呕吐,可兼见黄疸、墨菲征阳性、外周白细胞计数增高等表现。慢性胆嚢炎因胆嚢结石、高脂饮食等诱发,呈慢性起病,也可由急性胆嚢炎反复发作、失治所致,临床表现为反复右上腹胀痛或不适、腹胀、嗳气、厌油腻,右上腹部有轻度压痛及叩击痛等体征,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胆嚢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目前尚无全国性本病流行病学资料,上海松江地区统计胆嚢炎患病率为3.91%。宁波镇海地区统计胆嚢炎发病率为1.42%。有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并发胆嚢炎,发病率为47%,非乙型肝炎病毒并发胆嚢炎发病率仅为5.1%,有肝病基础的胆嚢炎发病率明显增高。2011年1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制定了《胆嚢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胆嚢炎研究的深化,有必要对该诊疗共识意见进行更新,以满足临床诊治和科研的需要。
2014年8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牵头成立了《胆嚢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起草小组。小组成员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并先后组织国内脾胃病专家就胆嚢炎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诊治流程、疗效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总结讨论,形成本共识意见初稿,之后按照国际通行的德尔斐法进行了3轮投票。2015年9月,在重庆进行了第1次投票,并根据专家意见,起草小组对本共识意见进行了修改。2015年12月,在北京进行了第2次投票。2016年6月,在厦门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召开核心专家审稿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名脾胃病学知名专家对本共识意见(草案)进行了第3次投票,并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和修改。2016年7月,在哈尔滨第28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会议上专家再次进行了讨论、修改和审定。并于2016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本共识的最后专家定稿会议,完成了本共识意见。(表决选择:①完全同意;②同意,但有一定保留;③同意,但有较大保留;④不同意,但有保留完全不同意。如果>2/3的人数选择①,或>85%的人数选择①+②,则作为条款通过)现将全文公布如下,供国内外同道参考,并冀在应用中不断完善。
1 概述
1.1 病名
急性胆嚢炎可归于“胁痛”范畴,慢性胆嚢炎归属于“胆胀”范畴,中医虽无急性胆嚢炎及慢性胆嚢炎的病名,但早在《内经》便有相关论述。《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灵枢•本藏》谓“胆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根据急性胆嚢炎右上腹疼痛为主的临床表现,中医病名为“胁痛”;慢性胆嚢炎右上腹胀满或隐痛,伴见恶心、腹胀等表现,中医病名为“胆胀”。
1.2 西医诊断
胆嚢炎的明确诊断是建立在患者典型症状及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阳性结果基础上。根据其发病急缓,有无反复发作,可分为急性胆嚢炎和慢性胆嚢炎。
1.2.1 急性胆嚢炎的诊断
①症状:以右上腹急性疼痛为主,常伴发热、恶心、呕吐等症。
②体征:查体可见右上腹压痛,同时伴有反跳痛、腹肌紧张,Murphy征阳性。
③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白细胞计数 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④超声检查:胆嚢壁体积增大(胆嚢横径>4cm),胆嚢壁水肿,胆嚢壁增厚3mm或毛糙。
1.2.2 慢性胆嚢炎的诊断
①症状:以反复右上腹胀痛或不适为最常见症状,可伴有腹胀、嗳气、厌油腻等消化不良症状。
②体征:查体可见右上腹部有轻度压痛及叩击痛,但大多数患者可无任何阳性体征。
