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展|这个暑假有了新去处,成都博物馆看全球顶级野生动物
美洲豹给予鳄鱼致命一击
北美水蛇与美洲大鲵狭路相逢
饮水的狮子“不怒自威”
“恩爱”的川金丝猴夫妇
闲卧的花豹
长达七厘米的萤火虫幼虫
打架的猫鼬和眼镜蛇
……
1
7月16日,由成都博物馆联合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四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万物熙攘:第54届全球野生动物摄影展”在成都博物馆三层临展厅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在这里,87件灯片共计100张风格各异的作品,展示了神秘的自然世界、野生动物的生活,以及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其中,两幅获得“2018第54届野生动物摄影师年赛”最高奖的作品也是首次“现身”成都。
展览入口©成都博物馆
1
1965年,英国广播公司野生动物杂志发起了“野生动物摄影师年赛”,从首届吸引了361人参加,到每年均能收到超过4万余份参赛作品,吸引力持续扩大。1984年,欧洲最大的自然类博物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也参与其中,为这项赛事注入新的活力。到2018年,野生动物摄影师年赛已进入第54个年头,是极具全球影响力、代表世界野生生物摄影最高水平的摄影大赛。大赛由世界各地的评委严格筛选出最有创造性、最具艺术表达力和最佳摄影技术的获奖作品,组成展品在全球各重要城市巡展。
据统计,2018年共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万件作品参与竞争。大赛遴选出87件共计100幅获奖作品展出,记录了野生动物的精彩动作瞬间以及动物本身的美妙和自然世界多样性。
虎的家园 Emmanuel Rondeau,法国
图片来源:成都博物馆
母亲的守护 Javier Aznar González de Rueda,西班牙
图片来源:成都博物馆
梦之决斗 Micheld'Oultremont ,比利时
图片来源:成都博物馆
胜利者 Adam Hakim Hogg,马来西亚
图片来源:成都博物馆
1
本次展览旨在赞颂自然界的奇迹,同时对艺术造诣深厚、眼界深远和拍摄技术卓越的摄影师予以奖励。展览分为“动物行为”、“最高奖项”、“镜头构图”、“生态多样”、“栖息之所”、“生态纪实”、“年轻摄影者”、“新星摄影师”、“组合作品”九大单元,通过探索和颂扬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揭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以唤起大家对自然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
为了让观众能对照片所展示的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展览现场的说明牌上详细介绍了相关物种的信息、拍摄过程,以及摄影师的感受,尽可能给予观众关于作品的完整信息,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反思人类活动对野生生命的影响。“摄影师拍摄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有时需要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静止等待数小时,非常不容易。”该展览的主要发起单位——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国际关系部主管布拉德·埃尔文表示。此外,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特别选出了令人难忘的25张照片,在展览结尾用视频的形式展示“大众喜爱奖”,供观众欣赏。
金毛佳偶 Marsel van Oosten,荷兰
图片来源:成都博物馆
1
荷兰摄影师Marsel van Oosten 在中国秦岭地区拍摄的作品,捕捉到一对雌雄川金丝猴休息的镜头:阳光穿过树荫洒落一束奇幻的光,金发闪闪发光,与周遭绿荫形成强烈对比。然而,美丽画面的背后,是残酷的川金丝猴的生存现状。这种中国秦岭山脉特有的川金丝猴属于金丝猴的一个亚种,过去40年里,它们的数量持续下降。它们极度“挑食”,其赖以生存的树皮、地衣和嫩芽又正遭遇着过度采集,森林也被砍伐用以建设旅游公路。现在这里的川金丝猴仅剩不到4000只。
闲卧的花豹 Skye Meaker,南非
图片来源:成都博物馆
1
自小在南非长大的 Skye Meaker 对野生动物及其保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亦从中领略了丛林之美。在父亲的引领下,Skye开始接触自然摄影,7岁尝试了首次拍摄。如今,15岁的 Skye 已成为摄影奖得主。他热爱野生动物摄影并已决定将其当作自己的毕生追求。在 Mashatu 禁猎区里的豹非常怯生,很难被发现。经过数小时的追踪,Skye找到了这头在禁猎区里有名的雌豹。清晨的光线很弱,叶子摩挲着她的脸,当头顶的树枝移开时,一束阳光撒进她的双眸,光芒在她的眼中闪烁着。此情景触动着 Skye,在这只雌豹几乎要睡着的瞬间,Skye 为它拍下了这幅气定神闲的肖像。
豹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动物,但现已被列为易危物种。随着人口数量的扩增,豹的栖息地急剧减少并变得支离破碎,让豹与人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针对豹的非法交易依然存在,猎人们依然在捕杀它们以获取迷人的豹皮。
