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修·阿诺德《多佛海滩》

英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马修·阿诺德,出生于1822年,英国近代诗人、教育家,评论家。拉格比公学校长、托马斯·阿诺德之子。曾任牛津大学诗学教授(1857~1867)。主张诗要反映时代的要求,需有追求道德和智力“解放”的精神。
其诗歌和评论对时弊很敏感,并能做出理性的评判。代表作有《评论一集》、《评论二集》、《文化与无政府主义》、《吉卜赛学者》、《色希斯》和《多佛滩》等。
阿诺德出身于教师家庭,其父托马斯·阿诺德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曾任有名的拉格比公学的校长。1841年他进入牛津大学学习,1844年毕业,1847-1851年为兰斯当公爵的私人秘书。从1851年开始被公爵委任为学校视导,直至1886年。1859年加入纽卡斯尔委员会,调查英格兰普通教育状况。1865年受唐顿委员会指派,就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中、高等教育提出报告。1885年奉命考察德国、瑞士、荷兰、法国的自由教育,以及教师地位、培训及待遇等,其考察报告对国家制定教育法规、政策有一定影响。
任学校视导期间,提出许多改进教育的建议,多为当局采纳。强调阅读文学著作的重要性及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认为语法具有心智训练价值。要求教师向学生敞开胸怀,鼓励青年教师花更多的时间于文学,并自修伦敦大学的课程。与其父一样不重视科学教育,亦不注重教育理论的科学基础而注重实效。在英国教育史上,阿诺德父子均有重要影响。著有《报告集》,出版后即被指定为教师候选人的必读书。
阿诺德任牛津大学诗学教授长达十年。诗歌灵感得之于古希腊作家,歌德,华兹华斯,写过大量文学,教育,社会问题的随笔,猛烈抨击英国生活和文化方面的地方主义,庸俗风气,功利主义,成为当时知识界的批评之声,影响了托·斯·艾略特,利维斯等一代文人。1849年,他发表第一部诗集《迷途浪子》。他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闲暇进行文学创作,但即便是业余之作却已使他得以跻身于维多利亚时代主要作家的行列。
在中国较为流传的散文为《英国民族的精神》。阿诺德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1850年代,1860年后主要从事散文写作,写下了大量的文学评论和社会评论作品。阿诺德的诗作主要收集在《诗集》、《诗歌二集》和《新诗集》中。其批评论著有《评论集》、《文化与无政府》《文学与教条》《评论荷马史诗译本》和《评论集》等。
除此之外,阿诺德还提出了关于文化教育的独特见解。阿诺德认为,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普遍存在着文明缺陷,是一个文化普遍缺失的时代。因此他提出只有文化才是解决社会混乱的有效手段。他希望通过教育使文明的理念渗透到每个人的心中,从而使整个民族变得有文化,达到一种普遍完美的状态。阿诺德眼中的文化,是一种具有前瞻性、预见性的力量,它致力于人自身的、内在的转变。根据阿诺德的理解,文化是指“通过阅读、观察、思考等手段,得到当前世界上所能了解的最优秀的知识和思想,使我们能做到尽最大可能接近事物之坚实的可知的规律,从而使我们的行动有根基,不至于那么混乱,使我们能达到比现在更全面的完美境界”。
在教育方面,阿诺德还大力倡导古典教育。阿诺德生活的时代,社会生活动荡不安所带来的混乱使大众感到绝望、沮丧和倦怠。物质财富的丰富和精神信仰与价值观念的缺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阿诺德认为,为了使大众更好地理解当代生活的复杂性,需要从历史上寻找能提供人们以精神慰藉的精神养料。于是,阿诺德试图从古典文学中寻求解决方案,以拯救当时的整个社会。他曾指出,希腊精神在人类精神发展进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阿诺德极力主张为人们提供关于希腊精神的信仰及著作。
古典名著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条途径,才能使大多数的人得以接触古希腊罗马的思想,进而实现思想道德各方面的提升。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稳步提高。伴随着“金钱至上”观念的盛行,一部分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传统的美德与价值观念逐渐被抛到脑后。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显得极为重要。阿诺德提出的通过文化教育来实现人的知识、道德各方面完美的状态值得借鉴。只有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水平提高了,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地向前发展,才能实现完美的状态。在教育过程中,知识固然必不可少,但思想价值观念的养成更加重要,这便是阿诺德所说的文学的道德作用。LEAD人物君想说,阿诺德崇尚经典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经典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我们青年人应该多读经典,从阿诺德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充分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协调发展,践行利他之心,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Dover Beach

