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持像小孩那样的没有第七识、第六识,心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我们都成佛啦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空法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之七  显见无碍

学佛要离文字相,要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换句话说,你不离言说,不离文字,又不能够离开攀缘心,大乘佛法不得其门而入。学小乘可以,能有一点成就,学大乘不行。小乘是著相的,大乘是离相的。小乘人心里面有一物,有佛菩萨,大乘人心里面没有佛菩萨。他怎么会一样呢?!

禅宗大德所说的,尽大地是个自己啊。这是自己什么相?身相啊。身不是指自己这一身呢,整个宇宙就是自己身在活动,就是自己真心在起作用。那么这个心啊,为什么会起这么复杂的作用呢?那是无始劫以来,我们心里面,这是讲唯识的说法,阿赖耶含藏的种子,佛说过啊,如果这个种子要有相,哪怕那个相再微小,像现在什么原子、电子,比这个还要小。如果说我们这个妄念习气,每一个习气、每一个妄念都要有一个相的话,是尽虚空都容纳不下,这是真的,一点不错。

那么十法界依正庄严的万象什么呢?就是我们无量劫来,我们心里面藏的这些种子,遇缘起现行而已。遇缘起现行,我们迷了,不知道是自己阿赖耶识种子起现行。在这个里面妄分内外,妄分自他,不晓得全是自己,这才成了障碍了,这是不明了一切法的真实相啊。汝今迷失自己的真心,以为是外物,这样才失掉天地同根,万物一体的事实啊。物既然不属于自心,那么物就不会随心所转,而反过来起了一个虚妄的作用,转自己的妄心。所以在一切境界里面,见大见小,动不动就为物境障碍了。这是境界生心呢,境界生心是生的妄心。

在唯识里面讲,通常我们讲第八识是根本,前面七转识都是从境界生的心,这个心是生灭心。诸位要是稍稍读一点唯识论就晓得,玄奘大师《八识规矩颂》里面就说:先来后去做主公。这是讲什么?阿赖耶识。来投胎,它先来;人死了之后,它最后去。你们想想这个话的味道。阿赖耶识既然是先来,当然这个七转识是后生的嘛,不是一起来的嘛,后生的。先有阿赖耶识,这个胎儿在母亲肚子里长大,越长越大了,然后什么呢?他再有了感受了,生前面的七识。第七、第六、前五,后生的。

你要不相信,那个小孩,在不懂事的时候,几个月的时候,你喂他糖,他吃得津津有味;你喂他大便,他吃得也津津有味。为什么呢?第六识没生,第七识没生。生了第六意识就有分别,这个糖甜的,那个臭的;生了第七识就执著,这个我要,那个我不要。这就证明了啊,第七跟第六后生的呀。他没有第七识、第六识,他心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他看都是一样。那我们要常常要保持像小孩那样的,我们都成佛啦。

你看死了之后,人昏迷了,第八识在,可是什么?他也不分别了,见了人也不认识了,什么执著他也没有了。这就是什么呢?灭的时候,前面六识先灭掉,最后阿赖耶识离开。由此可知,那个七转识以及与它相应的那些心所,全是生灭法,而且这个生灭的相非常粗显,阿赖耶微细。这个七转识是很粗,很明显,这是随着境界所生的物生心啊。那个这个障碍是这么来的,这就是心为境界转了,无量无边的障碍都来了。下面两句这是教我们解脱的方法。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这两句话很重要。心随境转,给诸位说,是我们讲《十四表》里头啊,讲那个十二因缘呢,生灭门呢,生死轮回。若能转物啊,这叫作还灭门,还原。我们不为境界所转,这叫学佛,这叫作功夫。怎么叫不为境界所转呢?我们说一个最粗、最浅显的话,佛门里常讲,八风吹不动,这就是学什么呢?学不为物所转。你骂我,我不生气;你赞叹我,我不欢喜,苦乐毁誉不动心呢。

