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谈外交 | 如何跟外国记者打交道(上)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等职。
音频
正文
Foreword
在西方,媒体素有“无冕之王”之称,有人认为它是三权之外的“第四权力”。与媒体打交道,实际上是与舆论的先导者打交道,因为大众媒体是舆论表现的渠道,是舆论的启动者和组织者。
如今,各国政府越来越注意搞“形象工程”,做世界舆论工作。不只是发言人、外交官,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内很多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与国内外媒体打交道,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西方人,尤其是记者,对意识形态的东西有一种本能的抵触,对来自共产党国家的外交官当然会怀有戒心。我在法国大使任上,使馆新闻参赞李蓓芬很善于做外媒工作,经常利用过往法国的代表团为记者提供采访机会;积极推动记者访华,帮助他们解决采访中遇到的困难;积极与媒体配合,借助外力,在重大问题上及时发出我们的声音。这些方式都能推动外媒尽可能客观、公正、全面地报道中国。
借他们的台,唱我们的戏
我国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做外国记者的工作。
1936年7月15日,毛泽东正式邀请斯诺到他的窑洞里谈话。毛泽东全面分析了国际形势,指出可以结成一个反侵略、反战争以及反法西斯的世界同盟。毛泽东的谈话开宗明义、简洁有力,一下子就抓住了斯诺的心。
在延安时期,毛主席经常亲自做美国记者的工作,和斯诺交了朋友,与他彻夜长谈。后来斯诺的《西行漫记》一书在西方掀起了一股同情中国革命事业的热潮。
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也经常通过有影响的外国知名媒体来传达我们的立场和观点。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前,周总理与当时《纽约时报》副社长、专栏作家赖斯顿足足谈了4小时,详细介绍了新中国的建设情况,充分阐明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症结所在。文章发表后在美引起很大反响,为中美关系正常化营造了较有利的舆论。
1980年8月,邓小平三天之內两次接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采访。
1980年,正当国际舆论就我国对毛泽东思想、对毛主席的评价等重大问题纷纷猜测的时候,邓小平连续两天接受意大利著名专栏记者法拉奇的采访(原计划只安排一次,邓自己提出第二天再谈一次)。这次谈话对统一全国人民思想,让世界人民了解我国对重大历史问题的立场、观点起了很大作用。
1989年后,李鹏总理和江泽民总书记先后接受法国《费加罗报》社论委员会主席佩雷菲特和美国广播公司著名节目主持人巴巴拉·沃特斯的采访,全面介绍了当时的情况,重申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这对当时澄清事实真相、争取世界人民的理解非常重要。
2014年12月9日,我在韩国首尔出席了由法国广播电台组织的有关“中国崛起”的辩论会。出席的还有法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所长德蒙布里亚尔、韩国前任驻美大使等人。
关于中国的崛起,德蒙布里亚尔说外界感到害怕,因为中国的体量太大。中国近两年来的对外政策有些咄咄逼人,加剧了外界的恐惧。
韩国前任驻美大使明确表示不同意中国威胁论。他指出,看一个国家是否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要看它的文化。中国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有1000多年,但是中国没有向外侵略扩张,这是中国文化决定的。
我首先表示赞成韩国大使的观点。我对比了郑和七下西洋和西方殖民者的表现,指出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侵略扩张不是中华文化,和平合作才是中华文化。
我是这样说的:
郑和下西洋浩浩荡荡,60多艘舰只,2.8万人,去了东南亚、南亚、中东和东非。中国人去了,尽管当时中国文明比到访国的文明要先进得多,但是中国人没有宣布这些到访的领土是自己的。我们带去了茶叶、瓷器、中国的先进农业和建筑艺术,同当地人做生意,开展合作。我们去了,又回来了。然而,欧洲人到世界各地,在海外进行殖民扩张。他们去什么地方,就宣布什么地方是他们的。我刚从澳大利亚回来,1770年4月19日,库克船长首次到达澳洲大陆东南海岸,随即宣布这块土地归英国所有。我们中国人从来没有干这种事。
”随后我强调:
过去中国30多年大发展的实践证明中国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中国的大发展是在国际合作中取得的。中国人没有把经济增长的成果只留给自己,而是与世界分享。我们深知关起门来是无法实现现代化的,国际合作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不可少的条件。国际合作不是权宜之计,而必须是可持续的。如何才能使国际合作可持续?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之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侵略扩张就会威胁国际合作的基础,中国绝不会那样做。
中国所奉行的是和平发展战略,这个战略包含“三要、三不要”。“三要”是要和平、要发展、要合作。“三不要”是不扩张、不称霸、不结盟。过去30多年的实践证明,和平发展战略是行得通的,我们今后还要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
”毋庸讳言,今天全球的主流媒体仍然掌握在西方手里,我们还需要借助外力把我们的声音传出去。所以,与外国媒体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乃至个人友谊是十分必要的。
- 未完待续 -
文字 |《吴建民谈外交》(本书出版于2015年)
作者 | 吴建民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玄一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 阅读前文 /
序言
第一章 外交官是一个迷人的职业
1
法国大使馆的狗
中国公使卖电影票?
2
3
搞外交要有点真功夫
外交官的自我修炼
4
防人之心不可无
大使遇袭记
5
如果祖国需要我
6
“双兔傍地走”
7
从大使到“大使夫人”
第二章 青春是美好的
8
做人要有本事
大学时代的收获
9
外交生涯的起步
第一次做翻译
10
毛泽东:“凡是搞大国主义的人,我都主张整一整”
11
周恩来:“你要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别人”
邓小平:“没有虐待你们吧?”
12
当人生低谷来临
第三章 联合国是外交官的大学堂
13
出席联大穿什么
“你们放心去吧!”
14
一举一动都是新闻
“照相不要钱!”
15
一切从头学起
16
外交时机有玄机
当上主管官员
17
“场外外交”
18
“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
19
基辛格的公司
理想与现实
第四章 大使生涯教给我的
20
与美国“吵架”
外交中的多边与双边
我的“施政纲领”
21
碧蒂城堡的中国客人
22
希拉克夫妇来做客(上)
23
希拉克夫妇来做客(下)
24
文化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上)
25
文化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下)
26
法国人也摆“鸿门宴”?
27
申博“拉票”战(上)
28
申博“拉票”战(下)
29
怎样当大使(上)
30
怎样当大使(中)
31
怎样当大使(下)
第五章 世界的坎,中国的坡
32
西方世界怎么看中国
33
中国崛起的挑战与机遇
34
国际舆论的傲慢与偏见
35
弱国心态有危害
36
中国外交太“软”了吗
崛起的姿态
37
武力解决不了问题
38
封闭不是爱国
“愤青”并不可怕
39
外交与百姓生活
大使的作用
40
“民族品牌”是过时的观念
41
文明的冲突与对话
走向世界的中国人代表中国
42
中华文化的“危”与“机”
第六章 外交中的“斗”与“合”
43
可以不说,但不能说谎
“支持中国,就是支持我们自己”
44
说服荷兰首相访华
45
发怒要小心
46
“理直气和”,以退为进
47
吵架也要有新意
48
小聪明与大智慧
改变对方很难,改变自己容易
第七章 发言人和媒体,朋友还是敌人
49
从“一窍不通”开始
50
有口径而不唯口径
答问要得体,并经得起推敲
51
记者招待会的三个误区
52
/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