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诗会微讲座04——让盛宴开始(非马)

《诗殿堂》 诗殿堂汉英双语诗刊 2021-11-27


01

李莉主持开场白

华诗会的各位诗友文友,大家好!


今天是美东时间2021年4月3日。下面将要进行的是华诗会第四期微讲座,由非马老师主讲,题目是《让盛宴开始》,副标题是“我喜爱的英文诗”。


非马老师是华诗会的首批会员,是我们大家的老朋友了,他曾为我们做过精彩的首期微讲座《文学艺术与我》。非马先生以他一生的诗歌、翻译、雕塑与绘画等艺术的探索、实践与感悟,让我们领略了一道道动人感人的风景。第二期冰花以《追求自然与真诚,用开放的心去创作》为题,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和体会讲解了有关新诗写作的要点,第三期美英以《格律诗基础知识讲座》为题讲解了格律诗的要点。之后,许多诗友反映并提出希望听到英文诗和诗歌翻译的内容,以扩展和提高欣赏及翻译英文诗歌的能力。非马老师欣然接受了我们的再次邀请,为大家细心准备了这次的演讲。他将向大家讲解和交流他在英语诗歌欣赏和翻译道路上的探索、实践与心得。


我们大家都知道非马老师是享誉海内外诗坛的著名诗人。他今年已经是85岁高龄了,身心健康,仍然笔耕不辍。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下面有请华诗会副会长冰花老师代表会长徐英才老师致欢迎辞。


冰花代徐英才会长讲话

02

非马老师好!李莉女士好!各位诗友好!


著名翻译家、华人诗学会会长、《诗殿堂》总编徐英才老师,临时有点事,不能按时赶到此现场,再三委托我代表他讲几句话。


首先转到徐英才会长对非马老师应允华诗会的微讲座邀请并细心准备讲座表示感谢!也转达徐英才会长对各位诗友对华诗会《诗殿堂》的一惯支持!


徐会长还委托我讲一下:华诗会刚刚隆重出版的《世界华人经典诗选》诗集,大家已看到了书讯。这是一部华诗会重点推出的高质量的新诗百年精选。值得阅读、欣赏、学习和收藏!欢迎大家踊跃订购。电子时代纸刊生存困难,望诗友们继续支持华诗会《诗殿堂》这个诗歌平台。


顺便提一下,这本诗集与3月31日和4月15日截稿的《海外华人经典诗选》和《2020年世界华诗诗歌精选》两本诗集不是一回事。不要误解。


下面回归正题。介绍一下非马老师。


非马老师是著名双语诗人、华人诗学会的首批会员,也是华诗会《诗殿堂》首位桂冠诗人。非马老师长期以来一惯非常支持华诗会《诗殿堂》!大家对非马老师都很熟悉了,我相信大家更愿意听非马老师的讲座,我就不多介绍了。把话语权转交给主持人李莉和非马老师。谢谢大家!


03

李莉邀请非马开讲

非马老师语音演讲完之后,大家可以自由发帖提问和交流探讨,但请不要在演讲过程中发帖。谢谢大家的配合!下面我们把微讲台交给非马老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非马老师开讲!


04

非马老师开讲

让盛宴开始

我喜爱的英文诗

谢谢华诗会的邀请与安排,谢谢徐英才先生、李莉及冰花女士的主持。让我有机会来这里同大家一起分享我多年来翻译外国诗的一点心得及愉快的经验。


我离开台湾到美国留学之前虽然也写过几首诗,但真正认真写诗,是在美国获得学位,开始工作以后的事。当时台湾的《笠诗刊》的主编白萩是我出国前认识的朋友。他希望我能就近翻译介绍带有泥土味及汗臭味的美国当代诗,每期为我预留了很大的篇幅。


就这样,我从美国的现代诗到当时风行的意象诗(Amy Lowell, Ezra Pound)到墙头诗抗议诗,以及加拿大丶拉丁美洲还有英国诗人的作品,后来又加上由英文翻译过来的土耳其、希腊、波兰、法国和俄国等地的诗。几年下来我一共翻译了超过一千首诗。相信这些译诗对当年台湾现代诗的发展有相当的影响,但得益最多的是我自己。


译诗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彻底了解原诗的意义,包括每句每字甚至标点符号空格空行的意图。而由于文字与文化的差异,在原作与译作之间往往会存在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不像翻译自己的诗,因为知道自己要表达的是什么,所以不必太拘泥于形式,可作些必要的调整,进行再创作。


翻译别人的诗可没有这份自由。一般我都尽量忠实于原作,连句式甚至标点符号,都尽可能对应原文,希望能保持原作的形式语气与诗意。比如英文古典的十四行诗一般都押韵,翻译时我都尽量加以押韵。


