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29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感恩慧海老师编辑制作PPT以及讲义,感恩大德师兄们整理文字视频等资料。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此生速开智慧成佛,救度众生,不求余果。本内容发布已经取得慧海老师同意。主讲人慧海老师,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多年医生及科研经历,深入研修“楞严独步”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结合生理学制作简要PPT。
请读者以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原著为准。此PPT与原著不符之处,请遵照原著!
楞严经讲义PPT版第29讲
耳根圆通破识阴、证圆通体,如幻三昧
行阴尽了以后,引业不再起作用,有情众生不会再受生。
靠自力,竖出三界,非常困难。要先超越欲界,然后超越色界,还必须超越无色界,这才能竖出三界,证得分段生死的解脱。最低果位必须证得阿罗汉,现今全球 70 亿人当中,有几位阿罗汉?
先不说能竖出三界,就是修到欲界定,来生做个欲界天的天众,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想来世成为色界天的天人,你必须修到色界定才行,而且在临命终时要有能力保持在色界定,如果临终没有保持在色界定,是不能投生到色界天的。记得大宝法王在分享《心经》的时候,讲的很清楚:竖出三界,你连欲界都不一定出得去,能不能进入色界都很难讲。
怎么办?那就只能造净业,信愿持名念佛,依靠佛力加持,横出三界。
【PPT 第 57 页】
2.1.1 解灭结: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解最后一个结:灭结。观音菩萨描述是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这个是破五阴里面最后一个阴,识阴。这个识阴非常难破。五阴当中有两个阴是非常难破的。第一个是色阴,绝大多数人是都破不了色阴的。就算极少数人色阴破掉了,后面的受阴和想阴相对容易一点,到了行阴也比较难破,还有一个更难破的就是识阴。禅宗将其比喻为紧贴在身上的最里层的衣服,它紧紧裹住了我们的妙明真心,破识阴,相当于要脱掉最后这件衣服。
行阴破掉以后,宛然现出一个能灭之心,这就是第八识。这个能灭之心,是对生言灭,此灭亦灭,待这个能灭之心灭掉,如来藏妙明真心就当下现前,水落石出了。就实修而言,就是继续反闻自性,继续入流,大家别看破五阴有这么多的花样境界,实修是很简单的,持续地以始觉智圆照自性,照到无始以来这个不生不灭、本自不动、周遍十方的妙明真心开显出来。开显后,就入了首楞严三昧, 一切诸佛成道的必经之路。这张图的背景是深蓝色的太空,是银河系里面所有的星系,我把它淡化作为背景,让大家体验真心遍十方的境界。
生灭心灭掉(注意,并不真的存在所谓的“生灭心”,其实只是真心一念不 觉而出现的妄想),解灭结,破识阴,常住不灭的寂灭心现前。佛陀原话:
【解脱法已,俱空不生,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的每个实修的境界,都必须用佛陀的话来验证,不能用某个凡夫的话来验证。这就是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最重要的特色。
“解脱法已,俱空不生”。到此,修行者证得了“三空”,第一个是“我空”,第二个是“法空”,到这来是第三个“俱空不生”。识阴破尽,证入初住位,已经超凡入圣,有一百个分身同时现一百个法界,礼敬一百尊佛陀。到此破一品无明,证得一分法身,已经位列法身大士,可以称为【分证即佛】了。
