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官四“度”修炼,你有几“度”?

2018-01-06 党建全媒体 南方杂志

点击标题下「南方杂志」可快速关注


丨顾易




编者按

作为人民公仆,为官者应坚持为人民谋福祉,今天我们继续“字说为官”,说文解字“度”,学习如何做一个胸怀有大度、说话有尺度、思想有高度、待百姓有温度的好公仆。


度:掌握分寸,知晓进退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蒋琬是三国时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担任丞相12年,为蜀汉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蒋琬此人气度恢宏,多有容人之量,他有一位部下叫杨戏,为人坦诚直爽,与人言谈时,从不随声附和。有时候蒋琬与他谈论,他默然不予应答,侍卫单镐见到后,就乘机向蒋琬进言:“您身为大司马,位崇言尊,连后主都要谦让几分。这府中杨戏的官不大,架子倒不小,竟然连您讲话也爱理不理。对这种傲慢无礼的人,若不治罪,岂不过于宽容?”蒋琬闻听此言,耐心地解释说:“人与人的思想不同,正如每个人的面目长相不同一样,如果表面顺从一味奉承,背后又说反对的话,这才是应该戒备的。杨戏这个人,我了解他,他从不违心地恭维别人。我说的话,也不可能句句在理,让他赞许我,这不是他的本心,若反对我,反而宣扬了我的错误,所以他就干脆默默不语了。我从他的态度中觉察到自己的不足,这有何不好呢?又为何要治他的罪呢?”单镐听后十分动容:“丞相真是虚怀若谷,雅量过人!”


古往今来,人们常将气度胸襟作为高尚的美德,为官者应该像蒋琬这般具有容人、容言、容事的雅量,宽以待人,正派为官,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人,影响人。



“度”,会意字。

篆文 ,像是张开 (手)测量长短。


《说文解字》:“度,法制也。从又,庶省声。”造字本义为测量、评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周制:寸、尺、咫、寻、常、仞,皆以人之体为法。”“度”的本义是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如“度量衡”。度引申为揣测、忖度。度是依照计算的标准所划分的单位,如表示天气冷暖或空气干湿状况,为温度、湿度;衡量事物达到一定水平的,为知名度、高度。由于“度”需途经“手”所规定的标准,因此又表示法度、制度。度还指次、回,如“物换星移几度秋。”度还指跨过,如度日如年、欢度佳节等。


有“度”字的成语有:“审时度势”指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度”还有越过、度过之意:如“虚度年华”指白白的度过年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度”可以做名词使用,表示数量、范围、界限:如“大明法度”指严明制度、法规;“贪墨败度”指贪图财利,败坏法度;“挥霍无度”指滥用金钱,没有节制。“度”可以做心胸、气度、度量:“宽容大度”“旷大之度”,都是形容一个人心胸宽广,度量大;“长才广度”指才能出众、气量宏大的人。


所谓“度”,就是让事情发展在方圆之内,不出规范,不越雷池,行事有标尺、有准则。人生在世,“度”既是约束,以法定准则时刻限制、规范自我行为;“度”又是保护,在洋洋得意时让自己冷静冷静,在操之过急时放慢脚步。


所谓行为有节制,交往有分寸,正是进退有度的人生。在行使国家、社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时,为官者应始终怀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自觉,将行使权力当作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不但要慎用权、更要用好权,确保权力行使不偏离正确方向,这是国家和人民对为官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为官者应恪守和把握的职责尺度。


行事应遵守法度


“度”的篆文 是(手)在里,既像是限制伸手的界限,又像是高悬在手上的一块巨石。“度”字字形启示为官者“伸手”要有界限,否则悬在手上的法律巨石就要砸下来。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的运行与发展,首先离不开法律与制度的建设规范。同样,人在社会也应遵守一定的标准与原则。而为官者作为人民的公仆,更要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充分明白法度的重要性。为官者的“立身之基”和“处世之本”便是清楚为官做事之度,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时刻用“尺度”去衡量和把握——在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在手中紧握制度的戒尺,在心中摆上一座“度”的天平。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在我国古代,官员多来自知识分子阶层,可是“四书五经”中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当好官,首先一项要求就是不断学习业务知识,也就是对法律制度的掌握。宋太宗时,首创法律考核,就像现在的“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每年对各级官员进行试判,考较他们对司法案例、法令规章的掌握,并由考试成绩决定官员的升降去留。明朝官员学法,使用全国统编的法律教材,即朝廷编撰的《吏律公式》。到了清朝,负责司法的法部,还会特意召集官员,突击检查对法律的熟悉程度,即把正在实行的法律随便摘出一条,要求官员当场默写,然后将考试成绩报告皇帝。