在我翻译过的西方诗人当中,美国诗人艾略特(T.S.Eliot)和庞德(Ezra Pound),是我比较欣赏的诗人。其他如佛洛斯特(Robert Frost)、桑德堡(Carl Sandburg)、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康明思(e. e. cummings)及女诗人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等、还有许多意象派诗人如阿丁顿(Richard Aldington)、克兰(Stephen Crane) 及克里利 (Robert Creeley)等,以及垮掉的一代(也就是所谓的Beat Generation)诗人如佛灵蓋蒂(Lawrence Ferlinghetti )與柯守(Gregory Corso)等,也都是我喜爱的诗人。其中以小儿科医生诗人威廉斯给我的影响较大。芝加哥的诗人桑德堡对社会的关怀以及对平民老百姓的热爱也深深地影响了我。美国之外,希腊诗人卡法非(C.P.  Cavafy)、土耳其诗人希克梅特(Nazim Hikmet)以及法国诗人裴外(Jacques Prevert)等的作品比较突出,也给了我不小的影响。


诗不同於小说或散文,主要是因为它的多义性。一首耐人寻味的诗,往往具有多层次的意义。如果一首诗只有一个浅显固定的意义,那么在我们读过一两次之后,便显得乏味,很难引起我们再去读它的兴趣了。所以一首成功的诗同一幅好的水墨画一样,通常都有足够的留白,让不同的读者,或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与心境下,产生不同的反应与感受。根据各自的背景与经验,读者可把自己的想象与解释加诸於一首诗,从而共享创作的乐趣。这也是我选择翻译对象的主要考虑。


1999年,台北的书林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英汉对照、书名叫做《让盛宴开始——我喜爱的英文诗》的选集。每一首译诗下面都附有我简单的评析。下面就来看看其中的一些译诗: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佛洛斯特的诗。他是1874年生在旧金山,1963年去世。他是美国最受爱戴广被阅读的诗人之一。基本上他是一个田园诗人,写的诗多半同他居住的新英格兰州的农庄有关的事物,但他诗里面所包含的哲思却不受地域的限制。

#佛洛斯特

Acquainted with the Night  


I have been one acquainted with the night.

I have walked out in rain -- and back in rain.

I have outwalked the furthest city light.


I have looked down the saddest city lane.

I have passed by the watchman on his beat

And dropped my eyes, unwilling to explain.


I have stood still and stopped the sound of feet

When far away an interrupted cry

Came over houses from another street,


But not to call me back or say good-by;

And further still at an unearthly height,

One luminary clock against the sky


Proclaimed the time was neither wrong nor right.

I have been one acquainted with the night.



夜的知心

  /(美)佛洛斯特(Robert Frost)  


我曾是夜的知心。

我曾往雨里去──又从雨中来。

我曾把最远的街灯走尽。


我曾下顾最悲惨的市巷。

我曾走过巡更人的身边

而低垂我眼,不愿开腔。


我曾站定且踩息足音

当远处一声断呼

从另一条街传过屋顶,


但不是叫我回去或说再见;

而更远处高入云霄,

一座夜光的钟顶着天


宣称这时辰既不幻也不真。

我曾是夜的知心。



[简析] 这首十四行诗,叙述诗人在城市里的夜游。独自一个人穿街越巷,整座城属于他,除了偶尔碰到一个巡更人。在这样的夜里,静得可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而从远处传过屋顶的一两声断呼,更使入睡的城市显得安详而不沉寂。在这种时候,时间一点都不重要。顶着天的夜光钟于是成了夜景的一部分,无所谓对或错,准或不准,真或幻的问题。



雪夕停马林边

/(美)佛洛斯特 (Robert Frost)


这是谁的树林我想我知详。

但他的住家在村上;

他不会看到我停在这里

对着他覆雪的树林张望。


我的马儿定必觉得跷蹊

在四无农舍的地方停蹄

介于树林与结冻的湖泊

一年里最阴沉的暮夕。


它摇一摇缰铃

问是否有什么不对劲。

回答它的只有微风

与绒毛般雪花的低吟。


这树林可爱,深邃且幽暗。

但我有约待践,

在我睡前还有许多路要赶,

在我睡前还有许多路要赶。



小鸟

 /(美)佛洛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


我曾希望一只鸟飞开,

别尽在我屋旁磨他的声带;


在门口对他大拍其手

当我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


错处必多少在我。

鸟的音调没有罪过。


而想让歌声静止

当然也有点谬误。


[简析] 人们常本位主义地以自己的好恶与心情看待身边的事物。更荒唐的是,把本来属于万物的土地与天空据为己有,以为自己握有地契产权,便天经地义地是它唯一的主人,神圣不可侵犯。诗人承认想赶走一只在屋旁唱歌的小鸟是有点不对劲,但如果这只小鸟是只叽叽喳喳的乌鸦,我们不知道他是否还是这样想?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英国诗人布雷克(William Blake)的作品 ,他1757生于伦敦,1827去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只在十岁时进过一间画图学校,后来又跟一个雕刻师当学徒做点雕刻工作维生。这里翻译的几首短诗选自《天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1789)与《老练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1794)。 

#布雷德

The Sick Rose   


O Rose thou art sick.

The invisible worm,

That flies in the night

In the howling storm:


Has found out thy bed

Of crimson joy:

And his dark secret love

Does thy life destroy?


