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人类都这么弱智,活该让地球变成《寂静之地》

王写写 论戏书影 2024-02-10

《寂静之地》与许多常见的科幻惊悚片一样,看上去很美,却经不起推敲。


影片是典型的“现场电影”,即需在影院中才能感受到百分百的效果,换成非标准的放映场所,电影的魅力将减损半成以上。也就是说,它的表面形式做得很足,却在内容设定方面有许多欠考虑的地方。

故事设定于近未来,也就是现实世界两年后。地球被一种无视力却极端残暴的外星怪物入侵,这种怪物披盔戴甲,听觉灵敏,哪里有声音就往哪里一通乱砍,所以人类就几乎被杀光了(好吧……)。影片聚焦于约翰·卡拉辛斯基和艾米丽·布朗特扮演的一对儿夫妻,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在极端恶劣的末世中苟且偷生的故事。


《寂静之地》的氛围做的很好,故事伊始便通过一系列镜头展现主角一家蹑手蹑脚的生存方式。单一个超市寻找物资的戏份,便基本把所有该交代的背景全都交代了。我们可以通过主人公们的表情和静得出奇的行为,间接体会到敌人的强大和其所带来的未知性恐惧。另一方面,我们也能了解到这家人已经具备了娴熟的末日生活经验,并习惯了这种日子。

但是槽点也很快来了。4岁的小儿子不知怎的,非要一个带喇叭的航天飞机玩具,即便爸爸看到后立刻警告他这东西声音太大了,患有听觉障碍的姐姐为了哄弟弟开心,仍然偷偷把玩具给他留下。然后在一家五口回家的路上,弟弟果然拔开了“手雷拉环”。


之前虽然已经有了铺垫,就是弟弟跟姐姐说火箭能救我们。但这个铺垫显得很生硬,无法完全让后面弟弟打开玩具声音的行为成立。在开篇一系列的视听安排中,导演显然是想让观众迅速了解这一家人已成习惯的生存方式。安排这种不懂事的弟弟以这种方式死去,仍给人一种强行定调的感觉。

姑且理解成熊孩子导致的悲剧,然而影片接下来的一系列事件持续放大着千疮百孔的设定。首先是妈妈的怀孕。这一事件的指向性太强,几乎明确告知观众后面将以此作为“定时炸弹”,去安排危机。而这个情节在没有铺垫和解释的情况下,不至于让观众感到突兀的原因,是因为创作者利用了人们过往的观影经验去弥补情节的疏漏,这在我看来属于偷懒的做法


在充斥着大量末日氛围的废土电影、丧尸片的时代,我们兴许会通过观看《行尸走肉》等作品的经验去解释为什么人们明明在不能发出声音的末日中还要坚持生育,但这种自我补充只能让本片的剧作显得扁平生涩。而且如果细究起来,每部作品所营造的境况都是不同的,所以这种依靠观众去解释的结果,也仍然显得牵强。

其次是房间的陈设,灾难降临已经400多天了,屋子里还是有那么多瓶瓶罐罐,是给自己埋雷用的吗?不仅如此,影片多许多细节的处理都不尽人意。比如为何人们非要光脚而不穿袜子?以及另一个希区柯克的“定时炸弹”——地下室楼梯的钉子。这个钉子直接引发了后面的人物危机,也带出了整部影片最扣人心弦的高潮事件。但我们第一无法理解的是,妈妈为何在如此谨慎的前提下不去及时处理钉子?第二也没有理由相信,一个完好的家用木制楼梯,为什么中间会有一颗倒插的钉子。


影片做的比较成功的方面,就是弟弟死后,一家人表面依旧和谐团结,内心深处却有各自的纠结。听障姐姐因为无法听到声音,没有及时回头救离自己最近的弟弟,而陷入自责与逆反。妈妈抱怨自己那天应该抱着弟弟走,就不会发生如此悲剧,也陷入到痛苦之中,而这是唯一能解释她怀孕的动机,虽然也很牵强。爸爸和哥哥看似没有受太多影响,但爸爸实际上也在埋怨自己没有能力救弟弟,而哥哥则流露出对外出行动的恐惧。

