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哲学——纪念苇岸逝世22周年暨苇岸日记分享会丨纯粹读书会
🌟 给纯粹设置星标,关注不迷路
5月19日,是散文家苇岸逝世二十二周年纪念日。随着2019年《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及2020年年底《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大地上的事情》(增订版)在广西师大出版社付梓出版,读者得以全面、充分地从苇岸著作及纪念文集中一窥苇岸的精神世界和其崇尚的大地哲学。他被誉为“中国的梭罗”,被称为“大地之子”。在大地伦理、自然写作和生命哲学上,苇岸是一位卓异的思想者和实践者。他不仅是一位自然的书写者,更是一位严格的律己主义者和精神圣徒。
更为难得的,是他坚持记录日记14年,认真写下他所看到的“大地上的事情”,为自然界中循环生长的万物——哪怕一棵小草的诞生而欢呼,为一群平凡的麻雀叫好,为古老的廿四节气留下印记,甚至为窗前的黄蜂写下墓志铭,为这个世界留下珍贵的思想记忆、生命祝福和大地咏唱……
苇岸已故好友、著名散文刘烨园先生在《异数之美:苇岸与<大地上的事情>》最后一句写道:“因为我们和大地都确实没有多少任意延宕的时间了。”1999年写下的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仿佛是一个预言或谶语。
1999年5月19日,苇岸永远离开了他所挚爱的大地。尽管在他的《最后几句话》中他说自己“不是一个适宜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人”,却为这个世纪留下珍贵而深厚的精神遗产。苇岸纯粹、朴素的人格魅力和严苛的自律精神,恰恰是物质主义时代所独缺的。纪念苇岸,不只具有哲学伦理价值,更具有日常意义。这个世界对他的纪念,不应只在与他有关的纪念日里,更应在日常生活和个人精神的每一个细节里——
2021年5月19日下午3点,广西师大出版社·纯粹读书会(第138期)邀请林莽、王家新、树才、周新京、宁肯、彭程、孙小宁、宋逖、袁毅等嘉宾,并特别邀请苇岸家人马建山、马建秀及马跃龙在北京SKP Rendezvous书店举办“大地的哲学——纪念苇岸逝世22周年暨苇岸日记分享会”活动,共同纪念苇岸——20世纪最后的圣徒。
活动主题
大地的哲学——纪念苇岸逝世22周年暨苇岸日记分享会
活动日期
2021年5月19日(周三)15:00-17:00
活动地点
SKP RENDEZ-VOUS
活动嘉宾
林莽 王家新 树才 周新京
宁肯 彭程 孙小宁 宋逖 袁毅
苇岸家人:马建山 马建秀 马跃龙
活动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大望桥,北京SKP 4F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
进入报名页面
观看直播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活动直播
延伸阅读
哲学家培根一生写了五十九篇小品文,他仿佛谈论了人世所有大的事情,但唯独没有论幸福。或许他缺少了时间,因为他最后的《论谣言》便是未完笔的残篇。培根没有论幸福,但他论证了那些往往被世人误解拥有便幸福,因而盲目和疯狂追求的事物,譬如财富。关于财富,培根把它称作德能的障碍物。因为财富之于德能正如辎重之于军队,辎重是不可无,但过量的辎重会阻碍行军,有时因为顾虑辎重而失却或扰乱胜利。
把幸福完全寄托在财富上,是人类无数错觉中最大的错觉。
幸福不是时代、国度、地区或阶层的专有物,幸福也不为财富的多寡所左右。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人类在寻求幸福的终极目的驱动下,创造出愈来愈广的器具帮助自己,机器解放了人类的体力,电脑解放了人类的脑力。但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人类的生活如此紧张和匆忙。中非洲的洛美人反对把电引进他们生活的丛林,南美洲的爱尔人阻止公路穿越他们定居的区域。他们并不认为是在拒绝现代文明带给他们的幸福,他们保持着自己纯洁原始的传统。在高度体现人类物质文明的欧洲边缘,有一座马德拉群岛,那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没有汽车和工厂,没有竞争和效率,劳动的人们面带微笑,在太阳下唱着舒缓悠长的歌谣。当工业社会的游客慕名而至,他们紧张的心弦备感松弛,躁动的情绪复归宁静。人类的心灵向往什么呢?这向往如同梭罗所比喻:好像水边的杨柳,一定朝着有水的方向伸展它的根。
