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希尔达·杜立德尔诗5首

美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希尔达·杜丽特尔杜立德尔Hilda Doolittle,1896–1961年),美国诗人、小说家。杜特丽尔以H.D作为笔名。她是意象派的创始人之一。她的诗歌语调平直,意象精准。《海的花园》是她的第一部诗集,表现出她对细节的精准刻画和处理能力。在一些作品中,她将历史传说与现代形式相结合,如《墙没在倒塌》和长诗《海伦在埃及》。




池沼


你活着吗?

我抚触你——

你像一条海鱼似的颤动着。

我用我的网来遮盖你,

你怎样呢,被羁绊的?




山魈


海啊,卷起来——

把你的尖顶的松树旋卷起来,

把你的大松树飞溅

在我们的岩石上。

把你的翠绿投射过来,

把你的枞树之潢潦掩蔽我们。




月上


你将在海面上闪光吗?

你将投射你的矛头

在岸上吗?

我们将奏哪一支曲调?


我们有一首歌,

我们在河滩上分享我们的箭——

松弛的弦会告我们以曲调:


啊,飞啊,

迅速地把她带给我们的歌。

她是伟大的,

我们由松树面估量到她。



梨树


银色的尘埃

从地上升起来,

比我的手臂所能及的更高,

你已经生长得

啊,这银色啊,

比我的手臂所能及的更高了,

你的一大片的银色面对着我们;


没有一朵花曾经开过

也不曾再生过一片白叶,

没有一朵花曾经从

这珍罕的银色中脱离它的银色过;


