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家姓》第3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

第36集

黄圣松教授主讲2017年4月6日
我们看到第一百四十六个姓氏,这个盛姓,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没有进入到百大,毕竟它也算是比较少的姓氏。它的历史,盛姓是出自于姬姓。周穆王分封一位同姓的王族在盛这个国家,后来盛这个国家的后代,就以这个国家的名字为姓氏,所以是从姬姓派生出来的一个姓氏。
我们看到历史名人,有一位在清朝末年的时候,算是很重要的红顶商人,叫做盛宣怀。我们谈到清朝末年的红顶商人,大家第一个会想到的是胡雪岩。胡雪岩算是经商有道,他本来比较跟官场的距离稍稍的疏远,可是因为他经商的关系,也因为致富了,所以得到了朝廷的一些重用,慢慢的也跟政坛上面有了一些联系。盛宣怀刚好是比较相反的,他原本就是官员出身,后来因为职务之便,所以就参与了一些买办的工作,所以慢慢的他就去投资一些实业,所以他从官场,然后转型成为一位企业家、一位实业家,他跟胡雪岩的状况刚好是颠倒。
一般我们谈到清朝末年的红顶商人,第一个想到的是胡雪岩。胡雪岩,我们在后来谈到胡姓的时候,我们会再介绍他。胡雪岩因为他的一生比较传奇,所以也有一些小说,也有一些剧本,也搬上了小荧幕,也拍成了连续剧,所以谈到胡雪岩,大家就会比较津津乐道。
相对的盛宣怀大家就比较陌生一些,刚刚也提到他原本是官员,因为职务之便,所以慢慢来参与一些实务的经营跟投资,而且他创造了中国在清朝的时候十一项的第一。各位可以看到这边有把它罗列出来。你看他经办的一些企业都是很扎实的,对国家具有重要贡献的一些工作,譬如说轮船、钢铁、电报,还有学堂,公共图书馆,这些都是近现代步入到一个工业革命之后,它有产生的一些实务的单位,在盛宣怀的时候统统兴办起来了。也因为他首批来创作这些实务的工作,所以慢慢的有一些资本家,不管是中国籍的,或者是洋人,他们也都投资中国的这些生意,所以像钢铁,像这些铁路,也就慢慢的引进到中国。所以盛宣怀跟胡雪岩比较起来,我觉得盛宣怀对于中国老百姓的贡献是更巨大的,是更有实质的回馈。所以他一生传奇不断,成就也不凡,对于中国的近现代化有了很大的贡献。这是我们对于盛宣怀简单的一个介绍。
我们再往后看,我们看到第一百四十七个姓氏林。林这个姓氏在台湾是第二大姓。所以我们在台湾有一句话,叫做陈林半天下,陈是排第一,林是排第二,所以在台湾它的人口就相当的多。不过反观在中国大陆,林这个姓氏就没有排入到前十,不过也很多了,它排到第十六大,也算是人才济济,人口众多。
林姓它的源头有几支。有一支是出自于子姓,是商朝的末年,有一位忠臣叫比干的后代。比干先前我们也简单的介绍过,他是商纣王时期的三位贤者之一。比干因为见到商纣王荒淫无道,所以他也跟其他的另外两位贤者,微子启还有箕子,他们不断的去劝谏商纣王。不过商纣王仿佛是着了魔一般,别人怎么劝,别人怎么拉,他都不愿意去醒悟,所以导致最后国家败亡。商纣王因为比干不断的劝谏,觉得他很烦,然后又有旁边怂恿之下,居然把比干的心脏给挖出来了。因为当时有一个流行的说法,说贤哲之人,圣贤之人,他的心脏有七个孔窍,所以他就说你既然这么贤能,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说法到底正不正确,所以就剖心,把它挖出来。所以比干就惨遭杀戮。当时比干的夫人陈氏因为有怀孕在身,听到比干在朝堂之上被剖心的事情,所以连忙就出了国都去避难,躲到了深山石洞里面生下了孩子,取名叫做坚。后来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之后,建立了周朝,他也知道比干的后代还在民间,所以极力的去寻找,最后就找到了比干夫人还有她的儿子。因为听说比干的儿子是在旷野之中,是在山林之中生下来的,所以周武王就赐姓为林姓,也就是林姓的始祖之一。
