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革,与时间赛跑 || 长城证券宏观研究 || 蒋飞

长城宏观团队 蒋飞宏观研究 2022-06-08


背景

这里所说的改革,并不是各个部门简单罗列的改革文件,也不是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监管条例。这里所说的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措施,是完成土地、资金、人才、财税、金融和市场全方位升级改造的所有活动,是达成债务可持续性、财税可持续性、增长可持续性的各种手段。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入地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体制要点和工作内容。但从2014年以来,GDP增速从2014年一季度的7.5%下降至2021年三季度的4.9%,宏观杠杆率从2014年一季度的211%上升至2021年三季度的264.8%,中国经济还是出现了潜在增速的下降和宏观杠杆率的上升。



正文



一、高债务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主要发展方式是粗放式的——依靠信贷资源支持投资。这种发展模式造成的结果就是债务大幅攀升,中国当前的宏观杠杆率已经处于世界前列,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2020年中国非金融部门宏观杠杆率已经超过欧元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高债务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财政收支状况日益紧张,企业投资意愿不断下降,居民储蓄倾向持续走高。再伴随着出生人口的快速下跌,房地产周期的见顶回落,中国潜在经济增速将遇到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挑战。


财政赤字率不断上升。虽然财政部公布的赤字率从2014年的2.1%上升到2019年的2.8%幅度不大,但如果把四本帐全计入的话,实际赤字率却从2014年的-0.3%上升至2019年的4.61%,到了2021年更高。政府赤字率的不断上升导致大量的债务攀升,自2014年新《预算法》颁布以来,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券存量规模已经达到25.49万亿元,在债券市场中占比达到22%,是我国债券市场第一大债券品种,远远超过企业债规模。


债务的增加并未提升财政收入的同比例增加,政府债务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地方债务率。近期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202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率是93.6%。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在100%到120%之间。这还没有算入隐形债务,但已经显示出地方政府债务面临的问题:接近预警线,可以增长的空间有限,中央政府必须出台政策遏制其过快增长势头。


付息成本占比不断攀升。从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来看,截止到2020年国债付息成本已经占到支出的4%,到2021年11月时达到5%。这一数字在2014年时才2%。其中大部分是地方政府债务过重造成的,一些城市的付息占比已经接近10%。近期还有新闻报道了黑龙江省鹤岗市实施财政重整计划,这也是以前少见的措施。


企业投资意愿不断下降。2014年至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从15.7%下降至5.4%,降幅不可谓不大。其中民间投资占比从2014年的65%下降至2019年的56%,降幅也比较明显。


居民储蓄倾向持续走高。从2014年开始居民储蓄倾向逐年下降,居民消费倾向不断上升,但到了2018年趋势发生了转变。从2018年开始居民储蓄倾向再次回升,疫情出现时达到了2002年以来的最高。同时伴随的是消费增速的持续下滑,尤其是2018年开始汽车销量增速大幅下滑,是高债务影响下最显著的变化。


出生人口正在逐年减少。2014年时中国每年出生人数大约在1650万人,除了2016-2017年放开二胎出现阶段性增多现象,2018年开始出生人数逐年下降,尤其是2020年下降至1200万人,2021年可能进一步下降。不结婚、少子化,是年轻人在高债务下的自我选择。


房地产周期已经见顶。当前房价正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房价收入比和房价房租比均处于偏高水平,这反映出房价处于泡沫状态。当前政府实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就是挤压泡沫,促使房地产软着陆。同时伴随着房地产发展模式的转变,高房价已经不可持续。而债务并不会随着资产价格下跌而下跌,债务过重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总之,自2018年以来很多经济指标已经恶化,经济潜在增速不断下降,最终的元凶——高债务问题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当前我们已经出台政策控制宏观杠杆率,希望能够持续下去。





二、开弓没有回头箭



中国目前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作为主要的融资链条,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投融资体制。金融机构依赖房地产、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也已经运行了几十年,根深蒂固。


土地、财税、金融、人才、国企等各领域都存在竞争不充分、资源分配不高效的现状。这些现象既相互勾连,彼此影响。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的多轮改革措施,容易改的领域和环节基本上已经改革完毕,剩下的都是难以推进的、深层次的问题和触及利益根本的部分。


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各个领域单兵突进,很容易被旧有体系的大网所覆灭,再次回到原有轨道上。比如土地收入大幅下降,会造成财税紧张;如果财税不同步进行改革,很容易在下一轮刺激经济稳增长时期地价再次上涨。