什么叫分证即佛呢?究竟圆满的佛证得了百分之百的法身,或者叫做【圆满法身】,而初住位菩萨证得了百分之几的法身,尚未圆满。“分证”的意思就是百分之几地证得了法身。按照天台宗“六即佛”的体系,初住菩萨已经证得一分法身,就可以称为【分证即佛】。
识阴破除前的境界:
【如鸡最后一鸣报晓,晨光初现】
晨光初现的时候,我们能见到暗处的东西。如果大家在农村待过,应该知道鸡打鸣不止打一次,可能四点多钟就开始打鸣,五点多钟也打鸣,一直叫到天刚刚亮的时候,再叫最后一声,后面就不叫了。其实鸡也是很厉害的,这种精准的生物钟,也是阿赖耶识赋予的功能。没有晨光时暗处的东西是看不到的,当晨曦刚露出一点点微光的时候,刚刚好可以看到暗处的东西了。此时出现:
【六根虚静,无复驰逸】
六根不再向外攀缘了:【受阴尽,无领纳】。心不再领纳前境,比如说川菜来了,你不会再领纳川菜的具体味道了;【想阴尽,离分别】。心已经远离分别, 第六识本来一直让你遍计所执,分别这个好,那个不好,这是过去、那是现在、那是未来,想阴尽后就离分别执着;【行阴,绝迁留】。我们总想留住青春,想长寿,而行阴又让色身不停地迁变、新陈代谢,推着八识去轮回。行阴尽后,迁留就没有了。圆瑛法师总结的文字真是很妙。
六根不再向外攀缘,此时修行者【已得六销】,六根已经销掉了。大家应该记得:所谓的“六根”,都是八识见分,透过六种胜义根和浮尘根分出去的,本质而言都是见分,只是生理功能不同;“六销”就是指六根的功能差别到此就没有了;【犹未亡一】,六根的功能差别虽然没有了,但八识见分,即识阴还在,
“一”还在这儿。前面佛陀开示过【六解一亦亡】,此时修行者已经“六解”, 马上就到“一亦亡”的境界。【根尘化为一味】,这个时候,能(因地心,八识见分)和所(六尘外境)全部化为一味,主体和客体的分别荡然无存,第八番显见“能所不二分”的境界现前了。
【一片湛然清明,了知十二类众生的来龙去脉】
因为行阴是众生的同分生基,众生从这个基地出发去轮回里捞各种各样的浮尘根身,现在基地被破译了,就能够清楚地知道三界、六道、十二类众生的各种生命的来龙去脉了。
【了知万有的共同本源,同是唯识,一体变现,识精元明,常得现前】 一切的显相,有一个共同的本源,就是阿赖耶识。现在行阴已尽,识阴就暴露在面前,什么秘密都知道了,所以,见到十方世界,完全是同一识性,都是由我们的心意识变现出来的。“识精元明”就是我们的八识见分,现在就在眼前, 也就是即将要破的那个识阴。识阴的里面包裹着真如,也就是“妙精明心”。识阴仍然是一个妄念,称为【颠倒妄想】。阿赖耶识是真妄复合体,生灭的颠倒妄想和不生不灭的真如本心和合。
【初见性天,即将大彻大悟】
这个“性天”,指的是第一义天,也就是中道实相。前面比喻雄鸡最后一声报鸣,晨光初现,马上要见到大白天了,所以此处称为“性天”。马上就要证悟中道实相,这已经不再是理悟了,而是事上证悟,就要登菩萨位了。
识阴破除后的境界:
【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
识阴破尽,六根本来分别执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知觉的生理功能,现在就可以互换使用了。眼、耳、鼻、舌、身、意,任何一根,都可以发挥其他五种生理功能。起用的时候是六种,不用的时候合一。
凡夫和法身菩萨的区别,主要就在六根的生理功能。凡夫的八识见分通过浮尘六根,攀缘六尘,生理功能被分隔变成六种。这里大家一定要明白:所谓的世界,其实由人类的六种生理功能而建立起来的“主观印象”,并不存在真实的世界。凡夫的因地心本来是一,却被四大分隔成六,然后透过六种生理功能来感知和认知世界,并且以为世界是真实的。而初住位以上的菩萨,他的八识见分是往内收的,收到五阴破尽,六种生理功能既可以分为六种,也可以合为一种。合为一时,即是清净的圆觉,也就是之前须菩提说的【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宝明空海”就是证悟了第一义空,实证了中道。