Matthew Arnold


The sea is calm to-night,

The tide is full, the moon lies fair

Upon the straits; -- on the French coast the light

Gleams and is gone; the cliffs of England stand,

Glimmering and vast, out in the tranquil bay.


Come to the window, sweet is the night-air!

Only, from the long line of spray

Where the sea meets the moon-blanch'd land,

Listen! you hear the grating roar

Of pebbles which the waves draw back, and fling,

At their return, up the high strand,

Begin, and cease, and then again begin,

With tremulous cadence slow, and bring

The eternal note of sadness in.


Sophocles long ago

Heard it on the Aegean, and it brought

Into his mind the turbid ebb and flow

Of human misery; we

Find also in the sound a thought,

Hearing it by this distant northern sea.


The sea of faith

Was once, too, at the full, and round earth's shore

Lay like the folds of a bright girdle furl'd.

But now I only hear

Its melancholy, long, withdrawing roar,

Retreating, to the breath

Of the night-wind, down the vast edges drear

And naked shingles of the world.


Ah, love, let us be true

To one another! for the world which seems

To lie before us like a land of dreams,

So various, so beautiful, so new,

Hath really neither joy, nor love, nor light,

Nor certitude, nor peace, nor help for pain;

And we are here as on a darkling plain

Swept with confused alarms of struggle and flight,

Where ignorant armies clash by night.




马修·阿诺德《多佛海滩》


今夜,大海风平浪静, 

潮水高涨,月光倾洒在海峡之上;

法兰西对岸的灯光, 

忽明忽暗;英格兰的峭壁 

耸立在静谧的海湾,沉郁苍茫 ;  


窗前的晚风如此清爽! 

月光下 

漫长的海岸线 

却传来低沉的咆哮。 

那是浪花在退去中将卵石翻滚,  

又涌来将它们推向高滩的声音。 

它们周而复始, 

缓慢,战栗, 

一如永恒的悲调。


古时索弗克斯

曾聆听过爱琴海的波涛, 

令他想到

此消彼长人世的苦恼。 

而今遥远北海的声音, 

也令人感触良多。


永恒的大海曾经浩浩汤汤,

用它洁白的腰带 

环绕全球的海岸, 

而今我只能听到 

它悠长而消沉的悲鸣, 

应和着晚风的呜咽, 

退缩到悬崖之下

黑暗和裸露的沙滩。


爱人啊,愿我们真诚相待, 

因为眼前的世界,

看似梦幻般 

多姿多彩,美好新奇, 

其实无喜、无爱,无光, 

无信、无宁、无助; 

