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落探访VOL.20 | 也门境内顺应自然的「求心型聚落」

HUFUJII Lab. 胡藤井研究室 2023-08-30




2021年是东京大学开启『世界聚落研究』的第50年,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同名系列文章。『世界聚落数据资料库』也将同步公开,带您穿越时空,探访聚落经典。谨以此纪念这项跨越半个世纪的宏大事业,向所有曾经参与聚落调查与研究并作出杰出贡献的研究者致敬。




“场所中存在力量”这句话浓缩了亚里斯多德的思想。聚落的形成运用了场所中各种形式的力量。关于场所的概念,自古便有许多规则。亚里斯多德在自然学中指出,场所是一种疆界,依据他的观点,万物各有其归属的疆界,藉由回到原来的场所,得以还原至原来应有的形态,这就是运动的原因,也是辩证法的原点。

 

场所,如同空间,可以有各式各样的定义,而这也意味着可以自由地定义。巧妙地定义场所,可以让创造力更丰富。聚落告诉我们,不要空泛地规范场所,应该掌握其中蕴藏的历史力量或自然力量等力学特性。一如亚里斯多德的理论,将空间视为「容器」(具有疆界性)时,也应该将空间视为「场域」(具有促成运动的特性)。

 

也门的聚落住宅是世界少见的高层建筑,虽然复难的内部目前尚无法调查,但周边景致确实令人赞叹,完全不亚于莫查布山谷的小城。也门的聚落在所有地形的顶点上建造塔状建筑物,建筑精神令人敬畏。


探访地点:也门:玛那哈、首都萨那、西巴姆、蒂哈麦平原
探访时间:1997年
探访者:原广司、藤井明、入之内瑛、伊藤恭行、及川清昭、槻桥修、桥本宪一郎、中山纯


01

塔状住居

Tower dwelling

城堡城市阿鲁·哈加拉

Castle city Aru hagara

具有求心构造的山顶石造聚落

Hilltop stone settlement with centering structure


连接也门首都萨那(Sanaa)与红海沿岸港口城市阿鲁·胡得伊达(alHudaida)的道路犹如哈拉兹山地上梯田的缝合缝隙。这道路自古以来就是连接红海沿岸部和山岳地带的贸易通路。玛那哈(Manaha)是位于这条道路中间部位的要塞城市。城堡城市阿鲁·哈加拉(al-Hajjara)就位于玛那哈的西南约5km的地方。该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纪。聚落位于海拔2300m的山顶上。从远处遥望山顶上的石造塔状住居,犹如柱状节理屹立在那里,暴露在外的冰冷岩石的表面好像拒绝着外来者的接近。

利用山势的石头堡垒
A stone fortres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mountains

阿鲁·哈加拉的住居环绕分布在山顶上仅有的一块平坦的土地周围。塔状住居的下部几层完全没有窗子,而且与邻栋住居之间的缝隙也筑起了石砌围墙,整个城市如同一座石头要塞。

从城门看聚落内部

^ Viewing the interior of the settlement from the city gate

沿着和缓的曲线形石板阶梯拾阶而上是通往城市的惟一城门入口。城市内部布满着不规则的弯弯曲曲的小路,城中央是一个小广场。住居沿着山的等高线排列,连接水平方向的道路很少,大部分是连接纵向的台阶。

al-Hajara(也门)通向城门的石台阶

Al-hajara (Yemen) stone steps leading to the city gate


5-6层的建筑物是由切成块的石头精细地堆积垒砌而成,小的开口部使用石过梁,大的则采用块石拱券。建筑物的每一层窗子都是由圆形或者半圆形窗和矩形窗配成一组。不论哪一种类型的窗都是以白色饰边,形成外墙壁的主要装饰。

