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摄影史上最重要的5本画册

南艺翻译小组 1908阅览室 2022-12-25



© Robert Frank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皆为美国人:五本摄影书

文 | 戴维·卡帕尼

译 | 南艺翻译小组(徐倩茹)


现代美国已成为一种项目、一种实验。因此,美国自身的影像显得尤为重要。评论家范·威克·布鲁克斯(Van Wyck Brooks)曾写道,19世纪的美国民族文化中弥漫着“理想主义式巨大而模糊的云层”。现有的这些美国影像形态各异,无孔不入,但最为重要的是对这片“云层”之下的平凡生活、日常场所和人民群众的关注。


关注这些事物的主要人物有马克·吐温、爱德华·霍普、菲茨杰拉德、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雅各布·劳伦斯(Jacob Lawrence)、威廉·福克纳、道格拉斯·塞克(Douglas Sirk)、拉尔夫·埃里森(Ralph Ellison)、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海伦·莱维特(Helen Levitt)、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罗伯特·奥特曼(Robert Altman)以及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这份长名单中既有主流派也有先锋派,但相同的是,这些大师的作品都以一种平等的民主思想看待所有人,并使我们体会到一种由异化所导致的疏离感(无论是对于陌生人,还是熟人)。


© Robert Frank


20世纪30年代,随着画报的兴起,美国在如何界定国家文化认同这一问题上争议不断。作为官方宣传、社会纪实和发表异见的工具,摄影一直备受争议。当1936年《生活》(Life)杂志创刊时,它所带有的意识形态力量就已清晰可见。许多人不喜欢这本杂志的怪诞、煽情,以及自恃地将“主流”当作粗俗的平民主义。在受《财富》(Fortune)杂志委托期间,沃克·埃文斯和詹姆斯·艾吉(James Agee)提交了一份申请,建议将《生活》杂志的一部分工作交由他们打理。作为编辑顾问,他们将为新闻写作的实验形式提供空间,并采用一种全新视觉方法(没有过于艺术化和戏剧化的成分,但也不会像莱卡摄影那样过于随意)。为了处理从杂志运行到页面排版的所有事务,他们申请了一间办公室和每周100美元的劳务费。但最终,他们的这份申请被拒绝了。


画册是杂志的一种替代品。虽然画册的读者远比杂志少,但它在政治上的妥协和形式上的束缚也会更小。1941年,埃文斯和艾吉出版了《现在,让我们赞美伟大的人》(Let us now Praise Famous Men),最初仅售出400册。1938年,埃文斯出版了《美国影像》(American Photographs),销售情况也只是稍好一些。但是,画册不同于生命周期较短的杂志,它的影响力是经久不衰的。画册可能会被反复地阅读、评论、阐释甚至再版,还可能会不断找到新的读者并对他人的作品产生影响。确实,从《美国影像》到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The Americans,1958/59年),雅各布·霍尔特(Jacob Holdt)的《美国图片》(American Pictures,1977年),乔尔·斯坦菲尔德(Joel Sternfeld)的《美国前景》(American Prospects,1987年),一直到道格·里卡德(Doug Rickard)的《新美国图片》(A New American Picture,2010年),都能有所体现。


© Walker Evans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那文中所提到的“美国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呢?答案也许从一开始就是模糊的。埃文斯拍摄的《美国影像》是特别具有美国特色吗?还是说他的主题与美国有关?或是两者皆有?她的这些照片是在陈述事实还是蓄意挑衅?是要抵制并取代以往的美国照片吗?是有所隐喻吗?其实不然,这些摄影项目都是基于真诚的干预行为,试图以开放的态度对这个国家的现状和未来进行审视。


虽然“美国人”一词容易让人联想到“理想主义的云层”。但其实,真正的“美国人”所体现的应当是一种勇于直面自身缺陷的精神。在拍摄时,对美国持有异议并不等同于反美,相反,或许还能让作品更具“美国人”精神。



01

沃克·埃文斯,《美国影像》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美国影像》一书发表于埃文斯在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个展之际,融合了他从欧洲书籍和杂志中学到的排版经验,将其敏锐观察到的事物(被现代进步所侵蚀的身体、脸部以及建筑)进行编辑排序。这些照片中没有名人,也没有高耸的摩天大楼——实际上,根本毫无新奇之处,他所拍摄的是一个令人失望的世界。