此外还有另外一支是起源于姬姓,是周平王姬宜臼的小儿子,叫做林开的后代,所以就以林开的林为姓氏了。也有更晚一点,是到了春秋时代,鲁国有一位大夫叫做林放,也以林做为姓氏往后传衍。当然也有一些少数民族,在汉化的过程里面改汉姓为林,所以林姓也是很多来源的姓氏。也就是因为来源很多,支脉遍布,所以才造就了后世林姓如此的广大,如此的众多。所以多来源也有一个好处,虽然说彼此大家最初的源头可能不一样,可是大家都是林姓,所以林姓的子孙也就遍布华人社会。
我们看到历史人物,我们刚刚有提到林放,这位林放我们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林放是孔子的弟子,也是七十二位贤弟子之一,他曾经在《论语》里面有记录。林放有询问孔子,什么叫做礼之本?礼的根本精神是什么?孔子听到林放这么问,他觉得林放不得了,大哉问,这个问题问得好。
所以有的时候学生问我们问题,我们应该要感到很快乐,因为他对于不了解的事情,他觉得他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我们应该要给予赞扬。有的时候,学生问的问题、问的内容够不够根本,或者是说有没有问到要害,这个也是我们当老师的来评断这个学生,他学问的高低的一个标准、一个方法。如果他能够问到那个精要处,问到那个要害处,你就知道这个学生,读书已经读到一定的程度了,他才能够问到那个重点。如果只是问一些比较枝节的,当然我们也是要鼓励,可是就知道说,这个同学,这个学生还有一段路程,还要再继续加油。学生问问题我们都应该鼓励。
但是像林放问到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就觉得这是问到了要点,所以他就简单的把礼的根本告诉了林放,他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你感觉这个好像不是礼的根本?孔夫子他就讲了礼就是,如果说我们在执行礼的时候,如果要奢张,如果要铺陈,不如怎么样?不如俭约,不如简单;遇到丧事的时候,与其过度的简易,不如怎么样?不如能够让这个丧礼办得很哀戚,很隆重。孔夫子有回答到什么叫礼之本吗?从这个字面上来看仿佛是没有,因为孔子只是讲了一个大概的轮廓,一个是与其奢,宁俭,一个是与其易,宁戚。为什么孔夫子这么说?他为什么没有给一个标准答案?
孔夫子教导学生的时候,他从来不给标准答案,所以不同的学生来问他,他给的答案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在《论语》里面看到,有好几位学生,包括当时的贵族大夫,都问孔夫子什么是仁、什么是孝、什么是君子,你有没有发现孔子的答案都不一样?所以他不给标准答案,而且他给的是一个范围,他给你这个范围,让你自己去参悟,让你自己去体会。这个就是孔子教育的理念。一旦我给你了标准答案,你就会把老师说的奉为圭臬,你自己还会再去思考吗?你还会再去做体会吗?可能有些人会。可是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老师讲的一定是对的,我们不可以去违背老师的答案,所以就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孔夫子不给标准答案,他给了一个范围。
一般的礼节我们不要铺张浪费,如果真的要来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宁愿简单,因为简单、简约,才能够真正的去体现礼的本质。我举个例子,婚礼,大家有没有去参加过婚礼?有。你有没有发现晚近这几年,那个婚礼噱头愈来愈多?尤其在餐厅,剪辑一些影片,放那个影片,新郎跟新娘交往的过程,照片什么的统统把它秀出来,配了很棒的音乐,然后餐厅又很铺张,灯光秀,上菜秀,还有很多很精致的菜肴,所以感觉好像愈来愈华丽,新郎新娘出场的时候,还有一些什么唱歌跳舞,所以来参加宴会的宾客觉得赞叹连连。