我们身处黑暗的荒原,

已被无知军队混战中的

挣扎和逃遁所淹没。

长 风 译



宋 诗 的 特 色

说到宋诗的特色,人们自然要提到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其实,这只是宋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除此而外,它与其他朝代诗歌比较,尤其是与唐诗比较,以及与宋词比较,在内容题材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下面试就这两个方面对宋诗的特色加以说明。
1、艺术表现上——以文为诗
以文为诗,就是用古代散文的章法写诗,像散文那样在诗中说理、议论。
诗歌是韵文,而且以抒情为主。唐以前的诗歌,以文为诗的现象虽然也有,但没有形成一个时代的风尚,也没有形成某个作家的创作特色。到唐代,以文为诗的现象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大诗人杜甫,其诗“散语可见”(刘辰翁《须溪集》卷六《赵仲仁诗序》);古文家韩愈,以文为诗已自成特色;晚唐的杜牧、李商隐也好于诗中发议论。但是,这一切在唐代诗坛并没有引起大的反响,更谈不上能够改变唐代诗风。就是像韩愈那样的作家,人们也只恭维他的散文,而对于他的诗则另眼相看了。
到宋代情形就不同了,古文家欧阳修不仅推尊韩文,而且学习韩诗。明确地说,主要是学习韩愈的以文为诗。如他的《飞盖桥玩月》一诗,其中就用了与、乃、于、其、所、夫、之、岂、而、唯等等虚字,也用了散文的句法,很像一篇押韵的散文。其他的如《重读徂徕集》,滔滔议论,为石介鸣冤纾忿,好似一篇政论文。欧阳修的这类诗很明显是受韩愈以文为诗的影响。正如方东树所指出的:“六一学韩,才气不能奔放,而得其情韵与方法,此亦诗家深趣。”(《昭昧詹言》卷九)
由于欧阳修在政界、文坛的特殊地位,由于他的积极倡导和创作实践,带动了不少诗人向韩愈学习。清人叶燮指出:“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原诗·内篇》)这么多著名诗人学韩愈,以文为诗也就成了北宋诗坛一股强大的潮流。这样,宋诗与唐诗不同的特色形成了。清人赵翼曾指出:“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瓯北诗话》卷五)这样的概括是较为恰当的。
到了南宋,随着理学的盛行,诗歌中这种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更为发展。如果说以文为诗的特色在北宋诗坛上,给人的感觉是“别开生面”,那么南宋诗坛这种感觉就不是那么突出了。
2、内容题材上——爱国诗多,爱情诗少
如前所说,尖锐的民族矛盾贯穿宋王朝的始终。无论是外族军队的烧杀声,还是沦陷区人民的眼泪;无论是投降派的罪恶行径,还是抗战派的不屈精神,无不时时震动诗人的心弦,激起诗人的时代责任感。他们拿起笔,或者揭露外族侵扰者的种种罪行,或者谴责投降派的卖国行径,或者抒发报国之志、爱国之心,或者表现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可以说这种民族的正气,爱国的强音,成为有宋一代诗歌的重要主题。
在北宋,早在王禹偁的诗中就可以看到这类诗篇,他的《对雪》诗,对“边塞兵”不辞辛苦“荷戈御胡骑”,表示崇敬和同情;对自己身为朝官,“且乏安边议”,深感不安。以后,梅尧臣的《送马仲涂司谏使北》,苏舜钦的《庆州败》、《吾闻》,欧阳修的《边户》、《宝剑》,王安石的《河北民》、《澶州》,司马光的《塞上》、《边将》,苏轼的《阳关词赠张继忍》,黄庭坚的《次韵游景叔闻洮河捷报寄诸将》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矛盾,抒发了诗人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
在南宋,随着民族矛盾的一天天激化,诗歌中所表现的爱国主题更加突出,所抒发的民族正气、爱国感情更加强烈。
南渡之初,许多诗人对北宋灭亡,朝廷南迁,宋金两国以淮河为界,半壁河山沦为异族统治,深为忧愤和不满。诗人陈与义的《伤春》,理学家刘子翚的《汴京纪事》二十首,女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以及忠臣李纲、爱国将领岳飞等人的诗篇,大都表现了这类爱国情绪。从他们的诗篇中还可以看到,诗人们并未失去恢复中原的自信心。陈与义在《伤春》的结尾这样写道:“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诗人从宋朝帅臣向子諲(yīn)坚守潭州八日而不降金,看到了民族的精神所在。至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胆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真节报君仇。斩除元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岳飞《驻兵新淦题伏魔寺壁》);“寸心报国浑忘老,四路喧风静不哗。只愿吾皇假日月,直从襄汉定中华”(李纲《初入澶州》)等等诗句,更充满报国的决心。
在中兴诗人中,杨万里的《初入淮河》四绝句,对宋金以淮河为界无比感慨,对宋王朝安于现状,不思北伐,进行了讽刺。以写田园诗著称的范成大,也写了七十二首绝句来抒发他出使金朝沿途的感慨和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表现出中原人民强烈的民族意识。而陆游更以他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写下了大量的诗篇,如《金错刀行》、《关山月》、《书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等,传诵人口,鼓舞了后代无数爱国志士。可以说,他的诗集是宋代爱国诗之大成。
到了南宋末年,诗人们看到宋王朝大势已去,悲愁不已。他们在诗中或者讽刺朝廷的腐败无能,或者怀念过去的爱国志士,或者歌颂为国捐躯的人们。江湖诗人刘克庄、戴复古写的《戊辰即事》、《军中乐》以及《淮村兵后》等就是此类诗篇。南宋灭亡前后,文天祥的《指南录》,汪元量的《湖山类稿》以及谢枋得、郑思肖、林景熙、谢翱等人的诗歌,抒写亡国之痛,黍离之悲,深沉感人,将宋代诗歌的爱国之声唱到了最后。
另一方面,由于宋代的社会现实,由于理学对宋诗的深刻影响,在人们的心目中,诗和词在表现内容上各有其责。似乎诗只能写重大题材,其他如相思爱情之类的内容只好留给词去表现了。所以,相思爱情在宋词中比比皆是,而在宋诗中却寥寥无几。就是同一作家的创作,情况也是如此。如宋代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柳永,他的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写离别之苦,完全是个人的绵绵情思的抒发;但是,他的诗《煮海歌》却反映盐民劳动的艰辛,生活的痛苦,接触到了社会现实。又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词是那样的充满柔情,而她的诗作《夏日绝句》,却又结合国家的形势,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宋代文学中的这一现象,后来有人就用“诗庄词媚”四个字来概括(《词学全书·古今词论》引李东琪语),是颇能说明问题的。