窗子和外墙壁的装饰

Decoration of windows and outer walls


建筑物内部一层是牲畜小屋和仓库,二层以上是居住空间。我们所调查住居的二、三层,一边是起居室一边是卧室和厕所·浴室(hammam),楼梯间夹在它们之间。四层在厕所·浴室的位置上设有厨房。五层是被称为玛夫拉基(mafraj)的男性专用的休息空间,沿墙壁排列着褥垫和扶手,因为是最上层,所以视野极佳。这里可以连续几天举行卡托(qat)派对。(卡托是一种价值极高的茶树,它的新鲜叶子有兴奋作用,咀嚼生的卡托叶可以陷入轻度的陶醉状态。在也门将农耕地转换成卡托田已经成为社会问题,人们每天早晨在市场上进新鲜的货。)

^ 调查住居的外观

^ Investigate the appearance of the residence

^ 厨房内部

Inside of the kitchen

^ 玛夫拉基
Mavlaki


地板是由小的树枝铺在木梁上,然后再在其上用泥土固定而成。室内的墙壁及天井用白漆涂刷过,清洁而明亮。楼梯间采光的小窗非常有功效。室内地板铺满地毯,沿墙边摆放着靠垫。在这个住居里居住着3个家庭。

^楼梯间和采光窗

Stairwell and daylighting window


阿鲁·哈加拉在山顶这个特殊的地形之上又进一步构筑了人工的石头要塞,更增添了它的特异性。环视哈拉兹山地,聚落犹如瞭望塔一般坐落在各个山的山顶上。从表面上看,呈现出离散型的分布样态,但是本质上它的构造不同于离散型。这个区域的聚落各据一方,互相监视对方,具有很强的排他性。

^从屋顶眺望聚落全景

Panoramic view of the settlement from the roof


对于离散型聚落,防御基本上是依赖于聚落的环视功能。但这里并没有像印第安人聚落那样相互联络的功能。各个聚落不断地完善自己,相互之间的依存性也变得薄弱。究其根源就在于各个聚落均在部落内部进行了细分划,相互之间处于敌对关系。在高而险峻的地方构筑居所就是为了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同时能够监视对方的动静。虽然聚落形式是离散型,但实际上每一个聚落都具有极高的求心性,是封闭的聚落。

^住居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Residential plan, elevation and section


所以,判断一个聚落是求心构造还是离散构造,必须从聚落的自律系统成立的规模上来加以判断。


02

卡玛里窗映照下的城市

The city reflected by the Kamari window

萨那的高层住居

High-rise residence in Sana'a

坐落在平坦土地上的求心型聚落

Settlement with centering structure which located on flat land


阿拉伯半岛分为“沙漠的阿拉伯”、“岩石的阿拉伯”和“幸福的阿拉伯”。提起阿拉伯半岛,人们就会立刻联想到悠然行走着骆驼的沙漠地带,然而不同的是,沿红海西侧群山连绵的西南部山岳地带则被称为“幸福的阿拉伯”(Alabia Felix),与沙漠地带相比,地处优越自然条件下的也门山间部地区夏季降雨,农业非常兴旺发达。也门的首都萨那位于海拔2200m以上的地方,萨那在古代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防御坚固的地方。从西巴王国时代开始,这里曾作为连接沙漠和红海的贸易通路,并作为沿红海山岳道路的要塞城市而荣华一时。

Sanna(也门)旧城区
^ Sanna (Yemen) old city

萨那旧城区的南北约lkm,东西约1.5km,被大约4m厚的野战工事所包围,并有5座城门。旧城区的东部地势相对比较高。有被称为卡斯鲁阿西拉(Qusar al-Silah)的军事要塞。旧城区里有45个哈拉(harat街区)、42座清真寺、64座伊斯兰教的尖塔、20处萨姆撒拉托(samsarat商队的旅店)和17个公共浴场。非常有趣的是城区的中央有一片称为布斯坦(bustan)的菜地。布斯坦是清真寺布施的农田,由附属于清真寺的慈善组织维持管理。在大城市当中出现农田的例子实属罕见,究其原因其实在于无法保证水源。通过深挖地,将布斯坦建在低于地平的位置上,这样就可以将生活排水作为灌溉用水而进行再利用了。