境界里清清楚楚是智慧,如如不动是大定,这个是大乘菩萨修定、修慧呀。别人赞叹你几句,供养一点点,欢喜得不得了,哎,他对我好啊,你看,心为物所转了。别人骂你几句,要生气好几天都消不了。这还行吗?这不行啊。这样的人要修行,到哪里修行呢?找一个深山,找一个石头洞去修行去。与外头什么人都不要往来,什么东西也不要看见,叫修小乘。不能修大乘法,这是小乘根性。大乘根性要接触大众,天天要跟境界两个去斗一斗,去较量较量。要在境界里头学个什么?学一个如如不动,学一个清净自在。要学转物,不能为物所转。为物所转,你是生死凡夫;你要能转物,那你就是菩萨、如来。这个是大小乘修行完全不相同的地方啊。这个道理深极了。

所以首先要明了,物是心!物是心变的,所以心能转物。我们这个身是物,是心变的,所以啊,心能做主宰,就能够主宰这个身体。你要懂得这个道理,要会转物,那就是俗话常说啊,「菩萨菩萨,年年十八」。他为什么呢?他能转物嘛,他可以叫这个身体不衰不老嘛。心为物转,好了,没有几岁呀,你心老了;心一老啊,这个身没有几天就老得不成样子了。所以要晓得,心是主宰啊!物实在是心变的,物就是心。物是心之相,物是心之用啊。

心有体相用啊。体虽然是空寂的,是不动的,但是真体能随缘现相,能起无量无边的妙用。你认清楚了,相即无相,相跟那个空性是一不是二。所以不迷就无碍,迷之为物,那就碍于心了。所以迷与碍啊,是自迷、自碍,悟也是自悟,也是自觉。自迷自碍的人,这就是为物所转。大经里面所谓的,「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你看这不是自己造的吗?!不是外面来的。

佛在这里教给我们,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这个要拿唯识学来讲呢,更容易了解。相分是从哪里来的?相是指一切万象,拿今天来讲,就是物质。物从哪里来的?物的本体是自性。但是自性不是物,自性要变成物,自性是物的亲因缘,就是因。物呢,好比是个果。果有相,当中还有个缘。如果没有缘,性不会变成物。这个缘是什么呢?是阿赖耶的见分。有本性的理体,有见性给他做增上缘,这因缘一聚合,变成了相分。相是这么来的呀。所以见分是心,就是心的作用,我们现在讲的精神。精神跟物质是一不是二,都是出自于真性呢,是一不是二啊。

所以我们要是深深懂得这个道理,明达这个道理,决定没有怀疑,一切物就能随心所转,心就能转物了。我们现在还转不过来,转不过来是为什么?对这个道理没有能真信,还是怀疑。虽然是接受了,不是百分百地接受啊,是百分之一二的接受,还差得远啦,所以起不了作用。我们能够相信个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嗨,那个作用就不得了了,那就大了。果然能有三分之一的这个信心,我们要想一个青春常驻,就做得到了。我自己的心有作用了。你二十岁学佛,你再学一百年,还是二十岁的样子。道理就在此地,确确实实是如此。信心不坚固,就是道理不通达。理论上通达,决定没有疑惑,他信心怎么不坚定呢?!有信有愿,什么事办不成呢?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这就是转见、相两分,色心之物啊。这是深达万物唯心的道理,决不再像从前一般,随世间分别,不再有这个错误的观念、错误的看法了。那么这个也就是交光大师所教给我们的舍识有根的方法,从此以后,不再用第六识了,不再用第七识了,这就转物了。如果用六、七识,为物所转。为什么?六、七识是物生的,它能生它,它就转它;而真如本性不是物生的,是生物。它能生物,所以它能转物。就这么个道理。

你们也许看过济公传,那个济公传小说里面是胡造谣言,那里头讲的都不可靠,但是还是带一点真实性。譬如说我们高僧传里有济公传,那是真的,那一点都不假。里面说他人家在世的时候,每一天吃酒、吃狗肉,这是真的,一点都不错。这个老和尚不守戒律,不守清规,还不只他一个,这个历代高僧里头多得很。他自己那么做,他的徒弟可不行,要依照这个戒律规规矩矩做,不能犯一点错。他自己一天到晚随随便便的。徒弟们不服啊,你叫我们吃斋,叫我们不要造罪业,你天天吃狗肉,天天喝酒,有的时候喝得醉醺醺的,也有的时候胡说八道。这样教人,人怎么能服气呢?

