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113 : 每一住中的菩薩对于众生要发十种心,应劝发众生学習十种法門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卷十六  十住品第十五

十住品第十五

菩薩的地位,有四十二階梯。就是十住(十信在內)、十行、十廻向、十地、等觉、妙觉。因为菩薩有四十二分无明惑,所以要從十住開始,修行圓滿一個法門,便減少一分无明,而增加一分法身,便向上增进一位。乃至等觉位時,尚有一分生相无明未断。如果断尽,就是妙觉菩薩,也就是佛。这一品是讲菩薩的十住。十是代表数目的无量。十能生百,百能生千,千能生万。华严经无论讲什么法,都說十种,表示法是重重无尽,圓融无礙的境界。住是安住。所謂「慧住於理,得位不退,而为之住。」慧是能住,理是所住,得入正位,位不搖动。什么是十住呢?就是①初发心住②治地住③修行住④生貴住⑤具足方便住⑥正心住⑦不退住⑧童眞住⑨法王子住⑩灌頂住。这十住是菩薩開始修行的法門。十住的義理,在下边经文有詳細的解释。这一品在华严经排列为第十五品,所以叫十住品第十五。

爾時,法慧菩薩,承佛威力。入菩薩无量方便三昧。

當第十四品讲完之后,在这個時候,有一位法慧菩薩,仰承十方諸佛大威神力所加持,在定中观察一切众生的因緣,应以什么法能得度,就演說什么法來教化众生。无论是佛或是菩薩,在說法之前,一定先要入三昧。这位法慧菩薩,他入菩薩无量方便三昧。菩薩是觉有情,觉悟的有情;又叫有情觉,有情中的觉悟者。方便是權巧方便。權是善權,巧是巧妙。三昧是正定正受。菩薩在观察众生所欢喜的法門來說法,令众生得到法喜充滿。这种方便法有无量无边。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所以在讲经以前,要靜坐兩小時,把心清淨,沒有雜念。等到讲经時,眞正的智慧,便会現前,從自性流出來。猶如泉水,滔滔不絕;令聽经的人,觉得津津有味,欲罷不能。如果在讲经之前,不能靜坐。那么,所讲的道理,便会枯燥无味,令聞者不起感应。所以要先入定,清淨其心,掃除雜念,才能辯才无礙。

以三昧力。十方各千佛剎微尘数世界之外,有千佛剎微尘数諸佛,皆同一号,名曰法慧,普現其前。告法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入是菩薩无量方便三昧。

法慧菩薩入定,以定的力量。在十方中每一方都有千佛刹微尘数那样多世界之外,又有千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諸佛。雖然有那样多的佛,但是同一名号,都叫法慧佛,他們普徧現於法慧菩薩的面前,而言「善哉!善哉!你是最好的善男子!你为教化众生,而入菩薩无量方便三昧。然后出定,說法教化众生。这是最好的一件功德事。」

善男子。十方各千佛剎微尘数諸佛,悉以神力共加於汝。又是毗盧遮那如來往昔愿力,威神之力,及汝所修善根力故。入此三昧,令汝說法。

千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法慧佛,同時对法慧菩薩說:「你是位很好的男子!我們十方各有千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諸佛,各率領千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菩薩,一起來到这里。用我們智慧光明的大威神力,共同來加持你,令你入菩薩无量方便三昧。你出定時,來說无量方便法門。不但我們諸佛來加持你,又有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也來加持你。因为毗盧遮那佛在往昔時,曾经发大愿力,以大威神力來加持說法者。这也是你在往昔所修种种善根的力量,才能入这种无量方便三昧,令你在华严法会上为众生演說华严妙法。」