所谓“中道”,用生理功能来描述:圆觉真心合为一时,安住于自心的寂灭状态,不再有任何显相。圆觉真心起用时,一念即可显相万有。空和有的转换就在于当下的一念。在“万有”的境界里,由于圆觉真心不再有依他起和遍计所执, 所以能够自在显相,一毛孔能显相大千世界,一微尘里有恒沙诸佛转法轮。
【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
六根互用后,修行者见十方世界及自己的身心,皆如同净琉璃,内外通透明澈,身体不见了,世界也不见了,所谓的有情世界、无情的器世界,虚空、ft河大地、众生,一切显相都不复存在,皆是心性光明,没有丝毫杂质,周遍圆满。对应佛陀的原话:【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为,无上知觉】。
所以《楞严经》的实修是以“能觉”为先导的,起步于“能觉”的因地心, 区别于顽空的禅定。以顽空为目标的修行无想定的人,会堕落成为类似无情物的可能,他认为只有把心死透了,才是涅槃,最终就可能变成土木金石,历经千万劫,心的觉知力才能恢复。大家不要以为那些土木金石都是无情物,有的无情物是一些大修行者修偏了,把心灭掉而化成的土木金石。
耳根圆通的修行,以觉为先导,从【入流亡所】开始,就安住在“觉”上, 到【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一直安住在“觉”上。六根互用后,为什么会内外通彻透亮呢?因为圆觉真心本具光明,证到初住位菩萨,心性的光明就能周遍法界,但是跟阿弥陀佛的光明的力度还是相差甚远的。初住菩萨的光明比较微弱, 刚刚【内莹发光】。而阿弥陀佛的光明则如同百亿日月,可以直透十八层地狱照到地狱、照到十方法界、十方三世,这是因为阿弥陀佛证到了圆满的法身,而初住菩萨刚证到一分法身。所有的神通道力和光明照用,皆是依法身而起用的,所以多证一分法身,神通力和光明就增加一分。
识阴尽,破“颠倒妄想”,超越命浊。
颠倒妄想是怎么形成的?八识见分揽尘结成六根,产生了六种生理功能,文殊菩萨说【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六根不能互用的时候,前六识的所作所为,经过第七识存入第八识,第八识表面上看似很平静的河流,不像第六识的涛天巨浪,也不像第七识的涓涓细流,八识很象是一条平静的、没有浪花的河流。实际上,【非是无流,流疾不见】,流动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凡夫的心意识根本感知不到,看上去就像静止的,这种妄想非常非常细微,就是识阴。凡夫执着这个第八识是命根子,一直在轮回。二乘的声闻缘觉,会把这个识阴看作涅槃,就是《法华经》里比喻的“化城”,把这个化城当成是真实的涅槃城。凡夫觉得真有轮回。知见完全是颠倒的,所以就叫颠倒妄想。解除了六根的隔越,达到互用的境界,这个颠倒妄想就破掉了。
有很多师兄不明白三昧和圆通的区别。“三昧”是心灵进入了禅定,也就是心灵进入了“一境性”的状态。“圆通”则是指证得了法身遍一切处,圆满周遍、通达无碍。证得圆通后,你人在这儿,可以同时现一百个、一千个、百千万亿个化身在百千万亿世界。要证圆通必须依靠三昧。但三昧并不一定能证得圆通。
以念佛为例,你的心灵就在佛号的境界上,完全没有杂念,了了分明的一句佛号,这就是【心一境性】,也就是“一心不乱”,这就是事一心不乱的三昧境界。如果进一步深入三昧境界,反念自性,背尘合觉,通过念佛也能证得理一心不乱,证得圆通,证得常住不灭的法身,可以周遍法界地通体起用。但是要注意, 文殊菩萨认为,念佛求证圆通是很难成功的。务必要把这个搞清楚。我们修念佛三昧,种的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因,果自然也是得生净土的果。而修耳根圆通,种的是求证圆通的因,若能五阴全破,得到的自然是证法身的果。