可是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我们来参加这个婚礼,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是祝福这一对佳人,反而我们的心思都不是摆在我们诚心的祝福这一对佳人,他们今天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这件事情上面,我们反而目光会被旁边这些枝枝节节给吸引了。礼的本质何在?礼的本质就是我们要去追寻,我们今天举办这个礼的目的是什么。所以他说与其奢,宁俭,因为简约,因为简单,所以我们才能够把焦点focus在那个重点,在那个目的上面,所以他讲的是这个道理。
丧礼他又特别把它拿出来讲,为什么特别把丧礼拿出来讲?他原本应该可以把它摆在礼里面,因为礼里面有所谓的五礼,吉、凶、军、宾、嘉,吉、凶、军、宾、嘉的那个“凶”其实就是丧礼,可是孔夫子为什么特别把丧礼拿出来讲?就是因为当时丧礼已经有这种现象,什么现象?就是有些人为了要刻意的去做形象,所以就把丧礼办得特别简单。可是我要跟各位报告的是,在中国春秋时代以前,贵族的这些丧礼其实是很慎重的。跟我们现在刚好颠倒。现在我们办丧礼怎么样?愈来愈简单,灵堂布置一下,然后简单的家祭、公祭,就送去火化了,然后就结束了。我们现在丧礼是愈办愈简单。反过来我们的婚礼怎么样?愈办愈铺张,有,有这种感觉。
古代丧礼是很隆重的,繁文缛节。依照你的身份等第,人往生之后,如果你今天是一个国君,你要停棺多久?你要停棺五个月。停棺五个月就是说别的国家的国君,因为你是国君往生,别的国家的国君也要来吊唁。如果别的国家的国君没办法亲自来,他也会指派卿大夫代表国君来吊唁。古代的路程都很远,交通工具没那么发达,所以来一趟可能要一、二个月的路程,所以他要停棺五个月。我问大家,停棺五个月办灵堂,你的子子孙孙,你国家那些大夫们,都必须怎么样?都必须要守丧,所以时间拉得长,也很慎重。可是在当时就有人为了要与众不同,或者说他要做什么样的一些目的,所以就办得愈来愈简单。可是孔夫子反对,因为慎终追远是儒家很重要的精神,如果简单的草草来结束丧礼,是对已经往生的先人大不敬,也是对于儒家根本的,或者是说当时贵族政治根本的一个核心价值扬弃了。所以他特别把“丧”拿出来讲,就是因为要去针对当时的现象来做一些指导。所以他说“丧”不可以如此的易,如果你要这么做,我宁愿怎么样?我宁愿可以让这个场面办得哀戚隆重。哀戚隆重不一定要铺张浪费,可是一定要让那个气氛能够呈现出来。
所以如果各位有去参加过丧礼,司仪很重要。司仪他会引导大家来追念这个先人,所以他讲话的速度,他讲话声音的品质,还有他能不能够善用一些词汇,来营造那个气氛,让参加公祭、家祭的亲朋好友们,能够真的去缅怀这位往生者,他生前对我们家庭、对我们的职场、对我们社会的贡献,他就是营造那种哀戚的气氛。如果过于简单呢?连司仪也不要了,连那些都不要了,那丧礼的本质不就没有办法被突显出来了?所以他特别提这个事情,就是跟林放来指导,重点在于礼的形式,目的就是要衬托我们去了解那个礼的本质。举行这个仪式的本质,就在于我们的心能不能够真正的被烘托出来,去体现出来,我们要去了解的那个对象,所以他用这个方式来告诉大家礼的本质,所以他没有给标准答案。
林放也因为这样,所以大家都说他得到了孔夫子礼的真传。所以在孔夫子之后,林放也成为礼学的专家。后来鲁国有一位大夫叫做季孙氏,他也曾经问礼于林放。孔子说,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也就是来做一个比喻,认为林放对于礼的了解,其实是非常的高的,非常的深入。其他的事情也就没有那么的详细了,只知道有知礼,而且了解礼的专长。
除了林放之外,林姓的历史人物我们来看到第二位,是一位女性,林默娘。林默娘就是我们很熟知的妈祖,在东南沿海这一带,福建广东,包括浙江也是一样,台湾更是如此,南洋也有很多华人的社会,都很信仰妈祖的文化。妈祖林默娘是宋太祖时候的人物,是现在的莆田湄洲岛东螺村人。民间就传说妈祖出生的时候不啼哭,所以她的父母亲就把她取名叫做默,因为她不哭,所以就称她叫默,或者是默娘。
