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三次抵消战略下美军网络攻防能力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2017-02-10 战略前沿技术

本文由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ID:knowfar2014)授权转载,作者:客座助理研究员/陈方舟,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陆上力量研究中心


“我们需要出台一项覆盖整个国防部门的宏伟计划,通过技术识别和创新投资,确保美国在21世纪继续拥有军事优势。”

              ——查克·哈格尔 第24任美国国防部长[1]

面对国防经费大幅缩减和大国威胁挑战加剧的现实压力,自2014年起,美国国防部陆续提出和宣布制定了“第三次抵消战略”以谋求通过技术创新来强化军事优势。在当年11月15日的里根国防论坛上,查克·哈格尔公布了“国防创新倡议”(DII)作为行动指南,并成立以时任国防部副部长鲍勃·沃克为领导人的“先进能力与威慑小组”撰写作为新战略基础的关键技术清单,监督DII倡议的实施情况。

从目标上来看,“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关键在于应用创新的作战概念切实达到作战和战略效果,从实现路径上来看,以创新驱动为核心、重点发展能够改变未来战局的颠覆性科技优势是美军对其他战略威胁国军事能力实施抵消的重要手段。因此,尽管在抵消战略的思想上与第一、二次抵消战略一脉相承,但是针对以人机交互、无人作战、网络赋能和自主武器为重点的新技术部署,特别是构建“全球监视和打击网络”(GSS)的新军事目标,“第三次抵消战略”明显突出了智能化和网络化特点。对于美军来说,这既是实现自身攻防能力建设的良好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遭遇“反介入/区域阻止”战略的巨大挑战。

1.创新军事技术集成对美军网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一是对美军网络与尖端技术的集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前两次抵消战略思维仍然在影响当下的军事技术选择,尤其是在物理域与网络域交叉的范畴内。在里根国防论坛的讲话中,查克•哈格尔提到“要发展最前沿的技术和系统,特别是3D打印技术、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微型化、大数据和先进制造技术”[2]。鲍勃·沃克同时倡导应当将专用投资经费聚焦于关键技术、核心项目和重点系统上。2015年初,负责武器采购的时任国防部助理部长卡特里娜·麦克法兰表示,“自动控制系统、人类系统和认知、电子战、量子科学、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以及大数据都将成为值得探索和发展的聚焦领域”[3]。无一例外地是,这些重点发展领域都将成为未来美军GSS网络系统的组成部分,当关键技术与其他先进武器系统联合作用时,往往能够发挥最大效能,而任何单项技术都不可能成为美军的“杀手锏”。因此为适应多平台、远距离、快速度的情报侦察与力量投送,就需要实现网络与各类技术手段的全面集成,从而能够灵活地在不同的作战条件下迅速完成作战力量的模块化整合,以装备科技创新带动作战理念创新。

二是对美军网络攻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网络时代,所有的冲突都是网络化的,正因为此,在美国的对手所采取的非对称战略中,最为通用也最为有效的即是网络手段。无论是情报界、网络罪犯还是黑客,都能够借助低成本或无成本的方式入侵美国军队或政府的网络系统,这种手段尽管不足以歼灭美军的有生力量,但足以制约美军体系作战能力的发挥,对美军造成巨大的心理威慑,实现总体作战态势上的相对平衡。自从军事理论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指出“网络战争到来了”,美国建立了网络司令部。颁布了官方的网络政策及战略文件,国土安全部负责民用网络安全构建,国家层应急小组和计算机安全应急响应小组(CSIRTs)亦声名鹊起。经过近30年的实践与发展,大部分网络专家和国家安全专家更为明确地相信,进攻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显而易见地是,构建进攻型网络武器、实施进攻型网络安全行动较为容易,成本也较低,同时能够确保美军在网络作战中的主动权,因此即便不得不以更高的投入加强网络防御能力,美军也必须在创新网络攻击技术、建立网络攻击作战理念和重塑发动网络行动法律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

三是对美军网络技术和设备的采办与合作提出更高要求。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军一直难以改革国防采办系统,国防部官员与美国国会、各类国防工业企业之间的复杂关系阻碍了多层次合作。尽管有明确的采办指南和需求动机,除了传统的国防工业部门能够及时满足美军的国防采办需要以外,信息技术部门和负责软、硬件生产的企业尚未与美军及其国防工业代理机构(包括总承包商和系统集成商)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例如在15至20年前,硅谷的许多技术公司曾经认为美军市场的发展空间小,且易遭遇壁垒,即便一些公司最终选择与美军合作,由于顾客认为这些与军方的秘密合作背叛了他们,公司的信誉依然会下降。然而,随着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实施,这种美军与网络技术公司的合作关系只会更加紧密,美军需要利用私人企业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来提高自身的攻防效能,同时私人企业也需要获得军方或政府提供的资源和法律保障。因此,新一届政府需要继续对网络安全和网络技术在最近国防预算中的相对增长予以关注,将1.15%至1.2%的国防经费用于加强网络空间领域技术创新与安全维护。