其次还有对声音的处理。作为一部主打“寂静”的惊悚片,电影对声音是有一定创作方法和积极效果的。因为背景设定的缘故,全片大量用手语,对白极少,甚至行为的音效也被降到最低。排除配乐,影片的叙境音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正常的动作音效,主要用于人物暴露行踪或直面危机时,偶尔也有在自然界声音掩护下的言行;第二是环境音,表现为一家人苟且偷生的状态,占据影片主要篇幅;第三是完全静音,即以听障女儿叙事时,影片将环境音也一并消除了,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和诡秘氛围。


这是影片不多的亮点,间接丰富了叙事层次。再加上没什么硬伤的运镜、调度与剪辑,以及影厅所特有的空间属性,至少《寂静之地》在视听感受上还是非常不错的。这也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电影声效对影厅中观众的影响。当影片大量营造安静的段落时,同为安静场所的影厅,似乎也变成银幕内空间的一部分。这在某方面,形成了一种先于情绪和视觉的虚构-现实之间的共鸣,会将观众持续吸入故事氛围中,也验证了观影与“全身感知”的事实。同时,它吸纳了影厅空间的声音作为叙事的一部分,即当观众手机响起、吃爆米花、咳嗽喷嚏、交头接耳等声音突然出现时,旁人难免会感到比平时更为刺耳,甚至受到惊吓。

但是由此而来,利用音效的“Jump Scare”就充斥在影片中,成为惊吓观众的主要手段。这么做确实过于庸俗了,但在如此设定的影片中确实也是完全成立的。我们只能说,这么做缺乏新意,缺乏设计,但不能否定它背后合理的逻辑与机制。


但是无论如何,如此滥用“Jump Scare”,只能让影片在类型深度上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它完全不是惊悚的必要条件,也只是恐怖这一概念最基础最落后的一环。偏激来讲,更是调戏观众的一种创作恶意。某种程度上说,它比那些以流泪和配乐去煽情的手段更为低级,也体现不出什么可供回味的娱乐价值。“Jump Scare”并非在营造什么东西,而只是一个把戏。

然而,影片在妈妈踩到钉子后的一系列戏份,渲染得还是较为出色的。因为在这一事件中,“Jump Scare”退居到次席,人物连续躲藏与补救的行为成为主要元素。包括艾米丽·布朗特、诺亚·尤佩等精彩的表演,每个人状态都很对,氛围就烘托出来了。


但是这也引出了另一个失真的问题,那就是小婴儿在本片里太安静了。在妈妈从浴室里独自生产,到爸爸抱着婴儿从浴室走到仓房的地下室,一路上婴儿都没有哭闹,反而进了地下室才开始大哭起来。回想起自己的儿子刚出生时的情景,片子里这个宝宝还是有点儿违背我的常识了。

所以我只能想象宝宝出生的瞬间,就是这一家人团灭的时刻,除非妈妈在一个隔音效果非常好的屋子里生产。想到这一点后,我们又会注意到,既然一个铺上床垫的地下室那么安全(除非漏水),为什么他们不想办法早点搬进去住?


如果我是片中的爸爸,在得知妻子怀孕后,一定会做好一切准备。比如让她长期住在地下室,或者临时在瀑布边落帐,以防临盆时被怪物发现。但是片中的约翰心还是太大了点儿,似乎预产期之前,一点准备措施都没有。


在这一系列一惊一乍的情节背后,涌现出更多令人捉摸不透的原因或动机,而且细想起来都没什么道理。思维到了这一步,再看到剧情尾声时,《寂静之地》的背景设定也彻底崩塌了。

结尾牵引出本片背景设定最大的疏漏,即外星怪物的战斗力和数量与地球的惨状不成正比。影片结尾,妈妈和女儿找到了击溃怪物的方法:用可以发出电流噪音的设备干扰怪物的耳朵,让它的脑壳大敞遥开,然后一枪爆碎了事。令人发指的简单。