啊,白色的梨树啊,

厚厚地生在枝柯上的

你的花簇

在它们的紫色的心里,

带来了夏季和成熟的果实。




夕暮


日光消逝了

从这山岭到那山岭,

从这朵花到那朵花——

那hypaticas花,在日光下

怒放着的

现在萎残了——

花瓣卷拢了

蓝色的瓣尖弯俯着

向着那更蓝的花心,

于是这些花都消隐了。


小茱萸蕊依旧呈着白色,

但幽影从它的根茎上来投射出——

黑暗从这个根到那个根地潜行上来,


每一片叶子

把另一片叶子掩盖在草地上,

影子寻找着影子,

于是叶子和叶影

全都消隐了。

施 蛰 存 译



轻 快 直 率
热 烈 奔 放 的 格 调

1.活泼艳丽的意象
由于西方女性没有经受中国传统女性地位低下的三从四德的规训,生存状态天然自由,所以精神面貌上显出活泼奔放甚至野性娇蛮,在情诗中与之相关的意象,也有活泼艳丽的外向特征。
《圣经·雅歌》:“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荆棘内。”百合花有粉红、淡紫、白、黄、橙黄等色,花形大而舒展,十分醒目,以明艳的百合花比喻自己的恋人美貌出众。
18世纪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啊,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六月里迎风初开;/我的爱人像支甜甜的曲子,/奏得合拍又和谐。”在西方,红玫瑰是爱情的象征,六月里的玫瑰更是娇艳烂漫,透着火辣辣的热情与活力;甜蜜歌曲则写出爱人的欢快、爱情的和谐。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露西》:“她沐了三年阵雨和阳光”,“世界上没比她更可爱的花”,“一朵半隐半现的紫罗兰/开在长青苔的石旁。”“像幼鹿那样的欢闹/那样在山上或草上奔跑。”她“散发在空中的芬芳馥郁,没知觉的万物宁静无语”。紫罗兰,一束束紫色的小花,另有紫红、粉、白等色,花朵非常美丽,与玫瑰一样,在西方被视为“爱情花”。据希腊神话,司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因爱人远行,依依惜别,分手时她止不住掉下泪来,泪珠滴在地上,第二年便发芽长枝开出一朵朵又美又香的花,这就是紫罗兰花,从此紫罗兰带着维纳斯爱神的寓意便成为多情的化身。以紫罗兰喻情人,足见她的多情美丽。再拟之“幼鹿”,神传出露西的活泼可爱,天真童稚,似乎世界万物都在感受她的清纯气息。其他诗人笔下也常以“小鹿”来写美人,也许这一意象恰切吻合了西方姑娘的性情,如拜伦《雅典女郎》中“小鹿般迷人的眼睛”,沃勒《咏腰带》:“这是我天堂的最外一圈,是圈住那可爱小鹿的围栏;我的爱和希望、欢乐和苦痛,都在这圈子里团团地活动。”所以西方女孩总体呈露开朗、多动的形象。
19世纪英国诗人济慈《无情的妖女》:“骑士啊,是什么苦恼你/独自沮丧地游荡?/湖中的芦苇已经枯了,/也没有鸟儿歌唱!”“我在草坪上遇见了/一个妖女,美似天仙/她轻捷、长发,而眼里/野性的光芒闪闪。”“她带我到了她的山洞,/又是落泪,又是悲叹,/我在那儿四次吻着/她野性的、野性的眼。”诗人一再强调让他神魂颠倒的“野性”的眼睛,也许在英姿飒爽的骑士文化中孕育的审美视点,“妖女”“野性”的眼睛才能有火焰般的媚惑力量。
19世纪德国诗人海涅的《抒情的插曲》第10首:“荷花心惊胆战/害怕烈日光辉,/低垂粉颈入梦/等待夜幕低垂。/她的情郎月亮/倾泻清光唤她,/花儿亲热地冲他/揭去脸上的轻纱。/荷花盛开怒放/默默仰望高处,/她哭得直颤香气四溢/因为爱情和相思之苦。”诗中“荷花”带有情欲象征,向情郎“盛开怒放”,因为相思而“哭得直颤”,情绪起伏、外露。中国古典诗词常用“荷花”意象,是“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雅洁象征,意态宁远。由同一意象,更明晰反映了中西诗风的相异。
2.轻快直率、热烈奔放的言情风貌
以下论析19世纪中期之前,西方情诗的整体风格。而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现代主义诗潮迭起,法国象征派、法国后期象征派、英美意象派、英美现代派等诗人的作品,整体上已趋向朦胧表达,诗歌的言情特征有了改变。这些现代主义质素,对中国二三十年代的象征派、现代派,40年代的九叶派,以及50年代后的台湾、香港、澳门的现代主义诗歌都有强大影响,这些将在下文结合中国现代情诗的发展具体论析。
19世纪中期之前,西方情诗基本呈现轻快直率、热烈奔放的格调。与中国诗词多用暗喻、隐语不同,西方情诗惯用明喻。“我的爱心直像是夹带着雷电的色雷斯北风”,“好似山风摇撼一棵橡树,爱情摇撼我的心”,这些古希腊情诗中携带电闪雷鸣的语句,显示了民族气质的强悍方面。
《圣经·雅歌》中的男女爱情,表现得轻快、愉悦:“起来吧,亲爱的,/我的美人,跟我一起走吧!/你看,冬天过去了;/雨季已经过了。/郊外百花盛开;/鸟儿唱歌的时候到了,/在田野间已可听到斑鸠的声音。/无花果开始成熟了;/葡萄树也开花放香。/起来吧,亲爱的,/我的美人,跟我一起走吧。”在春光如画中,恋人尽情游赏,心态安逸无虑。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的德国诗人歌德说:“爱情的散步就是天国的跳舞。”这句诗经典地形容了徜徉爱河的幸福心境。《良夜》:“如今我离开这间小屋,/我的恋人曾在此栖身,/我轻移着悄悄的脚步,/通过荒凉阴暗的森林。/月光透过橡树和灌木,/西风通告她的驾到,/桦树对她鞠躬拜伏,/撒出最甘美的香料……”月光斑驳的橡树和灌木林中,诗人热切期待他的情人翩然到来。笔墨轻捷流动。《五月之歌》:“哦,爱啊,爱啊,/灿烂如金,/像早晨的云/漂浮山顶,啊,姑娘,/我多爱你!/你眼光炯炯,你多爱我!/像云雀喜爱太空高唱,/像朝花喜爱/天香芬芳……”男女情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意象轻灵飘动,色泽、音声纷繁,欣悦之情四溢,深富浪漫气息。《无休止的爱》等均有此风。
19世纪德国海涅的《诗歌集》是一部以爱情诗为主的诗集,以诗人不幸的爱情生活为基础。其中《梦中幻影》第五篇,当看到自己心爱的姑娘和别人结婚时,诗人写道:“我那疯狂的热血为何奔腾不已?/我的心为何在狂焰中熊熊燃烧?/我的热血沸腾汹涌激荡,/凶猛烈焰把我的心烧烤。”这样水深火热、灼烧毁灭地激烈表白内心痛苦,在中国诗人笔下绝少出现,不是痛苦程度有减,而是因为民族性情、诗歌传现看重内敛、含蓄。海涅《还乡曲》第六十首:“我那深藏不露的心爱着你,/它爱你为你裂成碎片;/我的心破碎颤抖鲜血直流,/而这一切你全然不见。”鲜血迸流、触目惊心,此类比喻集中呈现出西方情诗直率表达的写作习惯。
19世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的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我愿意是云朵,是灰色的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地飘来荡去,/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阳刚中的温柔,中国情诗向来缺少这样的丈夫气概。诗中有欧洲的骑士遗风,以深沉有力的男性毅力,支撑起对爱人呵护的一方天空。这首诗在50年代及70年代末、80年代风靡中国,应该是其中的阳刚气质撼动人心。
19世纪英国女诗人勃朗宁夫人写给罗伯特·勃朗宁的情诗《我是怎样地爱你》:“爱你,以昔日的剧痛和童年的忠诚,/爱你,以眼泪、笑声及全部的生命。/要是没有你,我的心就失去了圣贤,/要是没有你,我的心就失去了激情。/假如上帝愿意,请为我作主和见证:/在我死后,我必将爱你更深,更深!”热烈的爱情誓言,并把恋情延展到天堂。西方女诗人的情诗也普遍具有直诉性。
19世纪英国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生日》:“我的心像只鸣啼的小鸟/在柔润的枝条上住着巢/我的心像棵苹果树/累累的硕果压弯了腰/我的心像个虹彩的贝壳/在平静的海上轻轻荡漾/我的心比这些还更欢畅/因为我的爱情已经来到。”诗风轻盈、欢快,情感甜美、澄澈,给人以翠鸟啼柳、清波耀金的审美感受。
20世纪苏联诗人叶赛宁《浑黑的夜晚》:“丘陵上白桦像蜡烛,/月亮的羽翼银子般晶莹。/可爱的心肝儿,走出来吧,/来听听这琴手的歌声!//我们漫步,弹拨着六弦琴,/让我揭去蒙在你头上的纱巾。/凝视着姑娘美丽的面孔,/使我如此丢魄失魂。//向着暗淡的楼顶,沿着绿色的树林,/踏过盛开白芷花柔软的草坪,/我把你带到坡下,/直到出现罂粟花般的黎明。”动情的幽会,画面感极强,色彩带上了月夜的神秘、黎明的绚丽,音乐悠扬浪漫,美人披纱迷蒙,流畅的节奏中深具情节,历历如在目前。




