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6月1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百年潮丨"红海洋"的色彩:二十周年庆典的象征

徐庆全 新三界 2020-02-26

原题

“红海洋”的色彩:

二十周年庆典的象征

——漫话国庆庆典之五、之六




作者:徐庆全

原载微信公号八十年代




1969年10月1日,在中国的特殊历史时期,20周年庆典如约而至,又是一个大庆的日子。


说“特殊的历史时期”,是指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文革”从1966年开场,到1969年,已经3年了。彼时,正是常言说的“新高潮”之际。

“文革”赖以发动的基础,学者有多重解释,但都不会忽略这一条:“个人崇拜”的巨大作用。在“新高潮”之际,个人崇拜发展到“顶峰论”,到了“万物生长靠太阳”“一句顶一万句”的时候,到了跳“忠字舞”“早请示晚汇报”的时候。“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就成为最简练、最直接的表达。

筹划这一年庆典时,这一切都要包罗进去。庆典确立的指导思想就是:抬头要见红太阳,低头看左右、上下,都要是一片红,要让整个天安门广场沉浸在一片“红海洋”之中。


20周年是大庆,又缺少了大庆中的规定动作“大阅兵”这一项,对庆典的安排,要满,要喜庆,以弥补不足。从天安门庆典来说,分两个部分:第一是检阅游行队伍;第二是晚上的节日焰火晚会。焰火以天安门为中心,但要辐射北京城区——北京的各个区县都要有节日焰火。

全国各地的重要城市,都要纳入到国庆庆典系列之中。用今天的话来说,天安门广场是主会场,各地省会城市是分会场。这一年中央规定:中央不邀请在各省、市、自治区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各省、市、自治区革委会主任、副主任来京参加观礼。各省市也就只好设分会场了。无论主会场还是分会场,主题就是一个:红海洋。


这一年来国庆观礼的人员,中央很费了一番心思。《人民日报》报道说:“我们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批准,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党中央邀请来到首都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国庆观礼的工人、贫下中农、红卫兵、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的代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推选出九百九十五人,十月一日幸福地登上天安门城楼,在伟大领袖毛主席身边,同首都广大革命群众一起,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

从媒体零星的报道看,这995名代表中,有很多是“文革”成长起来的“新生力量”,诸如王洪文、李素文、孙玉国等人,都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典型。大约有10%的人,获得在中南海住宿的资格。这种安排,说明他们是党中央非常放心的人。当然,这种荣耀,也成为直到今天他们津津乐道的回忆。


一般说来,从安全考虑,既往的国庆庆典,不论是观礼的代表,还是参加游行的群众,每人手中观礼证和表演用的道具之外,什么都不能带。但是,“文革”开始后,尤其是《毛主席语录》人手一本之后,天安门的活动,包括国庆庆典,《毛主席语录》就成为必须的道具。20周年大典的仪式,刻意要体现红海洋的主题,这本“红宝书”就成为每个人必须带的道具。

这一年的庆典,有纪录片在网上流传。历经50年岁月,现在的一代新人如果从记录片上看到人人手持“红宝书”,呼喊“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场面,多半会感到不理解,可在彼时,如果不这样做,就是对伟大领袖的不“忠”。既然“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那被认为是体现毛泽东思想的红宝书,自然就要膜拜。为了表现对领袖的“忠”,或者说是表达个人内心的那种崇拜,手挥语录是最好的形式。而在广场担任表演任务,无法挥动“红宝书”的十几万革命群众,则用花束组成了五个金色大字:“毛主席万岁”。这是“红海洋”主题最亮的红。

1969年国庆游行


《人民日报》报道说:“参加集会游行的革命群众,整齐地排列在天安门广场和东长安街上,在灿烂的阳光下,朗读毛主席语录,歌唱社会主义祖国,盼望着毛主席到来的最幸福的时刻。”

上午10点,当国庆庆典在《东方红》声中开始后,“全场万众欢腾。革命群众一齐仰望毛主席,心向红太阳,高举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无比激动地连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游行队伍里,也有“各条战线的革命群众簇拥着四卷宝书《毛泽东选集》和‘老三篇’的模型”的场面。

游行群众如此,城楼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观礼台上的代表也是如此。这一年4月召开的中共九大被确立为接班人的林彪,站在毛泽东旁边,就有如下的表现:“林副主席精神焕发地站在毛主席身旁,挥动着红光闪闪的《毛主席语录》。”


晚上8点开始的焰火晚会,将“红海洋”的主题推向高潮。媒体是这样描述的:“国庆夜晚的天安门广场,华灯齐放,灿烂辉煌。竖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巨大灯光标语,红光夺目。”

