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归属困境

王写写 论戏书影 2024-02-10


朋友ParkerLI对本片最大的不满,是片名《Lean On Pete》的中文翻译《赛马皮特》,我认同。本片与马有关,但与赛马无大关联,且很容易与赵婷的《骑士》产生不必要的联想。Lean On Pete只是那匹马的名字,并且在中段便退出了叙事——它是片中最为重要的意象。而影片从始至终的重点都是查理·汤普森(Charley Thompson)。不管是本色出演还是经过调教,查理·普拉默(Charlie Plummer)无疑将这个15岁的流浪少年诠释的非常到位,顺理成章地在威尼斯得到了肯定。



表面上,这是一部私人化的电影。数字摄影延续了安德鲁·海格影像上一贯的脆弱延绵。他仍以部分去情节化的设置去突出中心人物,并将情绪暗中积累并消化掉,不求外露。只是这次不同于《周末时光》和《45周年》,三场较为激烈的运动戏(并非动作戏)暴力地打碎平缓的节奏之余,也让人物情绪有了几次彻底的爆发。


看似是形式上的变化,却显然是海格在考虑主题与内容之后所做出的更新。《Lean On Pete》通过描述查理在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流浪,去影射一个情感割裂的荒漠化社会和个体的成长困境。上一次让海格名声大噪的《45周年》,讲的是对“爱情-时间”正比关系的讽刺与背叛,更早的《周末时光》则是通过对话和有限的动作,描述同性母题下审视自身的过程。在后来相同题材的《寻》中,仍能看到类似的影子。



显而易见的,安德鲁·海格是拍室内场景的好手。一般来说,室内戏的调度需要更为精确,光线亦要更加地道。封闭空间中人物的活动往往不甚激烈,于是情绪流也不容易让人明确感知。我们首先会想到对白的功效,但是通过影像本身的营造,人物的心理状态亦可能被精准捕捉到的,且蕴含的情感张力不容小觑。这是法国人的长项,他们所研究出的技法,如今遍用世界各地。


我们已在《周末时光》和《45周年》里领略到了海格对室内戏的创造性效果。《Lean On Pete》刚上来,就是查理在房间里摆东西。他沉缓的动作不仅是对物体的小心翼翼,同时也传达人物面对生活的虚掷态度。房间黯淡无光,宛如牢狱。背景的窗户是影像的主要光源,映出查理瘦削的轮廓。印满花斑的玻璃让窗外的清晨显得阴蒙蒙的。不需要言语,僻静与疏离的氛围便一览无余。这是摄影、灯光与调色一同作用的结果。



以查理的晨跑作为影片开头,是相当高明的安排。一方面,镜头随他身体游移于街道与建筑物之间,及时展现出了他对周遭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一面。另一方面,当查理的生活崩塌之后,“走”与“跑”两个动作就成了一组极为有趣的反差。至此,影片还未让主人公开口说话,我们便已切身感受到他的内心。


门与窗户构成的线条,在海格的电影中一直是暗示人物心理最重要的手法。《Lean On Pete》刚开始便是大量的封闭构图,查理与父亲的对话是和谐而开放的,但二者的行为和语言被限定在了一道门之中,显得异常逼仄,在影像上显现出极其不协调之感。包括每次用完封闭构图后,常常会很快切到室外远景和全景。这种人物状态与环境的冲突,以及景别的大跨度转变,在影片中比比皆是,形成了内在的反差。



当史蒂夫·布西密饰演的德尔(Del)出场之后,叙事便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查理与老马皮特的情感在此没有必要去加力渲染,因为通过之前一系列的人物行为(包括片名),我们会下意识地认定这个少年与马一定会形成某种情感认同。德尔是个美国乡村题材中典型的投机商人,包括他的女伴邦妮(Bonnie),也声称不能与赛马产生感情,它们只是比赛和赚钱的工具。影片在每个对立面上都没有反复去强调,无论用台词还是戏剧性情节,只是很随意地带了出来。这就让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突没有凌驾于影像风格之上,从而形成由外而内的自洽。这是文本的精炼老道。



