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士道》59 - 道谛(戒定慧-(二)禅定-中)
第三部分 三士道
第二章 中士道
第三节 道谛
三、戒定慧
(二)禅定
3. 禅定时心识的处理
心定下来后,就可以观想定处的佛了。
观想定处时,心识会出现两种情况,也是修习禅定的两个大的障碍:掉举和昏沉。掉举就是心不在定处上,跑到外面去了。昏沉又分为粗的和细的,粗的昏沉就是感觉身体很重,想要睡觉的状态;或者是观想定处时,不是很清楚,模模糊糊的。细的昏沉是心虽然完全定在定处上,但定处的佛亮度、神采减弱。
心定在定处后,心的主要意识不能太紧,太紧了会产生掉举,心会散乱,跑掉;也不能太松,太松了会陷入昏沉、发困,心要处在不紧不松的状态。
当心的主要意识定在定处上时,要用另外的心,就是心的随支意识(比如在开车时,主要意识在开车,随支意识在聊天)来观察主要意识,看主要意识有没有定在定处上,并且处于不紧不松的状态,有没有过松或过紧。
如果发现主要意识没有定在定处上,这就是发生掉举了,要用随支意识把心拉回来,重新定在定处上。如果掉举很严重,拉回来又跑了,总是定不住,这时,可以站起来念念经,拜拜佛,看看书,然后再打坐。
如果主要意识虽然定在定处上,但是感觉身体很重,想要睡觉;或者定处的佛观想不清楚,这就是发生昏沉了,要把心收紧一点,直到心很轻松,定处也很清晰、明亮。如果实在做不到,也可以起来,走一走,念经拜佛,或者洗脸、洗澡,然后再打坐。发生昏沉时要洗澡,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要注意观想的佛一定要非常清楚,不能模模糊糊的,否则的话,时间久了人会变傻。刚开始修禅定时,时间不能太长。在心不乱的情况下,能在定处定五分钟已经是非常非常不错的了。五分钟后,如果心定不住时,不要强迫自己,可以站起来,做几个大礼拜,或是烧烧香、念念经、走一走,想打坐时再来打坐。这样,禅定的功夫会慢慢增长,定于定处的时间也会慢慢延长,当心能不乱地定半个小时的时候,再坚持下去,就能定两个小时或半天,然后很快就能定一天。到了能定一天的程度,很容易就能入定七天。能在定中待几天时,禅定就修成功了。
4. 禅定的出定
修禅定成功了以后,可以通过发愿出定。比如,想在日落时出定,就发愿:“我今天要整天打坐,打坐到太阳下山的时候。”这样发愿,就一定会在日落时出定,日落之前是不会出定的;如果发愿打坐一个月,那一定会在定中待一个月,一个月后才会出定。
甘丹寺的后山叫安多日山(滅定山)。宗喀巴大师建甘丹寺时,曾在安多日山挖取石材,挖到了一个宝藏,里面有阎罗法王的法器,再挖下去,发现有人在山洞里打坐,挖山时要叮叮当当地敲,他听到后就出定了。出定后就问:“燃灯佛在哪里?格格王在哪里?”格格王是燃灯佛时的一位国王,当时的出家人都知道燃灯佛和格格王。人们对他说:“燃灯佛圆寂了,释迦牟尼佛出世后也圆寂了。”他说:“哦,我入定这么久了,那我要走了。”说完就坐化了。
如果禅定之前没有发愿何时出定的话,出定的时间就不确定,需要引磬等法器的声音才能令他出定。否则的话,没到出定的时间,地水火风的力量都没办法让他出定,就是扔到大海里,在海里还是会入定。
5. 禅定的利益
如果禅定修成功了,表现就是外表是活生生的,身体是暖暖的。气全部进入了到明点里,身体外部的气全断了,没有呼吸,五官也不再有气息出入。
对于这种情况,有人害怕会被当作死人埋掉或火化掉。比如有人说自己不敢修禅定,担心成就禅定后,身体会被家里人火化了,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另外,修禅定时,由于观想的是佛、本尊,这样的话,都会有护法神来护持修行者,不会让人随意乱动。比如米拉热巴尊者修成禅定后,有人以为他断气了,就想把他扔到悬崖下面去,结果几个人都没办法抬动。
进入禅定后也不需要饮食。人为什么要吃饭呢,是感觉肚子饿了,饿的具体意思就是说,胃空了后,胃壁的肉碰到了一起,压迫中间的气流动,就感觉饿了。处于禅定状态时,胃的中间充满了气,就不会有饿的感觉。
得到禅定的成就后,因为眼、耳、鼻、舌、身五识全部集中到了意识里,此时,意识会非常非常清晰,所以,这时观想佛会异常地清楚。我们普通人也是如此,比如,有的聋哑人很聪明,也是这个原因,就是因为耳识进入了意识里,不但断了声音的烦恼,意识也得到了加强,人就会比较聪明。