2.“反介入/区域阻止”战略为美军网络安全带来的挑战

一是增加了美军网络防御的难度。“第三次抵消战略”是在美国加速推进亚太“再平衡”的战略背景下提出的,主要针对中俄等国家日渐强大的军事实力“改变游戏规则和未来战局”。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发展速度很快,正在对能够与美军抗衡的技术系统大力投入,在导弹和天基系统等领域接近甚至超过了美国,而在难以与美军对抗的短期研究项目方面,中国军队试图加大力量建设非对称能力来制衡美军新技术的发挥。此外,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甚至在中东地区,一些国家也在发展反介入和区域阻止战略,一方面加强自身的网络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利用美军对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依赖,在冲突中干扰美军及其盟军,导致其指挥和控制系统瘫痪,瓦解C4ISR系统,向美军发出错误情报,将美军阻止在作战区域之外或在作战区域内限制美军的行动自由。对美军而言,进一步发展和运用集成军事系统已不可避免,关键在于如何保护自身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系统安全,同时采用动能攻击和网络武器反击干扰对方系统。虽然防御的成本很高,防御效果呈现不确定性,但是对于核心系统来说,防御同时是最好的攻击。构建防御网络的一部分基于先进的网络技术,而另一部分则需要在现有的网络和节点采取适应性强的战术,能够在面对各类外部攻击时及时地修复被毁系统并继续军事行动。毫无疑问地是,对于试图跨越半球部署力量的美军来说,防御网络冲突依然是赢得未来战争的关键,这也是引导美国政治、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必备手段。

二是难于破解对手的非对称战略。自二战结束开始,美国的战略目标始终是以自身的技术优势抵消对手的数量优势,前两次抵消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美国军事技术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并开启了“美国式战争”的模式。然而,以网络渗透为代表的非对称战略的广泛应用与成功正在显著地消减美国式抵消战略和战争模式的优势,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反恐战争,为美国重新带来了技术和战略上的危机感。对美军来说,除了继续借助创新技术这一“力量倍增器”保持自身技术优势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削弱对手非对称战略带来的损失。美国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的分析报告指出,“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最基本假定是美国的经济、工业和技术能力具备超越潜在对手的优势[4],因此美军在创新军事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很可能成为其对手追赶的目标,特别是中国近几十年内在军事技术现代化方面的投入表明了强烈的技术赶超愿望,作为技术先驱者的美国若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对手进行昂贵或无价值的研究,将对手引入新一轮军备竞赛的泥潭,则能够有效地减少对手在网络攻击方面的投入,弱化对手的非对称能力。此外,GSS网络系统的搭建和运行也意在为美军力量的投送消除障碍。而随着中国等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特别是在互联网和物联网领域的迅猛发展,这一手段能否有效尚且存疑。

三是面临有效资源与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对于自身的经济复苏能力并不确定,后“9.11”时代又疲于加大国家安全领域的投入,同时还需要通过在教育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国内投资确保经济稳定,与此同时,作为美国最大的假想敌,中国保持着经济的较快增长,近几年的年增长率从7%提高到了9%,在国防经费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5],尚不能确定眼下是否是美国以超过对手的创新能力及军费支出实施抵消战略的好时机。就美军网络攻防能力建设而言,在基础设施、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经费投入通常都是持续性的,对于强化集成和研发颠覆性的网络技术还需要专项经费支撑,仅靠定额增加国防预算比例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美国在制定长期研究与发展计划的同时,必须尽快展开国防采办与合作机制改革,协同美国信息工业部门及卫星、海底电缆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完善需求与资源的匹配,并建立一类既能维护美军网络安全、又能服务民用网络设施的网络工业部门。

3. 结语

面临战略困境时寻求技术解决之策,一直以来都是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传统手段。然而,即便是信仰技术乐观主义的人也不能确定技术的决定性作用。在“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美军的网络能力建设不仅依靠技术手段的层级式跃升,更需要在目标与手段相统一的基础上构建政治的、经济的和战略的良好环境,才有可能有效应对“反介入/区域阻止”战略的挑战。

参考文献(略)


一网打尽:“第三次抵消战略”专题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