③超声检查:可见胆嚢体积常缩小或正常,也可见胆嚢体积略有增大,胆嚢壁增厚(>3mm)或毛糙。
此外,胆嚢结石患者70%伴有胆嚢炎。
2 病因病机
2.1 病因
情志不遂、饮食失节、感受外邪、虫石阻滞及劳伤过度是胆嚢炎发病的主要诱因。
外感湿热毒邪,湿热由表入里,内蕴中焦,肝胆疏泄失职,腑气不通;或热毒炽盛,蕴结胆腑,使血败 肉腐、蕴而成脓,发为胁痛;或因湿热内蕴,肝胆疏泄失职,胆汁郁积,排泄受阻,煎熬成石,胆腑气机不通,不通则痛,发为胁痛或胆胀;外感寒邪,邪入少阳,寒邪凝滞,肝胆疏泄失职,胆腑郁滞;或蛔虫上扰,枢机不利,胆腑通降受阻,发为胆胀;暴怒伤肝,抑郁不舒,情志所伤致肝气郁结,胆失通降,胆液郁滞发为胆胀;嗜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无度,损伤脾胃致中焦运化失职,升降失常,土壅木郁,肝胆疏泄不畅,胆腑不通发为胆胀;久病体虚,劳欲过度,使得阴血亏虚,胆络失养,脉络拘急,胆失通降,不荣则痛,发为胆胀。
2.2 病位
胆嚢炎病位在胆腑,与肝、脾、胃脏腑功能失调相关。
本病病位在胆腑,与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令胆汁畅通,若肝失疏泄,可导致胆汁排泄不利,胆汁淤滞,肝胆气机不利,导致肝胆同病,发为胁痛或胆胀。脾主运 化,胃主通降,脾主升清,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胃气以降为顺,胆汁的排泄依赖于脾之升清,胃之合降,故脾失健运,胃失合降均可致胆腑不通。
2.3 病机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胆失通降,不通则痛;胆络失养,不荣则痛。
情志不遂、饮食失节、感受外邪、虫石阻滞,均致肝胆疏泄失职,腑气不通,发病多为实证。久病体虚,劳欲过度,使得阴血亏虚,胆络失养,脉络拘急,胆失通降,发为虚证。属实的病理因素有“湿、热、毒、滞”,急性胆嚢炎以“热、毒”为主,慢性胆嚢炎以“湿、热”为主;属虚的病理因素有“脾虚、阴虚”,慢性胆嚢炎反复发作,可见“脾虚、阴虚”。
2.4 病机转化
随着胆嚢炎的病情演变,急性胆嚢炎即胁痛的病机转化表现在邪实积聚与正气耗损两方面。邪实的积聚,湿热蕴积肝胆,化火生毒,熏灼肝体,炼液为痰,致痰火毒瘀内蕴之胁痛重证;或湿热久羁,脏腑 失和,湿浊痰毒内生,恋积于肝,进而致痰湿毒瘀迁延肝胆之杂证。正气耗损,即由实转虚之变。肝胆 湿热、肝胆实火或肝郁化火,火热灼伤阴液,及肝血瘀阻,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均可致肝阴亏虚;火热灼津耗气,或肝郁乘脾,日久可致脾气虚弱,肝阴亏耗,久竭肾精,致肝肾阴虚,又气阴两伤,或阴损及阳,则可成肝阳虚或肝脾肾阳虚之证。慢性胆嚢炎即胆胀的病机转化为日久不愈,反复发作,邪伤正气,正气日虚,加之邪恋不去,痰浊湿热,损伤脾胃,脾胃生化不足,正气愈虚,后可致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的正虚邪实之候。
3 辨证分型
3.1 急性胆嚢炎可分为2个证型
(1)胆腑郁热证
主症:①上腹持续灼痛或绞痛胁痛阵发性加剧,甚则痛引肩背。
次症:①晨起口苦;②时有恶心;③饭后呕吐; ④身目黄染;⑤持续低热;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舌脉:①舌质红,苔黄或厚腻;②脉滑数。
(2)热毒炽盛证
主症:①持续高热;②右胁疼痛剧烈、拒按。
次症:①身目发黄,黄色鲜明;②大便秘结;③小便短赤;④烦躁不安。
舌脉:①舌质红绛,舌苔黄燥;②脉弦数。
证候诊断:具备主症2项和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3.2 慢性胆嚢炎可分为7个证型
(1)肝胆气滞证
主症:①右胁胀痛;②心烦易怒。
次症:①厌油腻;②时有恶心;③饭后呕吐;④脘腹满闷;嗳气。
舌脉:①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腻;②脉弦。
(2)肝胆湿热证
主症:①胁肋胀痛;②晨起口苦;③口干欲饮。
次症:①身目发黄;②身重困倦;③脘腹胀满;④咽喉干涩;⑤小便短黄;⑥大便不爽或秘结。
舌脉:①舌质红,苔黄或厚腻;②脉弦滑数。
(3)胆热脾寒证
主症:①胁肋胀痛;②恶寒喜暖。
次症:①口干不欲饮;②晨起口苦;③恶心欲呕;④腹部胀满大便溏泄肢体疼痛,遇寒加重。
舌脉:①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弦滑。
(4)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右胁胀痛或刺痛;②胸部满闷;③喜善太息。
