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九 诞辰习俗

2017-02-23 陈秉荣 保德新青年

编者语:《保德民俗》一书是县政协文史资料,陈秉荣先生著,从现在开始不定期编发保德民俗。


祝寿用品


一、寿桃


祝寿吉祥物,首数寿桃。寿桃为面塑制品,红绿点染,红嘴绿叶,煞是好看。人们相信寿桃会使老人长寿、年轻。


据传说,蟠桃是王母娘娘种植的仙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神仙方可品尝,俗称“仙果”。蟠桃象征长寿,也引伸为一般的桃子。桃和寿联系在一起,便成了寿桃。


另一说来自孙膑的故事:孙膑青年离家,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有一年的五月初五是孙母的八十寿辰,孙膑向师父请假,回家给母亲做寿。临行,鬼谷子拿一个鲜桃为孙母祝寿。当孙母吃了这个仙桃后,顿时返老还童,容貌灿然。

人们闻知孙膑的老母吃了鲜桃变年轻了,也都效仿孙膑用鲜桃为自己父母祝寿。但因鲜桃的季节性很强,在没有鲜桃的季节,人们便用面塑作品代替。久而久之,寿桃便成了老年人的吉祥物。



第三种说法多少与东方朔有点关系。有一著作名《神异经》,据称是东方朔写的。其中有一段文字:“东北有树焉,高五十丈,其叶八尺,果四、五尺,名曰桃……食之令人增寿。”还有一幅古年画叫《东方朔偷桃》,画面内容是东方朔肩扛一枝仙桃,回家为母亲祝寿。据说这枝仙桃是从王母娘娘那儿偷来的。由此也演绎出一些故事与笑话。有一个笑话是说,有一个人为某人之母写了一首祝寿诗,去愚弄人家,使人家啼笑皆非。其诗是:


这位夫人不是人,

王母娘娘下凡尘。

养的儿子都是贼,

偷来蟠桃献母亲。


这虽是个笑话,但说明祝寿是离不开桃的,桃即是寿。



二、长寿面


长寿面即面条(馈赠多以挂面代替),是保德现今极其普通的家常食品,因为赋予了民俗文化内涵,所以变成了过生日的特定食品。


面条为什么叫成长寿面,来自一则故事。


西汉时,汉武帝与君臣聊天,谈及长寿问题。汉武帝说,相书上说,人中长,寿命长,如果人中长一寸,可以活一百岁。东方朔笑着说:“如果说人中长一寸活一百岁,那么,彭祖活了八百岁,那人中岂不是有八寸长?彭祖一定是长面(脸)了。”众人听了哈哈大笑。后来人们把长寿与长面(脸)结合起来,长面(脸)也就变成长面(条)了。这就是长寿面的来历。


三、寿酒


祝寿用酒,取谐音为“久”意,祝酒也就是祝其活得长久。


颜师古注《汉书·高帝纪》说:“凡言为寿,谓进爵,于尊者,献无量之寿。”

用什么酒祝寿?宋人黄庭坚有诗句:“欲将何物献寿酒,天上千秋桂一枝。”可见用的是桂花酒。人们以为月中桂树是千秋不老之仙树,用桂花酒祝寿有祝福人长生不老的美意。现在送酒则不一定要用桂花酒,但一定要选名酒,外包装一定要精美。



四、寿牲


寿牲,就是祝寿用的肉,一般用猪肉。牲,本指祭祀用的全牛,后引申为家畜肉品。献牲暗喻享寿者为老神仙,可福寿齐天。


五、衣物


祝寿也可以用衣服,最好用面料。质地以丝绸为佳,最好能有“团寿”和“富贵不断头”的图案。衣物不能叫作“寿衣”,因为当地给死人穿的衣服才称“老衣”或“寿衣”。


也可以送鞋,取步步高升之意。


六、寿匾


寿匾也叫寿牌,木制品,字为突雕,有的蓝底金字,有的黄底黑字。一般是村人集资备办,送与有声望的寿星。内容都是四字一句的祝赞之语。如:松竹永茂、福禄寿考等。



七、寿幛


寿幛是一种常见的祝寿礼物。一般是在大幅的布帛上,剪贴上祝贺词语,向人表示祝贺。如:“大德必寿”、“乃福乃寿”等。所用布帛宜用红色。


八、中堂


保德习称“桃三”,是三件一套的书画作品。中间是大幅字画,两边配以对联。

送中堂是非常讲究的。中堂上可单独写一个“寿”字,也可以是祝寿辞句,也可以是吉祥图画。以名人字画为上品。


吉祥图案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百寿图。寿,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汉字,但由于人们的长寿观念使它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汉字,不仅字意延伸丰富,而且字体变化多端,大约有三百多种变体。字形长的叫“长寿”;字形圆的叫“团寿”;一个寿字配上五个蝙蝠叫“五福捧寿”;一个大寿字配上九十九个小寿字叫“百寿图”。