病玫瑰

/(美)布雷克(William Blake)


啊玫瑰你病了。

那看不见的虫,

在夜里飞翔

在呼啸的暴风雨中:


发现了你绯红色

快活的床:

他黑色的秘恋

使你遭殃。


[简析]这首短诗,虽然说的是花,却使我们联想到那些在人世间受尽摧残与迫害的弱女子。风狂雨暴的黑夜里,有肉眼看不见的害虫在飞翔,怀着黑色的私欲,到处寻找猎物。这里的虫,原指象蚯蚓之类的爬虫。爬虫会飞且能隐形,可见神通广大、不同凡响,不是一般的虫。   


The Little Boy Lost  


Father, father, where are you going

O do not walk so fast.

Speak father, speak to your little boy

Or else I shall be lost,


The night was dark no father was there

The child was wet with dew.

The mire was deep, & the child did weep

And away the vapour flew.



迷途的小孩

/(美)布雷克(William Blake)


父亲,父亲,您上哪儿

啊别走得那么快。

说话呀父亲,对您的孩子说话

不然我会迷路。


夜很黑,父亲不在那里

小孩被露水打湿。

烂泥很深,小孩在哭

水汽阵阵飞逝。


[简析]这首被舒伯特谱成歌曲的短诗,戏剧性很强。在黑夜泥泞的旷野,一个跟不上父亲脚步的小孩在哭喊着父亲。但父亲转眼间不见了,回答他的,只有阵阵蒸腾的水汽。究竟不说话的父亲为什么跑得那么快?是兵荒马乱的年代自顾不暇呢?或是因为贫穷而有意要把小孩抛弃?诗人没告诉我们,我们只好靠自己的经验与想象去猜测。更妙的是,头一段我们听到小孩在那里用自己的口吻哭叫,到了后一段,诗人却把镜头拉远,用旁观者的语气叙述。让我们觉得,渐远渐小的小孩,在四顾无人的荒野上,更显得孤苦无依。      


美国诗人勃克(Kenneth Burke),1897年 生于美国匹兹堡 ,1995年去世。中学毕业后便在纽约的格林威治村同作家及艺术家们厮混,自学成材。写诗之外还写小说 ,音乐评论及文学评论。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两首诗:

#勃克

A Huge Tribute


He had mighty bulges

This poet,

With vigor of movement.


His output was substantial.


When he swished

By God he swished --

And better keep your distance.


Magnitude?

Solemnity?

Poise?

Calm self-affirmation?

This one had them all --

And curvature.


I mean

He was a horse's ass.



巨颂

/(美)勃克(Kenneth Burke)


他很突出

这诗人 ,

非常活跃 。


产量惊人 。


当他甩起来

老天爷他可是真甩 --

你最好站远点 。


硕大 ?

庄重 ?

匀称 ?

冷静的自我肯定?

这家伙都有了 --

还有曲线 。


我说的

是个马屁股哪!


[简析] 这诗的开头,把一个突出、活跃、产量惊人的诗人,大大地赞颂了一番。当我们读到他哗哗挥动,还以为是这位诗人在当众朗诵时,慷慨激昂地挥动着手臂呢。却不料说了半天,原来是在说一个肥大匀称的马屁股同它那根长长的尾巴!真把那些不好好写诗,却整天搞活动出风头的诗人们给挖苦死了。    



Heavy, Heavy -- What Hangs Over?


At eighty

reading lines

he wrote at twenty


The storm now past


A Gust in the big tree

splatters raindrops

on the roof



沉 ,沉 -- 何物悬垂?

/(美)勃克(Kenneth Burke)


八十

读他二十的时候

写的诗行


暴风雨过去了


大树间一阵强风

雨滴溅落

在屋顶上


 [简析] 少年的激情,经过时间的过滤与沉淀,终于澄明晶莹,如滴落屋顶上的雨滴,悦耳动听。诗题里沉沉悬挂在上头的东西,是指大树枝呢?还是刚刚过去的乌云?或者它只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沉重心情。   


佛灵盖蒂(Lawrence Ferlinghetti) 一九一九年生于纽约。上个月才去世。身兼诗人、画家、书籍设计者,他在旧金山开设了一个叫「城灯」(City Lights)的书店及出版社。他是与柯守及金斯堡同属于「疲脱」一代(即所谓的 Beat Generation)的作家,勇敢而坦率地向学院派的低气压挑战。但他反对其他「疲脱」作家的神秘及政治狂热的倾向,而独创出一种机智、口语化及自然抒发的诗型。他出版的诗集有《往事如画》(Pictures of the Gone World, 1955),《心灵的科尼岛》(A Coney Island of the Mind, 1958) 及《自旧金山出发》( Starting from San Francisco, 1967)等多种.其中《心灵的科尼岛》再版二十多次,销数超过七十万册。他经常到处朗诵自己的诗作,广受欢迎。   

#佛灵盖蒂

Heaven ...


Heaven

   was only half as far that night


at the poetry recital

  listening to the burnt phrases

when I heard the poet have

  a rhyming erection

  then look away with a

lost look

   'Every animal' he said at last

       'After intercourse is sad'

   But the back-row lovers

looked oblivious

      and glad



天堂 ...