为增長佛智故、深入法界故、善了众生界故、所入无礙故、所行无障故、得无等方便故、入一切智性故、觉一切法故、知一切根故、能持說一切法故,所謂发起諸菩薩十种住。

法慧菩薩入定、住定、出定,都是蒙十方諸佛所加持,才有这种境界。法慧菩薩为什么要說法呢?因为①令信解菩薩聞法開解,增長佛智慧的緣故。②令信解菩薩深入法界的緣故。我們众生雖然是法界中的一份子,但是沒有和法界合为一体,不了解法界性,不明白法界理,所以不能深入法界。③令信解菩薩善於了知众生界的緣故。九法界的众生,各有各的因緣果报,各有所不同。④令信解菩薩所入沒有障礙的緣故。明瞭一切眞理——諸法实相,就无所障礙。⑤令信解菩薩所修行的业,沒有业障的緣故。⑥令信解菩薩得到无有可比方便法門的緣故。⑦令信解菩薩能深入一切智慧性的緣故。⑧令信解菩薩觉悟一切法的緣故。⑨令信解菩薩知道一切根性的緣故。⑩令信解菩薩能內持一切法,外說一切法的緣故。这是所說的发起菩提心的菩薩,所修十种住的法門。

善男子。汝當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

千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法慧佛,同時說:「善男子!你現在得到諸佛的加持。諸佛用身口意來讚歎你,令你得到利益和神力。你应當仰承諸佛大威神力,來演說十住的妙法,令一切众生发菩提心。」

是時諸佛,即與法慧菩薩、无礙智、无著智、无断智、无痴智、无異智、无失智、无量智、无胜智、无懈智、无奪智。何以故。此三昧力,法如是故。

在这個時候,十方諸佛同時施與法慧菩薩十种智慧。是那十种智慧呢?就是①无礙智:无所障礙的智慧。有辭无礙、義无礙、法无礙、乐說无礙四种无礙辯智。辭无礙辯就是所說的言辭是无量无边,辯才无礙。義无礙辯就是所說的義理是无量无边,辯才无礙。法无礙辯就是所說的法是无量无边,辯才无礙。乐說无礙辯是乐於說法,隨時隨地宣揚佛法,令一切众生聞法而修,由修而证。②无著智:无所執著的智慧。雖然有了无礙的智慧,但是不可目空一切,瞧不起任何人。否則就是執著,就得不到解脫了。要有无著的智慧,才能得到自在。③无断智:无所間断的智慧。智慧有時而有,就忽然聰明。有時而断,又愚痴了。總而言之,智慧不能常常現前,就是断智。无断智就是智慧相续不断,總是現前。④无痴智:无所愚痴的智慧。有智慧就聰明,无智慧就愚痴。常修佛学,智慧現前。所謂「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这時沒有愚痴、沒有无明、沒有黑暗,時時現出智慧光明。⑤无異智:无所變異的智慧。智慧始終是一样的,不会變为兩样而不相同。⑥无失智:无所錯失的智慧。所讲的道理,都是正確沒有錯誤。⑦无量智:无所限量的智慧。这种智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智慧的泉源,源源而來,永不間断。⑧无胜智:无能可胜的智慧:这是殊胜的智慧,沒有可胜过这种智慧。

这种智慧有五种德。第一种德,甚深如雷:这种智慧,如同晴天一声雷響,令迷惑的众生醒悟。第二种德,清徹遠聞:这种智慧,不但清徹,而且在很遠的地方也能聽到。第三种德,其声哀雅:这种声音,令人哀愍而又和雅。好像迦陵頻伽鳥(好音鳥)的声音,十分悅耳,人人都欢喜聽。第四种德,能令众生入心敬愛:令众生聽到这种声音,能深入心中,而生出恭敬愛慕的思想。第五种德,其有聞者,欢喜无厭:凡是聽到这种殊胜声音的众生,常常欢喜而不討厭。具足这五种德,所以为无胜。⑨无懈智:无所懈怠的智慧。凡是懶惰不修行,就是懈怠。若是得到无懈怠的智慧,无论在什么時候,都是精进。⑩无奪智:无能奪取的智慧。这种智慧,无论遇到什么境界,不会被境界把智慧奪去。为什么要說这十种智慧?因为用这十种智慧加被法慧菩薩,令他入菩薩无量方便三昧,等出定時,以便为一切众生說法。說法的規則,应該像这样子。

