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合作研究 | 社会善念的跨地区差异

伍俊辉 亲社会实验室 2022-04-26




科研成果




Coco有话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他人的一些善意的举动,例如骑车准备拐弯时向后面的人打手势示意;在自助餐厅把某种仅剩一份的菜品留给他人,使他人多一份选择等等。这些善意之举尽管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但也表现出了对他人的积极关注和尊重。研究者将这种行为称作“社会善念”。以往研究发现,社会善念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那么社会善念是否具有跨地区差异呢?其跨地区差异的来源又是什么呢?


本期推文为大家介绍一项我们参与的社会善念的跨地区研究。该研究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考察了社会善念在31个不同国家/地区的差异,以及与其有关的个体层面和国家层面的预测因素。




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有益于他人的行为,对维持人际和群际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根据行动者所付出的成本可以将亲社会行为分为高代价与低代价的,关于高代价的亲社会行为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亲社会实验室公众号曾经介绍过的许多研究都关注了高代价的亲社会行为。研究发现,高代价的亲社会行为存在跨文化和跨地区差异。


近年来,研究者提出了“社会善念”(social mindfulness)的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在人际互动中积极关注、尊重并保护他人选择的需要和权利的行为


用于测量社会善念的SoMi范式(图1)通常要求被试想象自己与另一个互不相识的人共同完成一项社会决策任务,任务中被试首先在同种类的3(或4)个物品中选择一个,然后另一个人在剩下的物品中做出选择。同一种类物品按照特征差异分为唯一物品和非唯一物品。该任务共有24轮,包含12轮实验任务(存在唯一物品)和12轮对照任务(不存在唯一物品;与测量无关,用作填充任务)。


例如,图1呈现的实验任务中有1个唯一物品(绿苹果)和其他3个非唯一物品(红苹果),如果被试选择非唯一物品,说明他倾向于给之后做选择的人留出更多的选择机会,因而他的社会善念水平更高。社会善念的最终得分为所有实验任务中选择非唯一物品的次数所占的百分比。

图1 SoMi范式



社会善念作为一种积极社会互动的倾向,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已有研究发现,社会善念能够预测组织情境中的慈善捐助等高代价的亲社会行为


为了回答社会善念是否具有跨地区差异这个问题,荷兰莱顿大学的Niels Van Doesum博士和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Paul A. M. Van Lange教授联合60余位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对31个国家/地区的8354名18-25岁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究社会善念的跨地区差异及其与以下变量之间的关系:


(1)社会价值取向与信任。其中,社会价值取向(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SVO)指个体对于自己和他人结果分配的特定偏好,常见测量方式为包含6项金钱分配任务的滑块测量(Slider measure),得分越高说明个体具有更高的亲社会取向。


(2)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年龄、性别、自己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收入、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等。


(3)国家/地区层面的变量,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 P/C)、人均国民收入总值(GNP P/C)、经济不平等程度(Gini指数)、Hofstede的文化维度指标(权力距离、个体主义、男性化、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取向、放纵与自我约束),公民合作水平,竞争性,法治程度,民主程度,宗教信仰和环境绩效。


不同国家/地区的社会善念水平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国家/地区的社会善念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图2),且国家/地区之间的差异远高于国家/地区内部的差异和样本偏差。

图2 不同国家/地区的社会善念(右侧)和亲社会价值取向(左侧)的平均得分分布


社会善念的预测因素


(1)社会价值取向:社会善念和个体层面以及国家/地区层面的社会价值取向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表1)。说明在所有取样的国家/地区中,个体的社会价值取向得分高的话,社会善念水平也高。


(2)信任:社会善念只与个体层面对他人的信任程度显著正相关(见表1)。


(3)人口统计学变量:尽管社会善念与被试的年龄、性别以及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显著相关,但这些相关系数太小可以忽略不计;在国家/地区层面,社会善念与父母受教育程度显著正相关,而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家中亲姐妹的数量显著负相关(表1)。


(4)国家/地区层面的变量:在所有变量中,环境绩效指数对社会善念的预测作用最强(表2)。环境绩效指数是对180个国家的环境健康和生态系统活力等包含10个问题类别共24个绩效指标进行的排名,以衡量全球各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因此,环境绩效指数对社会善念的预测作用说明高水平的社会善念与一个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有关。

1 社会善念与个体层面及国家/地区层面的信任、社会价值取向和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关系

注:SVO为社会价值取向,性别编码为1(男性)和2(女性),SES为主观社会经济地位。

2 社会善念与国家/地区水平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注:EPI为环境绩效指数,GDP P/C指的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PC为人均国民收入总值。Gini index反映的是收入不平等程度。


社会价值取向与社会善念的关系


尽管社会善念与社会价值取向总体上呈现显著正相关,但不同国家在这两个变量上的得分存在差异(图2)。


此外,与社会善念不同的是,社会价值取向与大多数个体层面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无显著相关(尽管社会价值取向与受教育水平显著正相关,而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显著负相关,但这些效应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而与国家/地区层面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正相关;所有能显著预测社会善念的国家/地区层面的变量(如环境绩效指数等,见表2)均不能显著预测社会价值取向。这些结果表明,社会价值取向与社会善念的预测因素也存在差异。因此,虽然社会善念与社会价值取向存在有意义的关联,但这两个心理变量是相对独立的,两者的功能也存在差异



