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年上海崇明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上海市各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现代文二

2019年上海各区高三一模现代文一汇编

2019年高三一模文言文一汇编

2019年上海高三一模文言文二汇编

2019年上海各区高三一模古诗鉴赏汇编

2018年上海各区高三一模作文汇编

2020届上海市普陀、杨浦区一模作文题及范文导写

上海市虹口区2020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奉贤一模作文及范文

2017年普陀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2017年崇明县高三语文一模  作文范文

2017徐汇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2017年松江区高三一模作文 范文

2017年杨浦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 范文

2017年奉贤区、虹口区、静安区高三一模作文 范文

2017年上海高三十四校语文第一次联考作文 范文

2017年浦东新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2017年长宁、嘉定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2017年金山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2017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7年上海黄浦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 范文


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作文 范文

2017年上海宝山、长宁四区高三二模联考作文 范文

2017年杨浦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2017年奉贤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2017年崇明县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2017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2017年松江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2017年普陀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2017年嘉定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2017年黄浦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2017年虹口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2017年静安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2017年长宁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2017年徐汇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2017年浦东新区、虹口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2017年上海市高考作文 优秀范文


2018年浦东新区高三一模作文

2018年普陀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

2018杨浦区高三一模作文分析

2018年长宁、嘉定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2018年闵行区高三一模作文

2018年静安区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2018年黄浦区高三一模作文

2018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一模作文(7篇)


2018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2018年上海浦东新区高三二模作文

2018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作文

2018年上海徐汇区高三二模作文

2018年上海闵行、松江高三二模作文

2018年上海宝山区高三二模作文

2018年上海长宁区、嘉定区高三二模作文


2020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年崇明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2020年上海宝山区高三二模作文解析及范文

2020年浦东新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 作文范文 7篇


崇明区(1 篇)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道理都懂,为什么不按照道理去做。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觅渡,得渡,渡何处

从春秋孔子“觚不觚”的质问到宋明理学的重新考释,人们自古以来便带着对“理”的追求与寻觅,探索着生命的渡口。然而,道理的考辨愈入愈深,愈趋于标准化,却铸就了一个愈发叛逆的时代。

人们普遍将道理归为一种陈规化的结果,或是因其繁琐为借口,或是因其对人的束缚为由,而摒弃之,由是产生了那为众人所标榜的“无限的变通”。

歌德曾于《浮士德》的天上序曲中言之,“人往往易受模糊的意识驱使,误入迷途。” 何谓“模糊的意识”?在我看来,便是人嗜简成癖,为眼前利益的一种短视。然而理往往坚硬而难求。在通往“克己守理”的荆棘之路上,求利、求速、求一时快感这些人具有的劣根性便由此在人们眼前蒙上了一层缥缈的美丽的图景,我们所心知肚明的“理”便被抛之脑后, 造成了知理违理的情形。或许如拜伦放任之言,“且来享受醇酒妇人,尽情欢愉;明日再喝苏打水,求经问道。”这种眼前的欢愉满足了人因自身无能为力而产生的的一切幻想,虽违背理,却诱使着无数人为之蠢蠢欲动。

诚然,外界的引诱激起人们逾越既得之理的潜在本性。但“得渡”而又不知“渡何处” 终归于人本身的抗拒。由于道理的高高在上,其往往被人们束之高阁,以其为“正道”或“唯一的准则”,由此产生了了马斯洛所言人与生俱来的“阻抗”。我们不按照道理做不仅违背“理”,而可能在于“理”在我们心中已被置于自身无法企及的高塔,我们往往缺乏勇气去向着“理”行事,去践行它,甚至于去挑战它。

当人们卑卑切切地在道理面前固步自封,甚者背弃之,既得的“理”便有转化为人的巧言善辩的危险,明理之上的变通带来的可能是普遍虚伪。

如今,当人们对于道理的认知走入一个新的困境时,我们所需的应不再只是觅得那个“渡口”,而应明白“理”将我们引向何方,方能减少“理”面前抗拒的心理与自我放纵。所谓“觅渡,觅渡,渡何处”的追问便是对道理界限的追问,或说自律,守理即可,然而我以为理亦不在于守。人们要寻觅坚守的是理之外的价值,是一种建立于自知之上的尽力而为。而至那时,不按理而行或许已然是一种对更高的“理”的洞彻。

觅渡,得渡,使我们的生活有了“理”的引领;而只有明白我们终将“渡往何处”,我们才拥有生命的最大价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