学生不服气,提出抗议了。好,老师说,好,我明天就请你们去吃。等明天的时候,大家带着锄头,带着簸箕,跟我一道走。走到一个那个墓地里面呢,山野墓地里头,挖一些死人,挖出来之后,来,你们都吃。大家一看都不敢吃了,他一个人在那里大嚼大吃,津津有味。然后告诉说,“我说你们不能学我嘛。”那么像这些事情,不只一次,高僧传里多啊。还有就是说吃这个大便,粪坑里挖出的大便,你能不能吃?你不能吃。我吃给你看,他就跟吃肉一样,一样的吃法。人家用什么?人家用妙观察智,净秽不二啊。我们用的是什么?用的分别心、执著心。一分别、一执著就不行啦,我们心随境界转呢。这个好,好吃;那个不好,吃不得。他没有这个心,就跟小孩一样,童子一样。刚才所跟你说的,他没有心,那怎么能跟他学呢。他无心,给诸位说,就没有造作。有心才有罪福啊,才有做善、做恶啊。他无心,他所作所为的,没有善恶,不结业啊。人家那个叫修的是,那才叫修的净业啊。我们现在修的什么净业?!念几声阿弥陀佛就净业了?!心里一点都不干净,还净业呢。

在楞严里教给我们舍识用根,就是净业。所以你看这个禅家,彻悟之后,不说别人,你看这个永嘉大师,《禅宗集》里就有,那个《顿悟要门论》里头也有。这是功夫到了家了,别人问他,您老人家平时怎么用功?怎么修行?人家回答说:饥来吃饭困来眠,这就是他的修行。我们听了之后会说,哪一个人肚子饿了不吃饭呢?疲倦了不睡觉呢?诸位要晓得,人家吃饭是修行,是功夫。我们吃饭是分别、执著、打妄想,在造业啊。我们吃饭的时候是用舌识啊,五俱起意识对味尘,为境界所转。你看这个菜,好,多吃一点,为它所转了。不好,少吃一点,你看,自己做不了主宰,境界所主宰。那个功夫到了家的人,自己做主宰,境界不做主宰。不一样啊。

那么在这里诸位还必须要晓得,那舍识用根了,吃东西晓得不晓得酸甜苦辣咸呢?如果不晓得,那不是白痴吗?麻木不仁吗?晓得又怎么能不分别呢?功夫就在此地。不是不晓得,一切照了,清清楚楚,比用第六意识分别还要微细。第六意识分别,第七识的执著,只是个粗相啊。微细相,六、七识达不到啊。唯有平等性、妙观察,彻法底源,真正地了解。了解就不生分别心,又没有执著心,不是白痴啊。所以人家吃饭是做功夫,是在修的三学三慧啊。真是六祖所讲的,念念心中自生智慧啊。不像我们呢,我们凡夫,念念心中,是烦恼无边呢,起心动念都是烦恼;人家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是智慧。

那么我们看到,心里非常羡慕。想不想跟人家学呢?很想。我能不能学得成功呢?我给诸位说,能!一定能学得成。可是,第一要明理,第二要懂方法。如理如法而修,要不了几年功夫就成就了。这个里面最难的是明理,理懂了,方法就会了。至于修,给诸位说,很快。这个玩艺儿就好像什么呢?就跟开保险柜一样。你要会开,懂得号码,一对、一拉就开了。你要是不会呀,搞得满头大汗,开上个七天七夜都打不开。苦死啦,不懂那个妙诀啊。懂了,这就叫一文不值,随手拈来就是。不懂得,那是苦难重重。