次症:①晨起口苦;②咽喉干涩;③右胁疼痛夜间加重;④大便不爽或秘结。
舌脉:①舌质紫暗,苔厚腻;②脉弦或弦涩。
(5)肝郁脾虚证
主症:①右胁胀痛;②腹痛欲泻。
次症:①体倦乏力;②腹部胀满;③大便溏薄; ④喜善太息;⑤情志不舒加重;⑥纳食减少。
舌脉:①舌质淡胖,苔白;②脉弦或弦细。
(6)肝阴不足证
主症:①右胁部隐痛;②两目干涩。
次症:①头晕目眩;②心烦易怒;③肢体困倦; ④纳食减少;⑤失眠多梦。
舌脉:①舌质红,苔少;②脉弦细。
(7)脾胃气虚证
主症:①右胁隐痛;②体倦乏力。
次症:①胃脘胀闷;②纳食减少;③肢体困倦。
舌脉:①舌质淡白,苔薄白;②脉缓无力。
证候诊断:具备主症①+另1项主症和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4 临床治疗
4.1 治疗目标
①临床症状缓解、相关检查指标的改善;②防止病情复发;③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手术率。
4.2 治疗原则
胆嚢炎的辨证治疗,根据症状的急、缓、虚、实变化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急性胆嚢炎治疗上以清热利湿,行气利胆,通腑泻火为主;慢性胆嚢炎实证以祛邪为主,如清热利湿,疏肝利胆,行气活血等;虚证以扶正为主,如健脾益气,养阴柔肝等,同时可配合中医特色疗法,如针 灸、耳穴、药物贴敷及穴位埋线等。
4.3 辨证论治
4.3.1 急性胆嚢炎的分型论治
(1)胆腑郁热证治法:清热利湿,行气利胆。
主方:大柴胡汤(《伤寒论》)。
药物: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 大黄。
加减:身目黄染者,加茵陈、栀子;心烦失眠者,加合欢皮、炒酸枣仁;恶心呕吐者,加姜竹茹;壮热者,可加石膏、蒲公英、虎杖。
(2)热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通腑泻火。
主方:茵陈蒿汤(《伤寒论》)合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药物:茵陈、栀子、大黄、黄连、黄柏、黄芩。
加减:小便黄赤者,加滑石、车前草;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芒硝;身目黄染重者,加金钱草。
4.3.2 慢性胆嚢炎的分型论治
(1)肝胆气滞证
治法:疏肝利胆,理气解郁。
主方: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药物: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加减:疼痛明显者,加元胡索、郁金、木香;腹部胀满者,加厚朴、草豆蔻;口苦心烦,加黄芩、栀子,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炒莱菔子;伴胆石者,加鸡内金、金钱草、海金沙。
(2)肝胆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利胆通腑。
主方: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或大柴胡汤(《伤寒论》)。
药物: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泽泻、木通、车前 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
加减:伴胆石者,加鸡内金、金钱草、海金沙;小便黄赤者,加滑石、通草;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芒硝、牡丹皮。
(3)胆热脾寒证
治法:疏利肝胆,温脾通阳。
主方: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
药物:柴胡、桂枝、干姜、栝楼根、黄芩、牡蛎、炙 甘草。
加减:腹痛较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久泄,完谷不化者,加补骨脂、赤石脂;恶心呕吐甚者,加姜半夏、姜竹茹。
(4)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活血,利胆止痛。
主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药物: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
加减:胁痛明显者,加郁金、延胡索、川楝子;口 苦者,加龙胆草、黄芩;脘腹胀甚者,加厚朴、木香。
