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鱼论
杜骏飞
写在前面
以下内容来自13年前我在“2005北京新新论坛”的发言,以及与王俊秀等人的谈话,之后发表于2010年5月9日我的博客,今天改编后重发于此。
今年年初,被定义为低俗的喊麦、社会摇陆续被禁,昨天,今日头条再次被下架、内涵段子被永久关闭、抖音的评论功能被禁。
我当然相信,这些整肃中必有误伤,一刀切的运动整改,效果如何,也颇值得商榷。然而,这些网络应用的殊途同归的命运,归根结底,还是它们在观念的基因里所种下的因果。恰如南朝的善慧大士所云:“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互联网诞生已二十四年,我写下此文也有十三年了。二十四载风高夜,十三年来少人烟。遍历了翻云覆雨,看惯了白云苍狗,在今天这个夜晚,谨与各位重温此文。
正文
在传统媒介时代,是“大鱼吃小鱼”:谁拥有的资源、规模越大,就越有可能对别人构成战略威胁。但是新媒介时代,流行的说法曾经叫做“快鱼吃慢鱼”,谁发展越快,就越可能会吞并别人。
Web2.0时代以来的互联网,其基本的理论逻辑则是“新鱼吃旧鱼”。互联网确是在不断产生新的网络服务,并且在吸引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
然而,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新鱼吃旧鱼”也绝非是网络社会的发展之本。我深信,新媒体未来的战略竞争格局,将会有着前所未有的高门槛和新起点,形象地说可以叫做“好鱼吃坏鱼”。——服务新,结构新,技术新,都不是网络服务的根本。网络服务的根本在于对终端用户的本质需求的善意满足。
就像人分好坏一样,社会交往行为也是分好坏的。就像说话分好坏一样,网络交流模式也是分好坏的。尝试一个新的新媒介,就像吃一条新的鱼,开始时不免因为新奇而兴奋,但是继之则会权衡利弊得失:我付出了我的耐心、时间和精力,所得如何?所失又如何?一个理性的社会也会评价:人类沉迷于其中,所得如何?所失又如何?
如果一个新的新媒介为人提供的服务效率不高,利益不多,人就会抛弃它;如果一个新的新媒介为人提供的服务没有效用,人就会毫不留情地抛弃它。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服务的效用?从网络交流的动机来看,我们需要的服务无非如下几种:
1. 新闻信息;
2. 观点;
3. 人际交往;
4. 娱乐;
5. 工作与生意;
6. 资源库与搜索;
7. 人内传播。
那些新的网络服务原本可以为我们提供这七种武器,但是事实上,它们在这七个方面却无一不存在着问题——一言以蔽之,过度的功利主义,导致这些网络应用相继堕入滚滚红尘,七种武器未及,而七宗罪已加身。
我刚才提到,互联网现在只是呀呀学语的孩子,受人非议颇多,这不会是他一生的状态;但是,当我们登高望远,试图勾画宏伟的竞争战略、抵达人类交流的理想之境时,就不可能不去思考我们已经遭遇的困境和即将面临的危机。而没有提供与技术潜力相匹配的足够好的服务——无论是内容上还是道德上,均是如此,这就是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的最大危机。
我还要强调的是,一种网络应用,仅仅与技术潜力相匹配,也并不就是一条好鱼。更重要的挑战在于,它是否能够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避免法律的陷阱,解救道德的困境,力挽价值的回归,守卫健康的心灵。
从根本意义上讲,未来媒介格局竞争必定是“好鱼吃坏鱼”。越是新的新媒体越应该是“好的”媒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它应该力求为人类做出至善的贡献。
成为好鱼,才是互联网的王者之道,才能成为恒星。任何坏鱼,不论如何成功地雄霸天下,都只会是一颗流星。人犹是也,物犹是也,家国亦犹是也,繁花代谢,如此而已。
曾经的“大鱼”论和“新鱼”论只着眼于商业竞争,而我以为,只有懂得做一条“好鱼”,才会得到幸存于人类网络时代的终极指南。
谁会给我们恒久的网络服务?这张纸的背面的问题就是:怎样做一条懂得未来的好鱼?
对于今天这些互联网应用的鱼群而言,通向彼岸的路,都还很远。
【通知】杜课小助手之前出现了一些异常,导致很多粉丝未能及时进群,现在异常已修复。请想进群的粉丝重新扫码添加小助手。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吴清友逝去,留下这九句话|怀高华|柏格理的故事|平生不识孙明经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狗年,我要祝你什么呢?
文字: 十八愿|夜航记|一个教师的基本修养|如何得证清净?|从何处启航,向何处驶去?|元宵节
关注:教材、历史与记忆|看那些“灵魂的丧尸”!|一只青蛙的三种旅行|你为什么喜欢发红包?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考研三问 |“满大街都是圣人”|弱者才喜欢赞美,强者只感恩批评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美|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乐群| 悲悯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张心如
责编|胡园 王静颖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