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盖世汽车研究院:AI模型赋能车载语音全面升级

朱方昊 盖世汽车智能网联
2024-11-28

更多报告资源,请加微信(gasgoo2019)联系咨询





随着AI模型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车载语音交互作为智能座舱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技术变革,头部供应商与车企纷纷研发打造具备情感化交流的智能语音系统。同时,互联网企业和主机厂的入局也使得该领域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为深度理解汽车语音交互的产业发展,盖世汽车研究院围绕该行业的产业概况、市场表现、发展趋势、重点行业玩家等内容分析,完成车载语音交互产业报告,供相关人士参考。



本报告核心观点如下: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语音交互作为智能座舱主要的人机交互解决方案,会率先受到AI模型技术的冲击,迎来新一轮产品变革。


市场表现


  • 从整体语音交互市场来看,基础语音功能已成为汽车的标配,而高阶语音功能正逐步普及市场,其中在10-20万的汽车中端市场,高阶语音功能的渗透率较高。预计到2025年,国内语音交互市场渗透率将达92%,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3亿元。


  • 结合TOP20车型在语音方面的进展来看,新势力车企的语音应用处于领先地位,其次是传统豪华车企和自主车企。相比之下,传统合资车企在语音方面较为落后。


  • 语音交互市场中,头部供应商的集中度较高,产业边界模糊。不同供应商之间存在产品与业务的交集,传统自上而下的单一供应关系正在逐渐转变为合作与共建的关系。作为产业链下游和需求方,车企加大了自研力度,并孵化具备主机厂背景的语音企业,这导致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 从语音技术现状来看,语音助手成为车企与供应商的重点研发与合作方面,双方试图通过AI模型去给语音助手带来更多的交互功能。


发展趋势


  • 随着人声定位、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难点问题解决与AI模型等智能技术的应用,语音交互逐步朝向智能助理迈进,可实时感知用户情绪,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需求。


  • 伴随L5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整体语音使用场景将变得愈发自由,未来语音交互将覆盖生活、出行、办公等全场景的应用,彻底解放双手,实现真人沟通。


  • 从产业模式发展来看,未来主机厂将继续进行语音功能的自主研发,而供应商将通过合作的模式,为车型带来除基础功能外的独特化语音定制服务。多供应商+车企自研的方式将成为未来语音产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重点玩家


  • 在主机厂层面,新势力车企注重语音场景化的应用,基本已实现大部分语音场景的覆盖,其中小鹏较为领先,已实现车内全场景语音覆盖;传统车企通过与供应商合作,打造汽车的差异化,目前传统头部车企开始进行语音交互的自研布局。


  • 在供应商层面,科大讯飞作为龙头企业,在发展自身语音产品优势的同时,深度研发AI模型,通过星火模型,赋予旗下语音产品领先的语言理解能力;百度推出国内首个AI模型——文心一言,多家主机厂宣布加入生态圈,共同打造更智能的语音产品。



车载语音交互系统是一种基于语音输入的新一代交互方案,通过说话解放双手,操控车机。其主要由车端系统、云端系统、运营平台和数据统计与分析组成,车端系统是车载语音交互系统的核心,主要由ASR、NLP、TTS三大功能模块组成。随着AI模型的应用,智能语音在情感交互与深度理解方面将迎来技术变革。



从整体市场来看,语音交互功能加速渗透,新势力车企在语音交互功能方面较为领先,同时高阶语音产品逐步开始应用,并成为10-20万中端市场车型打造座舱交互的主要亮点。预计到2025年,国内语音交互产品渗透率将达92%,市场规模将达23亿元。



现阶段主要有三类玩家,一是智能语音科技企业,具备领先的语音技术水平;二是互联网企业,在云平台与AI模型算法方面具备先发优势;第三种是由主机厂孵化的独立企业和与供应商共同合作成立的合资公司,该类企业与主机厂配套关系强,但是在语音技术和云平台技术方面相对落后。目前领先的企业开始进一步布局AI技术,力求优化语音体验,打造语音产品的差异化。