这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严格的一次。无论是从融资渠道上、销售环节还是土地供给等方面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造成销售金额、现金流和杠杆率均出现明显的下降。并因此促使土地市场进入寒冬,土地财政模式难以为继。


如果此时不开启对投融资体制进行整体性改革,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各因素进行化解,那么未来这些因素还会再次出现,这一轮房地产调控所做出的经济牺牲就会白费。现在中国宏观杠杆率已经达到260%的高位,如果贻误改革时机,未来杠杆率还会再次上升。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债务率过高,降低债务的努力会容易影响经济增速,如果经济增速降至社会难以承受的水平,将会导致前期改革的努力最终放弃和失败。


从一种经济体制模式转变为另一种经济体制模式,并非一帆风顺。但只要坚持和一往无前,胜利终将到来。90年代后期的国企改革引发了大规模的国企职工下岗潮,虽然牺牲很大,但最终却促使中国走上了市场化发展的快轨道。


开弓没有回头箭,2020年开启的房地产调控已经引发了原有经济模式的重大变化,只有顺势而为,齐步推进,把握住这次机遇,才能成功完成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成高质量发展的新经济模式。





三、改革,与时间赛跑



2016年中国金融论坛课题组就已经发表过论文《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化解高杠杆风险》,文中认为“我国宏观杠杆率已超过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拐点值,继续加杠杆的边际收益下降,边际风险上升”。


并在化解债务问题上给出了三个方案“下策方案是通过违约、迅速削减财政开支及制造通货膨胀解决债务问题;中策方案是在稳增长的同时,通过债务重组、债务置换、债转股、资产重组或出售政府资产等方式;上策方案是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方向的财税、金融、社保、收入分配等各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结构性改革”。


该问题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2017年开始中国宏观杠杆率出现了两年的稳定,从2016年底的238.8%到2018年底的239.3%。但2019年开始又再次上升。


当前中国社融增速在10%左右,名义GDP增速在12%左右,随着实际GDP增速的不断下降,我们的社融增速相应也会下降,但过高的债务是否允许流动性的减少?一国经济体最佳的组合是社融增速越低越好、GDP增速越高越好,而我国实际上是社融增速高于GDP增速。


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下降至2.8%以下,我们预估在这一轮结构转型的经济调整期里,该收益率可能会降至历史新低。但只要我们的宏观杠杆率不再创新高,我们的长期国债收益率就可以停止下降,我们就可以维持当前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易纲行长曾说过“需要珍惜和用好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这是针对国际上普遍出现的以量化宽松为主的货币政策现状而言。如果按照当前经济模式发展,我们也有可能会掉进零利率陷阱,未来依靠量化宽松支撑经济增长。


随着房地产价格和土地价格从上涨周期进入下跌周期,过高的债务问题会凸显出来,中国经济会遇到“债务-通缩”的压力,也可能出现长期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现象,这种情况已经在中国的局部产业和地域出现。目前高杠杆的房地产行业普遍融资困难,无盈利能力的地方融资平台也正在被清理。目前有九个省份的地方债务率超过100%,基本上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行政管制的手段治标不治本,限制杠杆率的硬性条款也只是从表面上看起来安全,这种情况下带来的宏观杠杆率下降也只是暂时的。等到下一个经济复苏周期,杠杆率会在原有模式下继续增长。


当前美国刚刚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救市政策,并造成了全球经济过热的现象。今年开始一系列退出措施即将出台,而这将导致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全球流动性收紧也给中国经济造成冲击,给国内进行结构改革带来不利影响。


改革,与时间赛跑。在中国经济增速还未降至更低水平之前,在中国长期利率还未降至零之前,在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前,彻底革除阻碍资源向更高效率企业或部门流动的障碍,中国经济才能完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证券研究报告:
《改革,与时间赛跑》
对外发布时间:
2022年1月11日
报告发布机构: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蒋飞 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



滑动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1210
101010
9
9
9
PMI9PMI

8
+87M17
7



周报、月报、季度报


2.5%20220110 20211227GDP4%2021121820211213
12
20211115202111082%20211025
20211018
20211011

8GDP6%2021091720210913 
20210906 
920210816
20210809


专题报告


20222022*






详细可咨询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团队:蒋飞、李相龙
欢迎大家与我们微信交流!
最新的市场策略观点,最新的月度股票组合,最新的机构观点汇总欢迎关注长城宏观策略!





长城研究--宏观策略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