实际上,虽然《Lean On Pete》偏向于散文化的勾勒描绘,但影片的意图实现了几个较大的转变。首先是参与德尔的赛马工作,将查理从家庭中解放出来,影片不再仅仅局限于室内戏的铺陈。其次是父亲的受伤,这是影片第一场暴力戏,却是靠画外音来完成的。父亲之死,本质上已将查理推向了广袤无边人迹罕至的沙漠,标志着他被动流浪的开始。然后便是偷马,预示着与文明社会律法与道德的进一步决裂,也就有了后来偷超市东西,吃霸王餐的一系列情节。再后来是皮特之死,暗示他另一个重要的精神纽带的消亡。



查理的流浪自始至终便有着明确的目的,即找到自己的姑妈。但除了几次电话询问,我们在角色身上似乎看不到对这个目标过于明显的积极性。当然,影片结尾查理还是顺利找到了她,善良的姑妈也收留了他。但是在故事一大段的公路戏上,叙事重点完全不是建立在“寻找”的主题上的。这是一个少年与老马带有放逐意味的逃离和反抗。二者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背叛社会的既定原则。



影片虽然没有对社会本身的指控与剖解,永远紧紧跟随查理的个体视角。但故事背后的指向性也是易被洞察的,于是也不可避免的让表象本身沾染一些残酷的色彩。几场染血的场景便是对故事内质的回应,其中又以皮特被车撞死最为沉重。皮特的死,是由逃离与反抗导致的。这匹马没有一句台词,却通过查理的视角已被建立起性格,无论其是否为马内心的真正所想。当它脱离缰绳时,我们便会与查理一同紧张不安。马与少年的双重表意关系,至此迎来终局,同时也构建了影像上的高潮。当然,影片也并未一路残酷到底,查理的结局还是较为光明的。



《Lean On Pete》继承了美国新独立电影的影像与叙事形式,当然,这也与安德鲁·海格自身的英伦导演属性脱不开关系。但是从文本性上来说,影片就像是“垮掉的一代”的变体——也是威利·瓦伦汀的原著气质所然。我们在凯鲁亚克和金斯堡的小说、诗作中都能找到如查理一样的原型,只不过本片剔除了那些癫狂与荒诞的部分,变得更为肃静。虽然影片并未直接展现,但这种肃静无疑是建立在21世纪美国政治与经济演化的乱象格局之上的,是失语的反叛。当然,查理本身也是一个失语的少年,无论在德尔面前还是流浪时。他可以自由交流的只有两个对象:父亲与老马。二者都是被抛弃的边缘化群体。



皮特本有明确的形象,却经常与查理形成错位与交融,至此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象征性表意。首先它是一个被规训的野生动物,本就不属于人类环境,是被强行拖拽进来的。其次,它是可以随时被抛弃淘汰的工具,被不断易手,毫无安全感。查理亦是如此。从这个角度看,查理与皮特的流浪,就是两个被驯服的角色自我放逐,寻求灵魂解放的过程。这是较为常规的写作手法,即用其他事物去比喻主人公自己。然而,在海格的风格加持下,这种“老套”的手法仍然是新颖而独特的。


那么,一切的矛盾与不安也就有了明确的落脚点。查理拥有一个破碎的单亲家庭,再加上单调迷惘的外部环境,最终导致了他归属感的缺失。从他与父亲女朋友的态度就能看出来,他甚至在自己的家里都像个客人一样。所以他与父亲的对话就不仅仅是一种构图上的美感和暗示,也成为了文本主题的注脚之一。后面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也是建立在这种缺乏归属感的状态之上。考虑到他的家庭以及年龄,查理便可看作一个典型的心理不完整的少年,具有某种精神上的代表性。



归属感的缺失,令查理不接受任何权力机构和救济制度,于是从医院逃离;归属感的缺失,令查理可以心安理得地偷车偷马,吃霸王餐;归属感的缺失,令查理在目睹老马皮特的死亡后,本就不完整的内心又形成了一道阴影;归属感的缺失,令他可以叩开别人的家门,或者住进流浪汉的房车里;归属感的缺失,令他即便找到心心念的姑妈之后,还是以奔跑与对周遭的迷茫观望成为故事的结局。


