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事务||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基于灾变情境的应急社会学体系构建研究”开题报告会举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基于灾变情境的应急社会学体系构建研究”
开题报告会在广州大学举行
2021年11月21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灾变情境的应急社会学体系构建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广州市大学城南国会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东省委党校、广东省气象局等50余名专家学者与研究生出席了开题报告会。会议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灾变情境的应急社会学体系构建研究”进行了探讨,与会人员就基于灾变情境的应急社会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研究、应急社会学学科建设研究两个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南京大学童星教授和中山大学蔡禾教授先后主持了研讨活动。
周云教授
童星教授
蔡禾教授
广州大学副校长周云教授代表学校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会议的召开表示了祝贺,对长期以来支持广州大学建设和发展的专家和学者表示了感谢。他在讲话中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必须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四个面向”,深化与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三个对接”,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为灾害社会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与新方法论体系。童星教授在致辞中对广州大学获得这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表示肯定和祝贺。童星教授指出,一个重大项目或许能够成就一个团队、成就一个学科,但必须久久为功,他希望课题组能够认真思考、深入调查,让项目能够出成果、结硕果。陈潭院长代表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对课题组表示了祝贺,并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学院的关心和支持,他要求课题组成员脚踏实地、巧干苦干,一步一步、一点一滴,能够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并在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征途上贡献学术人和课题组的智慧和汗水。广州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张延平主持启动仪式。
周利敏教授
张延平教授
首席专家周利敏教授就“基于灾变情境的应急社会学体系构建研究”进行了主题汇报,主要从学术简介、研究述评、突破空间、学术价值、应用价值、总体思路、总体研究问题、课题研究视角、课题设计思路、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子课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子课题的内容共十一个板块进行了重点介绍和思路阐述。主报告后,会议集中两个议题开展探讨,第一个议题是“基于灾变情境的应急社会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研究”,第二个议题是“应急社会学学科建设研究”。
余成普教授
段华明教授
童星教授主持了“基于灾变情境的应急社会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研究”主题讨论,在这一课题探讨中,余成普院长指出研究要回归社会学领域来体现,并提出五方面的建议:第一是要考虑到国家政府和个人的关系;第二是要考虑到应急中的劳动分工和管辖权的变化,处理好边界问题;第三是要考虑到职业精神和公民责任的关系调整问题;第四是要考虑到文化和心理重建问题;第五是要考虑到灾害行为的研究。段华明教授提出五点建议:第一是注重灾害风险防范,对灾害动因进行探索和考察;第二是应急的概念无限广阔,如何界定理论边界是重要问题;第三要认同应急社会学首先要把握主流社会学,守正出新,在和国际灾害社会学的对话和接轨方面要多做努力;第四是研究现实化,要突出问题导向和实证研究,彰显中国特色的应急实践;第五是方法科学化,应急社会学属于探索性研究,目前的实证研究不足,模型构建还非常薄弱,形成闭环社会应急管理结构要做出很大努力。李伟权副院长指出需要处理好七方面问题:一是不同灾变情境下如何进行构建与整合问题;二是如何处理灾害学、社会学、应急管理学、灾害社会学四大体系问题;三是凸显核心问题,即人的问题;四是理论的糅合和创建问题;五是灾变实践的图景问题;六是应急社会学体系和方法构建问题;七是研究成果和形成专著问题。文宏教授从研究主线与研究问题、研究内容、研究体系、研究结论这四个方面提出看法,并建议展开相关研究需要回应三个问题,即应急社会学关注什么,应急社会学的边界在哪里,应急社会学独有的研究价值和研究体系是什么?贾海薇教授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给应急社会学学科体系设定边界;二是要对学术概念做完备的总结;三是要整合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卢文刚副教授指出研究需要面对的三个问题:一是基于灾变情境的界定和梳理的问题;二是社会力量如何响应的问题;三是社会治理视角下多元主体参与的问题。张惠教授指出:课题要面对两大挑战,一是明确应急社会学与应急管理学的界限,突出社会学的学科特色,二是本土理论创新问题,要考虑中国情景,运用本土理论回应解释本土现象,讲述“中国故事”。