 /(美)佛灵盖蒂 (Lawrence Ferlinghetti)


天堂

            那晚只有平时一半远

在诗歌朗诵会上

                  满耳是火辣辣的辞句

当我听到诗人

               音韵铿锵的勃起

然后望开去以一个

                        迷失的眼神

「所有动物」最后他说

    「在性交之后都是悲哀的」

但末排的情人们

              看起来心不在焉

  且很快活的样子


[简析]台上的诗人在用火辣辣的词句朗诵诗歌,并从他丰富的人生经验作出“性爱之后只剩下悲哀”的结论,但坐在后排的情人们才不会听他的呢(他们很可能根本就不是来听诗的)。诗里的“勃起”虽然指的是音韵,但因为后面谈到性交,所以很可能是指男性器官的勃起。   


在我翻译的美国诗里面,有一首诗经常提醒我并警惕着我,那就是女诗人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 所写的:

#狄金森

I'm Nobody!

Who Are You?...


I'm nobody! Who are you?

Are you nobody, too?

Then there's a pair of us ── don't tell!

They'd banish us, you know.


How dreary to be somebody!

How public, like a frog

To tell your name the livelong day

To an admiring bog!


我是个无名小卒!你呢?

 /(美)狄金森(Emily Dickinson)


我是个无名小卒!你呢?

你也是个无名小卒?

那我们可成了双──别说出来!

你知道,他们会把我们放逐。


做一个名人多可怕!

众目之下,像只青蛙

整天哇哇高唱自己的名字

对着一个咂咂赞颂的泥淖!

这首诗告诉我们,在升平世界里做一个与世无争的普通人,随性之所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或不做不喜欢做的事,没有比这更幸福更快乐的了。但做为一个万目所视的公众人物,可没有这份潇洒与自由。特别是竞选公职的政治人物们,成天把自己的名字挂在嘴上,实在累己又累人。这里的青蛙意象用得贴切又生动。在闷热的夏夜里,哇哇大唱,吵得人们睡不着觉。而回应它们的,只有在蒸腾的热气里咂咂发酵(或发笑)的泥淖。


我也很喜欢她下面这首充满人道精神的诗:

如果我能使一顆心免于破碎

 /(美)狄金森(Emily Dickinson)


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破碎,

我便没白活;

如果我能使一个生命少受点罪,

或缓和一点痛苦,

或帮助一只昏迷的知更鸟

再度回到他的窝,

我便没白活

另外对我有相当大影响的是美国意象派诗人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他是一个小镇上的小儿科医生,他的许多短诗便是在给病人看病的空档用打字机敲打出来的。虽然他从未正式参加过任何派别,但他可能是美国诗人当中读者最多的一位。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这首叫《场景》 (The Act) 的诗:

#威廉斯

场景

/(美)威廉斯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玫瑰花,在雨中。

别剪它们,我祈求。

        它们撑不了多久,她说

可是它们在那里

        很美。

哦,我们也都美过,她说,

剪下了它们,还把它们交到

        我手上。

这首诗常被我引用来说明我对现代诗的一点看法。我认为一首好的现代诗,应该留给读者足够的想像空间。诗人的任务只是提供一座舞台,一个场景,让读者凭着各自的背景与经验,随着诗中的人物及事件去发展,去想像,去飞翔,去补充,去完成。它可能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一个人物剪影,一段对话或一个心灵风景的素描。不说理,不自以为是地去解释或下结论。因为我们的经验每人不同,每天每时每刻都不同。读者可根据各自不同的经验与当时的心情,去获得不同的感受。这样的诗是活的诗,不断成长的诗,历久常新百读不厌的诗。像这首诗,作者没告诉我们诗中的男女主角是什么关系。是夫妻呢?或是情人?剪下玫瑰花的「她」,是年华己逝的女人,看不得别人美呢?还是抱着怜香惜玉的心情,想让盛开的玫瑰,在我们心目中保有最美好的形象与记忆?而诗里头的「我」为雨中玫瑰求情,是纯粹的爱美呢?还是另有隐情?比如说想到了新交的情妇。如果是后者,那么女主角绝情的一剪,还把剪下的带刺的玫瑰花交到「我」手上,便大有杀鸡儆猴的味道了。总之,短短几行,可能性却无穷。这便是诗,丰富耐读的现代诗。 


下面是他的另一首小诗:

这只是说

/(美)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


我吃了

冰箱

里面的

李子


那些

你也许

留起来

当早餐


原谅我

它们很好吃

又甜

又冰


[简析] 这是一首相当有趣的小诗。题目“这只是说”大概是诗人留条里的开头语:“我只是要告诉你”。主人不在家,枯等的客人口干舌燥,忍不住把冰箱里冰得凉凉的李子拿出来解渴。由客人的登门入室到开冰箱拿东西吃,在在表示他们之间的相熟、不拘小节的关系。这首诗曾给了我灵感,使我写了下面这首叫〈留诗〉的小诗:“我在冰箱里/留了几首/诗//你到家的时候/它们一定/又冰/又甜”。

桑德堡(Carl Sandburg,1878-1967) 生于伊利诺州,为瑞典移民后裔。当过农场工、洗碗工、记者、政党组织者、市长秘书、民歌手、《林肯传》作者。他的诗比较平民化,富社会性,是一个富有社会正义感的诗人。像他下面这首诗: 

#桑德堡

Soup 


I saw a famous man eating soup.

I say he was lifting a fat broth

Into his mouth with a spoon.

His name was in the newspapers that day

Spelled out in tall black headlines

And thousands of people were talking about him.


