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狮城新标签:“心想狮城”
近些年,随着中国游客购买力的增加,新加坡也相继做出许多动作,用以吸引中国游客。
”今年10月,新加坡航空公司旗下的廉价航空,酷航,就和美团旅行开展了合作,在美团上开设了旗舰店。除了这些实打实的动作,新加坡在宣传方面也是不遗余力。新加坡旅游局不单推出了宣传片,还邀请孙燕姿成为“新加坡旅游代言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43y0muai&width=500&height=375&auto=0▲新加坡旅游局中文宣传片《心想狮城》(Singapore – Where Passion is Made Possible)
新加坡在旅游方面的这些动作,在国立大学商学院的陈学良教授看来,实则,是一次对自身“国家品牌”的重新定位。
教授简介
陈学良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市场营销学系客座高级讲师
研究领域:品牌、广告行销、中国市场
生活在亚洲,我们对周边国家的品牌宣传语一定不陌生,比如“神奇泰国”、“奇妙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真亚洲!”和“难以置信的印度”等等。新加坡之前也提出过——“我行由我,新加坡”(Your Singapore)。
近期,新加坡的国家品牌形象口号换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心想狮城(Passion Made Possible)。
征集更具吸引力的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意在打造全新的国家品牌形象,进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用心感受新加坡。
品牌战略
正如其他所有的营销口号一样,受众往往会根据个人经历,以及自己的视角来对其进行解读。因此,这句全新的口号自然也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发展品牌战略,给品牌定位的过程通常始于对消费理念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品牌核心本质的精准定位。
然后,我们需要将上述理解和定位,提炼成一句的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的口号,并成为品牌的标识。
检验品牌口号的可靠度,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随机询问不同的人:“你会将这个品牌与哪个词联系在一起?”
那么,当游客被问及对新加坡的印象时,会脱口而出“热情”这个词吗(“心想狮城”的英文原文,包括了英文单词“热情”)?恐怕不会吧。
▲“心想狮城”英文版宣传片截图,英文原文中,“Passion”是热情的意思(资料图片)
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的MBA学生们,给出的常见答案有“成功”、“高效”、“安全”、“有竞争力”、“富裕”等,而这些词大多数都反映了新加坡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成果。
当我们为了某个产品,或是某个国家的新品牌口号,感到激动万分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只有多年的努力,才能够让口号中标榜的品质,真正地与品牌联系起来。
要改变消费者的想法,可远不止换一个品牌那么简单。
关键词
在发展新品牌定位的时候,人们可能会问新加坡人的另一个问题是:“你们希望游客将新加坡与怎样的品质联系起来?”
在新加坡旅游促进局开展的一项课题为“新加坡人期待的国家特质”的研究中,大多数受访者都谈到了两个词:“热情”和“可能性”。
这大概就是“心想狮城”的由来。但是,想要找到某种品质,以概括新加坡所想要在游客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却绝非易事。
这是因为新加坡在外国人的眼中,有着许多既有的特性。但对于新加坡人来说,这些特性却早已融入思维深处,因此难以察觉。
如果我们想让“热情”一词与新加坡联系起来,那么一定要有一些“子品牌”来响应和支撑新加坡的“热情”形象,例如新加坡航空公司等企业,以及相关组织。
人与人的互动
考虑到上面这点,“心想狮城”作为新加坡品牌的核心内涵,也要通过与各个子品牌的互动,找到相适应的表述。
新加坡的品牌对于访客来说,其实有许多触点:抵达新加坡前,对“心想狮城”的大力宣传;抵达新加坡后,激动人心的行程安排,都能让每位游客感受到新加坡的热情。
▲新加坡有许多独特的旅游景点(资料图片)
但是,对于那些承诺给游客“独一无二的体验”的品牌而言,给品牌重新定位有一个很重要、也是最有挑战性的方面,那就是“人”。
要让“心想狮城”成为一个品牌,新加坡人必须让这种品质,成为真实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热情是从心底里涌出的情感,所以说,与新加坡人互动,或者只是观察新加坡人如何彼此沟通,如何与游客沟通,都将成为树立这种品牌形象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心想狮城”行动也应该在国内培养起一代品牌形象大使,用行动诠释这句口号的内涵。
2014年被任命的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成功地将原本模糊的品牌愿景“未来属于我”,转变为“赋予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每个组织成就更多的能力”。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资料图片)
他通过改变微软的文化和价值观达成了这一目标,并且让微软的10万名员工在这一新的愿景下不断奋斗。
他很清楚,真正的品牌形象,源于那些能够拥抱品牌价值观,并能够进而使之外化的员工们。
同样的,每个新加坡人,不管身处国内还是国外,都应该在与当地人或是游客的互动中,展现出热情的一面,成为新加坡的品牌形象大使!
那么,新加坡品牌形象大使们,在这树立新加坡品牌的关键时刻,究竟会给外界留下怎样的印象和经历呢?
翻译:张成 | 编辑:王彤、杨嘉铭
制作:| 校对:
文章英文版原载于The New Paper网站,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原题为Branding a nation with passion
本文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综合整理编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点击以下学者名字,查看更多评论文章或视频
陈龚涛 | 陈学良 | 陈仁宝 | 陈素娟 | 楚军红 | 戴家宁 | 段锦泉 | 方博亮 | 方若莲 | 傅强 | 何龙 | 洪瑞云 | 胡震禹 | 黄宝金 | 黄幸亮 | 柯滨 | 梁国民 | 梁慧思 | 廖文良 | 李真 | 林金玉 | 林玉萍 | 李利伦 | 李仁 | 刘其章 | 刘玉添 | 卢耀群 | 麦润田 | 钱瑞安 | 钱文澜 | 任启智 | 宋照礼 | 武耀恒 | 肖萍 | 谢慧贤 | 杨楠 | 杨贤 | 张俊标 | 张世进 | 张岩 | 钟基年
Alex CAPRI | Andrew DELIOS | Ashok CHARAN | Daniel MCALLISTER | DE PATER, Irene Elisabeth | Johan SULAEMAN | Jayanth NARAYANAN | Jussi KEPPO | Kulwant SINGH | Laina GREENE | Marleen DIELEMAN | Markus TAUSSIG | Michael FRESE | Nitin Pangarkar | Remus ILIES | Richard ARVEY | Robert KIMMEL | Sarah CHEAH | Sumit AGARWAL | Prem SHAMDASANI | Tambyah Siok Kuan | Thompson T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