布斯坦

^ Bustan


住居5-8层,下部的2-3层用石头建造,上部用烧制的或是晒干的砖砌筑。建筑物的外墙面由各种各样的几何学纹样进行装饰。特别是被称为卡玛里(kamari代表月亮的意思)的镶嵌着透明的大理石(alabaster)和有色玻璃的圆形或半圆形的窗子,周围用白石膏饰边,与土色的外墙形成鲜明的对照。石膏除了装饰作用之外,同时还有防水作用。

卡玛里窗
^ Kamari window

住居内部的一层是牲畜的小屋(牛、羊、山羊)和仓库,二层是粮仓,三层以上是居室。在居室部分有卡玛里窗,凉爽的室内充满了透过透明大理石而射进来的柔和的光。三层是起居室兼客厅,四层以上是家人的居室。在四层有举行仪式的被称为迪万(diwan)的大厅。厨房设在顶层的下面一层,烟从设在屋顶平台上的烟囱排出。在顶层除了有屋顶平台之外,还有供男人们休闲的玛夫拉基。这里视野极佳,炎热的日子里,男人们靠咀嚼卡托叶和吸水烟斗来消磨时光。

^ 卧室

bedroom

屋顶平台的烟囱

^ Chimney of roof platform

^ 最顶层的玛夫拉基

Mavlaki at the top

^ 萨那的玛夫拉基

^ Mavlaki of Sana'a

^ 玛夫拉基内部

^ Inside of mavlaki


我们所调查的住居建于200年前,虽然设备都经过了改装,但室内的布局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

住居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Residential plan, elevation and section


萨那旧城区已被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城区全体由于被城墙所包围形成了坚固的境界。通过人工造崖,使原本平坦的地形变得的很有特点。加上内部一部分建筑物的要塞化,形成了如盘石一般坚固的防御体制。布斯坦位于城墙的内部是萨努阿城市的一个特征,被塔状住居围合起来的菜地,不仅产生了空间上的宽余,同时还向世人炫耀着作为共同体的强烈的自律性。城市的中心有什托拉鲁·斯库(central souq市场)及商队的旅店,是一座商业气氛很浓的城市。从城门到市场的道路都是很容易分清的直线路,但连接住宅地的却是不规则的弯弯曲曲的小路,毫无方向感。街角不期而遇的伊斯兰教的尖塔是这座城市的标志。

什托拉鲁·斯库(市场
^ Central·souq (market)


03

沙漠中的摩天楼

Skyscrapers in the desert

西巴姆的高层住居

High-rise residence in sibam

自然条件越残酷,城市布局越紧凑

The crueler the natural conditions, the more compact the urban layout


在旧南也门沿阿拉伯海,是延绵不断的山岳地带。由于长年浸蚀作用的结果,红褐色的大地上龟裂纵横,形成了若千个旱谷。其中全长达200km的最大的峡谷瓦第·哈多拉玛托(wadi Hadahramawt),曾作为连接印度和欧洲的一条贸易通路而繁荣一时。主要的贸易商品是香料和调味料,特别是在欧洲走俏的乳香为这个地区带来了莫大的财富。

西巴姆(也门)从旱谷一侧眺望西巴姆

Sibam (Yemen) overlooks sibam from the side of the dry valley


西巴姆是位于峡谷要冲的城堡城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创世纪。被称为“世界上最古的摩天楼城市”的壮观高层居住群就建在旱谷南面的土台上,现在也被登列在世界遗产里。城市的四周被城墙所包围,历经13世纪、16世纪的大洪水,城市街道的形式已逐渐演变成为简洁的格子状。城当中只有一处城门,进入城门立刻就可以看到市场,面向市场还有一座宫殿。城内有7座清真寺和2座宫殿,还有学校和医院。在7公顷多的区域里有约500户的住居,形成7000多人居住的超高密度居住地。

西巴姆的总图(黑色部分是清真寺,灰色部分是处理污物的地方)

General plan of sibam (the black part is the mosque and the gray part is the place to deal with dirt)