原本小孩子一出生都要哭,为什么要哭?因为他从母体里面他有脐带,所以他不需要呼吸,他靠着脐带来输送氧气,输送养分。可是离开母体之后把脐带给剪掉了,他必须要自己呼吸,否则他就会怎么样?缺氧而往生。所以如果他不哭的话,大夫都会想办法让他哭,怎么让他哭?就打屁股。我老大,我大女儿出生的时候我也进产房,大夫他不是打屁股,他是用手去弹她的脚底板,抓出来的时候就弹她的脚底板,一弹就哭了。哭了以后声音很宏亮,所以大夫说,这个小朋友以后应该头好壮壮,声音很宏亮,身体很健康。
小朋友刚出生的时候,全身是什么颜色的?何老师有生过孩子吗?没有,在座更不可能有那个机会接触。小朋友出生的时候我有看过,她刚刚从母体拉出来的时候是紫色的。我吓了一大跳,我想说惨了,怎么会这样?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状况?因为一般我们闽南话讲,小孩子叫做红囡仔,就是红色的,红彤彤的。怎么会是紫色的?而且那个紫色还是深紫色。然后我就往后一震。大夫很有经验,他都知道我们这种新手爸爸,看到这一幕一定会吓一跳,所以大夫就说,不用紧张,不用紧张,这正常。然后就处理掉脐带之后弹了一下,开始哭了。然后就抱到旁边让护士去吸纯氧,氧气一吸,不到三十秒,全身变粉红色。因为她还没有开始自主呼吸,如果你没有吸纯氧,速度比较慢,你吸了纯氧之后,它很快的就进入到血液,所以就变成粉红色的。所以闽南人说小朋友叫做红囡仔,真的全身是粉红色的,赤子之心,那个赤子真的是如此。
林默娘刚开始就不哭,所以叫默娘,父亲因为捕鱼为业,后来捕鱼就遇到了船难,妈祖娘娘林默娘,据说为了要去救父亲而丧生。后来妈祖就受到了上天的一个册封,就变成了海神,在海上就会救苦救难,遇到一些船难,一些紧急事故的时候,妈祖娘娘就会显化来庇佑众生。所以后来我们在东南沿海,包括南洋这一带,都普遍信奉妈祖。对于她的生日其实记载不多,不过在民间早就已经形成了习俗,农历的三月二十三日就是妈祖的诞辰,所以每一年大概在妈祖诞辰前后,全台湾各地的妈祖庙就会有一些绕境,有一些进香的活动。像在台湾大甲的妈祖庙,大甲的镇澜宫的妈祖庙绕境的盛事,已经被联合国认证为全球三大宗教盛事,而且是国际级的,有很多海外的朋友,欧美的人士也参加绕境,而且他绕境是好几天好几夜。最近这几年除了大甲妈很受到台湾民众的关注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妈祖庙也是很受到欢迎,就是苗栗通霄的白沙屯,拱天宫的妈祖庙。拱天宫的白沙屯妈祖,它绕境也很特别。一般的妈祖绕境都有既定的行程,几天几夜,不管多长的距离,因为它那个路程每天行进多少距离,大概是可以估算出来的,然后就会安排说,今天晚上在哪里驻跸,在哪里休息,都安排好了据点。拱天宫的妈祖庙它是没有行程表的,它是没有rundown的,它就是随机,有的时候一天走一、二百公里,有的时候一天走不到多长的距离就休息了。
他们的神迹也算是广为流传,妈祖。一般我们出境去绕境的时候,它就有那个神轿,用人力来扛妈祖的神轿。白沙屯的妈祖很特别的是,她的神轿它走的时候会晃,会摇晃。那个轿夫因为长年有感应,他都知道,摇晃有的时候它会晃得特别厉害,譬如说走到分岔路口左转、右转,他就会在这个分岔路口等妈祖娘指示,她就让它摇。有的时候,可能它如果往左边晃的特别大力,轿夫就知道,妈祖娘娘指示在这路口要往左转。所以它没有行程表,走到哪里就到哪里。而且有很多神迹,在网路上,在电视报导里面也会讲到。大马路走,然后走走走走走,走到乡间小路了,而且走走走,走到变田埂路了,就没有路了,走田埂,要怎么办?而且一直走,走到田埂路的尽头居然是一片竹林,怎么办?轿夫就说,妈祖娘娘没有指示。如果没有指示,应该就是要继续往前走,然后就赶快拿开山刀把那个竹林劈开,劈开一条路就过去。过去之后,那个竹林的背后事实上是一户人家,也不算是富有,就住在竹林里面,算是蛮清贫的农家,已经摆好香案,在他们的屋前已经摆好香案,已经准备迎接妈祖娘娘了。所以穿过了竹林之后就不动了,那个轿子就不晃了,就赶快板凳拿来架在他们家门口,就在那边过一夜。他们就说那一户农家他们作梦,前一天晚上就梦到妈祖娘娘要来他们家,所以隔天一大早就已经准备好香案,果然妈祖娘娘来了,就这样穿过林间小道,就在他们家住一个晚上。这很多神迹,很有趣。所以如果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在网路上搜寻一下。