推荐阅读:

里尔克诗3首

魏尔伦诗5首

尼采诗9首

波特莱尔诗4首

雨果诗4首

雪莱诗2首

黑塞诗22首

歌德诗7首

叶芝诗13首

卡尔·桑德堡诗10首

约翰·但恩诗15首

柯尔律治诗16首

英国桂冠诗人作品

里尔克诗11首

普希金诗20首

叶芝诗16首

哈洛·品特诗9首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20首

雪莱诗5首

威廉·华兹华斯《我们是七个》

威廉·华兹华斯《不朽颂》

罗伯特·勃朗宁诗8章

约翰·弥尔顿《利西达斯》

D·H·劳伦斯诗23首

罗伯特.勃朗宁诗22首

华莱士·史蒂文斯诗7首

罗伯特·彭斯诗14首

迪伦·托马斯诗6首

托马斯·哈代诗13首

威廉·布莱克诗20首

叶芝诗14首

泰戈尔《生辰集》

埃德温·缪尔诗4首

米蕾诗2首

塞西利亚·梅雷莱斯《咏叹调》

安德拉德《海滩上的安慰》

安德拉德《在路中央》

塞西利亚·梅雷莱斯《夜》

达尔维西《巴勒斯坦的情人》

伊克巴尔《神和人》

伊克巴尔《给旁遮普农民》

巴赫曼《给我说明,恋人》

巴赫曼诗2首

艾米莉·狄金森诗13首

巴赫曼诗8首

巴赫曼《献给太阳》

韦尔弗《我做了一桩好事》

韦尔弗《致读者》

特拉克尔诗10首

特拉克尔《辉煌的秋天》

特拉克尔《孤独者的秋天》

普希金诗36首

黑塞诗15首

雪莱诗11首

勒内·夏尔《形式分享》

帕克夫人诗5首

勒·克莱乔《云住寺,秋雨》


黑白斑斑乌间鹭 明窗净几谁知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