也许,影片里的地球压根就存在声音工程师和物理学家吧。反正,人类要真这么弱智,活该被这种弱鸡怪物团灭。


这也成为了影片与观众产生共鸣和代入感的最大障碍。背景设定上的疏漏,让片中角色一切的隐忍与牺牲,都显得如此荒唐可笑。一个只靠听觉进攻的怪物,纵使有再强大的破坏力,再坚硬的护甲,我们也有一百万种方法玩死它们。

比如,像片中的女儿那样,用噪音设备干扰它们的耳蜗,或者更极端点,在某个荒芜之地设几个大喇叭,把它们全部引过去一颗原子弹完事。何况从片中来看,降落到地球的怪物并不像《复联3》里那样多,至少片中主角一家那偌大的活动地区里,也只有三只而已。


如此低密度的入侵,如此明显的生理缺陷,片中的报纸和黑板上却还在不断问询“它们的弱点在哪里?”这不搞笑吗?在21世纪,我觉得很难有人还不知道“声东击西”、“调虎离山”这些成语吧。而这些伎俩,恰恰就是为本片怪物准备的。结果呢?人类居然就这么被玩死了?

如果怪物是不死之身也就罢了,虽然会麻烦一些,烈士可能会多一些,我们仍然可以轻易想出把它们困在牢笼里的方法。何况怪物只要护甲一打开,轻易就能被爆头,那就更没理由打到人类文明崩溃了。于是,影片那看似热血沸腾的结局,实际上是对背景设定的全盘否定。


我们都很喜欢《明日边缘》和《边境杀手》里女汉子范儿的艾米丽。所以,本片结尾让她化身西格尼·韦弗式的角色,也就说得通了。更重要的一点,这显然也彰显了导演兼主演约翰·卡拉辛斯基对妻子女汉子属性的迷恋。俗话说,就叫“夹私货”。

包括爸爸的牺牲,在我看来都是无意义的。听障女儿在之前的铺陈中,似乎是个比较有主见,也相当聪明的女孩。但她居然没有意识到助听器的电流音来自附近的怪物吗?第二次她还居然把助听器关了。真是坑完弟弟坑爸爸,让这个人物变得非常不讨喜。而我个人,又无法信服处于警觉中生存的女儿,会意识不到助听器与怪兽的联系。


实际上,一切逻辑上令人难以忍受的漏洞,暴露的都是剧作的匮乏与文本的贫瘠。好的编剧,足以让人忽略作品的逻辑漏洞。比如《公民凯恩》中凯恩临死前独自喃喃的“玫瑰花蕾”,却成为记者们传播最广的消息。《末代皇帝》那在龙座缝中藏了70多年的蟋蟀,被老年溥仪拿出来依旧生龙活虎。我们很少将这些归结为穿帮或失误,反而用一种高尚的形容去概括它们,即“诗歌通行证”,也就是戏剧艺术的自由发挥。我们会视其为违背现实逻辑的艺术逻辑,因为它们是对各自主题(过往的叠展、时间的延宕)最强有力的渲染。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引用过贾内梯和大卫·波德维尔的话写道,情节是几乎所有美国类型片的主结构,而探究观众与叙事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电影叙事学的要点之一。大部分时候,我们看电影之前,已经对其有所期待。我们对某个时代或某种类型片的经验,已经使我们猜测出一种可能的变量。


比如得知本片是西部片的话,我们便能想象到某些19世纪的景观,以及纪念碑谷、牛仔装束、马车与一对一决斗等元素。提到恐怖片,我们会联想到低照度摄影,神秘主义,能力有限的主人公,以及强大的未知力量。而浪漫爱情喜剧在开始之前,似乎观众已经做好了发笑的准备,并期待看到故事中的俊男靓女。

但当叙事未依传统惯例或我们的历史经验发展时,我们就要被迫重估我们的认知方式和对叙事的态度。我们要么去适应作者的表现方法,要么因其某个环节的纰漏、粗俗或自我沉溺而拒绝接受这种叙事。


电影一旦开始,观众就得定义其叙事范围。片头字幕的风格和相应的配乐也帮观众来决定电影的基调。开场戏中,导演会设定故事的元素和气氛,建立叙事的进展方向。如《寂静之地》,虽然大背景是人类文明被外星人摧毁,但影片开场明确告知我们,这个故事无意探讨外星人从何而来,人类如何大面积溃败等问题,只是采取一个小的横切面,来表现一家人的艰难生存。

