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69 生命是永恒的,人死了就跟衣服脱了一样马上换一件新的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严经讲义下169

破和合俱非  一.破和 二.破合  三.破非和合

这时才真正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这个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诸法实相啊,真实相啊。真实相既然如是,是缘生无生法,那么你用什么法说它是和合,说它是不和合呢?!不但和合与不和合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啊,纵然是能缘之智,所缘的真如,这个里头也不能够动一念啊。心经里面说得好啊,无智亦无得。那个智是什么呢?智是讲的般若啊,我们讲观照,能观照的般若智慧。得是什么呢?所证得的菩提涅槃。为什么说无智亦无得呢?因为那个智与得,就是般若与涅槃,是一不是二。是二,哎,甲能照乙,乙为甲所照,才能讲得通啊。才能说个和合,或者说个不和合,才能讲得通。它是一,不是二嘛。所以诸位要记住,般若、法身、解脱,三就是一,一就是三。这个里面不但是不和合说不上,和合也说不上。

仔细去观察,一切万法是一,不是二,那么这个本经下面说得很清楚了。我们想想,这一部楞严经,从第一卷佛为阿难破心、破见、破业识,来显示如来藏。因为如来藏不变,不与心见和合啊。所以下面的经文,给我们很明白地说出三科七大,这个就是说的宇宙万法。那么或者是讲四科七大,都一样。四科,是讲的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讲三科呢,把六入略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个实际上就是开合不同而已,展开来,说十八界,归纳起来,说五蕴。这个通是是一不是二啊。七大是说的地、水、火、风、空、见、识,归纳起来说,不外乎这个七类,说明宇宙万法的实相啊,这是如来藏能随缘啦。从如来藏的不变上说,这有不和合的样子;从如来藏随缘的这一面说,又有和合的样子。而如来藏是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因此,似乎有这个样子,但确实不是的。这个定义在前面讲过。

那么这个是世尊破例地诀窍,也就是诱导阿难悟入的一种善巧方便,这我们也称它为诲色诲空啊。本经,自从阿难请示三观之后,世尊最初是问他最初发心。那么阿难尊者他老人家答的是见到释迦牟尼佛的相好,发心出家修行,这心生爱乐,故我发心啊。呵呵,阿难出家,是看到佛的相太好了,他心里想,这个相绝不是父母所生的,一定是他修成的。那么他也希望得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才出家修行,目的是想求相好的。这个目的没有求明心见性,也没有求不生不灭,所以这个一发心啊就有了问题,发心就有问题。那么再看看,你看坛经里面,我们中国这些古大德的时候,他们这个发心啊,跟阿难的发心不一样。人家发心的是求无上菩提,阿难发心是求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心不一样啊。那么这是他答复世尊的。

换句话说,阿难所示现的,对于佛法里面所讲的这些修证的道理事相啊,都很模糊,不能够确指。可是佛就从他答的这两个问题,渐渐地把他诱入,诱导他进入这个境界。就问他,什么是相?什么是心?相呢,那是陪衬的话,心是主体啊。所以,才问他相是什么,心又是谁啊?可是阿难,也不明了这个相,这个见呢,是从哪里来的。经文一直到此地,这是渐渐诱导,一一地给他指出。

诸位要晓得,我们讲堂里面,同时在讲几部大经大论。《八识规矩颂》不要看它小,它也算是一部大论。什么呢?义理博大精深呢,文字虽然不多,义理博大精深。从这些经论当中,我们应该能够明白地体会到事实真相啊。真心,是清净的,是无念的。有念,这个念是妄心,不是真心呢。唯识里面,你看八十规矩那个排得真是清清楚楚,哪一个识有哪些相应的心所?哪些是善心所,哪些是烦恼心所,就是不善的心所?真心里面呢,不但那个心所没有,八心王也没有啊。真心是不生不灭啊,真心是不垢不净啊,真心是不来不去啊,真心是能生万法啊。就是本性啊。

释迦牟尼佛、历代的这些祖师菩萨、诸善知识,苦口婆心,口里面讲,手里头写,写了这么一大堆的东西,一大堆的讲解,目的在哪里呢?目的就是叫我们知道事实真相,从此以后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真心做主宰,不要受妄心的欺骗,那么你就叫成佛,你就叫菩萨。可是,我们确实是无始劫以来,习气太深了。习气深到什么程度呢?纵然是下苦功长时间去研究、去修学,道理啊,还是搞不清楚,功夫还是用不上。