When I saw him,

He sat bending his head over a plate

Putting soup in his mouth with a spoon.


/(美)桑德堡 (Carl Sandburg)


我看到一个名人在喝汤。

我说他正举起汤匙

把浓汤往嘴里送。

他的名字出现在当天的报纸上

用黑色的大头条拼出

成千上万的人在谈论他。


当我看到他,

他正坐着埋头在盘子上

用汤匙把汤往嘴巴里送。


[简析] 一般人总喜欢把名人看得高高在上,与众不同。以为他们有三头六臂,或神仙般不食人间烟火。殊不知他们也同我们一样,两个眼睛一张嘴,要吃要拉。看了这位上了当天头条新闻的名人,埋头喝汤的那付模样,我们还有胃口把他神化吗?

除了我自己喜欢的东西外,有时候我也会翻译一些社会性比较强的作品,如这首由1939年出生的黑人女诗人尔利(Jackie Earley)所写的:

#尔莉

One Thousand Nine-Hundred & Sixty-Eight Winters…


Got up this morning

Feeling good & Black

Thinking black thoughts

Did black things

Played all my black records

And minded my own black bidness!


Put on my best black clothes

Walked out my black door

And…


Lord have Mercy!

White

Snow!


一九六八个冬天…

/(美)尔利(Jackie Earley)


今早起来

感觉好又黑

动动黑念头

做做黑事

听听黑唱片

管管我自己的黑鸟事


穿上我最好的黑衣服

走出我的黑门

并且……


老天爷!

雪!


[简析]作为长期受欺压的少数民族,黑人每天在白人主宰的美国社会上所面临的压力,是外人所难以想像的。因此,早上起来,在同外界隔绝的屋里,做做熟悉的家事,显得既爽快又安全。诗人在诗里使用了一连串的‘黑’字,表示这些事都同黑人有关,或为黑人所独有,自傲的成分显然大於自卑。直到穿好黑衣服,信心十足地走出黑门,老天爷!到处是一片白,把她照得眼花缭乱。把‘白雪’的‘白’字用斜体标出,意思很明显。它既是指白雪,更是指白人社会。诗题〈一九六八个冬天……〉,一方面指1968年的冬天,另一方面也隐示日子像一千九百六十八个冬天那样,漫长而难捱。

另外,我还翻译了美国早期深受日本俳句影响并提倡所谓的五行诗(cinquain),生于1878年,1914去世的女诗人克雷普西 ( Addlaide Crapsey)的几首诗,包括这首 :

#克雷普西

Triad


These be

Three silent things:

The falling snow…the hour

Before the dawn…the mouth of one

Just dead.


三和音


这些是

三件静物:

落雪...黎明前的

时辰...刚死者的

嘴。


[简析] 这三样静物,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同时存在。从诗题的〈三和音〉(triad: 三和弦,三位一体,或中世纪威尔斯、爱尔兰文学作品中含有格言的三题诗)看来,它们应该是同时存在的东西。原诗头一句的These be 属于古老的用法,一般的用法是These are.  这里用 be 的目的,大概是想让这句话更具有权威性,有如它是圣经上说的,或是一句真理的格言。  


The Warning


Just now,

Out of the strange

Still dusk…as strange, as still…

A white moth flew.  Why am I grown

So cold?


预兆


就在此刻

从怪异的

死寂的暮色...一般怪异,一般死寂...

飞出一只白蛾。为何我变得

这么冷?


 [简析] 从怪异(strange)、死寂(still)、暮色(dusk)、白蛾(white moth)及冷(cold)这些令人打冷颤的字眼看起来,这该不会是什么好预兆吧?   

另外我还翻译了不少意象派诗人的作品,包括庞德及劳伦斯。 他们的诗大多短小,没有固定的形式,却常成功地捕捉到微妙的情景、事件、心境与感觉。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生于1885年,1972年去世的庞德(Ezra Pound) 的两首诗:

#庞德

伤风败俗


我们为爱情及闲散欢唱,

其它的都视若粪土。


虽然我到过不少地方,

生活里更无别的值得一顾。


而我宁愿拥有我的情人,

即使玫瑰叶含悲而死。


却不愿在匈牙利行伟绩,

传播人人相信的蠢物。


【简析】诗题伤风败俗Immorality 虽然含有不道德的意思,但诗人并不认为自己的特立独行有什么不对。相反地,像他同时代许多对现实感到幻灭的年轻人一样,爱情与闲散要比丰功伟绩更值得歌颂。


地铁车站

人群里这些幽灵般的脸庞;

湿黑枝上的花瓣。


【简析】这可算是一首典型的意象诗。明朗、凝练、语言精确、题材新颖。但在我们心目中,它更像一幅现代画。在熙熙攘攘面目模糊的人群背景上,浮现了几张幽灵般的脸,像几片被风吹落的花瓣,湿湿地黏贴在黑树干上。

下面是生于1885年, 1930年去世的英国作家诗人劳伦斯(D. H. Lawrence)的两首诗:

#劳伦斯

白马


少年走近白马,把缰套上

马静静看着他。

他们那么静有如在另一个世界里。

 

【简析】我曾把这首诗作为我的诗集《白马集》的题诗。纯白的马,纯白的眼光,纯白的信赖,纯白的空气,纯白的静,纯白得不像在这个世界里。




你,你不认识我。

你什么时候用膝盖

像火钳夹热炭般

夹过我?


