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特朗普减税会在亚洲引起连锁反应吗?


刚刚过去的12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了三十年来最大规模的税改方案。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税科所研究员付广军之前则表示,“面对美国如此减税,不管对(中国)出口企业怎么补贴,恐怕也无法再赢得竞争”,因此中国要“给减税留下空间”。


那么,美国这次的减税行动,究竟是否会引发一波新的减税潮呢?


教授简介

Simon Poh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会计系 副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研究领域:新加坡及亚太地区税务方面的全方位研究、咨询和培训


十二月初,由共和党占据大多数席位的美国国会参议院,批准了大规模减税的税改法案,而该法案将给美国财税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税改,计划在未来10年内,减少上万亿美元的税收。同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也都将有所调整。


今年十二月初,美国参议院批准减税,国际市场对此反应强烈。(资料图片)


这项税改会给美国纳税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辩论仍将继续。至于美国削减企业税的决定,则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当前的税改方案下,美国的企业税将从35%下调至20%(12月22日,在正式签署的法案中最终定为21%,本文发表时该法案尚未签署——编者注)。美国总统特朗普最初希望将税率大幅下调至15%,但随后他宣称自己的“红线”是20%。

 

即便如此,对比近几年来世界其他国家的减税方案,美国这此的举动也已经是相当激进,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了。直到2008年,英国的企业税还高达30%。虽然现任英国政府曾表示希望将税率减至15%,但在今年四月却将税率最终锁定在了19%,并称即使到2020年,也只会降低到17%。


亚洲各国的减税情况


在新加坡,上一次大幅削减企业税是在1986年。当时,政府成立的一个委员会判断,高税率正在削弱国家的竞争力。因此,企业税从40%被降至33%。


同时,该委员会还建议,为了维持经济增长和竞争力,需从直接税转为间接税。1994年,当新加坡决定开始征收消费税(GST)时,企业税进一步降至27%。此后,新加坡逐步减税,最终将税率降至目前的17%。


新加坡的消费税为7%,外国人可在机场退税。(资料图片)


中国在2008年也对税收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结束了外资企业享受的许多优惠政策。当时,中国本土企业的税率为33%,而外资企业的税率通常只有15%。为创造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国统一了企业税,定为25%。

 

2010年,中国台湾也进行了税改,将企业税大幅削减了8个百分点,从25%降低至与新加坡相同的17%。

 

与之相比,亚洲其它国家则选择拉长税改周期,在过去的十年间,每年稳定减税1%至2%。

 

那么,美国这此大规模削减企业税,是否会在亚洲掀起新一波减税潮呢?


溢出效应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这次减税是否可以长期持续、是否会对现在或未来政府的开支造成财政压力。同时,这还将取决于减税是否会刺激经济增长,从而扩大税基,使税收收入不减反增——这似乎正是美国税改支持者们的论调。

 

一方面,那些企业税已经低于20%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除非牺牲部分税收收入,否则似乎很难有进一步减税的空间。

 

另一方面,那些企业税远高于20%的国家,则不可能忽视这次重要的发展契机。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长期以来征收着30%左右的企业税,在过去十几年中从未有过调整。


澳大利亚的企业税相对较高,过去鲜有调整。(资料图片)


而韩国则与全球趋势相背而行,近期宣布将对可征税收入超过3000亿韩元(约2.74亿美元)的企业,将税率从22%上调至25%。

 

实际上,亚洲经济体不应该仅仅关注税率。

 

各国需要对所有潜在税收来源仔细研究,并评估现有税收机制,决定它们是否依然合理。政府不应该以民粹主义的短期性政策,尝试解决结构性、周期性的问题,而是应当审慎评估财政政策,寻找能够支撑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税基。

 

为此,税收方案需要公众的充分认可,要让他们感受到整体税收体系是简单的、平等的,并且充分考虑到了他们需求。这绝非易事。但是,我认为现代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能接受累进税制。





翻译:张成 | 编辑:杨嘉铭

制作:秦豪 | 校对:李嵩皎

文章英文版原载于福布斯Forbes,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原题为Will Trump’s Corporate Tax Cuts Send Ripples Through Asia?

本文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综合整理编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以下学者名字,查看更多评论文章或视频


陈龚涛 | 陈学良 | 陈仁宝 | 陈素娟 | 楚军红 | 戴家宁 | 段锦泉 | 方博亮 方若莲 傅强 | 何龙 | 洪瑞云 | 胡震禹 | 黄宝金 | 黄幸亮 | 柯滨 梁国民 | 梁慧思 | 廖文良 | 李真 | 林金玉 | 林玉萍 | 李利伦 | 李仁 | 刘其章 | 刘玉添 | 卢耀群 | 麦润田 | 钱瑞安 | 钱文澜 | 任启智 | 宋照礼 | 武耀恒 | 肖萍 | 谢慧贤 | 杨楠 | 杨贤 | 张俊标 | 张世进 | 张岩 | 钟基年

 

Alex CAPRI | Andrew DELIOS | Ashok CHARAN | Daniel MCALLISTER | DE PATER, Irene Elisabeth | Johan SULAEMAN | Jayanth NARAYANAN | Jussi KEPPO | Kulwant SINGH | Laina GREENE | Marleen DIELEMAN | Markus TAUSSIG | Michael FRESE | Nitin Pangarkar | Remus ILIES | Richard ARVEY | Robert KIMMEL | Sarah CHEAH | Sumit AGARWAL | Prem SHAMDASANI | Tambyah Siok Kuan | Thompson TE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