给诸位说,什么叫用得上呢?你用见性去见色,用闻性去闻声,这功夫用上了,得力了。如果我们还是用八识心心所来见色闻声,这就是功夫不得力啊,功夫用不上啊。功夫用上了,成就就快,非常非常的快。华严里面所讲,念劫圆融,一念就能成无上道啊。楞严里面讲的,无量无边的烦恼,应念化成无上知觉。所以会的就快啊,不会的,这才讲的什么三大阿僧祇劫,无量阿僧祇劫,这是不会啊。我们现在讲堂摆的这几部经,楞严是这个意思,是这个宗旨,是这个趣向。华严,法华,弥陀疏钞,六祖坛经,通是这个意思,同一个趣向。希望诸位啊,要在这个地方去体会,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

我们想想佛在这个经前面所讲的这些大意,接着佛在前面指出,见精是现量性,相分是现量境。这就是交光大师教给我们的舍识用根,也是唯识里面讲的这个阿赖耶与前五识所缘的是性境,楞严前面的十番显见就是这个意思。那么诸位要懂这个意思,交光法师在注疏里面他所主张的,也就是楞严的教义,教我们怎么样用功呢?我们用阿赖耶识,用前五识,不用第六第七识。舍识用根!舍什么?舍第六,舍第七;用第八,用前五识。这个法子相当高明啊。

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个是涉及到唯识,唯识的道理要是不懂的话呢,那也很困难,不晓得怎么用法。换一句话说,这些心心所法的头数,要是摸不清楚的话,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不得其门而入。正是憨山大师所说的,这个唯识学啊,不但是教下要晓得,就是禅宗的人,也要懂得。不懂得,他要想入定,那个心心所的头数摸不清楚,他入定也不容易,也是障碍。所以唯识是解释宇宙人生真相的一门学问。禅定就是真心呢,真心显露啊,真心就叫做禅定。禅定这两个字翻成中国意思,禅那,翻做静虑。静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大经里面常讲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虑就是照啊,静就是寂啊。寂照不二,寂照双融,那就是禅定。楞严经里面所讲的楞严大定,也是这个境界。

那么这个十番显见是带妄显真呢。为什么呢?阿赖耶是妄,前五识也是妄。虽然讲的是妄,在妄里面讲,它是真实性。在唯识三性里面讲,它是依他起性。而第六识跟第七识,是遍计所执性,那更虚妄了。我们从它所缘的境界里头能够明了,前五识缘的是性境,阿赖耶也缘的是性境,不像这个第六识跟第七识,缘的是带质境、独影境。那么这个里面说真妄离见呢。

经文一直到这个地方,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阿难现在只晓得见性是真,这个见精带的那一分妄啊,他还没搞清楚。前面,同分、别业两种妄见那一段的开示当中,佛,破业识、显如来藏性,那么这个地方是一段,就是前面所讲的奢摩他微密观照啊。在三如来藏里面,这是说明的空如来藏。但是诸位要晓得,本经这个如来藏也是三个大段落,这个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配前面的奢摩他、三摩、禅那。奢摩他就是讲的空如来藏,三摩是讲不空如来藏,到禅那是讲空不空如来藏。那么这个是楞严经的三个大段落。

像这些大的段落,大的纲领,我们得要搞清楚。如来藏性,这个是理体,在说法里头来讲,非常非常重要。你看那个《八识规矩颂》里面,玄奘大师告诉我们,来先去后作主公啊,这个事情就关系太大了。来先是什么呢?我们来投胎,它先来;我们这个身体死了,它最后走。可见得它是一个人的主宰。来先去后,诸位要知道,这个语气里面就没有生死,只是来去而已啊,没有说生死啊,没有说生灭啊,来也不生、去也不灭啊。可是我们凡夫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以为来是生、去是灭,这是误会。

那么你要是懂得这个道理,你才晓得,我们人的生命是永恒的。这个身体所谓是舍身受身,就跟穿衣服、脱衣服一样而已啊。这个衣服穿久了、穿脏了,你就晓得马上去换一件新的来穿穿嘛。这个身体要是老了、衰了,再换一个新的身体嘛。我们绝对不会说,那个旧的衣服脱了很伤心,而人死了却那么苦,那么悲哀。人死了,就跟衣服脱了一样啊,你脱衣服的时候不伤心,还很欢喜,哎,马上换一件新的。就是你不了解真相啊,你了解真相,哦,这个旧的身体,老了、坏了、什么都不灵光了,马上再换一个新的,那你也很开心,也很自在啊。这是给诸位说真相啊,事实真相是如此啊。众生迷惑颠倒,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你真正了解了,就没有生死。