识阴尽,超越命浊。命浊是怎么形成的?凡夫的八识见分,【性中相知】, 刚才也带大家体验过了,你听我说话,看着眼前的东西,同时大脑在理解,三根同时在运作,就是靠八识见分在背后协调指挥,叫性中相知。同时,你的六种生理功能又是【用中相背】,大脑只能思维,不能听;耳朵只能听,不能思考;眼睛只能看,不能听。“性中相知”和“用中相背”这一对矛盾互相交织不分,就形成了命浊。识阴破尽以后,六根互用,这对矛盾自然解除,超越命浊。
佛陀开示识阴尽后的境界及后续的修行路径:
【识阴若尽,诸根互用,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 凡夫众生从因地修行耳根圆通,以闻性为【因地心】,历经五十五位真菩提路,才能趣入佛地,证得【果地觉】。最初从初信位到十信位,这个修行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因为破五阴是非常不容易的。印光法师在其《文钞》中指出,末法时代,靠自力破五阴者,若非法身大士再来,是极难成功的。绝大多数修行者连色阴都破不了,能破一两个阴的人都非常罕见。
初信位到十信位,到此就全部修证完了,修行者登入初住位,六根清净、能够互用,【圆明精心】,“圆”是指心遍一切处、遍十方界,“明”是指心能够发出光明照用,心光显发出来了。【于中发化】,怎么个发化呢?就是后面的比喻,就像在一个纯净的、无色的、琉璃般的境界当中随意变化。【内含宝月】, 大家都看过月亮的阴晴圆缺,初一至十五,从月芽、新月到满月,一直在变化, 虽然月亮的显相在变化,但月亮本来并不真实存在阴晴圆缺,比喻修行者此时的真心拥有了自在的神通变化的能力。这就是“发化”的意思。
【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 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破五阴的过程是修证十信位,从十信位开始,识阴尽,进入初住位。再把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四加行位修完。修行者进入十地位的修行,佛陀在十地之前加了两个字“金刚”,到了登地菩萨的时候,就已经是金刚不坏、坚不可摧的了。然后再到等觉菩萨的圆明境界,再到等觉后心,等觉菩萨最后一分生相无明破掉以后,就进入了如来的妙庄严海。这个时候才证得了圆满的菩提,圆满的觉悟,圆满的法身。这才是真正的菩提,也即“真菩提”,是真性菩提。
菩提是梵文,中文的意思是“觉”。所以“真菩提”就是指圆满的觉性,觉性的潜能被百分之百开发出来了。此时才明白“真菩提”是众生本具的,是现成的,因此【归无所得】。其实我们凡夫众生并不比佛少什么东西,反而比佛多了很多:多了五阴、多了无明。如果把这些多出来的东西统统扔掉,也就成佛了。成佛后才发现,原来一切神通妙用、自在显相、清净的寂灭之乐,都是本具的。
佛陀在前面开示阿难:【胜净明心,周遍法界,何藉劬劳,肯綮修证?】。我们的妙明真心是本来就有的,本来就是清净的、遍一切处的,不劳驾你辛勤努力地去修证。后面佛陀又说【根中积生,无始虚习,此习要因,修所断得】,也就是说,不是让你去修证自性本具的菩提,而是让你实修去掉那些虚妄习气。习气一旦去掉,真性菩提便自然水落石出。真性菩提,也就是佛知见,佛陀在《法华经》阐述“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知见是本具的,所以佛陀来到娑婆世界,先是来“开”众生的佛知见。如果众生并不本具“佛知见”,那么佛陀来了也将无所事事,没办法指导众生成佛。
菩萨从初住位开始,已经证得了一部分法身,身心圆明,利根的修行者,不用经过中间的四十多个次第,不历修证,一超直入,直至等觉,乃至究竟成佛,“一超直入如来地”。钝根的修行者还要历经后面各个位次的妙菩提路,前面的十信位修证过程非常慢,初住以后,后面的四十五位菩提路是比较快的。
