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音乐,来自千岛之国的原生与包容
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那些被海洋分割成一块一块,零零碎碎的大小区域,古老、原始而又神秘。它们以文化为纽带,在精神上互有联系,而又彼此独立。
音乐上,印度尼西亚保持着开放的姿态。最早,它吸收来自印度、中国,以及阿拉伯的音乐元素;稍后,欧洲水手们为它带来欧洲民歌的歌咏方式。它的声音也因殖民者而漂洋过海,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文化输出,因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成为西方所谓“东方主义”的先导。
早已闻名遐迩的“甘美兰(Gamelan)”自不必说,它来自印度尼西亚音乐重镇——爪哇和巴厘。它神奇的声响效果,音程关系,乐曲结构,启发了自印象派至先锋派和极简派的西方现当代音乐。二战后,不少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大学、音乐学院中常设有甘美兰乐团,作为长期研究和学习的一个项目,并时常邀请印度尼西亚音乐家讲学授课。
爪哇甘美兰(Gamelan)
Lawrence大学里的甘美兰乐团
当“甘美兰”音乐为世人所关注,印度尼西亚音乐中的其它瑰宝,也在这几十年中陆续被挖掘。比如民歌,以及从民歌衍变而来的流行音乐。上个世纪,华语乐坛最重要的流行歌手,亚洲天王邓丽君就翻唱了一批印尼民歌,包括使用印尼语以及汉语重新填词。耳熟能详的包括“Dayung Sampan”(甜蜜蜜),“Sing Sing So”(船歌)等等。但在我所推荐的“Indonesian Folksongs Vol.3: Jawa “(印度尼西亚民歌集第三卷,爪哇)中,你并不会听到这些歌曲。
这张1994年发行的专辑,以西方和日本的流行音乐、摇滚唱片的制作方式进行“包装”,以更开放的手法表达了印尼的古典音乐和民歌元素。共15首歌曲,时长一小时,由印尼首都雅加达本地厂牌Cakrawala Musik Nusantara Pt 发行。人声部分由印度尼西亚著名歌手Waldjinah和Soleh Akbar演绎。多为独唱,亦有少量对唱。二人声音干净,声线宽广。既完美无瑕,又足以抚慰人心。古典音乐元素“甘美兰”的使用,极简、严肃,恰到好处,弦乐与打击乐层层叠叠,交相辉映。鼓与贝斯则作为整张专辑的声音基础,富有弹性,持续往复,结实而低调,具有80年代类型音乐风格的高水准。而这三者的融合,则产生了一种令人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声音形态。
印度尼西亚著名歌手Waldjinah
专辑的听感极其温暖。细腻如丝,轻柔如风,舒展如海。旋律和律动诱人如其古典舞蹈,并以其严整精密而经过千锤百炼的仪式感,通过抒情而产生强烈的迷幻。名曲“Walang Kekek”,“Gambang Suling”,“Kecik – Kecik” 在专辑中的演绎,皆是我所听过的最好版本。
和邓丽君的声音相比,它们似乎少一些惆怅,少一些甜腻,却多了些隽永和酷。和香港流行音乐黄金时代的声音相比,它们则更具有地域色彩。而和其它东南亚国家的摇滚乐、流行音乐相比,它们于表象上相近,内里则大为不同。比如不同于纪录片“别认为我忘了:柬埔寨失去的摇滚乐(Don't Think I've Forgotten: Cambodia's Lost Rock and Roll)”中所体现的“不可挽回的价值”,印度尼西亚音乐似乎从未失去过什么。在其文化的多元化之下,是极其坚固的原生内核。而音乐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将原生文化化为一种根源性的主导,万变而不离其宗。
此民歌集系列唱片多达13卷,甚至更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其它卷听,其中肯定也不乏精彩之作。而至于“甘美兰”音乐,也只有在现场(况且,还有舞蹈),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上达天听”的澎湃能量。
扫码聆听
theCreator [名字可点击]
大地影像专题
[标题可点击]
新疆
西藏
青海
甘肃、宁夏
内蒙古
黑龙江、吉林、辽宁
福建
澳门
[标题可点击]
_
• 更像文化 | theCreator
• 主编:http | thisishttp@foxmail.com
/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