幸福无疑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但人们不应以此误入歧途,转而毕生追求财富。当人们把幸福全部寄托于此后,拜金主义兴起,消费主义盛行。“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不义。”我们费尽心机,仅仅为增加几枚银币;然而书内有黄金般的文字—历代最聪明的智者的话,我们无视。我们终日忙碌,头脑里装满市场和物价;然而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们无暇。有限的地球除了要养活人类,还要养活人类的奢侈和虚荣。工业革命发生仅仅二百年间,人类便为此走到了自身所造成的各种毁灭性灾难的边缘。
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认为,人类与世界存在着三种关系,即理性关系、实用关系和美的关系。理性关系让我们了解世界的秘密,实用关系使我们满足肉体各种所需,美的关系则赋予我们的心以爱,消除我们行为中的功利主义。与世界的理性关系好比是我们的学校,与世界的实用关系好比是我们的办公室,而与世界的美的关系则是我们的家庭。我们不会完全待在学校里,也不会完全待在办公室里,家是我们最后的栖身之地。由于有美的关系,我们与万物的距离消失了,我们同它们是近邻和兄弟。在万物中完整地获得自己的价值和人性,是人类心灵的天然属性,也是人类的终极目的,人在其中将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原题为《幸福》,选自《大地上的事情》(增订版),苇岸著,冯秋子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
一月十三日 星期一
“世界像一本书,翻开在太阳下。在冬天的颜色中,从那所房顶飘出的炊烟,蓝得像天空一样,在风中闪烁不定。远处人们在拆一栋旧房子,像宰一匹年老的牲口。”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在广播局与谢明江、郭建华合写电视片《昌平在前进》的脚本,站在编辑室中,看着窗外的冬天,信笔写了这么几句,这张纸竟保存到了现在。
这几天好像冬天停滞了,气温稳定,每日二三级风,在不明朗的天上,太阳无力地向西方走着,没有人关心她,只有在屋内才感到穿过玻璃的阳光的温暖。仿佛天下的一切都被笼罩在蝉蜕内,单调如白白的墙壁,看不到远山。最好看的颜色是日出和日落,以及歪向西北或东南的高高的烟柱。
上午安静在室内读普里什文的《人参》,想他的句子。读十六开本杂志型的书,似乎比读三十二开本书籍型的书容易疲倦,因为后者常翻动书页。
人参
作者: [俄] 米·普里什文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2
收到文化馆通知:十六日上午在图书馆开业余作者会。
一月十四日 星期二
加西亚·马尔克斯说他不记笔记,因为老想着记笔记,就顾不上构思作品了。这是他自己的道理,我为了使自己习惯思索,强迫自己写这种随笔。想到他的《百年孤独》,我想文学家的成就不是在数量多少上,马尔克斯自己也讲一个小说家,一生只有一部作品。他的其他小说似乎都是《百年孤独》的片段。
百年孤独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译者: 范晔
出版时间: 2017-8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但丁的《神曲》,诗人中惠特曼的《草叶集》,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人们只读他们这一部或一集就够了,他们已经是大师了。
一月十五日 星期三
作协北京分会寄来《北京作协通讯》(一九八五年第二期)。
读完普里什文《人参》,很想把他的著作都找来读。我觉得他应该获诺贝尔奖,他在俄国文学中的特色就像日本文学中川端康成一样鲜明。
开青年文学会时放了影片录像《伊豆的舞女》,是和顾城一起看的,看完后我问他改编成电影的川端康成这篇小说怎么样,他说不怎么好,小说中的“我”是主体,形象完满,电影中的“我”则对象化了,很单薄。艺术作品是不可移植的。我和他又谈到庄子,我告诉他,我在背《庄子》。我说庄子讲逍遥游,摈弃一切观念,这种思想本身不也是一种观念吗?顾城说达到庄子讲的境界有两条路:一种是上天堂的路,这是圣人之路;一种是下地狱的路,这是野蛮人的路,芸芸文明众生都生活在观念中。
伊豆的舞女
作者: 川端康成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0-8
一月十六日 星期四
收到林莽(张建中)来信,回信很快。是在上次青年文学会议上认识的,给我感觉朴实、善良,他是三十六岁。翻《丑小鸭》发表《秋分》的刊物,上面就有他的诗,这似乎也是感应。