于是,也许我们可以换个平素更为常用的词语来描述这种状态:孤独。《Lean On Pete》就是以一次另类的迁徙过程,对孤独与死亡做出细腻描绘。从而通过个人化的客体意识角度,自然流露出一种慈悲温和的情感体验。



在晚年的海德格尔看来,人与生俱来的畏惧、厌烦与死亡与事物的本真存在是联系在一起的。人是一种“被抛弃的设计”,是孤独的无家可归的现象界。因此,“孤独”不仅是海德格尔的哲学对象,同时也是认知世界寻求“此在”的精神张力。在人类或个体寻求本真、“此在”的过程中,孤独是无处不在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是,海德格尔将孤独体验最终指向于东西方结合的神秘玄学上,消解了其中的说服力。


无论如何,孤独从最初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来对待,到哲学对其存在理性/精神感性的广泛研究讨论,令其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标签”之一。尼采便说过“孤独有七重皮,任何东西都穿不透它。”雅思贝尔斯的“自由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以个人为轴心的内心体验的自由,是精神个体通过与自然、现象的“ 孤独”交游而实现的。叔本华和康德也以孤独的自在心灵自居。总之,“孤独感”是现代西方哲学上具有本体论涵义,是决定个人意志、实践行为、文化创造的精神性存在。



中国古典哲学对“孤独”的阐释也很有意思。由于东方思维的特殊性,先秦老庄等并未如西方哲学家们那样对其构建了统一理性的立场结构,没有连续性和一致性。更多是心灵上的静观,直觉“唯识”,把“孤独”视为主体的神秘体验,是掣望万物、创造齐物化我境界的精神工具和心理方法。它在中国古典哲学上是超万物的虚无先验的本体,凌驾于所有之上又居于或超于每一存在物,非语言、逻辑所能把握的东西。随着发展,“孤独”最终化为一种具有东方具象思辨色彩的诗意哲学,并赋予其自由性、创造性、超越性、审美性。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抛去“孤独”那些形而上的观点,这个概念都是一个重要的艺术主题和美学观念。“孤独关照”实际上便与“爱情”、“战争”等一样,成为具有亘古生命力的文化创作母题。随着现代哲学的发展,克尔凯郭尔的“孤独个体”和弗洛姆的现代性孤独心理理论也都成为了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



《Lean On Pete》中缺失的归属感是一系列行为和事件的原始动力。通过这个渠道,安德鲁·海格用死亡去对照孤独,有意无意间靠近了西方解释学代表人物伽达默尔的“孤独-单独-异化-共同体”这一议题。查理无疑是一个“孤独个体”,并且死亡也在他身边发生。通过他在马场工作的段落,我们能深刻意识到劳动不仅本质地规定了查理(我们)的自我,同时也规定了查理(我们)的社会生活,进而塑造一种共同生活。但是反过来,个体也正是在这种劳动和活动中,逐渐对人类社会的共同生活失去了信任。从这个角度来说,查理到马场工作也许并不是一种自由的解放,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标志,反而进一步决定了他放逐流浪的命运。



《Lean On Pete》并没有很复杂的结构,几无配乐,视听上也非常冷静克制。表面上讲述了一个少年流浪成长的简单故事,实际上也对现代社会的非宽容本质和自我异化进行了一番探讨。影片实现的手段,是以缺乏归属感与关注度的边缘少年为视角,在“孤独关照”的主题框架下,运用类似“垮掉一代”的叙述脉络,进行一番存在主义式的主观体验,从而与观众建立起心理层面的感性认同。其以简驭繁的形式风格,自然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片尾曲《The World’s Greatest 》太好听了,必须分享!