【简析】写过脍炙人口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及《儿子与情人》等小说的劳伦斯对肉体美与性爱有异于常人的认识与喜爱。对他来说,英国十九世纪学者罗斯金的话:“我从未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毋宁是一种真理。这样,要是你不曾用膝盖把我夹上一会儿,你怎么能算是认识我?体会我?


我翻译介绍的其它国家的诗人当中,法国超现实诗人裴外 (Jacques Prevért) ,希腊诗人卡法非 (C.P. Kavafy)以及土耳其诗人希克梅特 (Nazim Hekmet) 等的作品最为突出,给我的影响也较大。听说台湾也有不少人受到这些译诗的影响。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


裴外(Jacques Prevert,1900-1977) 是上个世纪四十至五十年代法国最受欢迎的诗人。他的第一本诗集《话》(Paroles)销数超过六十七万五千册;其后的作品 ,1951年的《演出》(Spectacle) 及1955年的《雨与晴天》(La Pluie et le beau temps), 一共卖了五十七万五千册。自雨果以来,没有一个法国诗人对大众有如此巨大的冲击。他把自己标榜成社会与经济不平的敌人。他痛恨战争。他猛烈攻击宗教的虚伪。另一方面,他爱大自然,街道,平常人,动物及鸟。太阳,小孩,女人(特别是年轻的女人),纯朴的人及动物(野生而非驯养的)- - 这些是裴外诗里的英雄 。神父,将军,知识分子,守护天使以及所有的压迫者则都是他讽刺攻击的对象。


裴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诗人,一方面他是个写实主义者,记录平凡的琐事,但他也是个超现实主义者,荒谬地扭曲并大胆地利用语言。他的诗是由许多完全不同的元素组成的:社会讽刺,对玄学的恐惧,生命的爱,乐观的幻想以及黑色的幽默。特别难得的是他那种边走边谈,毫不做作的态度。 又因为他多年从事电影工作,他的诗常常是电影的蒙太奇(montage),一连串意象的跳跃与剪接,令人目不暇给。1978年台湾高雄的大舞台书苑出版社出版了我选译的这本《裴外的诗》:

#裴外

几年前台北有剧场演出由裴外的诗导出的舞台剧,我还接到一位读者来信问甚么地方能买到我这本译诗集呢。诗人瘂弦曾在电话里告诉我他在一个旧书摊上意外地买到了这本书,非常珍爱。

在 花 店 里

/(法国)裴外(Jacques Prevert) 


一 个 人 走 进 花 店

挑 了 些 花

卖 花 的 把 花 包 扎 起 来

这 人 把 手 放 到 口 袋 里

去 掏 钱

买 花 的 钱

但 在 同 时 他 把 手 放

突 然 地

在 他 的 心 上

他 倒 了 下 去


在 他 倒 下 去 的 同 时

钱 在 地 板 上 滚 来 滚 去

然 后 花 掉 落 地 上

与 这 人 同 时

与 这 钱 同 时

而 卖 花 的 站 在 那 里

看 著 钱 滚 来 滚 去

花 在 败 坏

人 在 死 去

显 然 地 这 一 切 都 很 可 悲

而 她 该 做 点 什 么

这 卖 花 的

但 她 不 知 该 从 何 著 手

她 不 知 道

从 哪 一 端 开 始

有 这 么 多 事 要 做

这 人 在 死 去

这 些 花 在 败 坏

而 这 钱

这 钱 滚 来 滚 去

不 停 地 滚 来 又 滚 去



家庭 

/(法国)裴外(Jacques Prevert) 


母亲在打毛线

儿子在打仗


她觉得这很自然做母亲的

而父亲在干什么做父亲的?

他在忙生意

他的妻子在打毛线

他的儿子打仗

他做生意

他觉得这很自然做父亲的

而儿子儿子

儿子觉得怎么样做儿子的?

他一点都不觉得怎么样做儿子的


他的母亲打毛线他的父亲做生意他打仗

当他打完仗

他将同他的父亲忙做生意

战争继续母亲继续她打毛线

父亲继续他忙做生意

儿子打死了他不再继续

父亲同母亲到坟场去

他们觉得这很自然做父亲的和做母亲的

生活继续打毛线打仗做生意的生活

生意战争毛线战争

生意生意生意

坟场的生活

卡法非1863年生于埃及的亚历山大,为希腊后裔。在灌溉部当了一辈子的临时雇员。1932年去世。据说卡法非每年大约写70首诗,但他只留下四、五首,其余悉数销毁。他的每首诗都经过再三的修改,有时写作与发表的时间相隔竟长达一、二十年。


卡法非是个同性恋者,一生中写了不少露骨的情诗。他所描写的爱情,很少超越肉欲 -- 偶然的,短暂的,单方面的 -- 但他既不隐瞒,更不矫饰,只象一个无知天真的小孩,尽情享受自然赋予他的强烈本能。


卡法非真正的成就,依我看来,是他关于古希腊的历史诗。他是一个有历史癖的人,广涉史籍,常常在历史的字里行间寻求灵感,并以历史为背景,虚构人物与故事,表达他对世界与人生的观照。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两首诗:

#卡法非

城 市 

/(希腊)卡法非 (C.P. Kavafy)


你说 :“我要到另一个国度,我要去另一个海洋。 

那里有比这更美好的城市。 

我的所有努力都注定失败; 

而我的心 - 死人般 - 深深埋葬。 

我究竟还要在这鬼地方待多久? 