上午去图书馆开昌平业余作者会,这是文化馆组织的,《北京日报·郊区版》王宝春来讲了观察事物、写小说的经验,文化局局长齐耀庭及副局长参加了会。会上公布了小说、诗歌研究小组名单,他们定我为诗歌组长,李亚光为副组长。做组织工作我很不适合,因为我是一个不爱交际的人。抽时间去阅览室借了《外国文艺》一九八五年第六期,值得认真看的是帕斯捷尔纳克的一组诗及苏联学者楚科夫斯基写的关于他的文章。帕是以小说《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但似乎他主要的还是一个诗人,这篇文章是写的诗人帕斯捷尔纳克。他的诗里有“雪花像夏天的蚊子/成群扑向火苗”的句子。文章说他与阿赫玛托娃是教养最深、读书最多的人,他精通四国文字,是一个高雅的诗人、隐遁的诗人,为“诗人的诗人”。帕的作品我读得还不多。
日瓦戈医生
作者: [苏联]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译者: 蓝英年/谷羽
出版时间: 2015-4
一月十七日 星期五
今日《参考消息》报道:墨西哥小说家鲁尔福逝世,我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只听人谈论过他。使我想起了他的同胞帕斯,他们各自在小说和诗歌方面为墨西哥赢得了声誉。
一九一四年出生的帕斯,一九八四年是他诞辰七十周年,墨西哥把这一年定为帕斯年,它的百科全书评论他:“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诗人,读者相信他的诗是借助魔幻的力量产生的,原因很简单,帕斯是一名奉天承运的诗人。”
我想,当中国也有一天设诗歌节时,说明它也前进了。
一月十九日星期日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这样写宁静:那里的宁静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一个尚未启用的世界,所以还不太会传递声音。
我在乡下的夜晚体验过这种安静,但这时耳边总响着一种声音,像远远的地方传来的虫鸣,但这是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听得到的耳鸣。
骑车回老家。冬天的树很老实,它们一般不轻易晃动,除了它们真发怒了,才挥舞枝条吓唬一下。傍晚了,它们专拣空旷的地方站着,也不知它们在看着哪个方向。暮霭很浓,远山远远地躲着,只有太阳下落时,它们才让出空来,它们已经很高了,所以永远也用不着站起来看东西。一路上我注视着浑圆的太阳,没有什么东西比它更圆了,当它滑到树丛后时,我以为它会被树枝托住,这样就有了一个永远无法拆毁的金鸟窝了。忽然这个圆缺了一块,原来它已隐没在山上了,这时我才看见了这条曲线的山。
晚六点钟在家看“梅达指挥的音乐会”,这个与小泽征尔齐名的世界十大指挥家之一,东方的指挥家,比小泽征尔风度更佳。
一月二十日 星期一
一早就阴天,空气凉凉的,像水一样在流。夜里没有睡好,这个早晨也就失去了意义。昨晚由于炕热,睡得断断续续,夜半搬进里屋,又渐渐冷得很。
不知不觉,雪花飘下来了,零零落落,它们太孤单了,很快便被黄色的地面扑灭了。后继者前仆,它们的背后仿佛有人在逼迫;它们在途中躲躲闪闪,畏畏缩缩,不知在哪里落足好,整个行程都在犹豫。
上午迎着雪返回昌平。一路上雪花飞在脸上很美,它们不断地攻下来,但是一直没有完全胜利,死去的连尸体都看不见了。
一月二十一日 星期二
每天都要读诗,我想,我能够离开它比我离不开它更好。单位订了一份《诗刊》,当我看见它时,说了一句:这是给我订的。因为没有其他人看诗。
这是今年第一期,有《青春诗论》,我首先要看的是江河的二首诗。现在国内诗人中我最爱读他的作品。江河这首《夏天傍晚》似乎是赠诗,猜测是给北岛的:“你怨恨的一切/像蛾子,让它们去飞好了。”顾城说北岛的《青年诗人的肖像》是给江河的。
一月二十二日 星期三
收到韩长青寄来的《中外妇女》。
准备讲稿“人类的劣根性”。人在认识外界的同时也在认识自身,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但丁在《神曲》中讲了九层地狱,每层都有因恶而下到地狱的灵魂,按罪恶大小而逐级深入。人类的劣根性都表现在里面了。艺术家把人类的劣根性称为魔鬼。纪伯伦写了散文诗《魔鬼》,讲一传教的圣者,出于对人类的爱,救起了人类的敌人。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事情就是这么微妙,这么不可解。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
作者: [黎巴嫩]纪伯伦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译者: 冰心/伊宏