住居大部分建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最古老的已经有400年的历史。住居平均5层,高的可以达8层,基础由玉石和石灰砌筑而成,其上部使用晒干的以艾蒿和黏土混合的土坯。一层部分的墙厚有1m,向上逐渐变窄,到最上部只有300mm面层抹泥,最上部和底层部分为防止雨水侵蚀而采用石灰抹面。内部一、二层是牲畜小屋和仓库,三层是男性接待客人的房间。女性和小孩居住在四层以上,最上部分的1-2层是带有平台的起居室。在这个屋顶平台的女儿墙上有窥视孔,女性可以通过它俯视街景,而自己的脸却可以不被看到,这个窥视孔也可以用来确认来访者的情况。屋顶也有通往邻家的紧急避难通道。

调查住居的外观

Investigate the appearance of the residence

^ 起居室

The living room

屋顶女儿墙的窥视孔

Peephole in roof parapet


在城市的外围和各个街区的中央部分有处理污物的专用空间,各个住居栋的厕所和浴室都面向它。厕所和浴室一般布置在住居上部各层的端部,污水孔的位置随着层数的提高一点点地向外推出。这样,污物和污水就不会合流而是顺着竖管状的污水滑槽落下,汇集到直下式的存储箱里。过去污物与灰混合被用做肥料,现在使用爬在外墙壁上的污水管。上下水道的普及有利于西巴姆居住环境的改善,但由于漏水软化了地盘使聚落基盘本身变得脆弱。

^ 污水滑槽

Sewage chute


西巴姆地处旱谷这个不利的自然环境中,通过砌筑土台的方法产生地形上的特异性,并通过围合城墙的方法进一步地巩固了这个特异。林立的土质塔状住居,每一栋住居本身都具备作为堡垒的功能。沿城墙布置的住栋,正面全部面向聚落内部,开口部很少的背面象征性地朝向聚落的外部。塔状住居入口只有一处。所以如果死守住狭窄的楼梯间,也可以防止外敌的侵入。

作为防洪对策将聚落坐落在面向旱谷的土台上

As a flood control measure, the settlement is located on the earth platform facing the dry valley

^ 建筑物背向城墙,与城墙之间的空隙是处理污物的空间

The building faces away from the city wall,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building and the city wall is the space to deal with dirt


商业城市经常成为游牧民族袭击的目标,因此,聚落必须加强防御设施,增加多重阀门来对付外来者的侵入。在夜间关闭城门,把从市场到深处住居区域的小路作成不规则的迷路,并且将住居的入口、楼体间也作为阀门用以来防范敌人的侵入。

住居平面图、剖面图

Residential plan and section


04

扎绑屋顶的绳帘

Tie the rope curtain of the roof

也门蒂哈麦地区的装饰住居

Decorative dwellings in tihama, Yemen

位于强风地带的聚落与风共生的生活态度编织成了美丽的绳结图案

The settlement located in the strong wind zone has a symbiotic life attitude with the wind, woven into a beautiful knot pattern


阿拉伯半岛从非洲大陆分离开时所形成的大裂缝最后演变成为今天的红海,面向红海的也门海岸地带被称为蒂哈麦(Tihama)平原,这里的人种以阿拉伯人和黑人的混血居多,与对岸北非的文化圈要比与阿拉伯的更加接近。蒂哈麦平原是南北长近50km的狭窄的滨海沙漠,在这里可以见到完全不同于半岛沙漠地带和山岳地带的文化现象。红海基本上不与外洋进行水的流换,所以它的水温总是很高。从非洲大陆刮来的西南季风通过红海上空时转换成高温多湿的热风吹到这里,特别是夏天刮的沙尘暴更是猛烈。