是時,諸佛各伸右手,摩法慧菩薩頂。法慧菩薩,即從定起。告諸菩薩言。佛子。菩薩住处广大。與法界虛空等。佛子。菩薩住三世諸佛家。

在这個時候,千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法慧佛,每位佛伸出右手,來摩法慧菩薩的頭頂。这時有人在打妄想:「法慧菩薩只有一個頭頂。那样多的諸佛,同時伸出右手來摩頂,是怎样摩法?」这就是一多无礙的道理。諸佛同時摩頂,沒有前后,这是不动而至,无为而成的道理。也就是多不礙一,一不礙多的境界。一多无礙,互相利益。摩頂的作用,除去愚痴,增長智慧,也是去业障增善根。这是直接利益法慧菩薩,也是間接利益一切众生。因为法慧菩薩得到智慧,再为一切众生說法,令众生離苦得乐。这位法慧菩薩在定中,蒙諸佛摩頂,即從三昧而出定,告訴十方來的菩薩說:「各位佛的弟子!发菩提心的菩薩,他們所住的地方,广大无边,如同法界虛空一样。」菩薩的法身,也是尽虛空徧法界,徧滿一切处。法慧菩薩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菩薩是住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家中。」因为佛是法王,菩薩是法王之子,称为法王子。菩薩应該紹隆佛位,繼承正等正觉的地位,所以說菩薩住三世諸佛家。

彼菩薩住,我今當說。諸佛子。菩薩住有十种。过去未來現在諸佛。已說當說今說。

发菩提心的菩薩,所住的地位,我(法慧菩薩)現在应當說出來:「各位佛的弟子!菩薩所住的地位,有十种住。过去諸佛,已经說过菩薩十种住的道理。未來諸佛,应當說菩薩十种住的道理。現在諸佛,要說菩薩十种住的道理。」

何者为十。所謂初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具足方便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眞住、法王子住、灌頂住,是名菩薩十住,去來現在諸佛所說。

什么叫做十住?所說的①初发心住:就是菩薩在过去所种的善根,所修的菩薩道,所行的六度万行,善根成熟,发大菩提心,住在此位,所以叫初发心住。②治地住:就是菩薩在往昔修治心中的貪瞋痴、无明、煩惱、執著、習氣等,一點一點除尽,住在此位,所以叫治地住。菩薩的煩惱有去无增,我們凡夫的煩惱有增无去。去一分煩惱,而增二分煩惱,所以一天比一天多,有了八万四千的煩惱,这是沒有治地。③修行住:就是菩薩勤修种种行門,对一切知見都能明瞭。所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所以叫修行住。④生貴住:菩薩因为修行,有种种善根,所以生在佛家,既尊且貴,一切和佛相同,所以叫生貴住。⑤具足方便住:菩薩既然生在佛家,就能具足一切方便法門,來教化众生,所以叫具足方便住。⑥正心住:在这時候,菩薩住在正心三昧,道心和佛相同,所以叫正心住。⑦不退住:就是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念不退就是不退菩提心,行不退就是精进修行,位不退就是不退於二乘。菩薩有这三种不退,勇猛向前精进,所以叫不退住。⑧童眞住:就是童子眞实的体,也就是沒有結婚。菩薩生生世世保持本來面目(童体),所以叫童眞住。⑨法王子住:菩薩是法王之子,有繼承佛位的權利,所以叫法王子住。⑩灌頂住:法王子將要成佛時,要接受十方諸佛用法水來灌頂,令其具足慈悲喜捨四无量心,所以叫灌頂住。

这十住的義理,在下边经文有詳細的解释。在每一住中,菩薩对於众生要发十种心,应勸发众生学習十种法門。現在是簡約的說一說。这是菩薩的十住位。在过去、未來、現在諸佛,都是說这种法門,教給所有來聽法的人,令所有人发菩提心,將來能得到这十种住的地位。