晚上8点,当毛泽东等领导出现在天安门城楼时,“金水桥前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革命群众,用红花和灯光,组成红太阳放光芒的壮丽图景,表达了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热爱。”

这一年国庆庆典中,有两个词流传了相当长的时间,这两个词是“神采奕奕”“红光满面”。这是当时媒体报道中提到毛泽东基本上都会出现的词,当然还要加上“非常健康”这样的语汇。媒体报道中一方面突出“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口号,另一方面又刻意用“神采奕奕”“红光满面”和“非常健康”来形容,细细一想,不免令人哑然。


这一年,毛泽东76岁了。“红海洋”的主题是“红太阳”要与民同庆。庆典要求他必须白天出席仪式,晚上观看焰火晚会。他的生活规律与常人不同,基本上是晚上工作、白天睡觉。对于76岁的人来说,改变作息,意味着负担。

细致的周恩来对此早有考虑,他从国营天津无线电厂调来了5台电视机,安装在天安门城楼的休息室,对庆典仪式现场直播。毛泽东可以在城楼上站一会儿,到休息室坐看现场以便休息,不至于太疲劳。在电视上看到需要他出来招手的场面,就从休息室到城楼,展现“神采奕奕”“红光满面”的风采。


此次庆典后,“神采奕奕”“红光满面”基本上成为形容毛泽东独有的词汇,直到他去世。


20周年大典,军队只是作为游行队伍的一个方阵出现,必不可少的大阅兵仪式阙如。

国庆大阅兵,是从1949年大典以来的规矩,一直持续到1959年,每年的国庆日都要阅兵。1960年9月,筹备国庆节日庆典时,那是个困难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改革国庆制度,立下了“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的规矩。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的来历。

既然有此规矩,为何在20周年大庆的典礼上却没了大阅兵这一项?


人们记得,1959年的国庆庆典上,赫鲁晓夫是明星。这是中国对“老大哥”苏联的尊重。但从那次庆典后,“老大哥”和我们就掐起来了,从意识形态的争论开始剑拔弩张,到1969年已经刀刃相见了。

这年3月,两国边防部队在乌苏里江的珍宝岛多次发生激烈战斗。8月,苏军在新疆裕民县铁列克提地区突袭我军一支巡逻小分队。还有消息称,苏联当局企图用突然袭击手段对中国进行一场有限目标的速决战,一举摧毁中国刚刚建成初具规模的核设施。

中苏之间有数千公里的边界线,苏联在边界地区和蒙古陈兵百万,从中蒙边界到北京不过六七百公里,中国领导人当然要高度警惕。1969年4月中共“九大”期间,“要准备打仗”,备战问题就提上议事日程。随着国庆节的临近,备战的意识愈来愈浓。

根据中央部署,各军种都处于备战状态,国庆庆典大阅兵无法准备。中央并认为,为防止苏联突袭,各兵种的指挥员一律不来北京参加观礼。9月19日,毛泽东在南京听取许世友等关于战备问题的汇报时明确地说:今年国庆节,地方、军队的同志都不要去北京,怕敌人趁机消灭我们的中心。

1969年,北京的公交拖车


9月25日,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指示召开有各大军区司令员、政委、作战部长以及各总部、各军兵种领导人参加的作战会议,研究加强“三北”(东北、华北、西北)战备问题。毛泽东接见他们后,只说了两句话:“不留同志们在北京过国庆节了。大家早点回去抓紧做好战备工作。”

为备战,为防止“敌人趁机消灭我们的中心”,可以不大阅兵,但备战的声音要发出去。

国庆前照例要发布口号。9月17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国庆游行口号。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一条口号,居然有83个字:“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任何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特别要反对以原子弹为武器的侵略战争!如果这种战争发生,全世界人民就应以革命战争消灭侵略战争,从现在起就要有所准备!”这已经不是口号了,更像一篇军事动员令。这条口号是毛泽东加上去的,或可理解毛泽东对形势的估计和对战备的态度、决心。

1969年国庆天安门广场文艺表演

在庆典仪式中,这条口号被制成牌匾,醒目地出现在游行队伍中。林彪在讲话中,也一字不改地以这条口号为结束语。

中央的决策,都在幕后,“内紧外松”,沉浸在国庆20周年庆典中的人们并未感觉到。实际上,国庆庆典欢乐、祥和的背后,中央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林彪已在九大上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他是军队的统帅。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保证天安门国庆庆典安全,这是他职责范围内的头等大事。

国庆节前,林彪接连几天看“三北”地图,对国庆庆典保卫工作周密部署:命令“三北”部队高度戒备,中远程雷达不间断侦测敌方动态;总参作战部一名副部长等人带着电台在天安门城楼值守,随时联络报告情况;天安门城楼电梯派专人看护,确保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随时撤离;故宫午门外空地上一架直升飞机随时待命;有关内卫人员都被告知紧急情况下的规定动作……


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开始封闭试运营,战时也可做防空洞

林彪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在苏联突袭时争取7~9分钟的时间!苏军如果突袭,导弹从伊尔库斯克或蒙古的军事基地到达北京上空,只需飞行7~9分钟!这也是他留给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人从天安门上撤离的时间!