^ 聚落全景

Settlement panorama


蒂哈麦地区的住居以防御这种沙尘暴为宗旨,所以这里的住居形式非常单纯,就是用圆锥形的屋顶盖在圆简状的土墙壁上。形成这里住居主要特征的是以从屋顶上突出来的树枝为中心呈放射状布满屋顶的绳子结。以埃及姜果棕(doum palm)的叶子制成的绳子非常结实耐久,将这些绳子铺满屋顶可以防止狂风把葺屋顶的草刮跑,同时这种绳帘状的绳子也成为屋顶的装饰物。

al-Ma'ras(也门)用埃及姜果棕的绳子绑扎的屋顶

Al-ma'ras (Yemen) roof tied with Egyptian ginger brown rope

住居平面图

Residential plan

住居内部异常简单素朴,只有靠墙摆放着的几张用绳子编织成的蒂哈麦床(在木制框架上绷上埃及姜果棕的绳子做成的椅子或床),这些床在白天也作为椅子。由于住居房间的顶棚高,而且土墙的隔热性能也比较好,所以房间内部并不会感觉到很热。室内的装饰非常有趣,墙壁和顶棚都刷成白色,上面画有本色的几何学纹样。墙壁上有几个挂钩,上面挂满了色彩鲜艳的搪瓷锅和铝质的器皿以及陶瓷和油灯等,并且有一个大笼子从顶棚上垂挂下来。虽然壁画很幼稚,墙璧上的装饰品也不过是些日用品,但是这些都可以让已经习惯了沙子颜色的眼睛感觉到生活的色彩。

^ 住栋内部的蒂哈麦床

^ The tihamel bed inside the building

^ 室内墙壁的装饰

Interior wall decoration

END


往期回顾

「庭园细见」

庭园细见VOL.1|宇治·平等院庭园

庭园细见VOL.2|京都·天龙寺庭园


「建筑文化」

建筑家妹岛和世VS胡昂对谈录

未来已来|建筑学将何去何从?

成都之光建筑实录|在现实「裂隙」中快意人生,于理想「浩渺」前鼓翼前行

轻安课程·回顾︱愿每个人都有能力重新建构自己心中的庭园


「聚落探访」

聚落探访VOL.19 | 客家人的建筑艺术——遵循风水文化的「八卦城堡」

聚落探访VOL.18 | 摩洛哥山谷里的「泥土结晶」

聚落探访VOL.17 | 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上的「荒野之家」

聚落探访VOL.16 |  印度尼西亚的「岛上住居」

聚落探访VOL.15 | 巴里埃姆峡谷的「桶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14 | 墨西卡利岛上的「符号之城」

聚落探访VOL.13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神灵之家」

聚落探访VOL.12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两性住居」

聚落探访VOL.11| | 印尼群岛上的「三界住居」

聚落探访VOL.10| | 印尼群岛上的「船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9|西非「一夫多妻制度的复合型住居」

聚落探访VOL.8|喜马拉雅山上的「小宇宙」

聚落探访VOL.7|两河流域的「线形住居」

聚落探访VOL.6|沙漠边缘「风之聚落」

聚落探访VOL.5|丝绸之路上的「沙漠绿洲」

聚落探访VOL.4|撒哈拉北部的「璀璨之珠」

聚落探访VOL.3|地中海西岸的「精灵之塔」

聚落探访VOL.2|1972年·阿尔贝罗贝洛

聚落探访VOL.1|1972年·圣托里尼岛


「建筑家」

建筑家 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SANAA事务所探访

建筑家 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思考创造 改变世界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下)|让建筑有趣些吧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中)|文学是灵感的缪斯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上)|聚落是创作的源泉

建筑家 小嶋一浩 Kazuhiro Kojima|未能赴约的探访

建筑家 山本理显 Riken Yamamoto|遥望聚落的彼岸


喜欢我们的分享?点个“在看”吧~

東京 / Tokyo

日本東京都目黒区駒場4-6-1

東京大学生産技術研究所Be209-210  

〒153-8505

Be209-210,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Komaba4-6-1, Meguro-Ku, Tokyo 153-8505, JAPAN


成都 / Chengdu

中国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1号

保利中心B座1606,610041

1606, Tower B of Poly Center

Jinxiu Road 1, Wuhou District, Chengdu

610041, CHIN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