一、初发心住

佛子,云何为菩薩发心住。此菩薩見佛世尊,形貌端严,色相圓滿,人所乐見,難可值遇,有大威力,或見神足、或聞記別、或聽教誡、或見众生受諸劇苦、或聞如來广大佛法,发菩提心,求一切智。

法慧菩薩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怎样叫做菩薩初发心住呢?就是要发菩提心、修无上道、行菩薩道,所以叫初发心住。初发心住的菩薩,見到佛世尊,有十种緣。①形貌端严:佛的形相,非常端正而威严,所謂「三十二相,八十种隨形好」。②色相圓滿:佛的色相,非常庄严而圓滿,所謂「佛面猶如淨滿月,亦如千日放光明。」③人所乐見:因为佛相圓滿,所以人人都想見佛。④難可值遇:佛要经过百千万劫,才出興於世,來利益众生,所以不容易遇到佛。⑤有大威力:佛有十力无畏,能降伏天魔,制諸外道。⑥或見神足:佛的神通變化不可思議,或者見到佛的神足輪。⑦或聞記別:或者聞到佛給授記別。⑧或聽教誡:或者聽到佛的教誡,知惡可断,善可进修。⑧或見众生受諸劇苦:或者見到众生受苦時,生起大悲心,代众生受苦。或聞如來广大佛法:或者聞到如來所說的广大佛法,有不可思議的境界。

以上所說的十种緣,菩薩聞見之后,而发菩提心,求一切佛的智慧,而住在初发心住的地位上。

此菩薩緣十种難得法,而发於心。何者为十,所謂是处非处智、善惡业报智、諸根胜劣智、种种解差別智、种种界差別智、一切至处道智、諸禪解脫三昧智、宿命无礙智、天眼无礙智,三世漏普尽智,是为十。

初发心住的菩薩,依照十种難得的法,而发於心,这十种法,在菩薩分上來說,是为十智。在佛分上來說,是为十力。因为菩薩的定力还沒有堅固,只能說是智,不可以說是力。佛的定力到究竟处,所以智變成力。什么是十种難得的法?所說的①是处非处智:是处是合理,非处是不合理。合理的就能得到觉悟,不合理的就是迷惑。又可以說是处是出離三界之处,非处是在六道輪廻里边。智是智慧,这不是分別而明白的理论,而是无分別就能明白这种是处非处的理论。②善惡业报智:凡是利益於人叫做善,損害於人叫做惡,所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惡小而为之。」善雖小,不可不作;惡雖小,不可去作。所謂「泰山不卻微尘,滄海不擇細流。」泰山自小累成高大,滄海自淺小而成深广。作善要一點一點去作,集少成多。惡也是由一點一點而集多。所以說是一點點的惡,也不要去作。所謂「善有善报,惡有惡报;善惡終有报,不报,時辰未到。」修行人为什么要持戒?就是止惡防非。止惡就是諸惡莫作,防非就是众善奉行。有了这种智慧,就不会顚倒是非,善惡不分。③諸根胜劣智:菩薩不但知道众生的諸根胜劣,也知道自己的諸根胜劣。菩薩有这种智慧。智慧是沒有分別,識心才有分別。这种諸根胜劣不是由分別心所明白的,而是由智慧所照了的。④种种解差別智:菩薩对一切法都瞭解,能認識諸法实相的道理。菩薩有这种的智慧。⑤种种界差別智:无论是那一界的众生,菩薩都能認識清楚,雖有种种不同的境界,可是都知道。菩薩有这种的智慧。⑥一切至处道智:就是一切究竟的智慧。知道五戒十善的行門,又知道四諦十二因緣和六度万行的法門。⑦諸禪解脫三昧智:諸禪是四禪八定,解脫有八解脫,三昧是定,有九次第定,就是四禪、四空、滅尽定。滅尽定是滅尽第七識,这是聖人所修的定。菩薩有这种的智慧。⑧宿命无礙智:宿命是前生的因緣果报。菩薩知道众生在往昔生生世世所行所作的因果。这种无有障礙的智慧,菩薩已具足了。⑨天眼无礙智:在初发心住的菩薩,已得到天眼通,能观察諸天的根性,和人間众生的善惡,沒有障礙。菩薩有这种的智慧。⑩三世漏普尽智:三世就是过去世、未來世、現在世,人雖在今生,但和三世有關係。有什么關係?就是有业报的關係。漏就是習氣毛病,把三世的漏流到三界里边來。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什么有漏?因为有欲念、有无明。如果沒有欲念和无明,就說是漏尽。菩薩把三世的漏普徧滅尽,所以有这种的智慧。