推荐阅读:

普希金诗21首

马林·索雷斯库诗22首

泰戈尔《叶盘集》

屠格涅夫散文诗31首

菲利普·锡德尼诗19首

鲁米诗8首

泰戈尔《爱者之贻》

乔治·鲍威林诗12首

黑塞《流浪者的宿处》

黑塞《赠一位中国歌女》

朱迪斯·赖特《列车旅程》

戴维·坎贝尔《夜播》

霍普《鸟的殒亡》

霍普《普罗米修斯被释》

保罗·策兰诗27首

米华殊诗8首

罗伯特·戴维·菲茨杰拉德《酒杯》

斯莱塞《五次钟声》

布伦南《徘徊者》

雪莱诗11首

博尔赫斯《老虎的金黄》

博尔赫斯《大海》

玛丽·吉尔摩《年迈的植物湾》

玛丽·吉尔摩《别闷闷不乐》

玛丽·吉尔摩《民族主义》

曼努埃尔·多斯·桑托斯·利马《归来》

埃布·沙迪《从天上来的》

邵基《尼罗河》

普希金诗21首

谢默斯·希尼《个人的诗泉》

谢默斯·希尼《玩耍的方式》

狄兰·托马斯《没有太阳,光就降临》

狄兰·托马斯《那只签署文件的手》

狄兰·托马斯《我与睡眠结伴》

狄兰·托马斯《我切开的面包》

D.H.劳伦斯诗19首

狄兰·托马斯《我看见夏天的男孩》

狄兰·托马斯《羊齿山》

狄兰·托马斯《十月献诗》

狄兰·托马斯《特别是当十月的风》

狄兰·托马斯《死亡也不得统治万物》

狄兰·托马斯《通过绿色的茎管催动花朵的力》

王尔德《歌》

艾米莉·狄金森诗4首

狄金森《在冬季的午后》

狄金森《我是小人物》

狄金森《篱笆那边》

狄金森《成功》

王尔德《黄色交响曲》

王尔德《济慈情书被拍卖有感》

王尔德《林中》

狄金森诗20首

狄金森《灵魂选定她的同伴》

狄金森《晨昏》

狄金森《随着剧痛之后》

狄金森《我为美而死》

狄金森《我见过垂死的眼睛》

狄金森《因为我不能停步等死神》

狄金森《造一个草原》

叶芝《长久沉默之后》

叶芝《驶向拜占庭》

叶芝《丽达与天鹅》

叶芝《茵纳斯弗利岛》


宁唱采菱曲 休歌杨白花 菱生犹有蔕 花去落谁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