从ChatGPT发布后,多个领先企业纷纷推出AI模型技术。AI模组技术可提升语音识别准确率与语义理解的深度,同时具备自主学习进化能力,以人的方式思考问题,实现人机的情感对话,促使汽车在中长期内出现真正的智能助理。




语音技术的迭代升级与AI模型技术的发展,使得语音系统在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语音合成方面得到大幅度的进步,促进汽车语音交互朝向智能助理方面发展,同时语音交互场景更加广泛,从汽车的基础功能控制朝向座舱娱乐、车内外全场景交互发展。


/ 获取完整报告 /


欢迎扫码订购

盖世汽车研究院年度服务





多产业报告推荐

点击下方主题查看报告详情


智能网联 

1

车载显示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

2

汽车产业ChatGPT技术应用展望(2023版)

3

车载声学系统产业报告(2023版)

4

座舱监测产业报告(2023版)

5

汽车氛围灯产业报告(2023版)

6

飞行汽车产业报告(2023版)

7

高精度地图产业报告(2022版)

8

智能汽车OTA产业报告(2022版)

8

汽车网络安全研究报告(2022版)

10

智能驾驶传感器产业报告(2022版)

11

汽车车灯产业报告(2022版)

12

车载操作系统产业报告(2022版)

13

汽车液晶仪表产业报告(2022版)

14

汽车基础软件产业报告(2022版)

15

车载语音交互产业报告(2022版)

16

车载HUD产业报告(2022版)

17

车载摄像头产业报告(2022版)

18

智能汽车域控制器产业报告 (2022版)

19

智能汽车云服务产业报告(2022版)

20

车规级芯片产业报告(2022版)

21

ADAS产业报告(2022版)

22

车联网V2X产业报告(2022版)

23

智能座舱产业报告(2022版)

24

人机共驾时代HMI发展趋势(2022版)


自动驾驶

1

车载毫米波雷达产业报告(2023版)

2

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产业报告(2023版)

3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报告(2023版)

4

干线物流自动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5

领航辅助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

6

智能辅助驾驶趋势展望(2023版)

7

高精度地图产业报告(2022版)

8

车载计算平台产业报告(2022版)

9

车载激光雷达产业报告(2022版)

10

智能泊车产业报告(2022版)

11

主流车规级芯片企业对比报告(2022版)

12

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报告(2022版)

13

智能汽车线控底盘产业报告(2022版)


新能源

1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产业报告(2023版)

2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报告(2023版) 

3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研究报告(2023版) 

4

乘用车电气化供应链现状及展望 (2023版)

5

钠离子电池产业报告(2023版)

6

氢燃料电池产业报告(2022版)

7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报告(2022版)

9

动力电池安全性产业报告(2022版)

10

电驱动系统技术趋势展望(2022版)

11

固态电池产业报告(2022版)

12

混合动力技术产业研究报告(2022版)

13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产业报告(2022版)

14

动力电池产业报告(2022版)

15

新能源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行业报告(2022版)

16

中国乘用车动力总成电气化研究(2022版)


市场分析

1

一季度中国乘用车市场总结与未来展望(2023版)

2

乘用车电气化供应链现状与展望(2023版)

2

中国汽车及零部件海外市场研究与成功实践

3

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4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与展望(2022版)

5

2022年国内疫情对汽车产业发展影响评估

6

俄乌局势对中国汽车产业影响分析


其他

1

汽车产业碳中和行动与思考(2022版)


盖世汽车研究院月刊/情报


盖世FM


“音频化”行业资讯及产业洞察,通过“听”解放你的双手和眼睛,持续不断的以信息流的形式,与你分享汽车产业全球快讯、行业政策、月度销量分析、产业及头部企业研究、行业尖端科技,扫码加入盖世汽车研习社即可收听800期音频/年,还有每月销量报告、行业内参、大学堂、实战营等权益供你学习~



联系咨询

电话:021-39586121

微信:gasgoo2019

如果喜欢本篇文章请给我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盖世汽车智能网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