初住位是修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里程碑,到此即证得无生法忍,证得三种不退转的果位:既不会退回凡夫六道轮回,也不会退回二乘,也不会退失正念,菩萨的每一念皆流入中道的萨婆若海。萨婆若海即一切种智海,包括般若智慧和方便智慧。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证悟后,法尔自然地以智慧和慈悲度脱众生。关于三不退,靠自力,必须到初住位菩萨才能证得三不退。若靠他力,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民,无论品位高低,在阿弥陀佛神通力的加持下,都能圆证三不退。这是凡夫的意识心难以理解的。
佛陀在之前举例演若达多的案例时,曾开示道:【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不从人得】。从初住位开始,历经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和十地、等觉,趣入如来果地时,才明白真心本具,并不是从外界得到一个额外的真心, 真正体验到歇即菩提。我们无始以来心性狂乱,无明和烦恼完全缠缚了清净的真心,妄认四大假合的色身为自身相,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一旦狂性歇下来, 菩提当下即是。
耳根圆通的修法,观音菩萨又把它称为:
【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
“如幻”,无修而修,修而无修,就像幻修,《圆觉经》说一切都如幻。我们安住于闻性,能闻之心是幻,所闻之声音也是幻,在实相中,不存在能和所的二元对立。在因地实修时,能和所确实被感知到了,都是如幻的。你坐在这里, 别人看你到底是在修还是没在修?好像也修了,又好像没修。
“闻熏”,本觉闻性内熏,熏起始觉智。“闻修”,始觉反闻修习,入流反照自性,照破五阴,显露真体,不动不灭,坚固不坏,犹如金刚。所谓“般若波罗蜜”,这个方法就是般若波罗蜜。这就叫金刚三昧,即“首楞严大定”。
在第一讲我们分享过“首楞严大定”的特点,和世间禅定非常不同。世间禅定必须要定在一个所缘境上。“首楞严大定”的定体就是我们的真心,能起观照的,也是我们的真心,以真心随缘的照用,去照真心不变之体,让心看着它自己, 让心觉知到自己。任何人都能觉知到自己有颗心的存在,它是无形无相的,但它确实存在着。入了这种定,就能证得圆通法身了。“首楞严大定”没有入定和出定,恒时处于定中。
观世音菩萨入首楞严大定后,能够随缘起用,在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空间上起用,月球上有人呼他的名字,也可以当场起用。菩萨证得了初住位以后, 能够应众生之需求,现三十二化身,一身普入诸国土。大家完全明白了《楞严经》对“照见五蕴皆空”整个过程的描述,再去念诵《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你会感觉到自己原来根本就没读懂,只是认识汉字而已。菩萨所具的三十二化身、十四种无畏、四种无作妙力,尽虚空遍法界地起妙用,原理是什么?原理就在《楞严经》。学佛如果不明理,就很难相信这些类似“神话传说”一般的妙用。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完整学完《楞严经》,再学《法华经》,否则《法华经》里面描述的各大菩萨的神通境界,根本无法深信,无法起胜解。
药王菩萨随意以自性本具的三昧之火,点燃自己的身体去供养佛,你不明理,要么一看吓死了,要么质疑佛教、诽谤佛法:难道佛需要别人做这么残忍的供养吗?如果你明白了色身根本就不是真实的存在,等觉菩萨能够证得“无量色身三昧”,就完全相信菩萨确实可以做这样的供养。