9月30日夜,林彪仍然在外巡视。他从北京西郊机场回到住地毛家湾后,立即通知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阎仲川前来开会。

林彪说:“这个仗看来八成是打不起来,但要做八成可能打起来的准备。明天就是国庆节,在节日举行大型群众集会,在人们正欢欢乐乐的时候,说不定战争就打响了。如果敌人趁我们过节,对我们来个突然袭击怎么办?苏联设在外蒙的空军基地,距北京只有几百公里,飞机用不上一个小时就到了。如果打导弹,只要几分钟。我刚才坐车到西郊机场转了一下,看见飞机还一排排的在那里明摆着,似乎没有一点应付意外的准备。这不行,也很危险。因此,要立即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等着挨打的状况。第一,北京附近几个机场的飞机,除留下作战值班的以外,其余一律要在今天夜间转移到外地的机场去。第二,要在机场跑道上设路障,以防止敌空军实行机降。第三,留在机场的值班人员,要全部配发武器,准备打敌人伞兵。另外,节日的其他战备工作也要搞好。关键是10月1日、2日、3日,1日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只要在这关键的几天里不出什么事,问题就不大了。”

林彪特别强调:“只有我们准备充分了,敌人才不敢贸然发动进攻。”

当年的密云水库


直到深夜,林彪还在担心密云水库,一旦遭轰炸,溃坝也会对北京构成威胁。他致电周恩来,建议提前放水。周派人调查后得知,水库只有“半盆水”,“对北京影响不大”,林彪才作罢。

10月1日的夜晚降临了,国庆的焰火晚会开始。礼花绚烂, 歌舞纵情,一片欢乐祥和。晚上10点,整个庆祝活动在“山花烂漫”“万山红遍” “江山多娇”“举世欢腾”“全国山河一片红”等烟花礼炮声中结束。

这一年的焰火晚会,是1949年以来国庆庆典中最炫目的。而对于在城楼上的毛泽东、林彪来说,这也是他们度过的最紧张的一个国庆节。至此,他们总算舒了一口气吧。
196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


延伸阅读

徐庆全:"元帅升帐",共和国十周年庆典意象


文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少年记忆

刘晓华:在庆祝十一游行的彩车上

 陶洛诵:史家胡同小学忆旧

张大青:小提琴之殇

杭雪:荒芜年代和我的第一个闺蜜

田沈生:我们以行侠仗义之名偷吉普
田沈生:京城里那些忘不了的儿时旧事
萧蔚:东八楼,我儿时的记忆

陶洛诵:儿时的京城记忆

陶洛诵: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情窦初开

刘索拉:小女生为加入红卫兵苦练骂人本领

杜欣欣:拍婆子的考证(美女从不论出身)

杜欣欣:看电影,夜幕下灌了"迷魂汤"似的

顾晓阳:儿时的夏天

周初:我那淘气惹祸捅娄子的童年岁月

张亦峥:少年诗酒如浮云

刘源:中南海小"芝麻酱"的悲喜年华

北京顽主们的血色青春

米鹤都:大院的精神文化

魏光奇:"文革"时期读书生活漫忆

马小冈:从对联 · 老兵 · 联动说起

马小冈:“联动”冲击公安部真相探源

王世浩:一份红卫兵大串联的真实记录

北京"老莫",梦开始的地方

王宗禹:我目睹了毒打老师父母的野蛮暴力

冯印谱:是谁,毁了我们的青少年?

女特务:中国影视中的另类性感偶像

赵建伟:革命时代的少年,荷尔蒙何处安放?

夏新民:当时只道是寻常

夏新民:我的沙湖记忆

程宏:我们中学没有毕业考试和典礼

余琼琼:肥腊肉,瘦腊肉,永远的痛

蒋蓉:革命洪流中的小水滴

周永威:放牛娃的冬天

邱炜煌:一个少年眼中的革命时代

我们那一代人的奇葩芳华

邹坚峰:文革中的无聊往事

冯印谱:"文革"当年,我在乡下看电影

史宝和:忻州老城的快乐时光

桑宜川:四川大学中学部50年忆往

王明析:我的中学,操行评语及背后的故事

吕丁倩:“另类”屈辱中留下一张造假照片

蒋国辉:1968年,岁月并不静好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