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死侍2》——不是狗尾续貂,也没有再创辉煌

王写写 论戏书影 2024-02-10


毋庸置疑,喜剧是一个传统的电影类型。其次类型基本有:恶搞喜剧、讽刺喜剧、情景喜剧、浪漫喜剧、荒诞喜剧、黑色喜剧及闹剧等。这些分类的差异性表现在喜剧攻击的焦点(官僚主义、上流社会礼仪、早恋等)和嘲讽的程度(温和、尖刻、致命)。


上面这段话出自罗伯特·麦基。麦基的观点和理论需要辩证地去读解,一些地方难免有偏颇和过时之处,适用范围也很有限,基本指导的是以好莱坞工业为基础的剧作策略。然而,这段对喜剧的归纳还是相当准确的。



由此来看,《死侍2》作为喜剧而言,攻击的是以漫威宇宙为首的超级英雄电影,以及衍生出的好莱坞流水线上的各种桎梏与弊端,嘲讽程度也是尖刻而致命的。这一点延续了第一部的作风。


在影片开始17分钟后,片头才迟迟出现。无论从曲风还是美术设计来看,这段MV是对新《007》系列的恶搞。与第一部一样,字幕仍然很调皮,并没有常规的打出演职人员的姓名,反而以死侍的口吻去标注那些头衔,完成讽刺。



这样的娱乐效果依旧很有效,却很遗憾的并未贯彻影片始终。本作最大的问题是节奏拖沓,人物性格没有发展。所有的喜剧元素在继承上一部的前提下,没有过多的进步与创新。许多玩笑仍然很过火,却在重来一遍的基础上失去了前作的痛点。


比如说对《冰雪奇缘》和《燕特尔》相似性的调侃,还有对X-men/X-Person的质疑。即使第二个玩笑还带有一定的政治意味,但这些段子无节制的反复使用,即便是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其频率也是令人生厌的。另外,本作的许多喜剧包袱都抖呲了,各种俚语和绰号的使用并无创造性,好几场高潮戏的重点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新加入的人物不足以令观众惊喜。



我不得不怀疑大卫·雷奇是否拥有搞笑细胞,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他对动作场面的想象力也就止步于此,甚至不如上一部初执导筒的蒂姆·米勒。在《疾速特攻》和《极寒之城》的经验加持下,雷奇的动作调度并未因《死侍2》更进一步,反而暴露了其掌控力的失格。


《疾速特攻》有着凌厉的动作场面,主要是建立在刹那间的致命招数和枪斗术上,我们甚至能从中看出剑戟片的影子。但这些并不是大卫·雷奇的主要功劳,他只指导了部分场景。到了《极寒之城》,大卫的短板立刻暴露。那段楼道长镜头打斗虽然拍的辛苦,但效果只是不过不失。其他段落的疲软就不多提了,最终成了摆造型的平庸动作片。



《死侍2》开篇的黑帮伏击看上去眼花缭乱,实际在剪辑、运镜和场面调度上多有瑕疵。大小景别过于规矩的组接切换,缺少运动镜头的辅佐,使得人物动作刻板而僵硬。对日本黑帮的那场戏,又是一个环绕长镜头,不可谓不暴力,却处处显得匠气。影片开头的这段蒙太奇杀戮,主要是通过血腥效果弥补其调度上的不足,而非以场面取胜,再利用血浆锦上添花。


再对比一下《死侍1》开篇的公路动作场面,我想从技术效果上来说,是肉眼可见的高下立判。从死侍天降车内,到最终搞定数名追杀者,连续的暴力段落基本贯穿了影片前半个小时的所有动作戏份。封闭空间内的紧迫感、高速追逐的速度感,以及适时的升格镜头和血浆,在精彩的调度和剪辑下,效果十足,令人大呼过瘾。因此即便中间穿插了各种闪回,也没有消解动作戏的力度。



其次,在叙事层面,大卫·雷奇也没有体现出什么建设性的想法。本片比前一集还要热闹,人物也多了起来。除了相当脸谱化的电索,其他新角色都只是叙事以外的辅料,疯人院长更是纸片式的存在。包括X-Force的一干人等,比如布拉德·皮特的隐形人。他们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官能刺激,几乎没有回味的价值可言。