所以台湾妈祖的信仰,也算是很普遍的宗教盛事。即便我们客家人,因为我们客家人来台湾都是靠山居住。因为我们早年来台湾的时候,我们普遍客家人来得比闽南人晚一点。闽南人来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在沿海西岸的平原地带,所以靠近海港,可以做一些,跟唐山,跟内地有一些通商。所以闽南人因为有地利之便,所以有很多是经商致富,也有一些是平原地区,早期跟原住民交换土地,所以可以有比较好的土壤,土地,可以来耕作。我们客家人来得晚,来得晚,平原的地区都被闽南人给开垦了,那我们就往哪里去?我们就往山脚下,往山边走,所以就变成我们客家人,就介于西岸的平原跟原住民中间那个丘陵地带。像我们南部的客家人,美浓、屏东,中北部,像中部就是东势,也是算平原跟山的交界,苗栗、新竹那一带就不用讲了,也是丘陵多。所以为什么我们客家人都普遍的被人家有刻板印象说,你们客家人就是吝啬,就是铁公鸡,好听一点的版本就是你们很勤俭持家。不是,这是因为有历史的渊源,我们在那样很贫瘠的地方开垦,我们如果不克勤克俭,怎么样繁衍生息?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有这样的一个印象。
我们客家人来到台湾开垦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住在山边,可是我们客家人也很信仰妈祖,我也曾经问过我们的祖辈,为什么我们妈祖的信仰在客家庄也很兴盛?他们说是因为当年唐山过台湾的时候,我们客家人要渡过黑水沟,从广东来台湾,我们也是得到了妈祖娘娘的庇荫,有很多很神奇的一些境遇,妈祖娘娘来解救我们。所以我们客家的老祖先来到台湾也信仰妈祖,是因为这样。所以也算是不分族群,在台湾普遍受到大家信仰的一位神明。
我们看到第十一页,第三位叫林逋。这个字很特别的读音,念作ㄅㄨ,一声。我都跟学生说,还好林逋的爸爸不姓巴,他如果姓巴的话叫巴逋,巴逋就是那个喇叭的声音。林逋一般我们称他叫林和靖。为什么称他叫和靖先生?是因为后来他往生之后,因为他生前都没有当过官。先前跟大家报告过,这个谥号基本上就是以官员为主,这位官员他在生的时候,对国家,对社会有重要的贡献,所以往生之后由朝廷来颁发谥号。可是林和靖他一辈子都没有当过官,是个闲云野鹤,是一位文人,可是因为他的隐士风范,其实也在民间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宋仁宗也赐号和靖先生作为他的谥号。也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些案例。所以后世我们就称他叫做林和靖。
林逋最为人所津津乐道就是他终生不当官,终生也没有娶妻子,喜欢养鹤鸟,喜欢种梅花。所以我们有句成语叫做“梅妻鹤子”,就是由他而来。所以有很多咏梅的诗歌,咏梅花,歌咏梅花的诗歌,经常会用到林和靖的典故,所以梅花跟林和靖就有了这样的不解的渊源。
所以我们在以前教书的时候,经常会跟学生说,古代有很多的植物,它跟很多的文人有关联。所以谈到莲花,我们就会对应到哪一位人物?莲花,《爱莲说》,谁?对,周敦颐,所以莲跟周敦颐就有个连接了。桃花会想到谁?桃花,陶渊明,《桃花源记》,所以也有这样的一个连接。所以很多的植物都跟名人有关。在以前考试,台湾的一些升学考试,经常会有这样的题型出现,所以也可以帮学生来做个整理。
再来,第四位是林则徐。林则徐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可是很重要的人物。因为当时欧洲传来了鸦片,贩卖给华人,所以当时很多人丧尽家产,就是为了要去买鸦片,其实就是慢性的吸毒,慢性的中毒,所以导致国弱,然后民贫。林则徐认为必须要去禁止,所以就在虎门烧了鸦片。也因为他在虎门销毁鸦片,所以引发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是为了鸦片而导致战争,所以称之为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总共有两次,第一次就是因为林则徐的关系而引发的。