拓荒者 Christian Wappl,奥地利
图片来源:成都博物馆
1
奥地利摄影师 Christian Wappl 在凌晨1点钟的森林里,拍摄到一位正莹莹发光的森林不寐者,取名《拓荒者》。这位森林里的不寐者,正在落叶中散发着点点荧光。它是一只7厘米长的大型萤火虫幼虫,持续不断的光芒来自于其尾部的4个发光器官。Christian 用长曝光和闪光结合,揭示了这条幼虫运动的轨迹。
萤火虫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处于幼虫期,以其他无脊椎动物如蜗牛和蛞蝓[kuò yú]为食。它是一种贪婪的蜗牛捕食者,即便蜗牛的体型比它们大很多倍。萤火虫发出的光芒源于其发光器官内产生的化学反应,这很可能是在警告捕食者,自己并不可口。
滚泥的工匠 Georgina Steytler,澳大利亚
图片来源:成都博物馆
1
澳大利亚摄影师 Georgina Steytler 在作品《滚泥的工匠》中,讲述了两只勤劳的泥蜂的故事:正在水池边忙碌着的泥蜂们,把滚成球状的软泥运至附近的巢穴。雌性泥蜂用滚成球形的泥建造巢穴。它们将泥球聚集起来,在其内部雕琢巢室后产卵。在封闭每一个巢室之前,它们会把已被麻痹的园蛛放进巢室,作为幼虫孵出后的食物。
炫酷的“大猫” Isak Pretorius,南非
图片来源:成都博物馆
1
南非摄影师 Isak Pretorius 通过摄影了解到不少关于狮子的知识。比如,狮子大多选择晚上捕食,白天休息。尽管狮子们能从猎物和植物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完全能适应干旱环境,但在有水的情况下,它们也不会放过“痛饮”的机会。
拍摄作品当天,Isak 正在拍摄狮群,他注意到一只母狮子漫步离开。Isak猜想这只母狮子是去饮水,于是跟了上去,并藏身在最近的水坑旁,静等母狮子的到来。不久,母狮穿过很长一片草地,躲在绿油油的青草墙里,仔细查看周围的环境后,开始俯身饮水。Isak 赶紧抓拍下了这一珍贵的瞬间,母狮子“威严又平静”的表情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具有冲击力的画面”。
夜间飞行 Michael Patrick O’Neill,美国
图片来源:成都博物馆
1
这是美国摄影师 Michael Patrick O’Neill 在夜间拍摄的。Michael 在深水之上悄悄地跟踪着一条飞鱼。白天飞鱼的移动速度很快,而一旦入夜,它们就只在浅层水面下缓缓游动。为了营造出一种动态的效果,Michael 设置了不同的快门和闪光灯跟拍它们,抓拍到了飞鱼们快速拍打叉形尾,跃出水面的一瞬间。
管中窥鸮 Arshdeep Singh,印度
图片来源:成都博物馆
野生动物摄影师年赛鼓励年轻的摄影师加强对自身周围自然情况的关注,特别设置了“年轻摄影师”组别,均为17岁以下的摄影师作品。这些年轻参赛者的拍摄技艺高超,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向人们展示了下一代来看待自然世界的视角。
本次获奖的摄影师中,10岁以下的就有3位,这幅别有趣味的《管中窥鸮》就是其一。摄影师 Arshdeep Singh 来自印度,在与父亲一同驱车穿越这座城市的途中,看见一只小鸟消失在一根废旧的污水管道中。他叫停了车,跪在座位上,将父亲的照相机和长焦镜头架上半开的车窗,高度和视线齐平。没过多久,一只横斑腹小鸮出现了,身后紧跟着另外一只。两只小鸮一同直勾勾地看向他。Arshdeep 迅速地拍下了这一幕。相机捕捉到小鸮一瞬间的动态,同时也揭示了此地区因森林遭到过度砍伐,动物不得不选择在城市里筑巢的生态现况。
展厅效果 图片来源:成都博物馆
1
不同于以往带给观众的视觉享受,本次展览采用87套LED灯箱显示,营造出一种神秘的光影效果,使摄影作品更加逼真和生动。为保证最佳的展览效果,所有图片和展具均由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或英方指定境外机构制作和出借。这让人们在观赏摄影作品本身的同时,也可以了解更多创作者期望表达出的情绪与故事等内涵,让作品本身的意义更加饱满。
展厅效果 图片来源:成都博物馆
1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于今年5月与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物局及省内多家重要博物馆签署了“文博+传媒”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该展览即为战略合作协议下首个落地的国际交流展,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四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联合成都博物馆共同举办。展览开幕以来,每天迎接观众一万人次以上,创下成都博物馆三层临展厅的历史记录;每天向观众赠送的限量纪念门票一小时内就被抢光,俨然已成为今夏蓉城的文化盛事。
摄影展套票。
1
无论是人迹罕至的地域里恣意生活的野生动物,还是在城镇扩张中与人类生活发生交集的动物们,摄影师们从中获取灵感,以兼具美、艺术和挑战性的作品,定格鲜活真实的野生动物和美丽脆弱的自然环境。
每一张令人难忘的照片都讲述了一个生灵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在警醒我们:珍贵的自然世界正悄然消失,保护的责任迫在眉睫。这些摄影作品呼吁人们更多地关注这个星球上纷繁复杂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醒人类必须和自然世界形成更可持续的共存。
如果您暑期来到成都,千万别错过这场关注自然与生命、体现全球顶尖摄影水平的视听的盛宴!