多米诺的戏份不少,甚至在卡司阵容里占有重要地位,却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塑造。包括我之前所期待的她的超能力:幸运,要如何得以发挥,给影像上带来无限可能的新鲜感,却也是不过尔尔。归根结底,还是缺乏想象力导致的。



《死侍2》的叙事显得慵懒散漫,如同综艺节目里可有可无的情节一般。朱利安·狄尼森饰演的罗素应该是这部影片的重头戏,却在无止尽的乏味对话和简单的行动轨迹中,失去了这名角色应有的灵魂。它的功能性体现在对死侍自身的反省上,但表述得实在太过老套了,没办法令人印象深刻。


上一部基本走的是复仇路线,这一部的主题则是拯救。电索(Cable,又名机堡、酷霸,都是很萌的名字)像极了终结者,从未来穿越而来,目的是杀死未成年的恶人。但他的人物小传也很浅白,无非是家人被反派杀害,自己回来寻仇,好莱坞演过千万遍了。



在漫画中,电索是一名拥有超凡意志力的战士,本来也有着类似于惩罚者一样的性格和反英雄气质,却在有限的叙事下得不到彰显。他最初以局外人的身份介入故事,却看上去在影片结束后也没有融入到本片的世界内,显得违和而愚钝。这不是乔什·布洛林的错,完全是崩坏的结构与不得章法的叙事策略拖了后腿。


无数的彩蛋和段子组成了这部电影。这些手法的过多使用,对作品本身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如此密集的元素编排,更容易造成的是适得其反的娱乐效果。《死侍1》虽然也并非具备什么高明的叙事手段和结构技巧,但因米勒有分寸的利用这些娱乐作料,让影片有种浑然天成的气质。到了《死侍2》中,综艺式的插科打诨升到顶点,叙事成为搞笑的附属品。如此一来,一切表达便失去了应有的味道,纯粹变成了一次塑料派对。



作为超级英雄电影来说,《死侍2》仍然是独特的。两年前,贱贱以一种挑战者的姿态,突破了限制级电影的票房纪录,也引发了一波持续半年多的话题热潮。他将人们心知肚明却缄口不语的对超级英雄电影的诟病,全部吐槽在大银幕上。这无疑是一种颠覆的快感。看惯了传统、保守、甜腻的漫威电影和蹩脚的DC电影之余,死侍成为观众情感宣泄的代言者。



从人物塑造来说,死侍是一名典型的反英雄角色。他不像美国队长、雷神、超人那样伟大而崇高,也不像蝙蝠侠、金刚狼那样苦大仇深,更没有绿巨人的身份焦虑和钢铁侠的精神挣扎。他完全是以小人物的性格出发,在获得不死的超能力后,从而肆意妄为,搅乱世界。人们能接受他的乖张和暴戾,也与世界本身的肮脏黑暗脱不开干系。因此,他经常被拿来与蜘蛛侠类比,不仅是战斗风格和嘴炮性格相似,同样也有一层身份上的趋同。



但彼得·帕克好歹也有青春期和家庭的烦恼,死侍却是完全放飞自我的姿态。他无敌的痊愈能力,为其搞笑式的自残提供了条件。在《死侍1》里,断了的手仍在比着中指,嘲弄的是传统超级英雄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在《死侍2》中,失去女友的他不断折磨自己的身体,却毫发无伤,于是哲学意义上的自杀也就显得再无意义。


而这种颠覆的快感,也不仅仅局限于银幕之内。得益于《死侍》从漫画到电影的叙事手法,即打破第四面墙,死侍频繁地突破“里世界”,与观众进行直接对话。在超级英雄电影所形成的高感官、高概念的奇观影像之下,破墙所带来的效果是令人难忘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贱贱与观众的对话,使得虚构世界的奇观性,以及超级英雄的神圣性,被不断地解构重组。虚拟与现实的分野,在玩笑中不复存在。



除此之外,死侍通过人物设定与破墙手段,也完成了一系列令人叫绝的自嘲。他对自身虚构性的不屑一顾,甚至时而以演员瑞恩·雷诺兹本身的视角去开玩笑,也让喜剧效果延展到了幕后。商人们一本正经严肃经营的超级英雄宇宙,以及那些电影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他面前便成了一坨坨的笑话。