举目四顾 

到处是我生命焦黑的废墟 ,这里 

在这个我毁损又浪费了这么多岁月的地方。” 


你将找不到新的国度,你将找不到新的海洋。 

这城市将追随你。你将在同样的街上 

踯躅。你将在同样的邻区老去 ; 

你的头发将在同样的屋里变白。 

你到达的永远是这个城市。别痴心妄想- 

没有船只载你,没有道路。 

当你在这里毁损你的生命,在这小角落里, 

你便已同时把它从整个世上斫丧。



港 口 

/ (希腊)卡法非 (C.P. Kavafy)


一 个 年 轻 人 , 二 十 八 岁 , 坐 船 来 到 

这 小 小 的 叙 利 亚 港 口 , 

想 学 当 香 水 商 。 

但 在 旅 途 中 他 得 了 病 ; 一 上 岸 

便 死 了 。 他 的 葬 礼 , 最 寒 伧 的 , 

在 此 地 举 行 。 在 他 死 前 , 

他 喃 喃 说 了 些 “ 家 ” 及 “老 爹 娘  ” 的 话 。 

但 他 们 是 谁 没 有 人 知 道 , 

也 没 有 人 知 道 在 广 大 的 希 腊 世 界 里 

哪 个 是 他 的 国 家 。 

其 实 也 好 。 因 为 这 样 , 虽 然 

他 死 在 这 小 港 口 , 

他 的 父 母 还 一 直 希 望 他 活 著 。

希克梅特(NAZIM HIKMET)1902年出生在当时属於土耳其的一个叫SOLONIKA的小镇。他1918年离开他受教育的海军学校,同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首诗。1921年他离开土耳其到莫斯科大学攻读法文丶物理及化学,四年后返回土耳其。他在一九二八到一九三三年间曾多次被捉去坐牢,一九三八年因政治原因被判刑三十五年。他的许多诗便是在狱中写成的。经过一九四九年国际知识份子的营救活动以及次年他自己的绝食,终于在一九五一年获释出狱。之后他逃往苏联,一九六三年在莫斯科去世。


希克梅特被公认为同聂鲁达(NERUDA)及罗卡(LORCA)一代的主要诗人之一。是他把自由诗引进土耳其,也是唯一在世时得到国际声誉的土耳其诗人。五十年代后期曾有被提名诺贝尔奖的谣言,可惜只是谣言而已。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两首诗:

#希克梅特

铁笼里的狮子

/ (土耳其)希克梅特(NAZIM HIKMET)


看那铁笼里的狮子,

深深看进它的眼里去:

    像两支出鞘的匕首

    闪着怒光。

但它从未失去它的威严

    虽然它的忿怒

          来了又去

              去了又来。


你找不到一个可系项圈的地方

在它那厚而多毛的鬃上。

虽然皮鞭的创痕

    仍在它黄背上燃烧

它的长腿

    延伸而终结

            成两只铜爪。

它的鬃毛一根根竖起

    绕着它骄傲的头。

它的愤恨

        来了又去

                去了又来....


我兄弟的影子在地牢的墙上

    移动

        上上下下

            上上下下



一根我无法点燃的香烟

/ (土耳其)希克梅特 (NAZIM HIKMET)


今夜什么时候他都可能死去,

一片焦斑在他的左襟上。

他走向死亡,今夜,

    自愿地,不受强迫。

你有香烟吗?他说。

我说

    有。

火柴呢?

没有,我说。

    一颗子弹会替你点燃。

他拿了香烟

          走开。

也许此刻他正横躺地面,

一根没点过的香烟在他唇间,

  一个燃烧的创伤在他胸上。


     这些紧扣心弦的简单而美丽的诗,这些深深介入现实与人生的诗,也许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却最缺乏的吧!我们需要许多热爱生命丶有理想有抱负丶敢说敢做丶有开阔视野的诗人,从内心里鼓舞人们,去向社会的不平不合理挑战,向人性的自私懦弱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希望过一个现代人应该过的生活。


    这些从英文翻译再翻译成中文的诗,同原文自不免有些出入。希克梅特曾说过:「我不相信译诗是可能的。但我真的并不在乎人家把我的诗译成散文,只要他不企图改变我的原意。」我相信英译者同我都努力想做到不改变作者原意这一点。


    去年广州的花城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由周良沛先生编辑的希克梅特诗选《我坐在大地上》,其中便收了许多首我翻译的他的诗。


非马老师的结语

我一向认为翻译是检验一首诗的一个好尺度。把一篇杰出的作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是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敬意,而对译者本身来说,更是无价的经验。我一向好读书不求甚解,是翻译工作让我对一首诗反复端详把玩,每一句每个词甚至每个标点符号都不轻易放过,并进而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字句后面隐藏了什么样的意义,以及所要营造的气氛与诗境,等等。所以我常觉得译诗是学习写诗技巧最好也是最便捷的途径。


不少年轻诗人说头一次读到我作品时的感觉是:原来诗是可以这样子写的!我头一次读到这些外国诗人的作品时也有类似的感觉。他们都多多少少给了我启发与营养。我很高兴在我写诗的过程中,有这么个美好的机运。


下面就请大家提出有关译诗的问题,我会尽可能回答。如果因为时间的关系,或我一时答不出来,我会好好地思考查证,再把答案贴在这里,同大家一起分享。谢谢大家。


05

李莉主持结束语

感谢非马老师的精彩演讲!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和互动!