但是诸位要晓得,苦乐之受啊,是业感召得来的。我们今天生活环境很快乐,是善业感召来的;我们的生活很痛苦,是恶业感召来的。那么我们要想自己生活很愉快,活得很快乐,那就教给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所感召来的就是乐,就不是苦啊。一切经论,佛给我们分析这个道理,发明这个道理,教我们在这个当中如何取舍。你能够取舍无生,这是最上乘的。体取无生,这是最上乘的,这个就是立志要成佛啊!没有这么大的志向,就是说你不愿意超越三界,你还留恋在三界当中,那佛就教给你说离苦得乐,在这个三界里面享福啊。教给我们要修断恶修善,才能够达到离苦得乐。可是一切大经,它的宗旨,是教给我们成佛之道,是教给我们明心见性。对于离苦得乐这些修行方法,附带而说,不是主题。像这个也必须要晓得,然后我们才有一个下手处,才有一个着落。

这一部经,不但佛在理论、方法上说得很透彻,尤其是好的,佛还以二十五位菩萨表演给我们看,二十五圆通啊,带表演的啊。跟华严一样,你看华严是善财童子与五十三位善知识表演给我们看,教给我们怎样修行,如何契入这个境界。那么二十五位菩萨,就是从佛所讲的这些道理、这些方法证入的。那么阿难尊者,也在七大遍融之后,他自己示现的开悟。

虽然是开悟了,在我们一般讲起来,这个是第三卷的末了,阿难示现的开悟,可是到第四卷的一开头,富楼那尊者还没开悟。那么这个原因呢,前面也给诸位提过。阿难是所知障轻,烦恼障重,拿我们世俗上来讲呢,阿难很聪明,阿难的感情很重。呵呵,这就是烦恼障重,阿难很重感情,所以烦恼不容易断。他很聪明,所以容易开悟。富楼那尊者呢,就没有什么感情,所以他证阿罗汉,他这个烦恼障很容易断。但是他不太灵光,所以佛怎么讲啊,他也不悟,他不懂。

那么这也就说明,每一个人的根性不相同,习气不相同,因此,在佛所说的种种法门、种种方法里面,必须要选择,哪一个法门适合自己,适合我的根性,适合我现在的修学环境?这个都非常重要。我们修这个法门,对我们自己的事业,对我们的工作都不妨碍。不但不妨碍,而且还有帮助,那这就最好,最容易成就了。如果这个法门不适合自己程度,又不适合我们现前生活环境,这个修起来就困难重重,就有许多障碍。法门没有高下,合适了,就很容易成就;不合适了,这个路要走迂回,要走得很长。

那么经文到这个地方是一段,所以我在此地简单做一个小小的结论。到底下一章呢,就入了另外一个大科了,这就是“会通四科”。下面讲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是一不是二,这就是说明,万法,禅家常讲,万法归一啊。底下这一大段经文,就是说万法归一的道理。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目录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目录(上)

147 能在一切万法里面观听,离开分别,离开执著,就是用根

148 你那个心到本来无一物的时候,就开悟了

149 凡夫之人真正肯定了相信了因缘果报,他的心也是定的

150 开不了悟,毛病就是在博闻强记

151  用心意识去听就不懂;你离心意识一听就懂了

152 由于众生不明见相两分都是一心所变,这就叫颠倒

153  晚上做梦,就是说意的造作还没有中止

154 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155 实相是无相,如来藏性就是清净心,本无一物的心是真心

156  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通通修的定

157 境界是随着人心来转变的,所谓是依报随着正报转

158  定的修法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上没有分别执著,也不起妄念

159 我们所看到的国土众生、山河大地,就是真见有了毛病现的这些圆影

160 定可以破烦恼障,不能破所知障;要慧才能破所知障

161 功夫不是说念得好多、拜得好多,而是在一切境处能保持心清净

162  悟的人从和合两个字开悟的,晓得本来没有生死

163 佛心清净是一真法界,我们心不清净是十法界

164  祖师大德善知识们所传的是学佛,不是佛学

165 听经听完就完了,懂就懂了,不懂不要去想它

166  念一句阿弥陀佛,我们的心量是无量无边,一切境界里头觉而不迷

167 凡夫之迷就是:我没有错,都是别人的错

168 我们从做梦这桩事情来看,这个意志的散漫与集中,这也能考验自己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120目录(点击进入)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目录(上)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大悲咒的妙用 (宣化上人)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仁清法师)

盂兰盆节的故事——目连救母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