于是乎,本片最好看的部分反而集中在片尾的数个彩蛋之中,贱贱通过电索的穿越装置,崩掉了绿灯侠时期的雷诺兹,崩掉了《金刚狼》里那个如同山寨的哑巴死侍。这种犀利的自嘲,几乎要成为近几年好莱坞最靓丽的风景了。既然如此,我更希望看到《死侍屠杀20世纪福克斯电影宇宙》。



死侍是一种“极致自在”的角色,这不仅在超级英雄片里,甚至在传统的好莱坞类型片里都是不多见的。他显然具备某些后现代特征,在否定与颠覆中形成自己的一套独立美学体系。但是如此的创作方法,其效果上快速的衰退也应值得人们去注意。这不仅是快餐时代所致,同时也是作品本身高度商业化的运作与直白的娱乐体验而必然产生的问题。



所以在看到《死侍2》之前,我便有此担心。如果创作者在第一部的基础上,没有找到更新奇的表达方式和更深入的探索,那么同样一套东西,很有可能就已经过气了。在观影的过程中,我力图找寻影片是否在尝试建立更高的娱乐目的,是否有形式上的更多挖掘,甚至完成自我颠覆,结果是徒劳的。创作者们仍旧在前作独特性的基础上,抱着让贱贱的商业价值得以延续的策略进行拍摄。



从这个思路来看,这一部里加入的一些新东西,反而是之前这个品牌所讽刺、批判的传统好莱坞的主题概念。但他们又不愿意一味抛弃自己特立独行的态度,用贱贱自己的话说,果然搞出了一部故作扭捏的“合家欢电影”。



更多精品文章:

|《暴劫梨花》FIRST影展 |《邪不压正》|《Lean On Pete》|《我不是药神》|《超人总动员2》|《伊迪丝·芬奇的记忆》|《燃烧》|《游侠索罗》|《寂静之地》版权之害 |《复联3》|《犬之岛》游戏-电影-影像 |《湮灭》爆柜 |《小农民》豆瓣禁片 |《头号玩家》|《环太平洋2》燕麦工作室 |《国土安全》奥斯卡混剪 |《黑豹》2018奥斯卡 |《水形物语》|《三块广告牌》2018春节档 |《方形》2017电影十佳 |《嘉年华》|《寻梦环游记》|《不成问题的问题》我与音像店 |《王牌特工2》|《东方快车谋杀案》2017国庆档 |《敦刻尔克》|《勇往直前》小虫银幕史 |《招魂2》|《生吃》《只是世界尽头》|  60s摇滚 |《猩球崛起3》|《踏血寻梅》电影诞生 | 影宫崛起 | 中国院线改革 |《X战警:天启》|《风骚律师》2017春节档 | 2017十月印象 |《塞尔达传说》|《全冈良》第三只眼 |《天空之眼》|《情枭的黎明》(上)|《情枭的黎明》(下)影院与观众 |《卡萨布兰卡》|《狗牙》|《寻找小糖人》|《马克斯,我的爱》DND简史(1)DND简史(2)DND简史(3)DND简史(4)|《奇迹男孩》|《着魔》游戏电影片单 |《釜山行》|《阿卡姆骑士》|《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漫改公司 |《爆裂鼓手》|《午夜守门人》|《奇异博士》马修·麦康纳 |《侠盗一号》|《艺术家》牟敦芾 |《硬核大战》|《爆漫王》|《魔兽》密室电影 |《疯狂动物城》赫尔佐格 |《沉默》|《极速风流》婚礼歌单 |《荒野猎人》|《不可饶恕》明星的陨落 |《活着》|《沙漠巴士》|《刺客信条》历代记(1)|《刺客信条》历代记(2)|《刺客信条》历代记(3.1)|《刺客信条》历代记(3.2)|《刺客信条》历代记(4.1)|《刺客信条》历代记(4.2)|


电影是温柔的流氓
音乐是浪漫的疯子
游戏是严肃的小丑
文学是高雅的娼妓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死侍2》——不是狗尾续貂,也没有再创辉煌

王写写 论戏书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