感谢徐英才老师和冰花老师的细致策划!祝贺华诗会第四期微讲座圆满成功!大家有什么建议和想听什么内容,可以和我们联系,或在群里提出,华诗会尽量为大家安排。


再次感谢,下期再见!


华语诗学会理事会组织机构

会   长:徐英才

副会长:冰花、颜海峰

秘书长:李莉

副秘书长:无定河

成   员:(按拼音排列)    冰花、焦海丽、李莉、徐英才、薛凯、颜海峰


华语诗学会专刊《诗殿堂》编委成员

总      编:徐英才

内容总监:冰 花


主    编:程家惠(新诗部)

主    编:申美英(古诗部)

主    编:焦海丽(评访部)

主    编:魏建国(诗论部)

主    编:李   莉(配音部)


副主编:焦海丽(新诗部)

副主编:耿   慧(古诗词)

副主编:李   莉(评访部)

副主编:张   挺(新旧诗部)

副主编:俞曼莉(配音部)


编   辑:(按拼音排列) 达文、李玥、欧路行、释圣静、无定河、西鹰、 杰福瑞张  


英语诗歌编辑部

主   任:薛 凯           

主   编:Sylvia Cavanaugh

副主编:Lisa Vihos

编   辑:Gerry Brauer, James Burton, Danny Fahey, Cheryl Hamann, Scott Mills, Judy Rowe, Sheryl Slocum (按字母顺序排列)


翻译部

主   任:张挺

翻译主编:李正栓、史潘荣、张智中(按拼音排列)

执行主编:丁立群、段冰知、吴伟雄、任诚刚、石永浩、解斌、颜海峰、叶如钢、杨秀波、杨中仁、于元元、张琼、张俊锋、张紫涵、赵宜忠(拼音排序)


文宣拓展部 

部  长:薛凯


微信微刊分部

主   任:焦海丽

副主任:耿慧、邓玉兰、星星


中国文宣拓展分部

主   任:无定河

副主任:释圣静


国际文宣拓展分部

主   任:Cheryl Hamann

副主任:李玥


请关注《诗殿堂》汉英双语纸刊在全球发行

汉英双语诗刊《诗殿堂》第十一期出刊


往期回顾(第60期):

新诗百年《世界华人经典诗选》隆重出版 好评如潮

“华诗会译丛”书讯017期《换言之--威斯康星诗人汉英双语诗》

“华诗会诗丛”书讯04期|新诗百年《世界华人经典诗选》隆重出版

“华诗会诗丛”书讯03期 《魁北克玫瑰》(陆蔚青 著)

“华诗会诗丛”书讯02期《世界华语乡愁诗精选》(徐英才 焦海丽 主编)

《诗殿堂》特辑选登006期 - 1 Seven Poems by Sylvia Cavanaugh

《诗殿堂》特辑选登006期 - 2 白水河 自然之思八首

《诗殿堂》特辑选登 005期    徐英才情诗十首

《诗殿堂》特辑选登 004期 非马短诗八首

《诗殿堂》特辑选登003期 - 2 徐敬亚新诗四首

《诗殿堂》特辑选登003期 - 1 德威特•克林顿的三首再生诗

《诗殿堂》特辑选登 002期  冰花情诗八首

《诗殿堂》特辑选登 001期   七剑社和新性灵派

华语诗学会专属诗刊《诗殿堂》活动报导001期

“华诗会诗丛”书讯001期  《世界抗疫诗精选》  (徐英才、冰花主编)隆重出版

《诗殿堂》诗论001期

华诗会微讲座03——座中嘉士聊诗韵,耳畔声声响马蹄(美英)

华诗会微讲座001期姐妹篇  非马金句翻译

华诗会微讲座002期

华诗会微讲座001期

“华诗会译丛”书讯016期《中国当代诗歌精选精译》(徐英才 虔谦 主编)

“华诗会译丛”书讯015期《中国古典诗歌精选精译》(徐英才 颜海峰 主编)

“华诗会译丛”书讯014期《湖畔诗意》隆重出版(张琼 著)

“华诗会译丛”书讯013期《鲁行抒情诗选》隆重出版(鲁行 著;王大建 译)

“华诗会译丛”书讯012期《三原色》隆重出版(冷慰怀著  魏建国、詹杨娜、张俊锋译)

华诗会汉英双语纸质诗刊《诗殿堂》书讯006期《英译中国经典古诗词100首》(徐英才译)



感谢关注并转发华诗会《诗殿堂》微刊

诗殿堂网站: poetryh.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