这是初发心住的菩薩,緣这十种難得的法,而发菩提心,住於初发心住的地位上。

佛子,此菩薩应勸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謂勤供养佛。乐住生死。主导世間,令除惡业。以胜妙法,常行教誨。歎无上法。学佛功德。生諸佛前,恆蒙攝受。方便演說,寂靜三昧。讚歎遠離生死輪迴。为苦众生,作归依处。

法慧菩薩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初发心住的菩薩,应該勸說众生來学習这十种法門,可是自己也要学習这十种法門。什么是十种法?所說的①勤供养佛:教导众生,广修供养一切諸佛。有人在打妄想:「佛有无量之多,我怎能在每位佛前來供养?就是一生的時間,也不能滿供养諸佛的愿。那么,怎样才能滿愿?」要以法界为心,以法界为体。所謂「禮拜一佛,即是禮拜无量佛;供养一佛,即是供养无量佛。」只要誠心观想:「我在供养一位佛;就是供养多位佛。」或者供养本師释迦牟尼佛,或者供养东方藥師佛,或者供养西方阿彌陀佛,或其他諸佛。就是一供养,即是一切供养;一切供养,还是一供养。又要观想自己的身是尽虛空徧法界,都在諸佛面前广修供养,这就是勤供养佛。②乐住生死:菩薩是心甘情愿住生死,所謂「乘愿再來。」雖住生死,但不執著生死相。不像二乘人,一定要了生死。所謂「观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菩薩是普度众生,常住生死。我常对你們說:「凡是見到我的面、或聞到我的名、或皈依我的弟子、或聽我讲经的信众,我曾经发愿:要他們在我以前而成佛;如有一人未成佛,我也不成佛。等待他們都成佛后,我再成佛。就是等一生或百生,也要等待。甚至一劫或百劫,也要等待。这样,即在生死相而无生死相,即在生死而了生死。」所謂「生死即湼槃」,都是一样的。③主导世間,令除惡业:作为众生的依護主,教导世間的众生,令除一切惡业,捨邪归正,反迷归觉。④以胜妙法,常行教誨。⑤歎无上法:讚歎无上甚深微妙法。⑥学佛功德:要学習諸佛的功德。⑦生諸佛前,恆蒙攝受:要生在諸佛在世的時代,常常蒙諸佛攝受而被教化。⑧方便演說,寂靜三昧:用權巧方便法門來演說一切教理,修寂靜的定。⑨讚歎遠離生死輪廻:菩薩自己雖然乐住生死,但讚歎遠離生死的輪廻。⑩为苦众生,作归依处:为所有受苦的众生,作为他們所归依的地方。

何以故。欲令菩薩於佛法中,心轉增广。有所聞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教故。

为什么原因要勸学这十种法門?因为想令初发心住的菩薩,使他們在佛法中,菩薩心一天比一天增加广大。无论在那位佛的法会中,所聽聞佛所說的法,自己就能豁然貫通,開悟瞭解一切諸法实相。也不需要耳提面命的教誨,便能聞一知十,发大菩提心,求无上道。