可是林则徐一生,对于对抗西方强权入侵,他可是非常的坚决,非常的坚持。可是他没有因为西方强权入侵中国,而不去学习西方的技术跟文化,他也很开阔的心胸去引进西方的文明,甚至于他自己也略通英文跟葡萄牙文,他也尝试的来翻译一些西方的书籍报刊,引荐给华人来了解西方文化。所以这是一个很棒的例子,我可以接受你的文化,可是我坚决反对你不合理的掠夺。所以林则徐成为后世很景仰的一位英雄。
再来就是林献堂。林献堂就是台湾很有名的雾峰林家的族长。雾峰林家其实算是台湾早期非常富有的一个家族,林家除了在雾峰有很大的田产之后,它也有一个分支在板桥,所以他们家在台湾影响也算有百年之久。林献堂在台湾日本时代,他也是反对日本用暴力方式来统治台湾的一位右派人士,所以他也组织了很多民间的一些团体,就是希望能够呼吁台湾的有志之士能够联合起来,来对抗日本不合理的统治,我可以接受你日本的文化,我可以接受你日本的教育,可是我反对你用暴力的方式来统治台湾人民。这个跟林则徐就有相同的理念。
来我们看到第一百四十八个姓氏刁,刁这个姓氏。在中国这么多的姓氏,我们读了也有一百四十几个了,笔画最少的姓氏是几画?没有姓一的,几画?两画,两画就是丁,还有刁。少数民族还有个姓氏,姓刀,刀子的刀,这个比较少。所以丁跟刁算是笔画最少的姓氏了。
所以我先前跟大家讲过一个笑话,我的女儿的同学他姓澹台,光两个字的姓。我有讲过吗?我没有讲过?没有。我那个大女儿的同学他姓澹台。我有讲过吧?忘记了。他这个姓氏很少。这个其实要念作ㄉㄢˋ,不过念作姓氏的时候要读作ㄊㄢˊ,澹台,而且那个台一定要写这个台,还不能够写笔画少的那个台。光这个姓氏的笔画就好多笔了,他出生的时辰很特别,所以一般我们都会请算命先生配八字,配笔画,就给他爸爸五个名字让他去挑,可是那个读起来就拗口,所以他最后挑了一个名字叫做麒麟,就那个麒麟,四大神兽那个麒麟,澹台麒麟。笔画几画?七十二画。七十二画,我就拿这个故事就跟人家开玩笑说,那澹台麒麟以后惨了。小学生最怕老师处罚,以前老师处罚学生,就是名字抄五十遍、抄一百遍,澹台麒麟都抄到哭出来,笔画太多了!而且考试的时候就很现实,考卷发下来要写名字,如果他的隔壁同学叫丁一,他名字才三画,丁一写完名字,澹台麒麟才点完三点水;澹台麒麟写完名字,丁一已经选择题做完二十题了,这笔画太多是很辛苦的。所以这个很有趣。
果然,他上了幼稚园,因为他幼稚园跟小学一、二年级,跟我大女儿同班,常常就是抱怨他爸爸给他名字取得太复杂。后来他爸爸就帮他去做了那个印章,有一种不是我们小朋友用的,那个用塑胶做的,那个字也写得很可爱,就这样盖上去,课本、考卷用盖的。然后他爸爸也去帮他做了一个,结果第一次做失败,为什么?因为它一般的规格面积不大,你要塞四个字本来就已经很困难了,他四个字的笔画又那么复杂,盖下去,那四个字的墨水统统洇开,变成红红的四坨,就完全看不出来是什么字,大失败。所以后来他爸爸就说,好,那就去做那个姓名贴好了,姓名贴就是一种贴纸,撕下来贴的那种,一般的尺寸大概就是我们小指头的宽度,大概两个指节的长度,因为小小一片,然后他做那个,因为笔画多,字又很复杂,所以他爸爸就只好放大,去做那个拇指这么大片的,那个字才比较清楚。
上了小学就有趣了,澹台麒麟就跟他爸说,他同学都有做那个印章,他说爸爸你帮我再做一颗,你不要做以前那种,那个失败了,不要做那一种,看看有没有别的。后来他爸爸就灵机一动,公司有没有,一般台湾的公司有那个公司章,大颗的,木头的,到那个刻印章店去刻,他爸爸就帮他刻了那个公司章那么大颗的,然后就写澹台麒麟,就给他带去上课,而且他还要备用一个印台,印泥。那个小朋友又很聪明,那个时候就很流行清宫剧,他就看到那个古代的皇帝玉玺,所以他就回去跟他妈要了一个缎带,他就把它绑在那个,印章它有个钮,就绑在那个把手上面,然后就挂在他那个皮带上面,上课的时候,就带那个印章晃啊晃去上课。我曾经看过,搞得跟皇帝上朝带玉玺一样,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所以蛮有趣的。后来我们就不同年了,又搬离开了,不晓得他现在怎样。所以取名字,这个笔画还是要稍微的留意一下。太多了,不过他这个没办法,你看他姓氏两个字就这么多笔画。
