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8年3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文苑丨何砚平:后海记忆

2017-11-16 号休假新号顶班 永远的新三届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何砚平,女,1948年生人,高中毕业后到北京第一机床厂务工。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1982年分配到新华社,从事经济、政治方面报道,所谓“终生忙碌”、“速朽文章”。曾任新华社高级编辑、终审发稿人。退休后自得其乐,偶写游记,被朋友喜爱传阅。



真的老了,儿时的记忆竟然那么清晰而逼真的常在梦中萦绕闪现。   

今天先说说后海的记忆片断。先要澄清一个概念,网上说什刹海也叫后海,而且还有先有什刹海(后海)再有北京城。但是在北京人的眼里什刹海与后海并不是一个概念,为行文方便估且就统称后海吧。



爸妈家住东城北京站一带,当然这也是修建北京车站搬迁后的,以前住在苏州胡同一带,离东单、王府井很近。从初中起我考入北京女十二中,学校位于灯市口东口同福夹道,走几步就是王府井、八面糟、人艺、美术馆。高中继续在那读书,又赶上文革,前后在那疙瘩蹉跎了七年。


后海准确说是什刹海离灯市口也就几站地。大概是1965年前后,什刹海淤泥太多于是进行疏通,我们学校还参加了义务劳动。挖泥,填石子干了好几天,那是我第一次抬那么重的筐,压得肩膀都肿了。


我和一个要求入团的同学(王文畅)尤其积极,泥和石子装得太多,几乎直不起腰,急得老师一个劲往外扒。我们班张健回忆说你当时还带着我们喊劳动号子。这亊我忘了,不过有可能,一贯积极分子嘛。后来有一阵子有点后悔,因为个子太矮了,就悄悄怀疑是不是当年被压坏了,所以不长个了?            


            

周小韵说我记得和郭德华抬一筐,我们特卖力,每次都满满的。申淑莲说每个人都是超负荷,我和张陆奇一组,她挺瘦的,但是一点不少出力,老师还表扬我们呢。这就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情怀,如今年轻一代不理解,无钱无利那么玩命图什么?所以有人说我们这一代是残存的理想主义者,诚然!


什刹海修好后我们夏天常去游泳,冬天滑冰。文革期间我住校没什么学习压力,每天中午都沿着什刹海游一圈,然后饥肠辘辘回家,像饿狼似地到处找吃的。有一次几个同学同去游玩,申淑莲看我们在深水区玩得高兴,她也莽莽撞撞冲过来,一下子就掉下去,乱抓乱挠。这可把我们几个吓坏了,赶紧游过去救她,她一下子搂住我,我也动不了了,我赶紧喊,快帮忙!大家围过来七手八脚把她拖上岸。



冬天滑冰去过几次,一开始是租冰鞋,后来我妈给了我十几元,总之是买两双冰鞋的钱,给我和妹妹一人一双,我特高兴,可以不用租鞋了。谁知道莫名其妙地把买冰鞋的钱弄丢了,又不好意思再向我妈要,于是又租鞋滑了几次就没兴趣了,滑冰技术始终没过关。我们班有几人比如刘璎辉、王文畅、赵玉珊滑得特棒,还在冰上摆泡斯。


后海当年有个舢板俱乐部,我们班有好几个人都是舢板队的。大家一块学旗语,学绳结。我因为腿短太费力参加几次就放弃了。我们班的郭德华和孙玉平一直坚持,后来还去划舢板比赛。郭德华闺女参加工作以后给她过生日就是在什刹海的船上,烤肉季把生日宴送到船上,音乐学院的学生在船头弹琵琶,颇有一番情调。



那时还有一个爱好,骑着自行车围绕着学校周边转悠。上初中前我妈决定给我买一辆自行车,我爸呢也准备換他的爱车了。于是我就先用爸爸的二八自行车在北京车站的广场上练习骑车,车太高了,够不着就掏着档骑,没少摔跤,腿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是没有几天就学会了。


我妹妹和我一样傻大胆,不怕摔,很快也学会掏档骑了。只有我姐胆小,始终战战兢兢,怕挨摔,所以没学好,直到今天看她骑车特别是上下车,那叫一个费劲。


骑车穿街走巷,看着大大小小、高高矮矮不同的房屋,弯弯曲曲,宽宽窄窄不同的街巷,特别是黄昏时分倚在银锭桥边看渐渐西墜的落日,忙忙碌碌脚步匆忙的人群时,心中常常有点莫名的沧桑感。   


