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盖世汽车研究院:港口自动驾驶需要单车智能和平台智能协同融合

张志文 盖世汽车研究院
2024-11-28

更多报告资源,请加微信(gasgoo2019)联系咨询

自动驾驶技术在港口场景中正迅速崭露头角,为港口物流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通过结合先进的感知、导航和控制系统,自动驾驶车辆在港口内部实现了精确而高效的货物运输和搬运操作。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港口的运作效率,降低了成本,还增强了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本报告从港口场景自动驾驶产业背景、应用与趋势、典型供应商及其产品介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的核心总结有:


  • 近几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放缓、竞争激烈;再者人力成本与日俱增,人力工作效率较低,港口利润空间日渐降低。目前有自动导航运载车AGV、自动驾驶跨运车ASC、自动驾驶集卡/平板车三种自动运输方案,自动驾驶集卡无需对场地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适用于港内外多种场景,性价比最优


  • 驱动因素:①自动驾驶车辆可通过一对多远程驾驶大大降低港口对司机的需求量,同时提高了司机的安全性,因此降低了招工压力;同时通过路径整体规划可提高运行效率;②港口自动化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国家及沿海省市“十四五”均涉及港口领域的规划;③港口场景相对封闭、复杂度低、运行速度较低,因此对自动驾驶技术要求低,当今日益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为港口自动驾驶车辆普及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


  • 制约因素:当前自动驾驶车辆售价在150万/辆以上,是传统油车的2倍之多,成本高昂限制其应用发展,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单车售价将逐渐下降


  • 落地应用:①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落地应用近600台自动驾驶车辆;②斯年智驾、西井科技等专注于港口场景的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落地速度高于其他供应商;③中国重汽、上汽红岩、徐工港机、三一海工等已经在港口领域深耕多年的传统商用车主机厂顺势自动化,快速占领港口智能化的新市场


  • 商业模式:港口自动驾驶整车厂和自动驾驶企业形成联盟,自动驾驶公司可以提供“技术+运营” 、只提供“技术”两种商业模式进入港口物流领域;港口物流与干线物流紧密相接,使用车型相似,未来两者贯通的“一条龙”运输模式可进一步为“双场景”降本增效


  • 发展趋势:港口自动驾驶除了需要单车智能来应对无人集卡和人工作业混行的状态混行的状态外,还需要合理的调度平台来提升效率,当前行业普遍采用的是“车云”协同的方式来实现港口整体效率的最大化


  • 市场规模方面:保守估计自动驾驶车辆总市场空间为150-220亿元之间,预计2025年全国港口自动驾驶车辆销售额将超41.5亿元



港口物流自动驾驶产业链上游包括提供感知传感器、高精地图与定位、计算决策与执行的关键零部件供应商,主机厂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发自动驾驶集卡出售给下游港口企业,或为港口提供运输服务。



近几年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得加高运价、供应链紊乱等原因,国内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下滑、同质化竞争剧烈;当前国内港口作业有人驾驶重卡依然是主流,典型的人工内集卡需配3-4名驾驶员24小时“三班倒”,目前国内港口有2 万多名内集卡司机,人均成本15-20 万元/年(含社保) ,并且逐年上涨。



港口自动化运输主要有3种方案,自动导航运载车AGV(只适用于大型新建港口)、自动驾驶跨运车ASC(仅能应用于1-3个集装箱高度的堆放,而国内通常堆放4-5层)、自动驾驶集卡/平板车,其中,自动驾驶集卡无需对场地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适用于港内外多种场景,性价比最优,是国内港口当前的主流方案。



自动驾驶电动集卡可通过一对多远程驾驶大大降低港口对司机的需求量,同时提高了司机的安全性,从而降低了招工压力,自动驾驶电动集卡最高可降低80%人力成本与30%能耗成本。