居官守法,一直是官场不变的法则。为官者必须知法守法,如果为官者知法犯法,那对社会的危害更大。


对待百姓要有温度


“度”也作为衡量冷暖的标准,如温度。为官者对待百姓要有温度,这意味着为官者除了守规章办事外,做事办事还要有人情味,能知百姓冷暖,才是好官员。只有知百姓冷暖,为官者才知道怎么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作为传统儒学的受益者,清朝著名将领曾国藩虽为名垂青史的大军之将,本质上却是一位仁义道德的知识分子。他不仅爱兵如子、呵护部下,还对整个部队的作风提出严格要求:爱民。他认为,兵从民中来,对待百姓的态度是关系军队生死存亡的重要指标。为此,曾国藩亲自起草了要求全体将领士兵都遵守的《爱民歌》,了解百姓所遭受的困苦,要求他的军队不准跟老百姓发生口角,不许随便拿百姓的东西,还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赈济百姓,救民于水火。曾国藩这一番爱民亲民之风,不出意外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在清朝末年的兵伐乱世中,军民一心共渡难关。


《菜根谭》中曰:“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为民官,如之为民父母。”既然做官,就得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官,对百姓有温度的官。现在社会,许多干部跟群众之间的关系不是“鱼水关系”,而是“蛙水关系”:需要群众时,就像青蛙一样往水里跳,不需要群众时,就跳到岸上摆官架子。然而群众的心里是透亮的,官员到底是逢场作戏还是真心为民,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为官者只有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像对待父母那样对群众充满真情,以热情的温度对待群众,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说话办事要适度


“度”的篆文是(手)在里,这说明为官者的手,不能伸得太长,要有边界,也就是行事要有度。行事“有度”,是指官员办事不做超出自己限度的事,不在自己不了解的领域指手画脚,也不推卸属于自己的责任,知进退而明分寸,守度办事。


官员行事有度表现在两个一方面,一是做事情有分寸。为官者应该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越权,不越位,不能所有事情都要“插一手”。有的为官者当官久了,可能会产生膨胀心理,什么都想管,也以为自己什么都能管。在现代官场,越级、越界干预的不良风气越来越盛行,俗称“打招呼”。“打招呼”现象的存在,既越权违规,又破坏了“度”的要求,既影响社会经济事业的健康发展,又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第二方面是:官员说话也要讲究尺度和分寸,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说话前深思熟虑,反复斟酌,既不能为一时图口爽而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又不能三缄其口一问三不知。行事有尺度,说话讲分寸,这不仅表现出为官者的个人修养,也关系着整个执政团队的形象。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一段故事,相传古时候阳城有一位很有才能、很有修养的隐士,名叫许由。当时的尧帝想把帝位让给他,尧帝对他说:“天上的日月已经出来了,还需要蜡烛吗?天上已经下雨了,还需要人工灌溉吗?先生才华过人,我若继续占着帝位,心里惭愧。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您吧。”许由不愿接受帝位,推辞说:“鹪鹩在森林里筑巢,占一根树枝就够了,鼹鼠在河边饮水,喝一肚子就饱了。您已经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了,我还要这天下做什么呢?厨师在祭祀时很忙,但祭祀的人不能丢下自己的本职代替厨师做菜,这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他也不会做菜啊。”说罢,许由就继续回田间劳动去了。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某一职位上,就不过多的干涉其事,谨守本职,掌握限度。


为官之度,很重要一部分便是把握行事语言的分寸,行事有标尺,进退有规则。只有将“度”时刻放在心中,才能做到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是谓有“度”之官。



待人处世要有气度


“度”,从“广”,“广”为大,广阔无边。“度”与“肚”“渡”等音形相近,含义相联。“度”是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容人度量;“度”是人生如渡河,摸索前进中,需保持一颗善良大度的心。

历史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


俗话说“大人不计小人过。”有时对善意或无意的过失,应当采取宽容的态度。有一次,秃顶将军鲍尔斯到军营和士兵们共同进餐。席间,大家推杯换盏,餐厅的空间里弥漫着热烈的气氛。就在大家喝酒喝在兴头上,一位士兵夹菜时不小心将菜汤洒落在鲍尔斯的秃顶上,油花在不毛之地自由滚动。众人目睹此景,惊骇不已,大厅热闹气氛一下子像跌落在冰窟窿里,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面面相觑。那位士兵吓得面如土色,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僵硬在那里。只见鲍尔斯将军面含微笑站起来,拍了拍那位士兵的肩膀,幽默风趣地说:“年轻人,你认为用这种办法能治好我的秃头吗?”将军话音一落,全场紧张气氛顿时松散开来。将军继续说:“年轻人,快坐下来。今天秃头让它继续亮着,不进行治疗。我们目前的活动主题是,大家继续喝酒吃菜,来吧,我们共同干怀!”经过将军这样一说,热闹的气氛再次活跃起来,大家纷纷举杯,豪爽畅饮。士兵的失误,非但没有招来暴风骤雨,反而被将军巧妙解除。将军的宽容大度,不禁使人肃然起敬,人们在聚餐中也领略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将军风度。


