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讲堂 | 《阿弥陀经》的目标与方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妙法音随缘讲
堂堂正正往西方
佛陀出世,对机说法,目的在让众生依教修行,依行证果,所以一部经典,不论其篇幅长短,都一定有它的目标与方法。我们学习一部经典,只要掌握了这部经的目标与方法,就是掌握到了这部经的核心与生命;而后依循经典所示的方法去实践,就必定能够达到目标。这样即使经文一字不识,也可说深入经义;反过来,若不了解一部经的目标与方法,纵然能说能解,也只是辞多义浊,无异戏论。
就这部《阿弥陀经》来说,它的目标是什么,方法又是什么?
这部《阿弥陀经》的目标就是“愿生彼国”,方法就是“执持名号”。
这两句话八个字的经文非常简单明了,但意义却很广大深远,下面末学就从经文及祖释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从经文来说
首先从经文来说,大家都知道本经是世尊无问自说的经典,这当中蕴含着世尊的深切悲心,代表了释尊的出世本怀,所以在经文一开篇就预先将本经的目标与方法做了交待。
第一句“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这就指出了目标——在极乐;
第二句“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就标指了方法——在称名;
第三句“今现在说法”晓谕我们应当愿求往生,闻法得益。
接下来的经文完全是这三句的展开,大分三段:
从“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至“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为依正庄严段。目的是为我们指出本经的目标。
在经文当中,世尊金口劝谕我们“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本经的目标就是“愿生彼国”,也就是愿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所以,这一段经文也可以称为目标段。
接下来从“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到“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是往生正因段,分为二重:
第一重简别非因,也就是把不能往生的因行,所谓“少善根福德因缘”简别出来,让众生不至误解。
第二重显明正因,显明往生极乐的唯一正确方法在“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简单讲就是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所以这一段也就是方法段。
接下来从“我见是利”直到经末为证诚流通段,主要是六方诸佛证明前面所说的目标与方法不虚,浊恶众生但以称名,必定往生极乐净土。
经文的意义十分明了,所以历来对于本经“愿生彼国”的目标,与“执持名号”的方法并无异议,但对于所愿生的国土,也就是极乐世界到底是怎样阶位的国土,执持名号有没有附加条件,要不要达到某种程度的要求,古今众说纷纭,乃至有不少曲解错解。
比如有人认为极乐世界并不怎么超胜,于十方国土中只是最低级的化土,果然如此,纵然往生,也价值不大。又有人认为,极乐虽然高妙,但一般地称名,并不能往生,必须断尽烦恼,证入理事一心,才能往生。这样等于是说极乐世界好是很好,但凡夫不能往生,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正确理解本经的目标方法十分必要。
(二)从祖释来说
下面末学就引用净土宗开宗祖师,世称弥陀化身的善导大师的一首著名的偈语,来说明怎样才算是正确地理解了这部《阿弥陀经》的目标与方法。
这一首偈语叫作 “凡夫入报”之偈,出自善导大师的《法事赞》,正是解释这部《阿弥陀经》当中往生正因段的经文,也恰恰在说明本经的目标与方法。全偈四句:
极乐无为涅槃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
第一句说明目标,后面三句说明方法。
第一句目标,大师用“无为涅槃界”五个字来总括说明极乐世界就是无为涅槃的境界。所谓“无为”,就是不加造作,法尔如是;涅槃即不生不灭。无为涅槃也就是佛本身的境界,所谓“诸佛常住大涅槃”。无为涅槃界也称为“报土”,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中就称其为“莲花藏世界”。所以,众生一旦往生到这样的境界,就能够不加功用的,自然地,快速地成佛,而不必再经过长久的加功修行,因为是无为的、涅槃的境界,否则就称不上无为、涅槃。
如同滴水入海,当下与海同一大咸,同一深广,是不必再经过多少时间,也不必另加努力的,因为海性如是,自自然然,所以天亲菩萨在《往生论》当中就说“性功德成就”。善导大师也说“弥陀妙果,号曰无上涅槃”“即证法性之常乐”“证得无为法性身”“到彼华开闻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
以上经论释文都在说明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是泥洹(涅槃)的境界,所以往生的剎那就能够顿超十地等觉而快速成就佛果。
接下来第二句,这样的境界,善导大师说“随缘杂善恐难生”。这一句是在解释“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的经文,目的是“简别非因”。也就是说极乐世界的境界太高了,是涅槃的境界,必须要有与涅槃界相应的因才能往生,才是因果相符。如果以生灭法为因,怎么会得到不生灭的果呢?必须是不生灭的因才可以契入不生灭的果。
什么是“随缘杂善”呢?就是众生各随自己的缘所修的一切善事功德,不论禅也好,天台、华严、三论、唯识,只要还没有达到三轮体空,没有证入无生法忍,统统属于有生、有为、有漏,称为“随缘杂善”。“如果要靠这些求生无生、无为、无漏的极乐世界,恐怕就不能往生”。
那要怎么办?接下来第三、四句“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这两句偈语是在解释经文当中“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的,目的是为了显明往生的正因。
意思就是说随缘杂善不能到达涅槃的境界,所以才使得阿弥陀佛在第十八愿当中为我们选择专称他的名号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也在《阿弥陀经》当中也为我们选择了“执持名号”这个方法。所以这里的如来双指释迦、弥陀,显示二尊一致。
这里的“要法”也就是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最最关键的法,也就是“教念弥陀专复专”,就是专念弥陀佛名。如果我们这样去落实,这就不是随我们自己的缘,而是随阿弥陀佛的缘,那就不是“随缘杂善”了。
关于“一心不乱”,有人站在自力修行的立场上,解释得很艰难,让我们闻而生畏,更不用说修行了。但善导大师的解释却很简单——“专复专”。所谓“一心”,一者不二,不二就是专,所以“一心”就是专心;“不乱”就是不杂乱,不杂也是专,所以“一心不乱”就是专心不杂的意思。
在这里,善导大师就用两个专字来解释,专而又,一专到底。这样的解释很简明,很有力量,同时一点不艰难,让人听得懂,做得到。这当中真是饱含了世尊无尽的慈悲与劝嘱,为我们带来了无量的法喜与安慰。
→
回顾与总结
现在让我们稍作回顾与总结。本经的目标是“愿生彼国”,这里的彼国是无为涅槃界,所以更进一步说,本经目标在愿生弥陀报土。本经的方法是“执持名号”,它的内涵是念弥陀专复专,所以方法就是“专念弥陀佛名”。
可见,这部《阿弥陀经》的目标如此高超——涅槃报土;方法却如此简易——专念佛名;摄机如此下劣——浊恶凡夫;得益却如此超绝——速疾成佛。
所以,我们学习这部《阿弥陀经》,如果能够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依准于世尊为我们宣示的、祖师为我们传承的“专念弥陀佛名”的这个方法去实践,就必定能够达成“往生弥陀报土”的这个目标。
诵读:佛龙居士
我 要 赞 赏
(长按扫码,赞赏作者,支持念佛)
灵 瑞 之 声 微 信 公 众 号
灵瑞寺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
区莲花镇灵瑞寺
客堂电话:0731-88267265
微 信 号:15111166481
Q Q: 2064563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