出版时间: 2011-1
一月二十三日 星期四
西藏寄来《拉萨晚报》,去年我曾参加它的“拉萨河之友”活动,后其因故停办,这是它的余声。
一月二十四日 星期五
学员田超送我一本挂历,这是世界风景画,有俄国、英国、法国、匈牙利等画家的作品。风格的差别是非常鲜明的。俄希什金的风景画,大自然是原色,浑重质朴。英康斯太勃尔、法洛兰的画,大自然带着浓郁的历史感、宗教气、贵族味,金碧辉煌,似乎画本身也非常有教养。
一月二十五日 星期六
诗是你写的,但它不属于你,它不应成为你的传声器或代言者,它有自己的话要说。
周末对我像平日一样。每天早晨七点或八点以后出去,跑跑步或散散步,做一两节气功,看着太阳出来或太阳看我出来。上午在家读书、写日记或写诗,想一些事情,十一点半要打开电视,因为这时会有《世界音乐》《名曲欣赏》《外国文艺》《动物世界》等我喜欢看的节目。中午做自己喜欢吃的菜,午饭后很想睡一觉,但常常是睡不着,闭眼躺一个小时,想着单位,因为可能会有信件来,读也知道无什么大变化的报纸,但不读又担心遗漏了什么。下午三点以后,骑自行车或喜欢避开大街走小胡同步行去单位,和同行见见面,浏览过报纸,或下一两盘棋,准备一下教课内容,然后回家吃饭,饭毕急至学校讲课。
这是我一天的生活,每天很相似。
(选自《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苇岸著,冯秋子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
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上中下)
作者: 苇岸;冯秋子 主编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12
继散文家苇岸《大地上的事情》之后,《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1986—1999),由苇岸妹妹马建秀集录、著名作家冯秋子整理编辑,14年日记历经20年编辑整理首次面世,展示“大地之子”苇岸的思想精髓及其写作背景。
苇岸日记从1986年1月1日记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疗止。1年为1辑,三册日记共14辑,总量近80万字,加上附录《苇岸书信选》《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等,全书总量90万字。
苇岸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纯粹个人性事物,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人文精神与文学承载的可能,以及书写者气质、方式影响下的思想格局的探索融为一体,把认识世界、助力文明生态作为自己的责任,那些掘进的、尝试辨识前路的孜孜努力,在日记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他的日记多有对于大地道德信念、切身体验的自然与人文进程的叙述,及与作者交往的不同年代作家,他们的阅历、观念、创作状况和个人意趣,所处时代影响下的文艺现象,亲历半个中国的旅行见闻,阅读过的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著作。此外还有苇岸非常节制,但仍自然流露的对于出生地和对于亲情的准确、生动描述,对于内心紧敛但是诚实的欢喜或沉重的表述。日记内容丰富,语言质朴,有理性、有真性情,伸展出来日常中的人不平凡的日子,打开了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从中可以感受苇岸心智和精神的成长历程,他在普遍意义上的行迹和不同于他人的特立独行之处。
大地上的事情(增订版)
作者: 苇岸;冯秋子 主编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10
苇岸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增订版,首次完整收录苇岸作品,内含手稿实拍及创作年表等珍贵资料。苇岸作品被选入多种语文教材,被誉为“中国的梭罗”。
全书分七辑,涵盖了苇岸生平所作的散文、诗歌、译作、书信等,包括其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完整版《一九九八 廿四节气》、《去看白桦林》、《秋天的大地》、《美丽的嘉荫》、《放蜂人》等,还包括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作品的后续传播等。书中苇岸为我们描绘了他眼中的一个广阔、安静、原始、自然的世界,既有苇岸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有他对友人的关切,既有他对文字的执着又有他对哲学地思考与探索……