(5)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健脾,柔肝利胆。
主方: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煨姜。
加减:右胁胀痛者,加郁金、川楝子、青皮;急躁易怒者,加香附、钩藤;腹胀明显者,加郁金、石菖蒲。
(6)肝阴不足证
治法:养阴柔肝,清热利胆。
主方: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药物: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
加减:心烦失眠者,加柏子仁、夜交藤、炒酸枣仁;急躁易怒者,加栀子、青皮、珍珠母;右胁胀痛者, 加佛手、香橼;头目眩晕者,加钩藤、菊花、白蒺藜。
(7)脾胃气虚证
治法:理气和中,健脾和胃。
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
药物: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炙甘草。
加减:脘腹胀甚者,加枳实、厚朴、槟榔;纳食减少者,加神曲、鸡内金。
4.4 胆嚢炎常用中成药
4.4.1 消炎利胆片
清热,祛湿,利胆。用于急性胆嚢炎、胆管炎肝胆湿热证。
4.4.2 胆胃康胶嚢
舒肝利胆,清热利湿。用于肝胆湿热证所致的胁痛、黄胆以及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嚢炎见上述症状者。
4.4.3 胆宁片
疏肝利胆,清热通下。用于慢性胆嚢炎肝郁气滞,湿热未清证。
4.4.4 胆石利通片
理气解郁,化瘀散结,利胆排石。用于胆石病气滞型。
4.4.5 鸡骨草胶嚢
舒肝利胆,清热解毒。用于胆嚢炎肝胆湿热证。
4.4.6 金胆片
利胆消炎。用于急慢性胆嚢炎、胆石症以及胆道感染。
4.4.7 胆舒胶嚢
舒肝解郁,利胆溶石。用于慢性结石性胆嚢炎、慢性胆嚢炎及胆结石。
4.4.8 胆炎康胶嚢
清热利湿,排石止痛。用于急慢性胆嚢炎、胆管炎、胆石症以及胆嚢手术后综合征肝胆湿热蕴结证。
4.4.9 舒胆片
清热化湿,利胆排石,行气止痛。用于胆嚢炎、胆道感染、胆石症肝胆湿热证。
4.4.10 利胆片
舒肝止痛,清热利湿。用于胆道疾 患肝胆湿热证。
4.4.11 胆康胶嚢
舒肝利胆,清热解毒,理气止痛。用于急、慢性胆嚢炎,胆道结石。
4.5 胆嚢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目标人群与策略
胆嚢炎可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根据病情发病急缓,急性胆嚢炎采取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的方式;慢性胆嚢炎一般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急性胆嚢炎治疗上以清热利湿,行气利胆,通腑泻火为主;慢性胆嚢炎实证以祛邪为主,如清热利湿,疏肝利胆,行气活血等,虚证以扶正为主,如健脾益气,养阴柔肝等,同时可配合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耳穴、药物贴敷及穴位埋线等。
4.6 其他特色疗法
4.6.1 针灸疗法
常用穴:阳陵泉、胆嚢穴、肩井、曰月、丘墟、太冲。采用捻转强刺激手法,每隔3~5min行针1次,每次留针时间为20~30min。也可采用电刺激。辨证配穴:肝郁气滞者加太冲,疏肝理气;瘀血阻络者加膈俞,化瘀止痛;肝胆湿热者加行间,疏泄肝胆;肝阴不足者加肝俞、肾俞,补益肝肾。
4.6.2 耳穴疗法
常用穴:胰胆、十二指肠、耳背肝区、耳迷根、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操作方法—般采用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常规消毒后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耳穴上,每曰按4~6遍,每次每穴按压1min。注意事项:每次贴压单侧耳穴,3d/次,2侧交替使用。换贴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5个疗程。
4.6.3 药物贴敷疗法
胆嚢区(右上腹压痛点)外敷药物(栀子10g,大黄10g,冰片1g,乳香6g,芒硝10g,研粉,调匀成糊状),纱布覆盖,每天更换1次,5d为1个疗程。
4.6.4 穴位埋线疗法
常用穴:鸠尾、中脘、胆嚢穴、胆俞、胃俞、足三里、阳陵泉。操作方法一般1个月埋线1次,病情重者20天1次,5次为1疗程。
4.7 手术