观世音菩萨破五阴后,证得了遍一切处的法身,能够跟诸佛如来有着同样的慈悲力,也能够跟六道众生的心起种种感应,发起无量的神通妙用,随类教化而不着相。譬如说观世音菩萨教化癞蛤蟆,他就要变成一只癞蛤蟆的浮尘身根, 此时观世音菩萨会不会执着这个癞蛤蟆是“我”呢?肯定不会。观世音菩萨教化一个在家的居士,就现一个居士身,他会不会执着这个居士是“我”呢?也不会。这就叫“随类而不着相”。这里大家要注意辨别,现在末法时代,有人认为“白衣”(也就是“居士”)不能说法,如果这个观点成立,观世音菩萨就无法化身为男居士或女居士来度化众生了。只有深度“着相”的人才会冒出“白衣不能说法” 的危险观点,他们不知道在“白衣”的表象下,蕴含的是什么样的灵魂。
《金刚经》有段很经典的经文,可以用《楞严经》注解: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我们今天用《楞严经》耳根圆通实修“照见五蕴皆空”的框架来解读。
1.“寿者相”,众生的阿赖耶识在每期寿命中相续不断,一期寿命结束,阿赖耶识即脱离色身,等待下一期业报成熟而继续投胎。因此,“寿者相”就是识阴,阿赖耶识,对应于“命浊”。
2.“众生相”,行阴是十二类众生的【同分生基】,六道众生的浮尘根身皆依行阴这个轮回基地。“众生相”就是行阴,第七识,对应于“众生浊”。
3.“人相”,就是分别执着,分别人、我,分别能觉和所觉,想阴破尽,唯见一大圆镜,一切ft河大地、十二类众生皆是明镜中的影像,不复有人我的分别。因此,“人相”就是想阴,第六识,对应于“烦恼浊”。所有烦恼皆来自人我分别。
4.“我相”,佛陀在开示从根性起修时指出:【此根初解,先得人空】,也就是耳根圆通修至【闻所闻尽,尽闻不住】之时,色阴和受阴破尽,“我执”已破,修行者不复有“我相”。因此,“我相”就是色阴和受阴(前五识),对应“劫浊”和“见浊”。
佛陀在此处说:如果菩萨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他根本就不是菩萨。为什么?实修耳根圆通,破五阴后,证得遍一切处的、通达无碍的、常住不灭的法身,方可称为菩萨。此时修行者不但有了自觉的能力,还有觉他的能力。五阴未破的人,当然不能称为菩萨。因此“四相”对应于“五阴”。
为什么菩萨灭度了无量无边无数的众生,却没有一个众生被真实灭度呢?
《楞严经》的讲解更加简单而容易理解。因为众生只是五阴和合的幻象,五阴本身只是真心因一念不觉而出现的五种妄想:识阴是颠倒妄想、行阴是幽隐妄想, 想阴是融通妄想、受阴是虚明妄想、色阴是坚固妄想。从实相来看,哪里有一个真实不虚的众生呢?既然根本不存在真实的众生,菩萨又灭度了谁呢?
《金刚经》里有句偈子,可以起到跟楞严咒同样的功效,让你在修禅时不会进入魔境,大家务必记住。打坐之初,心里默念几遍:【凡一切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打坐当中出现任何不好的境界时,你的心都明白一切显相皆是虚妄,不管你来什么,我都不管。禅宗说“魔来魔斩,佛来佛斩”,就是要让你把一切虚妄显相斩掉。
《楞严经》全面地阐述了观世音菩萨修因证果的全部过程,从篇幅来看,观世音菩萨对自己修证因地心的过程,描述比较简单,加起来不到一百个字,从“初入闻中,入流亡所”,到“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而描述果地的妙用,则花了非常大的篇幅。非常详细地描述了三十二应身,每一身都讲的非常清楚,十四种无畏和四种无作妙力也是逐个描述。为什么观世音菩萨要浓墨重彩地开示这些妙用呢?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深义,那就是要告诉众生,不要执理废事。明理只是修行的起点,还要从事上修证才能起妙用,这些妙用皆是本觉真心本来就具足的功能, 系统描述这些功能,给未来的修行者也是巨大的信心,因为每个人在破五阴、证圆通法身后,都能开发无量的神通妙用。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