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
林贤治、王家新、林莽等 著;冯秋子 编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5
《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是纪念散文家苇岸的文集。
苇岸是一个有独特价值、思想深邃、影响广泛的散文作家,一生关注大地上的事情和“大地道德”,将自然万物融入创作,其风格严谨、克制、谦卑而充满赤子深情,影响了活跃在当今文坛的很多作家、诗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影响愈来愈深远而广泛,被文学界和思想界誉为“中国的梭罗”。
美国散文家约翰·巴勒斯说,有的人把自己像种子似的播撒在土地上。苇岸便是这么一个人,一粒种子。他是“最后的浪漫主义者”和“大地上的圣徒”。
因为早逝,他留下的作品并不多,但其人格力量和文字魅力,至今仍广受好评与追念。该文集中,苇岸的家人、好友以及文学界、思想界同仁,从不同侧面回忆和描述了苇岸的一生与创作,尤其是苇岸的性格特征与艺术追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为散文家的苇岸,在这个集子里得到了鲜活而丰富的展现。
# 不践约书
张炜 著
《不践约书》是茅盾奖得主、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张炜的重磅最新长诗力作。该作品虽然以诗歌为表现形式,以爱情为呈现线索,但实际上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的诗歌概念和边界,作家调动人文、思想、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综合手段,以强大的精神背景和调动超出常人的写作能量,打造出的一个具有巨大冲击力的复合性文本,可以视为其代表作《古船》《九月寓言》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 大地上的事情(增订版)
苇岸 著;冯秋子 编
苇岸最新、最全、最严谨增订版本,由苇岸生前挚友、著名作家冯秋子受苇岸家人委托,历经数年整理、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倾力呈献。新增苇岸遗著:散文、随笔20篇、诗歌22首、书信1封、译文2篇,共计45篇(首);此外,延用的苇岸《后记》,附录的《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和《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对于记录苇岸生平和研究苇岸及其创作,提供了更为全面、准确和翔实的史料信息。
# 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上中下)
苇岸 著;冯秋子 编
苇岸日记从1986年1月1日记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疗止。1年为1辑,三册日记共14辑,总量近80万字,加上附录《苇岸书信选》《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等,全书总量90万字。他的日记多有对于大地道德信念、切身体验的自然与人文进程的叙述,及与作者交往的不同年代作家,他们的阅历、观念、创作状况和个人意趣,所处时代影响下的文艺现象,亲历半个中国的旅行见闻,阅读过的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著作。
# 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
骆一禾著;陈东东 编
骆一禾,一位被低估的诗人、编辑和批评家。《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是由骆一禾的代表诗作、诗歌评论、书信等汇编集成。精选收录骆一禾代表性短诗59首、中型诗14首、“祭祀”系列诗9首、长诗《世界的血》,诗论及创作论6篇,诗歌评论5篇,书信7篇。从诗歌到文论,从评论到书信,全面立体呈现诗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处时代的文艺风潮。