行胆嚢切除术是急性胆嚢炎的根本治疗。手术适应证:①胆嚢坏疽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②急性胆嚢炎反复急性发作,诊断明确者 ;③经积极内科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并恶化者;④无手术禁忌证,且能耐受手术者。慢性胆嚢炎伴有胆石者,诊断确立,行胆嚢切除术是合理的根本治法。如患者有 心、肝、肺等严重疾病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可予内科治疗。
4.8 疗程
胆嚢炎的平时预防较为重要。一般急性胆嚢炎的疗程多为2周,慢性胆嚢炎疗程多为1月。
4.9 诊治流程
诊治流程见图1。
共识原文: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文献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4):241-245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 医脉通消化科( ID:medlive-Gastro ) ,由张仲林( ID:e41121 ) 推荐发表 。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张仲林( ID:e41121 ) 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并注明作者和转自张仲林( ID:e41121 ) 。张仲林( ID:e41121 ) 所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张仲林( ID:e41121 ) 平台无关,仅供临床与研究参考,非医务人员请勿试药。
编辑:寒香医路 。
今日荐读
【最美天使】
1.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最美天使"摄影大赛征稿火热进行中...
2.【护士节快乐】护士那么美,请你来看看,大波美图,音乐场景,献给最美的你!
3.【重磅】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最美天使摄影大赛圆满谢幕!
【仲林频道】
1.【南方农村报】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2.【潮州日报】杏林花香 来自苦寒--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
【皮肤频道】
7.国医大师禤国维的8个医案:消痤汤治痤疮,消炎止痒外洗方治皮肤癣病,小儿湿疹方治小儿湿疹以及皮肤解毒汤,脂溢性脱发方等治……
9.禤国维皮肤病治疗经验交流 | 国医大师临床经验传承与研习班·广州
12.马淑然教授论治痤疮经验
17.痒疹浅说
18.荨麻疹浅说
19.人体最大器官——皮肤的相关疾病与治疗,有趣的皮肤数据,身体痒也许是疾病的提示
【肠胃频道】
1.国医大师脾胃病国手李振华:摆脱胃痛的困扰,就该这样治疗!
2.【问道国医大师】李振华:脾胃病防治九字法--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
14.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疗三部曲——症状与诊断,治疗策略,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要点
【中医频道】
【西医频道】
【指南频道】
【人文频道】
1.《中国医师宣言》《中国医师道德准则》——《中国医师宣言》宣誓仪式首次在国内举办
2.茶竟有这些功效,清代医家如是说 | 最美十首茶诗,茶中有诗,诗中有茶!
【书法频道】
【文学频道】
5.潮安战友张仲林
6.潮安村医张仲林
【潮汕频道】
1.十载灯首逢盛世, 廿二高歌颂圣功●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丁酉年正月廿二日灯首纪实(一)
2.一届神逰日, 千载驾临天●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丁酉年正月廿二日灯首纪实(二)
【缅怀频道】
友情支持
《潮安健康》微信公众号(ID: e19620228 )
张仲林
张仲林微信公众号 ( ID: e41121 )
投稿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您好师友!张仲林欢迎您关注!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敬请指导,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