在大藏经中,有部法滅尽经。这部经是說末法是怎样的情形。其內容說,到末法的時候,楞严经先滅,其次是佛力三昧经。这兩部经代表正法時代的表現。为什么要先滅楞严经呢?因为楞严经把人的毛病說得太清楚了。有邪知邪見的人,不能存在。因为若有楞严经存在的話,人人应該有正知正見,不可不守戒律。如果沒有楞严经存在,便可以隨便,为所欲为。其他经典沒有說得像楞严经那般清楚。明末藕益大師說:「有人說楞严经是假的,我認为是佛說的。若不是佛說的,怎有那样有條不紊,順序有次的经文?假設释迦牟尼佛現身,对我說楞严经是假的,我也不会相信!」我們是要護持正法的人,就应該深信楞严经,不可有一毫发那样細的懷疑。所以楞严经是正法時代的代表者。換言之,有楞严经就是正法時代;沒有楞严经,就是末法時代。

凡是金山寺的出家人或在家人,对楞严经不可以有所懷疑。不要聽信一般无知无識,沒有正知正見的人,乱讲楞严经是偽造。不可相信这种謬论!可是,人有特性,对他說正的,很不容易相信,对他說不正的,却很容易生信心。例如学不好的事,他能无師自通。教他学好的事,縱使耳提面命,他也不相信。人就是这样的奇怪。所以正知正見的人少,而邪知邪見的人多。佛曾经說过:「众生好度人難度」,人雖然是众生之一,但是人为万物之灵,就因为太灵了,所以難度。所謂「甯度众生不度人」,人的心太複雜,妄想太多,是不容易度的。古德說:「佛門雖广,不度无緣人」,就是这個道理。(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9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91 : 凡是教你吃虧,就是善知識;教你佔便宜,就是惡知識

华严经淺释92 : 凡是佛教徒,都应該发愿,依愿修行

华严经淺释93 : 在家的菩薩应发的愿;出家菩萨受戒时应发的愿;坐禪時应发的愿

华严经淺释94 : 將行披掛時所发六愿;澡潄盥洗的時所发七愿;乞食行道時所发的五十五愿

华严经淺释95: 乞食所发的五愿,習誦旋禮時所发的十愿,,寤寐安息時所发的三愿,

华严经淺释96 : 无论到什么時候佛法都是由僧人來傳;而非有学問者所能傳

华严经淺释97: 因为众生的业惑,所以才有正法、像法、末法的分別

华严经淺释98 : 信佛的人一定要吃素菜,不可吃一切众生肉

华严经淺释99 : 記住“性定魔伏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常常念定能獲得大利益

华严经淺释100 : 跑香是調伏其身,坐香是調伏其心;这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基礎

华严经淺释101 : 修道人就是修不动心,如果八种風吹不动你就有辦法了

华严经淺释102 : 修行多年的功夫,一旦发了一次脾氣就把所修的功德燒尽了

华严经淺释103 :修道人的胸懷是希望人人都能成佛,人人都要比自己強、比自己好

华严经淺释104 : 菩薩放出种种的光明,用种种的三昧力量來教化众生

华严经淺释105 : 不被眼根所轉,不被色尘所轉,这就是在眼根中入正定

华严经淺释106 : 一言以蔽之,凡是愛好鬪爭者,就是阿修罗

华严经淺释107 :在什么地方就雨什么宝,这是随众生的业感所成就

华严经淺释108 : 第一义谛是一句話也沒有,一旦說出來就是第二

华严经淺释109 : 到內不知有心,外不知有身,遠不知有物時,就能把一切都放下

华严经淺释110 : 若能沒有分別心就能了了分明歷歷得見佛菩薩和善知識現前

华严经淺释111: 做善事要是无心才是眞善,要是有心便是罪惡

华严经淺释112 : 他人的不对就是我的不对。他人的罪业就是我的罪业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90链接(未完)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340链接(未完)

梦参老和尚地藏经浅释(全)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首楞严神咒注解整理(慧律法师版)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太上感应篇目录01--52(完)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净空法师讲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