但是,这些照片的编排充满隐喻和挑衅,与《生活》杂志中圆滑老练的摄影报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导师及赞助人林肯·科尔斯坦(Lincoln Kirstein)协助他完成了本书的编排。此外,书中使用了现代摄影编辑的两个重要方式:一是主题和形式相关联的排版;二是美国本地的建筑图录。随着图像一次又一次地传播,其排版中所暗含的政治隐喻很容易被人忽视。但毋庸置疑,这本书可以看作是现代美国摄影的开山之作。



02

罗伯特·弗兰克,《美国人》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美国人》一书的情感基调和拍摄手法都与埃文斯的作品大相径庭,但他们拍摄的肖像作品却十分相似:都以巧妙的反讽方式表现美国本土符号。弗兰克的作品以一种外来者的视角进行拍摄,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埃文斯作品中冷冰冰的疏离感。模糊的画面、失衡的构图以及一些无法预料的意外都被记录下来,这些都象征着战后几近破裂的生活。因此,这些来自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片断看上去似乎是错乱、失常的。


弗兰克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描绘现代生活的平庸(前提是既不屈服于它,也不试图消解它)。如今,这一问题已成为当代摄影中的核心议题,但弗兰克并未给出答复,而是将问题留给了其他人。



03

乔尔·斯坦菲尔德,《美国前景》

“前景”(Prospect)就好比“视野”,又或是“一个有可能发生的未来”。乔尔·斯坦菲尔德拒绝快照,热衷于使用稳重的8×10英寸大画幅相机。相对那些看似经典的作品集而言,《美国前景》似乎不是那么地完美,但其中许多照片都具有奇特的元素并置:一位消防员正在灭火,而另一位成员却若无其事地挑选南瓜,画面中南瓜和火焰的颜色遥相呼应;一个篮球架在荒无人烟的新郊区“站岗”;一朵可爱的花儿在跑车旁闪烁着,它们都呈现出狂野的粉色。这种看似理想的半乡村生活实际上是一个荒诞不经的世界,恰到好处地存在于这寂静的影像之中。


一种新型的超现实主义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又或者它一直隐藏在光晕之中?斯坦菲尔德视野中的美国宛如从大卫·林奇(David Lynch)的电影中截取。的确,1987年《美国前景》出版时,林奇导演的电影《蓝色天鹅绒》(Blue Velvet)恰好在郊区的综合电影院热映。



04

雅各布·霍尔特,《美国图片》

当弗兰克从摄影转向电影时,出生于丹麦的雅各布·霍尔特发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摄影之路,用以抵抗“贫穷之诗”这一占据主流的陈词滥调。拍摄时,他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打地铺、寄人篱下,用半画幅相机记录了一个正在不断壮大且被边缘化的美国底层。


1976年,他返回丹麦,将精心拍摄的底片进行整理,这些底片都见证了他拍摄时的坚定意志。次年,他自行出版了这一作品,名为《美国图片》(Amerikanske Bllleder)。这本摄影书的布局十分高效,将纸张的每一处都物尽其用,同时配了大量文字加以解释,揭露了贪污腐败、毒品滥用、种族歧视、不到位的住房医疗保障以及日益恶化的教育等社会现状,在出版后不久便成为了畅销书。1985年,霍尔特回到美国,以《美国图片》(American Pictures)为名再次出版了这本摄影书,并在数百所大学对这一作品进行介绍与展示。



05

道格·里卡德,《新美国图片》

2007年,谷歌公司推出了“街景视图”,这是一种世界性覆盖的互联网街道实景图像。照相车独自地在街道上进行巡视,每隔20米便自动进行环绕式拍摄,最后将照片拼接成便于屏幕浏览的全景图。在这一“街景视图”中,城市中心地区拥有最高覆盖率和清晰度。《新美国图片》中的人物有时单独出现,偶尔也三两成群。


本书所呈现的地区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种族、阶级相交织的政治问题,因此,谷歌公司对人的脸部进行了模糊处理。里卡德更倾向于使用35mm相机拍摄电脑屏幕,而不是沿用以往“街头摄影师”的拍摄方式。确实,《新美国图片》是街头摄影漫长进程中的一种的合理延伸,它将民族志研究、个人化观察和有针对性的文化干预为融为一体。本书初版印了200册,2012年由《光圈》(Aperture)出版社再次出版。



文章

Aperture, No.209, pp.36-41.