那么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他为什么不教你修行,就是修行太简单了。弥陀经里面讲,成就,七天!佛还教你干什么啊?七天到什么功夫啊?是我们博地凡夫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圆教的初住菩萨,禅宗的明心见性。要多少时间?七天呢。七天还是什么呢?还是业障深重,最笨最笨的人。聪明利根,一天。所以佛要教什么?不要教啊,用不着教啊。难的就是难在,一个不明理,迷惑;一个不懂得方法。难在这个地方啊。所以佛出现在世间,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就是说明这个道理,把这个方法讲清楚。希望我们人人都懂这个道理,人人都明了这个方法。至于成佛,说是断烦恼开智慧,是反掌之易呀。难在哪里呢?!

我们图书馆开的这几部经,给诸位说,在今天这个世界上,这是稀有难逢之法。我们道场陈老居士,在后面坐着,他最近从加拿大、美国回来。今天全世界,你去找找看,有几个道场像我们这个地方,同时在讲华严、讲楞严、讲法华、讲弥陀经疏钞、大智度论,你找去。找遍这一个世界呀,给诸位说啊,只有这一家啦,再没有第二家啦。那么全世界只有这一家,你们能够在座,不容易呀。你们要不是无量劫来,善根福德因缘深厚,这个世界四十亿的人口,为什么怎么偏偏就选到你到这里来听啊?哪有那么容易啊!只要诸位能留意,能把这个里面的道理参透了,依教修行,如理如法,成就决定在这一生。要是说等到来生以后再成就,那就错了,决定要在这一生成就。

那么听经的方法要记住,只是听而已,不能分别,不能执著。听懂多少就多少,不懂的不要去想它,也不必去理会。平常是多多读诵经典,一切人事上,要多放下些,少执著。在一切境界里学什么?学清净心,学八风吹不动。这叫真用功,这真修行。经典一遍听不懂,有第二遍。这一部经没有懂,哎,那一部经可能就开悟了。这些经典的道理是一样的,触类旁通,好处很多,希望诸位不能轻易放过这个机会呀。这个世界只有这么一家啦,如果说是处所多的话,那是无所谓呀,只有这一家,没有第二家啊。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历史链接集合

真正要想把佛教兴起来,是要清净心

想真正地在大乘佛法里有一点成就,楞严不能不熟读

见性之体决不因为物象而有所障碍

无漏的功德、圆满的大福报,一定要向内求,外面没有

修行人是修少布施,不能破坏自己清净心,世出世法都要随缘

一经通了,当然一切经都通达

中国人圆顿根性的人多,可是我们的根性被利欲蒙蔽了不能现前

悟与不悟在信,凡是不能开悟的,都是有疑不定

初级的佛法在戒定慧三学,高级的佛法在闻思修三慧

财不能积,佛在经上教诫我们,「积财丧道」

心清净,念的这个佛号就管用,心散乱,什么法门都没用处

你当下认取,你就立地成佛,谁也障碍不了你

真正破了无明,晚上走黑路不要用灯

成败关键决定在增上缘,就是古人所讲的师承

有一个窍门:就是训练一个不分别,一部书从头念到尾不起一念,字字分明

真正学佛人一定要在二六时中求心地清净,这个就是修定

自己还没有建立、没有成就、没有基础之前,只跟一个老师学

自己见性了,不能拿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一切众生

整个百法只解释佛的一句话「一切法无我」

学佛可以多读、可以多听、可以多看,决不要研究

凡是随语生解的,都是死在言下

法为见性而说,见了性了,法也不要了

佛法所在之处,是我们大家有福,尤其是讲大经

学佛的人若不修清净心做善事,绝大多数是到那个神道里头去

四大之色跟受想行识一和合变现出身相,这是人生的本源

心动了才有十方三世,心要真正静下来就超越时间空间

是、非都没有了,是、不是两边都离开就对了

受持的妙诀:离言说相持,离文字相持,离心缘相持

史文章选读集一(新关注师兄点击进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二链接(新关注师兄点击进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45目录链接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