②三星图。也叫福禄寿图。“福禄寿”是“五福”概念的浓缩物。它们代表了世俗社会的主要追求,因此,表现“福禄寿”题材的图画也便成了吉祥物。此图画常见的式样有两种。一种就是“财礼爷”,中间是“天官赐福”的福神。福神的右面是一簪花的员外,代表禄神,表示衣食无瘐。福神的左面就是手拄龙头拐杖,另一手捧着鲜桃的寿星。古礼左为尊,看来长寿比食禄更重要。


另一种形式,更突出了“寿”的核心地位,“福”和“禄”成了陪衬。画面是一个笑呵呵的肉头老寿星,手拄龙头拐杖,杖头或挂诰敕,或挂装有济世灵丹的宝葫芦。身边站一头鹿,寓意为“禄”;空中飞几只蝙蝠,寓意为“福”。有的还要画一童子,翘首仰望蝙蝠飞舞,叫“翘盼福音”。表达了人们对幸福、长寿的追求与企盼。


③四世同堂图。画面为四只狮子嬉戏玩耍。“狮”谐音为“世”。如画五只狮子,那便是“五世同堂”了。



④五瑞呈祥图。将椿树、萱草、竹子、芝兰、寿石画在一起。椿树代表高寿;萱草又名忘忧草,代表欢乐;竹子代表平安,古人在竹简上写信,说在外百事咸宜称“竹报平安”;芝兰表示了子孙昌盛;石头表示长久无损,故名“寿石”。


⑤岁寒三友图。松、竹、梅画在一起。用这三种耐寒植物比喻老人长寿、有气节。也用以表示朋友情谊深厚。


⑥福寿双全图。画面为一只蝙蝠,两个寿桃和两个古钱。“蝠”谐音“福”,桃寓意为“寿”,“钱”与“全”近音。


⑦松鹤长寿图。松和鹤都是长寿生物,松有“不老松”之称,鹤有“一品鸟”之称,把松鹤画在一起,称“鹤寿延年”,如果再加一只梅花鹿,叫“六合同春”。鹿鹤谐音为“六合”,前后左右上下谓之“六合”。


⑧富贵耄耋图。画面为一株盛开的牡丹花,上面有几只飞舞的蝴蝶,有几只小猫,状欲扑蝶。牡丹容雍华贵,素称富贵之花。猫蝶谐音为“耄耋”,寓意八、九十岁的人。


⑨子孙万代图。画面以葫芦为题材,根蔓相连,果实累累。象征子孙连绵,万代长久。


⑩寿山福海图。画面为浩瀚的大海之中,有一塊玲珑的大岩石突兀而立,有五只蝙蝠绕石而飞。整幅画寓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寓意福寿的图画还很多,诸如:


八仙庆寿——八洞神仙朝拜南极仙翁。

群仙拱寿——寿石旁画几株水仙花。

富贵白头——白头翁和牡丹花组成。

万年如意——万年青和灵芝组成。

椿萱并寿——椿树和萱草组成。

天地长春——天竹、长春花组成。

英雄不老——飞鹰、劲松、大熊组成。



九、寿屏


寿屏大体可分为三类,摆放在地上的叫围屏,一般四扇一组,上好木材雕制而成,或描金彩绘,或镶嵌螺钿。第二类是摆放在案上欣赏的座屏,材质多为奇石、名瓷、镶嵌金银珠宝,属名贵礼物。第三类是张挂在墙上的挂屏,材质为纸或绢,色泽或素、或红、或宝蓝、或洒金。形制或单幅装入玻璃镜框内、或四幅一组或八幅一组裱糊成卷轴。单幅者大多只写一“寿”字。组合条幅者,多写贺寿祝辞,多用泥金书写。


十、寿联


即贺寿用的对联,色调要喜庆,字迹要出自书家之手,裱糊要精工,有传世价值。内容多是平安吉祥,长寿不老的文字。


十一、其它


也可送其它物品为礼。如:

花瓶内插月季为“四季平安”。

花篮、寿烛都可作为寿礼。

(待续)

保德民俗相关文章: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八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七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六 诞辰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四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三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二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一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三十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九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八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七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六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二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八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七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六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五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四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三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二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一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十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九 岁时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八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七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六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五 婚姻习俗

陈秉荣《保德民俗》之四

陈秉荣 || 保德民俗

【保德民俗】第一辑 人生礼仪

【保德民俗】第二十二节 年末岁尾话“腊八”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保德县志》以外,他还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手中还存有《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方言》等书稿。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了这部三十万字的《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