贾海薇教授
在本次主题讨论的最后,主持人童星教授总结七个观点,一是应急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特殊的社会现象,要注意特殊的社会成员和特殊的社会行为结构;二是要对灾变情境定义进行界定;三是理论框架能够解释常态情境下不同的社会结构与社会成员行为,描述社会秩序、社会结构、社会规范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四是比照现有的社会学理论形成新的体系;五是不要被具体事件、具体技术、术语、程序限制;六是关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文化体系的比较;七是理论体系应有开放性,存在发展空间。
李贺楼副教授
郑春晖副教授
蔡禾教授主持 “应急社会学学科建设研究”主题讨论。梁玉成教授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对比中心主义和多中心主义的治理模式的优点和问题;二是利用人工仿真,研究常态社会在经典灾害场景的模型演化。彭黎明处长提出三个建议:一是厘清政策话语和学术话语的区别,做好转换;二是研究可以结合广东特色,研究灾变情境下广东先行先试的实践,进而进行理论回应和解释实际问题;三是要注重学术研究的表述。孙中伟教授指出一个研究领域形成的要具备几个基本条件:要有专业研究队伍、专门的组织、学术刊物、问题管辖权和编写的教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纳更多知识,二是加强实证研究、把握时机。谢俊贵教授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把握社会学在应急社会学的作用;二是把握应急社会学的研究范围;三是进一步强化社会意识。李贺楼副教授强调,学科建设的人才培养尤其是课程体系的建设,一是要关注如何转化知识并传授给学生,二是要关注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并成为社会所接纳的人才的问题。郑春晖副教授提出七点建议:一是应急社会学应有独特的视角;二是应有专门的研究群体;三是要关注不同类型灾害的应急区别;四是要协调常态与非常态下的关系;五是要处理好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互动问题;六是要关注数字化大背景;七是关注不同的文化背景。
孙中伟教授
李伟权教授
张惠教授
在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之后,主持人蔡禾教授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要注意研究定位,应急社会学是应急中的社会学视角亦或是应急的社会学;第二,要考虑是做研究方向的框架建设还是学科建设;第三,研究的重点在于应急中的“应”,强调过程或社会行动者的行为和组织化过程;第四,研究不要受论证形式的限制。随后,现场的专家学者展开了进一步的自由讨论。
刘向晖书记
彭黎明处长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刘向晖进行会议总结致辞。刘书记围绕“三个一”分享了与会感受。“三个一”,第一是一声感谢,感谢专家学者们百忙中抽时间参加会议,提升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水平。正是专家学者们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院的学术科研工作,活跃了学术氛围、激励了师生扎扎实实做学问的决心,也推动专业建设和发展,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第二是一个期待,即希望课题组充分听取和吸收专家学者们的意见,树立精品意识,进一步组织好团队,完善研究计划,分解好学术任务,能够确保按期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项目研究;第三是给予一份支持,学院班子会全力支持项目研究,在整合资源、组建团队、搭建平台等方面,积极提供支持和服务,做好保障工作。刘向晖书记期待项目研究期间能继续得到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希望项目能够产出更多有影响力的成果,能够发出更多有显示度的声音,为学院甚至学校广大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021开题报告会珍贵留念
本次开题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与会专家学者来自不同兄弟院校,聚集了政府管理、应急管理、公共管理与社会学等领域方面的专家代表,通过本次开题,为基于应急实践发展的需要,创新应急社会学理论、实践及学科建设,开拓了课题研究思路,共同为应急社会学体系研究建言献策,为课题接下来的实施和开展奠定了强大的学术基础。此外,会议也丰富和拓展了与会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为他们的学术研究之路带来重要启发。
摄影 ▏韦莉温莎
编辑 ▏邓安琪、黄富村
编审 ▏甘燕娴、谷玉萍
监制 ▏周利敏
招聘公告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达书生
荣耀2021
视点2021
杨小聪在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发表论文
公达家书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