总结:


(1)社会善念与社会价值取向有关,即那些具有亲社会取向的人也更愿意在人际互动中为他人着想,保留他人自主选择的权利。但两者又各有特点(社会价值取向反映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物质结果分配的偏好,而社会善念反映的是更低代价的善意举动),且影响机制不同。


(2)社会善念与国家/地区层面的环境绩效关系最为密切,说明人际互动中类似为他人保留选择的权利这类善意之举虽然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却可以是“星星之火”,能够表达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社会的普遍的亲社会性。而这样的社会善念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性这类环境绩效有关。


亲社会实验室寇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和伍俊辉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参与了该项合作研究。


原文链接:

Van Doesum, N. J., Murphy, R. O., Gallucci, M., Aharonov-Majar, E., Athenstaedt, U., Au, W. T., ... Kou, Y., … Wu, J., Yong, J. C., & Van Lange, P. A. M. (2021). Social mindfulness and prosociality vary across the glob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8(35), e2023846118. 

https://doi.org/10.1073/pnas.2023846118


推文作者:伍俊辉

插图:彭重昊

编辑:彭重昊

排版:彭重昊

本文由亲社会实验室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往期精彩文章

亲社会实验室 | 日常生活中,我们更愿意信任谁?

亲社会实验室 | 升职加薪了,该告诉朋友吗?——隐瞒成功的代价

科研成果 | 权力与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实验室 | 山不相遇,人会重逢

科研成果 | 拥有诚实-谦逊人格的青少年更少做不道德行为吗?

亲社会实验室 | 内外有别,人们是否/何时接受“外人”的帮助?

亲社会实验室 | 人们为什么会共情?

文献选读 | 人们会如何看待从众者

亲社会实验室 | 震惊!亲社会行为竟然这样!

亲社会实验室 | 嫉妒与团队中的帮助行为

亲社会实验室|爱己及人,自我关怀促进青少年感恩与亲社会行为发展

亲社会实验室 | 道德情境中的性别差异

亲社会实验室 | 5-6岁的孩子能够理解和运用哪些情绪词汇?

亲社会实验室 | 人们会更多帮助高权力者吗?

亲社会实验室 | 2020年度推文回顾

科研成果 | 青少年的生活目标与不道德行为

亲社会实验室 | 怎样促进老年人的积极社会互动

亲社会实验室 | 第三届亲社会行为传递研讨会圆满召开

亲社会实验室 | 相同的经历就能让你感同身受吗?

亲社会实验室 | 你所不知的“感谢”

亲社会实验室 | 业精于“嬉”:用好游戏“双刃剑”

文献选读 | 为什么我做好事却被讨厌

科研成果 | 早年生活压力与成年后决策偏好的关系

文献选读 | 人在做好事的时候,生理指标会有变化吗?

文献选读 | 幼儿会伪善吗?

科研成果 | 素旅行,蔬食与山水间的体验

科研成果 | 拥有充盈“自我”的人为什么可以减少不道德行为

热点评论 | 怎样的家风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文献选读 | 诚实与伪善:人们为什么更厌恶“伪君子”?

文献选读 | 人以群分:以个体为中心的方法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

热点评论 | 儿童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育是家庭教育的新任务

文献选读 | 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基于经验取样法的研究

热点评论 | 如何告别僵硬的母子关系?

热点评论 | 幼儿入园“长假后遗症”怎么破

文献选读 | 人们为什么会“路见不平一声吼”?

好书推荐 | 群际互动中的亲社会行为

热点评论 | 爱心·信心·同心: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亲社会行为及其传递

科研成果 | 人们如何看待社会公平?来自社会阶层的视角

文献选读 | 智能手机,要说爱你不容易

热点评论 | 面对疫情,怎样把控自己的情绪

文献选读 | 挑食忌口影响社会生活吗?

热点评论 | 饮食·反思·关爱

热点评论 | 家校联合培养青少年法制意识和健康心理,反对校园暴力

2019年度推文回顾 | 一路走来,感恩有你

文献选读 | 从艾莎风潮看幼儿性别发展

文献选读 | 女性为什么喜欢八卦?

文献选读 | 感恩节·话感恩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怀念恩师章志光教授

科研成果 | 善待自己,对生活报之以歌

文献选读 | 学会与情绪相处,才会更幸福

热点评论 | 给孩子优质陪伴,与手机保持“距离”

文献选读 | 竞争与合作,生活必修课

文献选读 | 得到VS付出:哪种快乐更持久?

文献选读 | 得到想要的,你就幸福了吗?——幸福感的三种源泉

学术交流 | 亲社会实验室成员参加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

学术交流 | 亲社会实验室成员赴台北参加学术会议

文献选读 | 被求助信息包围的你,为何越来越看似冷漠?

文献选读 | 不经意的问候,却能触动敏感的心弦

文献选读 | 你自认不凡,为何依旧悲伤?

科研成果 | 善行与感恩可提升服刑人员的幸福感

亲社会实验室介绍

亲知,亲善,亲仁


扫码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原文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