和老公谈恋爱时北海、后海、故宫、景山一带也是常去之处,青年男女躲在树荫下、花丛里卿卿我我。有一次突然下暴雨,大家纷纷从阴暗角落里钻出,躲到亭子里、廊子边,一个个湿淋淋的甚是狼狈。



还有一次夜晚去北海划船,我妹和老妈也一起凑热闹。我们家老公本是连云港一带农民子弟,以前在家划船都是用蒿的,北海划船用浆还是认识我以后新学的。那次可能是他第二次划浆吧,加上夜晚灯光闪烁看不清楚,泼了大家一身水,又是湿漉漉的。至今回想起这一幕幕,依然暖洋洋地充满温馨与安祥。


改革开放后周边多了不少酒吧、饭店,多了几分繁华也少了几分安静。和亲朋好友去过几个知名饭店,那次也是去西海鱼生,老公彼时已经是一个外贸公司老总,成熟练达,早已褪去当年的青涩。全家围坐在船仓里,老妈,老妹又提起当年北海公园被双浆泼湿的一幕,感叹时光的飞逝。望着湖面上点点灯火,倾听水波微微荡漾,看洋溢在家人特别是老妈脸上由衷的笑容,胸中竟然有一种涨涨的欲哭的幸福感!唉!为什么伤心落泪快乐亦落泪呢?   



记忆比较深刻的另外两次是在孔已己饭店,一次是李风请客。那是校友群刚刚组建不久,李风请大家一起看话剧“我们的小鎮”,之后决定再去四川饭店寻找历史的踪迹与青春的记忆,不知道是四川饭店装修, 还是什么原因临时改去后海的孔已己。我们第一个到达,李风那个专职司机还落在后边。记得黑大张说,这次你们可露脸了。因为当时彼此还不大熟悉一笑而过,心里说这是我的地盘呀! 


还有一次是姐姐的孩子带着她的一儿一女请我们,眼看着姐姐的第三代已经成长,再看看我家傻闺女还那迷茫,心中五味杂陈。



后海究竟留下我多少足迹,数也数不清;多少个清晨、黄昏、傍晚,我在那里徜徉,慨叹,迷茫,幸福……后海——我生命中一块永不陆沉的福海……


何砚平阅览室

何砚平:南非印象

何砚平:吴方有芳,愈久弥香

何砚平:田文,一个为爱而生的女人

何砚平:我心中一面永远高扬的旗帜

何砚平:马海德医生的名片

何砚平:始终听从内心的呼喚

何砚平:圆明园里的笑声

何砚平:日出日落 · 月盈月缺

何砚平:走马观花说西藏



文章由作者提供,图片选自网络



行者系列

余浩:西泠印社,研究金石篆刻的独秀奇葩

余浩:赴滕州"拜会"毛遂孟尝君

余浩:游荆轲塔

余浩:谒骆宾王墓

张援春:独步南美之边境出入记

张援春:独步南美之民宿风情记

张援春:独步南美之行李失得记

米述杭:走进小说《软埋》里的大水井

侯振华:又见戒台寺

操风琴:在巴勒斯坦难民家过宰牲节

王宝泰:布宜诺斯艾利斯美食之旅

王宝泰:我和阿根廷小姐的近距离接触

高初建:美丽的乌兰巴托之夜

高初建:回忆阿塞拜疆之行

阿拉曼:未曾忘却的纪念

阿拉伯男人真的都有四个老婆吗?

穿越岁月的瓦砾,寻找昔日的美

——约旦以色列浮光掠影

浙君子:一城一图 · 自驾欧罗巴足迹

38000公里!

退休夫妻自驾房车畅游欧洲

陈小鹰:瘸腿走马代

陈小鹰:以色列高价导游伊萨卡

陈小春:我在北美的车生活

米述杭:在西南非洲处置车祸伤亡事故

刘宇:记者镜头下的朝鲜

鲁晓晨:朝鲜亲历记

张伟光:罗马尼亚边境小镇的一夜

张岳庚:在北极守望北极熊

张岳庚:我两次从南极归来

杨劲桦:最美好的城市圣地亚哥

杨劲桦:月亮的山谷

杨劲桦:邂逅那不勒斯

伊斯兰国度的基督文明——以弗所寻古

访寻长眠坦赞铁路的中国英魂

走进非洲or走出非洲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关注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