我是一座高山

I am a mountain

 

我是一棵大树

I am a tall tree

 

我是一阵狂风

Oh, I am a swift wind

 

席卷整个国家

weeping the country

 

我是一条小河

I am a river

 

流入一座山谷

Down in the valley

 

我有一双慧眼

Oh, I am a vision

 

我能看得清晰

And I can see clearly

 

如果有人问我是谁

If anybody asks you who I am

 

就请你站好

Just stand up tall

 

看着他们的脸 然后说

Look 'em in the face and say

 

我是巨人

I am a giant

 

我是鹰隼

I am an eagle

 

我是雄狮

Oh, I am a lion

 

深入丛林

Down in the jungle

 

我是游行乐队

I am a marching band

 

我就是人类

I am the people

 

我是你的帮手

Oh, I am a helping hand

 

是一个英雄

I am a hero

 

如果有人问我是谁

If anybody asks you who I am

 

就请你站好

Just stand up tall

 

看着他们的脸 然后说

Look 'em in the face and say

 

我是那耸立的高峰

I'm that mountain peak up high

 

我是那天上的明星

I'm that star up in the sky

 

嘿 我做到了

Hey, I made it

 

我就是世界之巅

I'm the world's greatest

 

我是那仅剩的希望

I'm that little bit of hope

 

我背靠着绳索

With my back against the ropes

 

我能感觉到

I can feel it

 

我就是世界之巅

I'm the world's greatest

 

我是那耸立的高峰

I'm that mountain peak up high

 

我是那天上的明星

I'm that star up in the sky

 

嘿 我做到了

Hey, I made it

 

我就是世界之巅

I'm the world's greatest

 

我是那仅剩的希望

I'm that little bit of hope

 

我背靠着绳索

With my back against the ropes

 

我能感觉到

I can feel it

 

我就是世界之巅

I'm the world's greatest

 

在这生活的赛场上 我胜利 我热爱

In the ring of life, I'll reign, love

 

而这世界会发现一位国王

And the world will notice a king



还有(应该是)Scott Saslow 的海报设计也很美!

更多精品文章:

|《我不是药神》|《超人总动员2》|《伊迪丝·芬奇的记忆》|《燃烧》|《游侠索罗》|《寂静之地》版权之害 |《复联3》|《犬之岛》游戏-电影-影像 |《湮灭》爆柜 |《小农民》豆瓣禁片 |《头号玩家》|《环太平洋2》燕麦工作室 |《国土安全》|《古墓丽影》奥斯卡混剪 |《黑豹》2018奥斯卡 |《水形物语》|《三块广告牌》2018春节档 |《方形》2017电影十佳 |《嘉年华》|《寻梦环游记》|《不成问题的问题》我与音像店 |《王牌特工2》|《东方快车谋杀案》2017国庆档 |《敦刻尔克》|《勇往直前》小虫银幕史 |《招魂2》|《生吃》《只是世界尽头》|  60s摇滚 |《猩球崛起3》|《踏血寻梅》电影诞生 | 影宫崛起 | 中国院线改革 |《X战警:天启》|《风骚律师》2017春节档 | 2017十月印象 |《塞尔达传说》|《全冈良》第三只眼 |《独立日2》|《天空之眼》|《情枭的黎明》(上)|《情枭的黎明》(下)影院与观众 |《卡萨布兰卡》|《狗牙》|《寻找小糖人》|《马克斯,我的爱》DND简史(1)DND简史(2)DND简史(3)DND简史(4)|《奇迹男孩》|《着魔》游戏电影片单 |《釜山行》|《阿卡姆骑士》|《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漫改公司 |《爆裂鼓手》|《午夜守门人》|《奇异博士》马修·麦康纳 |《侠盗一号》|《艺术家》牟敦芾 |《硬核大战》|《爆漫王》|《魔兽》密室电影 |《西藏七年》|《疯狂动物城》赫尔佐格 |《沉默》|《极速风流》|《河殇》婚礼歌单 |《荒野猎人》|《不可饶恕》明星的陨落 |《活着》|《沙漠巴士》|《刺客信条》历代记(1)|《刺客信条》历代记(2)|《刺客信条》历代记(3.1)|《刺客信条》历代记(3.2)|《刺客信条》历代记(4.1)|《刺客信条》历代记(4.2)|


电影是温柔的流氓
音乐是浪漫的疯子
游戏是严肃的小丑
文学是高雅的娼妓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Lean On Pete》——新“垮掉一代”的归属困境

王写写 论戏书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