温馨提示:
1.本次展览的照片版权归摄影师所有。请尊重作者、维护版权,不要用相机或任何移动设备对作品进行拍摄。
2.成都博物馆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20:30,19:30后停止进馆。
无独有偶,英国当代动物摄影大师蒂姆·弗拉克(Tim Flach)用了两年时间,与许多杰出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和自然保护机构一起工作,在遍布地球天涯海角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之间奔波,对70余种珍稀野生动物追踪蹑迹地进行拍摄和记录。如今,他的画册《濒危:我们与它们的未来》已经由后浪|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超大开本,集艺术摄影和科学文献相融的摄影集,收录了150余张珍惜动物的照片,记录了地球上的珍稀动物和它们匮乏的生存环境。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获得美国传达艺术2018年度优秀摄影奖,并且成为亚马逊自然摄影类畅销书。相关阅读 荐书|寻常动物和不寻常动物一样面临灭绝的危险
提醒:
▶ 更多活动◀
影像中国俱乐部 | 中国摄协“在线影展” | “鄂尔多斯四季美”| 记得住乡愁 |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 | 大美秦淮源·健康新溧水 | 大国小家70年 |“绿色白马·智慧园区” | 日常-时间的旷野 | “丽水味道”| 这位投稿的摄影人是故意玩儿我们吗?| “大国小家70年”影像征集来稿作品被人民日报选中 | 美丽临安 | 镜头里的光阴故事 | 镜头记录三农 | 十个乡亲的影像故事 | 2019“荔香情韵·印象派潭” | 咱有些摄影人,能不能做到认真阅读征稿启事?
▶周末看展◀
19世纪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黎光波 | 46位温州摄影师的“2018” | 从西湖出发 | 韩国影汇展 | 日本3.5万张照片里80年前的中国 | 周海婴 | 舟山女儿拍父母 | 埃文·奥拉夫 | 安哥 | 殷业强 | 何藩 | 摄影术传入中国后的时代变迁 | 丽水摄影师眼中的丽水 | 卢彦鹏与饶凌华 | 刘香成 |贾勇 | 杨发维 | 汪滢滢 | 连州摄影博物馆夏季展 | “脱贫攻坚精彩瞬间”| 消释之光 | 脱贫攻坚精彩瞬间 | 30人大画幅展 | 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 第六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作品展 | 罗福平 | 论色 |辛迪•舍曼 | 青梅竹马照相馆
▶ 本周值得◀
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 、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 、141、142、143 、144、145、146、147、148
▶更多荐书◀
景观摄影 | 罗伯特·杜瓦诺:时尚光影 | 失明的摄影师 | 风景之眼 | 奇趣自然 | 女摄影师眼中的世界 | 济南图记 | 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千万别错过这十本书 | 编辑们心中的那些好书 | 卡帕:战地流星 | 网红博主的摄影炼金术 | 世界读书日的特别推荐 | 画意摄影 | 那些渐渐喜欢上人的日子 | 美之地图 | 美国表相 | 中国的颜色 | 夜幕下的神奇 | 全球50本摄影杂志 |长皱了的小孩 | 街头摄影的52个任务清单 | 《中国当代摄影图录》第4辑 | 濒危:我们与它们的未来 | 平流层·中国当代影像本源思考 | 留住这一刻——莎莉·曼自传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收藏名单◀
第一期 | 第二期 | 第三期 | 第四期 | 第五期 | 第六期 | 第七期 | 第八期 | 第九期 | 第十期 | 第十一期 | 第十二期 | 第十三期 | 第十四期 | 第十五期 | 第十六期 | 第十七期 | 第十八期 | 第十九期 | 第二十期 | 第二十一期 | 第二十二期 |第二十三期 | 第二十四期 | 第二十五期 | 第二十六期 | 第二十七期 | 第二十八期 | 第二十九期
本文图文仅供交流使用
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