作者

戴维·卡帕尼(David Campany)是一名享有声誉的英国作家、策展人与艺术家,现为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策展部主任。著有《艺术与摄影》《摄影与电影》《沃克·埃文斯:杂志作品》《大路:摄影与美国公路简史》等。


译者

南艺翻译小组是由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曹昆萍副教授率领摄影专业在读硕士生组成的翻译团队,致力于将国外优秀的摄影文论引入国内,以飱广大摄影专业人士及爱好者。该团队力图以客观严谨的学术态度还原原著,希望与读者一起共同营造多元的学术环境。



# 新 书 首 发

摄影史论爱好者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摄影美学-遗失与留存(第2版)

作者 | 弗朗索瓦·苏拉热

译者 | 陈庆 张慧

出版社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 2021年12月

定价 | 72.00

预售包邮价52.60 元



法国当代摄影理论经典之作本书探讨摄影为何以及如何是一门艺术全方位呈现摄影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

《摄影美学》是一本摄影理论著作。作者的目的在于构建一种基于理性的摄影美学。本书围绕三个主要问题,探讨摄影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摄影与现实是什么关系?摄影作品的特性是什么?为什么摄影艺术处于当代艺术的核心,甚至自身是当代艺术的核心?                                        

编辑推荐 ◎ 经典摄影理论著作全新升级自1998年问世以来,《摄影美学》已在法国再版多次,被译成全球多种语言。第2版更将近二十年间新兴的数码摄影、自拍纳入探讨。 ◎ 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并存在这本关于摄影美学的笔记中,作者围绕多位读者耳熟能详的大师之作展开论述:卡蒂埃-布列松、朱莉娅·玛格丽特·卡梅隆、杜安·迈克尔斯、威廉·克莱因、唐·麦库林、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雅克-亨利·拉蒂格、黛安·阿勃斯、安娜·福克斯、托诺·斯塔诺、曼·雷……作者更以“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为方法论,不仅审视摄影的成品——照片,亦审视摄影行为、摄影活动,未完结的创作,照片的展示、流通与接受的操作。 ◎ 多角度、全方位勾勒摄影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摄影客体:摄影与真实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为何相信摄影可以“还原真实”?摄影向我们交付了什么样的“真实”?摄影作品:什么称得上是一件摄影作品?作品如何得以有效呈现?摄影作品如何批判真实、表象以及艺术本身?摄影艺术:摄影艺术与其他艺术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 从思考摄影,到超越摄影真实与真实的表象、主体与客体、存在与时间、生命与死亡、艺术与无艺术、创作与技术、碎片与作品、摄影艺术与其他艺术……作者以对摄影的美学思考折射哲学问题,不仅质询摄影与艺术,还质询人类与世界的关系、人类与表象的关系、人类与其自身的关系。







往期推荐



沃克·埃文斯214沢渡朔吉行耕平摄影美学拾城冯立②冯立①秋山亮二盖瑞·温诺格兰德ソノダノア荣荣和映里解海龙浙江摄影出版社王春帅浙江当代摄影王士杰老安蜷川实花路易吉·吉里|薇薇安·迈尔伯汀斯基植田正治欢岛周仰陈灿荣观念艺术庄学本张侯权尤达任安迪·沃霍尔李·弗里德兰德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傅拥军汪雪涯蒂尔尼·吉伦|秋山亮二王轶庶徐小通刘思麟威廉·埃格尔斯顿彼得·比亚洛布热斯基山地俊辉W·尤金·史密斯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徐盛哲尴尬郑傅尔得马西莫·维塔利盖少华马克·鲍尔严明土门拳山本昌男吕楠乔尔·迈耶罗维茨匹兹堡项目西蒙·罗伯茨王兵蒂姆·赫瑟林顿木村伊兵卫拉里·克拉克布鲁斯·戴维森约瑟夫·寇德卡罗曼·贝扎克Eric托马斯·德沃扎克刘昕奥山由之浅田政志葛亚琪张克纯蔡东东川内伦子格利高里·克鲁德逊中平卓马亚历山德拉·桑吉内蒂尾仲浩二陈菠菜王福春庄喆余海波横浪修安妮·戈拉兹贝尔纳·弗孔中古书⑩中古书⑨中古书⑧中古书⑦中古书⑥中古书⑤中古书④中古书③中古书②中古书①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我们的摄影书社群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摄影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