我们来看到刁这个姓氏。刁这个姓氏起源于春秋时代,齐桓公有一位宠臣叫做竖刁,因为跟管仲共同辅佐齐桓公,所以使齐国成为春秋首霸。管仲晚年知道自己恐怕不久于人世了,齐桓公也知道,所以桓公就问了管仲,就说有没有谁你推荐,未来取代你的位置来治理国家?管仲就讲了谁谁谁,齐桓公就把他记在心里面,其实齐桓公心里面属意的人是谁?是竖刁。所以在讲了几个人之后,桓公他就一直等,看看管仲会不会提到他,可是管仲都没有提到竖刁,所以最后他就问了管仲说,那竖刁这个人怎么样?管仲就坚决反对,这个人不能用,如何如何。好,等到管仲一断气,发表新的名单,结果竖刁就上去了,就取代了管仲。
结果竖刁一上来之后就开始掌握朝政,那时候齐桓公年纪也大了,他对于朝政,其实也慢慢的没有太关心,那就让竖刁去掌管国家的机器。所以后来桓公就慢慢的被架空,变成所有的朝臣要请示都不去请示桓公,都去请示谁?都去请示竖刁。所以桓公最后他是在寝宫里面往生,而往生的时候,据说第一时间并没有人知道,是隔了一段时间之后,蛆,身上长蛆,那个蛆爬出了门,爬出来了,大家才知道,原来在里面,桓公死在里头。齐桓公一代霸主,晚年如此悲凉,那就是他没有慎选管仲的接班人,所以也算是自己害了自己。
竖刁的子孙就有一支,就以竖刁的这个刁为姓氏。另外一个刁姓的起源,就是周朝有个雕国,雕国的后代就以同音的这个刁做为替代,就变成了另外一支的起源。
那我们看到刁姓的历史名人,刁姓算在中国古代也不是很大的姓氏,人口没有那么众多,所以历史名人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选择。这边有两位,我们来特别介绍一下第二位刁光胤。刁光胤是唐朝末年五代的画家,他很会画竹石、花鸟等等动物。刁光胤他作画非常的勤奋,有这么一句话,他自己说的,他说“非病不休,非老不息”,天天都要画画,除非生病了,也没有退休,所以一生都是在画画,一生都是贡献在绘画的这个事业。而且他也在寺庙里面无偿的来奉献,为寺庙来画壁画。他晚年也将他的这个独门绝艺,传给了他的徒弟,叫做黄筌。黄筌在后来对于五代,对于北宋的花鸟画有很大的影响,当时被称为黄氏体制。这个所谓的黄氏体制,就是对于花鸟的这些绘画,它的布局,还有它的笔法,他有一定的格式,有一定的套路。所以对于当时的画坛有很深远的影响。黄氏体制的创发人黄筌,其实就是来自于他的师父刁光胤的绝传。所以这个刁光胤他画动物非常的出名,跟当时其他的几位,也都有很出色的绘画表现,为当时所津津乐道。
所以我很佩服的是刁光胤的这句话,“非病不休,非老不息”,当我们真的对某个事物很投入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辛苦,完全不知道疲累,因为你是全心全意的投入其中。所以绘画是如此,有些人对于书法也是这样。以前我服务的学校有一位,也是国文老师,他就很喜欢写书法,而且他也自己走出一条他自己书法的一个风格。他常常下课了,五点下课了,就留在研究室写书法,就很专心的去写,一写,等到他意会过来已经晚上九点、十点了,他经常这样。所以就是当我们全心投入的时候,你真的不知苦、不知累。
所以刁光胤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他晚年将他的本事传给他的徒弟黄筌,这个也是我很羡慕的一件事情。我算在《左传》的研究上面,不敢说有很大的成就,但是也有一点点小小的心得。其实我以前也跟我太太有谈过,说我们的孩子,看看是不是有一位来培养去念中文系,以后接我这个衣钵,我把我这门学问就传给我这个孩子。我太太说你算了吧,这个孩子都有她自己的一条路,不要限制了她的路,我太太也跟我这么说。我说也对,她们也有她们自己的想法,如果为了我自己的一个愿望,然后限制她们发展的空间,对孩子也不公平。所以我现在想说,好,既然我的孩子没有办法传我这门学问,至少我可以把我的心思摆在我的学生身上,我也希望能够把这个学问一代传一代,可以传递下去。当然这个是为人师表最希望的一个事情,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一大乐事。在学生里面,又有一位真的能够得到你的真传,可以把这门学问传递下去,也不枉费我们这几十年的努力,可以继续的薪火相传。