许多开场戏也是在建立内在的“世界”——什么是可能的,什么事情是有一定可能发生却几率不大的,以及什么事情是绝不可能发生的。如果导演建立的好,整个故事应环环相扣。《寂静之地》的问题便出在了这一点上,即内在世界的不统一。


观众与电影叙事间进行的是一场复杂的游戏。因此,当本片的情节越复杂,越接近高潮时,观众就越显得警惕而敏感。我们会分类、筛选、衡量新的证据,推论人物的动机和剧情的解释。好的编剧可以让观众轻易剔除无关的细节、假设和逻辑解释。但《寂静之地》显然没做到这一点,因此这些细节假设会以更明显的姿态回到观众脑中,使我们处处怀疑警觉。通常来说,我们会专注于叙事中出乎意料的逆转和对抗是否合理,尤其在悬疑、惊悚等会误导观众的类型中。

这种在设定上败下阵来的例子,除了《寂静之地》,我还会想到几年前的一部名为《末世(Revolution)》的美剧。这部剧的背景架空在一个失去能源——主要是电力之后的地球。它无法让人信服的是,单单电力能源的消失,却营造了一个类似《行尸走肉》的世界,这怎么可能呢?人类没了电,就会瞬间占山为王,自相残杀了吗?所以日本电影《生存家族》就显得更符合我们的认知。


最终,诸如《寂静之地》这种欠打磨的背景设定,令其叙事只能显得做作而可笑。哪怕氛围渲染得再出色,所谓的剧作张力也会被认为虚假,很难让人们信服了。而一个失去观众信任的故事,无疑是一则烂故事。




更多精品文章:

| 版权之害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犬之岛》|《湮灭》爆柜 |《小农民》豆瓣禁片 |《头号玩家》|《环太平洋2》燕麦工作室 |《国土安全》|《古墓丽影》奥斯卡混剪 |《黑豹》2018奥斯卡 |《水形物语》|《三块广告牌》2018春节档 |《方形》2017电影十佳 |《嘉年华》|《寻梦环游记》|《不成问题的问题》我与音像店 |《王牌特工2》|《东方快车谋杀案》2017国庆档 |《敦刻尔克》|《勇往直前》小虫银幕史 |《招魂2》|《生吃》《只是世界尽头》|  60s摇滚 |《猩球崛起3》|《边境杀手》|《踏血寻梅》电影诞生 | 影宫崛起 | 中国院线改革 |《X战警:天启》|《风骚律师》2017春节档 | 2017十月印象 |《塞尔达传说》|《全冈良》第三只眼 |《独立日2》|《天空之眼》|《情枭的黎明》(上)|《情枭的黎明》(下)影院与观众 |《边境杀手》|《卡萨布兰卡》|《狗牙》与《龙虾》|《寻找小糖人》|《马克斯,我的爱》DND简史(1)DND简史(2)DND简史(3)DND简史(4)|《奇迹男孩》|《着魔》游戏电影片单 |《釜山行》|《阿卡姆骑士》|《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漫改公司 |《爆裂鼓手》|《午夜守门人》|《奇异博士》马修·麦康纳 |《侠盗一号》|《艺术家》牟敦芾 |《硬核大战》|《爆漫王》虚假艺术 |《魔兽》密室电影 |《西藏七年》|《疯狂动物城》赫尔佐格 |《沉默》|《极速风流》|《河殇》婚礼歌单 |《荒野猎人》|《不可饶恕》明星的陨落 |《活着》|《黑色闪电》|《沙漠巴士》|《刺客信条》历代记(1)|《刺客信条》历代记(2)|《刺客信条》历代记(3.1)|《刺客信条》历代记(3.2)|《刺客信条》历代记(4.1)|《刺客信条》历代记(4.2)|


电影是温柔的流氓
音乐是浪漫的疯子
游戏是严肃的小丑
文学是高雅的娼妓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如果人类都这么弱智,活该让地球变成《寂静之地》

王写写 论戏书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