古人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官者的胸襟气度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宽容”最重要的是容人,它是容言、容事之根本。海纳百川,其容乃大,人不大度,终难以成器,也难以成事。厚德载物、有容乃大,包容是为官者必备的重要品德,体现的是一种胸怀和气度,彰显的是一种人性的温暖与光辉,展示的是一种自信和力量。为官者要有能容人容事容言容错之风度,要做到从善如流,善用手中权力,要有海纳百川般的宽大胸怀和爱民如子的大爱气魄,多一点豁达,少钻一点牛角;多一份宽容,少一点争端;少一点争端,多一份和谐。豁达之“肚”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力量,是心灵的升华,是超凡的气度。为官者的官路上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各种坎坷各种磨练都会经历。在自己的利益有所得失的时候,坦然面对,不去斤斤计较。若遇到蝇营之人,雍容大度一笑而过,方可成为气宇非凡、令人肃然起敬之人。


度,是追求一心为民的态度,对群众有温度,亲民心连心,像焦裕禄那样“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生活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对群众充满深情厚意。作为人民公仆,为官者应坚持为人民谋福祉,这不仅需要官员们慎独慎微、勤于自省,更要手握戒尺、以度律己,做到胸怀有大度、说话有尺度、思想有高度、待百姓有温度,脚踏实地,不妄自赌博冒险,时刻恪守一个“度”。





官  箴


侵欲无厌,规求无度。

——春秋•左丘明《左传》



【译文】 

侵吞的欲望永不满足,贪求的野心没有限度。


【解读】


这是左丘明在《左传》里给世人的警示。周景王之子派人报告诸侯的话:“侵欲无厌,规求无度。贯渎鬼神,慢弃刑法。”意思是:侵吞的欲望永不满足,贪求的野心没有限度,这样渐渐就会亵渎神明,背离刑法。欲望本身是没有边界的,人总是会渴望更多、更好的东西。但是欲望又应该是有边界的,那就是责任和道德,还有法律。为官者有私欲是正常的事情,但为官者应该给自己的私欲设定清晰的边界。人无度则忘荣辱,官无度则忘廉耻。如果说仕途为官是临渊而行,那么心中的“度”就是保护官员不落入欲望深渊的最坚实护栏。官有度,则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全身心地投入到群众中取。只有恪守为官之度,才能守住做人做事的本分,才能使自己在权力和金钱面前从容淡定,抵制勾引与诱惑。真实做人,扎实干事,平淡为“官”。



字说为官

第1期:如何当一个好官?说文解字为官之道,从“官”字说起

第2期:今天的官员需要学什么?怎么学?

第3期:官德究竟是什么?

第4期:这样的人才提拔比较快

第5期:做到这点, 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第6期:做人做事做官大智慧,离不开这个字

第7期:领导者的成功之道:吾日三省吾身

第8期:为官的最高境界,你到了第几层?

第9期:要升官就要做好这个事

第10期:怎样才能不为私心利欲所惑?

第11期:为官者如何走得稳、行得远、飞得高?

第12期:为官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第13期:为人为官的根基竟然是这个

第14期:处世之道、为政之根,究竟什么最重要?

第15期:官员们的“交际圈”究竟长什么样

第16期:这个字,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第17期:为官注重这个字,才不会走歪路、做错事

第18期:树立威望?从这4点下手

第19期:这样为官,才能深受百姓爱戴

第20期:如何才能找到共进退的“左右手”?

第21期:为官者,仅仅能干是远远不够的

第22期:为官者如何识人有术?记住这3点就够了

第23期:“鍚荼壸”怎么读?能不能当官,一试便知

第24期:君若为官,请记下这4条“铁律”,戳心......

第25期:想为官从政?这个能力必须要有

第26期:为官择人丨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如何选择

第27期:怎样用“零成本”激励“赏”出好下属

第28期:怎样赏罚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第29期:宰相“肚里”是如何“撑船”的?

第30期:对待权力,什么样的人可堪当大任

第31期:一字看懂为官应有的心态、原则和能力

第32期:什么是天道酬勤?看完终于明白了

第33期:为官者了解真实社情民意的途径原来是这个

第34期:领导、员工如何在其位谋其职?把握这几个原则

第35期:为官者决策快就是果断?

第36期:做好这一点,官场升迁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第37期:想不为诱惑所动,不为人情所缚?最重要在于明白这个字

第38期:为官若想妥善处理问题,离不开这个“心法”

第39期:为官想要“乘物以游心”,秘诀都在这个字上


《南方》杂志订阅电话

(020)87377371


统筹丨戎明迈

编辑丨莫群 林琳

校对丨华成民

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广东最专业的党建传播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