我想老法师也是这样的心态,也是这样的想法,把他对佛学的涵养,对于教化世人的理念,也是透过不同的平台,不同的方式,能够传扬于后世。也希望我们跟着老法师一起来修行的,众家师兄弟姐妹们,大家能够把老法师的精神传递下去。所以代代相传很重要,不管是在学问也好,在修养也罢,在各个行业也都是如此。
好,我们再看到钟姓。钟姓在中国历史上面,它也算是蛮大的一个姓氏,在中国大陆现在有排名第五十六,在台湾的话更前面,排到第三十四。这个钟经常我们会跟另外一个钟混淆,所以我们在问人家姓氏的时候,您贵姓?我姓钟,是哪个钟?金重钟还是金童钟?在台湾,时钟的这个钟也有,不过比例来讲,当然就没有像金重钟这么多,金童钟就少很多了。在台湾,钟姓也有一个特色,就是有很高的比例都是客家籍。也是蛮有特色的一个状况。
钟姓它出自于子姓。相传是春秋时代宋桓公的曾孙,有一位叫伯宗,这个伯宗后来在晋国担任大夫,是一个贤能的人。他在晋国朝位也很高,也得到了国君的敬重,但是就是因为他个性很耿直,所以得罪了很多人,最后伯宗也就被其他的朝臣设计陷害所杀。所以他的儿子就不敢待在晋国,只能够离开晋国到了楚国。所以晋国有很多人,当时出奔的时候都逃到楚国去。可是楚国更多离开故国,都跑到哪里去?跑到晋国去。当时春秋时代南北两大国,他们的人才交流很频繁,可是这个交流不是正常的交流,反而都是什么?都是被迫离开故国到另外一个国家去。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做“楚才晋用”,当然晋才也楚用,可是楚才晋用的比例远远高于晋才楚用。所以彼此的交流在当时也蛮热络的。伯州犁后来到了楚国,然后也受封于钟离这个地方,于是他的后代就以钟离为姓氏,慢慢的又简化为现在的单姓钟姓。
堂号有一个四德堂,这个也跟春秋时代有关。春秋时代郑国跟楚国交战的时候,楚国有一位钟仪。请帮我改一下这个钟,这个钟打字的时候不小心打成时钟的钟了,应该是金重钟才对。楚国的钟仪他被郑国给俘虏了,所以后来就被送到了晋国去。晋景公有一回到监狱里面去巡视,就看到了监狱的牢房里面,有一位仪表堂堂的人物被关在牢笼里,就问了相关的人员,就知道这个就是郑国送来的楚国俘虏,一问之下,原来是大夫,难怪穿的衣着、帽子都不同于一般人。晋景公就询问了一番,询问他的职业,询问一些楚国的状况。钟仪他没有因为我现在是阶下囚,我面对的是晋国的国君,我没有特意去讨好他,希望能够博得晋国国君的欢心,而放我一马,让我回国,他没有这么做,他不卑不亢。就是因为不卑不亢,反而得到了晋景公的敬重,觉得真的是一位君子。所以他说他不忘本是一个仁的表现,不忘旧是信的表现,无私是忠,尊君是敬,钟仪因为有此四德,所以晋景公把他对待使臣的礼节,迎他出了监狱,让他到客馆里面安居,安住,再委他代表晋国回到楚国去谈判。后来钟仪的子孙,就以钟仪的这个行为表现做为典故立了堂号,四德堂。
所以面对困境,其实我们要提醒自己的是,不要因为我眼前的需求,然后我要摇尾乞怜,我要卑躬屈膝,这样反而会让对方更瞧不起你。其实最好的态度就是不卑不亢,我也不必要特别的展现出我高傲的姿态,不需要;我也不必要摇尾乞怜,更不值得,所以能够不卑不亢,跟对方平起平坐,才能够赢得对方的敬重。

好,时间也到了,我们今天就到这边,下一次我们见面就是下礼拜一了。好,谢谢各位。


《百家姓》第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4集(附文字档)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