# 戏出年画(上下)
王树村 著
本书为美术史论家、民间美术收藏家王树村所著,收录了江苏、安徽、福建、四川、山西、河南、陕西、天津、河北等十省市最为精美的戏出年画,全面展现了各地的绘画风格、曲目及表演特色。在体例上,本书以“说戏”“说图”“细部欣赏”三种文字层次,深入戏出年画的精髓,表现出中国民间文化博大的内涵。
# 曹雪芹的遗产:
作为方法与镜像的世界
计文君 著
《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更是一份珍贵的曹雪芹的遗产。
著名实力派女作家、文艺学博士、红学专家计文君,10年潜心研究之作。被著名作家李敬泽称为“小说家里最懂《红楼梦》的”,被著名作家李洱誉为“红学”研究最高成就。
# 曹雪芹的疆域:
《红楼梦》阅读接受史
计文君 著
《曹雪芹的疆域:<红楼梦>阅读接受史》作者计文君以《红楼梦》为研究主体,从文化物种获取生存度的角度,勾勒了《红楼梦》从诞生到今天的传奇“经历”。本书为《红楼梦》研究普及读物,既有学术研究著作的逻辑性阐述,亦有生动有趣的表达,对中学生接受《红楼梦》原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碗和钵
庞培 著
《碗和钵》是一本跨界表达的散文作品,分为“碗”与“钵”两部分,从人们日常生活器具碗和钵谈起,论及艺术家杨键水墨画作品“碗”“钵”系列,通过庞培、杨键两位艺术大家的思想对话与交流,通过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相互阐释和表达,揭示碗和钵形象的象征内涵及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 悬铃木咖啡馆
半夏 著
著名作家半夏最新小说力作。悬铃木咖啡馆是一个城市百态观察的据点,如果不来这里熏染点人气,就无法让生活继续……一间讲述市井与情感故事的咖啡馆,讲出了一城的精致与忧伤——如万花筒般折射出大千世界、人间百态,堪称昆明版的“人间喜剧”。
# 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
保罗·策兰 著;王家新 译
《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由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教授精心编选和翻译,由约360首诗和部分策兰的获奖致辞、散文和重要书信集结而成。本书既充分展现了策兰一生创作的精华,又是王家新多年来翻译和研究策兰的心血结晶,对于策兰译介和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和翻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所附录的策兰获奖致辞、散文和书信,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痛苦而又卓异的诗歌心灵。
# 问题之书(上下)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叶安宁 校译
法国诗人、作家埃德蒙·雅贝斯《问题之书》首次中译本,一部“不属于任何类型,但却包罗万象”的跨文本作品。透过声光闪烁、意象与联想交织的诗化外壳,雅贝斯注入的是“寻根”式的思考和将自己献祭于被遮蔽的“无限”场域里进行“精神”再创造的“书写”求索的内核。纯粹译丛“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代表作。
# 相似之书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叶安宁 校译
作品被列入西方正典,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蒙·雅贝斯著作“埃德蒙·雅贝斯文集”之一《相似之书》中文版首次面世。共分为三卷,分别是“相似之书”“暗示·荒漠”和“不可磨灭·不能察觉”。书中充满了雅贝斯式的哲学思索,从语言到文学,从宗教到传统,焦虑与困扰在作者灵魂的拷问中不断明晰、坚定。纯粹译丛之“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重要作品之一。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加入纯粹读书社群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 END ●
纯粹好书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