港口智能化、自动化升级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上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港口发展高度关注,指出“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同时,港口场景相对封闭,复杂度低,运行速度较低,最高速度也在50km/h以下,因此对自动驾驶技术要求低,当今日益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为港口自动驾驶集卡普及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


当前自动驾驶集卡售价在150万/辆以上,是传统油车的2倍之多,因此港口自动化的初期需要大额的资金投入,致使盈利水平并不乐观的中小港口没有升级改造的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港口实际落地应用了自动驾驶集卡/平板车,累计部署车辆已近600台,天津港作为全国示范港口,所应用自动驾驶集卡数量已有百余台。国内多座港口得益于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应用,智慧化再升级,实现吞吐量再提升。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鼓励自动驾驶在港口的测试应用,将加速其发展。


依据2022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保守估计港口自动驾驶集卡总市场空间为150-220亿元;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单车售价将逐年降低,预计2025年单车价格将将至120万元,市场规模达到41.5亿元。



/ 获取完整报告 /


欢迎扫码订购

盖世汽车研究院年度服务






多产业报告推荐

点击下方主题查看报告详情


智能网联 

1

车载语音交互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2

车载显示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

3

汽车产业ChatGPT技术应用展望(2023版)

4

车载声学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5

座舱监测产业报告(2023版)

6

汽车氛围灯产业报告(2023版)

7

飞行汽车产业报告(2023版)

8

高精度地图产业报告(2022版)

9

智能汽车OTA产业报告(2022版)

10

汽车网络安全研究报告(2022版)

11

智能驾驶传感器产业报告(2022版)

12

汽车车灯产业报告(2022版)

13

车载操作系统产业报告(2022版)

14

汽车液晶仪表产业报告(2022版)

15

汽车基础软件产业报告(2022版)

16

车载语音交互产业报告(2022版)

17

车载HUD产业报告(2022版)

18

车载摄像头产业报告(2022版)

19

智能汽车域控制器产业报告 (2022版)

20

智能汽车云服务产业报告(2022版)

21

车规级芯片产业报告(2022版)

22

ADAS产业报告(2022版)

23

车联网V2X产业报告(2022版)

24

智能座舱产业报告(2022版)

25

人机共驾时代HMI发展趋势(2022版)


自动驾驶

1

智能驾驶操作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2

车载激光雷达产业报告(2023版)

3

车载毫米波雷达产业报告(2023版)

4

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产业报告(2023版)

5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报告(2023版)

6

干线物流自动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7

领航辅助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8

智能辅助驾驶趋势展望(2023版)

9

高精度地图产业报告(2022版)

10

车载计算平台产业报告(2022版)

11

车载激光雷达产业报告(2022版)

12

智能泊车产业报告(2022版)

13

主流车规级芯片企业对比报告(2022版)

14

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报告(2022版)

15

智能汽车线控底盘产业报告(2022版)


新能源

1

车身一体化压铸产业报告(2023版)

2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报告(2023版)

3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研究报告(2023版) 

4

乘用车电气化供应链现状及展望 (2023版)

5

钠离子电池产业报告(2023版)

6

氢燃料电池产业报告(2022版)

7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报告(2022版)

8

动力电池安全性产业报告(2022版)

9

电驱动系统技术趋势展望(2022版)

10

固态电池产业报告(2022版)

11

混合动力技术产业研究报告(2022版)

12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产业报告(2022版)

13

动力电池产业报告(2022版)

14

新能源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行业报告(2022版)

15

中国乘用车动力总成电气化研究(2022版)


市场分析

1

乘用车电气化供应链现状与展望(2023版)

2

中国汽车及零部件海外市场研究与成功实践

3

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4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与展望(2022版)

5

2022年国内疫情对汽车产业发展影响评估

6

俄乌局势对中国汽车产业影响分析


其他

1

汽车产业碳中和行动与思考(2022版)


盖世汽车研究院月刊/情报


盖世汽车研习社



联系咨询

电话:021-39586121

微信:gasgoo2019

如果喜欢本篇文章请给我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盖世汽车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