所以,成就禅定后会开大智慧,会有一些神奇的能力。如果在定中看墙,有多少粒沙子都可以数出来;智慧也非常厉害,而且还在不断增长,慧力会越来越大。即使是得到了一点点禅定的成就,也可以听到很远处的声音,看到远处的景象,想听谁的声音,入一下定就能听到。
迦旃延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弟子,有一次,他去印度的一个小国,到那里后,国王要把整个国家供养给他,迦旃延尊者说不能接受。国王以为他嫌整个国家太大,又说:“半个国家。”他也说不要。最后,国王说:“今天我一定要供养您,僧团需要很多受用,我可以提供这些物品。”迦旃延尊者觉得这还是需要的,但不知道拿了是否如法。当时,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的菩提迦耶,离迦旃延尊者所在的小国很远,尊者问释迦牟尼佛拿了是否如法,佛听到后回答他说:“如法,可以拿。”佛能听到就是凭藉禅定,因为佛时刻处于定中,这就是禅定的神奇能力。在成就禅定的基础上,修空性的智慧会很快,一般情况下,快的话只需要六个月,慢一点的话要一年,就可以得到空性智慧,这时,悟到人无我和法无我就非常容易了。
往期连载:
《三士道》9 - 亲近上师(供养侍奉功德-下/虔诚信敬功德-上)
《三士道》10 - 亲近上师(虔诚信敬功德-下/塑造上师像功德/思念祈请功德)
《三士道》11 - 亲近上师(当佛礼敬功德)/不敬上师的罪业(身罪业/语罪业-上)
《三士道》12 - 不敬上师的罪业(语罪业-下/意罪业-上)
《三士道》21 - 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可贵性/得到暇满人身的条件)
《三士道》22 - 暇满人身(暇满人身的难得性/珍惜暇满人身)
《三士道》24 - 人生无常(如何思维人生无常 - (一)人必定会死)
《三士道》25 - 人生无常(如何思维人生无常 - (二)死无定期/(三)死时除佛法都帮不上)
《三士道》26 - 人生无常(临终之相的差别/如何成就人生无常观)
《三士道》27 - 三恶道苦(堕三恶道的理由/三恶道苦 - (一)地狱道的苦-上)
《三士道》28 - 三恶道苦(三恶道苦 - (一)地狱道的苦-下)
《三士道》29 - 三恶道苦(三恶道苦 - (二)饿鬼道的苦(三)畜生道的苦)
《三士道》38 - 因果(十业道-如何消除业障;八福德人生;下士道总结)
《三士道》41 - 苦谛(认识苦 - (一)五苦-下/(二)八苦-上)
《三士道》43 - 苦谛(认识苦 -(三)三苦/(四)阿修罗道的苦)
《三士道》45 - 集谛(烦恼 -性质/危害/(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上)
《三士道》46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中)
《三士道》47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六根本烦恼-下)
《三士道》48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上)
《三士道》49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中)
《三士道》50 - 集谛(烦恼 -(三)烦恼的种类-二十随支烦恼-下)
《三士道》51 - 集谛(烦恼 -(四)根源/(五)生起的因缘/(六)过患)
《三士道》52 - 集谛(业/死 -(一)死缘/(二)业的触发/(三)死亡前后的注意事项)
《三士道》55 - 道谛(总述-(二)加行道/(三)见道/(四)修道/(五)无学道)
三士道(下) 目录: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
三士道是终生的修行,事部班之前最起码要看三遍,读三遍,对菩提道次第有一个印象,以后慢慢读得越多越会深入。三士道不仅仅是加行班,事部班时还是要读,到了般若班还是要读,到了密宗道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时还是要读,是终生的修行。
以上摘自阿旺嘉措金刚上师《法海宝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