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摘自【我的父亲】章节:晋察冀四分区骑兵连(陈志强)

2018-03-27 作者:陈志强 知青情缘





       1937年7月7日,日寇大举侵华,进攻北平卢沟桥,史称“七七事变”。就在这天,19岁的父亲经地方党组织的介绍,带着观音堂村党支部书记王三子开的介绍信,在平山县洪子店党训班接受了一个月的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后,穿上八路军的军服,于1937年8月加入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四分区三中队的十连任副排长,四个月后又调至十二连任排长兼支部书记。1938年4月调入四分区八大队,先后任排长,副指导员兼支部书记,。八大队的大队长兼政委叶长庚,是个从旧军队转到红军队伍,参加过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又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干部。以后叶又升至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解放后官至少将军衔。

       八路军要在华北坚持敌后抗战,紧要的任务就是扩充兵员。平山成了八路军重要的兵员补充地。继父亲7月参加八路军后,10月八路军东渡黄河,王震带领120师359旅战地工作团到平山扩军征兵,在中共冀西特委和中共平山县委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平山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仅1个月零3天,就有1700名平山子弟参军入伍,其中,1500人正式编入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1939年七月,平山人民又掀起为“平山团”补充兵员的参军热潮,短短的一个多月,有1158人参军。

       据史料记载:仅1937年10月到1938年春,平山青年参军到120师的有2700多人,到115师的有1700多人,到晋察冀军区的1800人。在此前的1937年9月,八路军东渡黄河时仅有三个主力师。短短的几个月里,平山县就为八路军主力部队输入了7000余名优秀子弟,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这是平山人民永远的光荣和骄傲。

        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被称为人民子弟兵。“子弟兵”的称谓来源于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率领3千余人的武装,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根据地后,聂荣臻立即着手扩大人民武装力量,在当时的晋察冀便出现了不少带有地域色彩的部队,如“回民支队”、“平山团”、“阜平营”、“灵寿营”等。这些部队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大家怀着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顽强地打击日寇。1939年5月,聂荣臻发布通令,嘉奖平山团是“捍卫民族、捍卫边区和捍卫家乡的优秀的平山子弟兵”。这是“子弟兵”一词首次用于称呼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子弟兵”的称呼深受人民群众和广大指战员的拥护,很快家喻户晓,越叫越响亮。后来,“人民子弟兵”成为人民对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亲切称谓,并一直沿用至今.

        抗日战争期间,聂荣臻、彭真率领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有三年零八个月在平山战斗生活,在八年抗战中,平山这个只有25万人口的县,就有9万余人参军参战,1万2千多人参加八路军,5500名战士牺牲,几乎家家有人当兵,户户是战斗堡垒,父亲的全家都加入了共产党。。8年中平山累计向八路军队贡献救国粮4533.6万斤,军草3334万斤,军鞋57.3万双,军衣、军被1430万床件。当时平山有一首歌这样唱到:“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送去打东洋。

       1939年3月,,根据八路军总部关于华北整军的指示,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原7、8、9三个大队,合并整编为五团。整编工作是在平山县东黄泥村进行的。八大队被编入晋察冀军区第五团,团长陈祖林,政委肖锋。这个肖锋,就是以后参加指挥渡海攻击金门失利,全军损兵折将的指挥官。全团指战员共计4757人,父亲随之转为五团团部骑兵连任指导员。

        整编完成后,部队立即开往新防地滹沱河北岸灵行正新一带,团部暂住洪子店一带,5月中旬5团全部移防河北,团部住平山县阎庄村,直至1944年。6年间,5团同兄弟部队一起,有效地保卫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南大门以及4分区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作战数百次,立下了赫赫战功,1944年9月,奉命随晋察冀野战旅,开赴陕甘宁边区执行任务,保卫延安,保卫中央。解放战争时期,五团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军187师559团。

       1937年至1941年期间,父亲参加大小百次战斗,参加了1939年9月的陈庄歼灭战和1940年8月的百团大战,枪林弹雨却毫发无损,倒也是个奇迹。

      1940年10月父亲调任晋察冀军区骑兵团5连指导员。骑兵团团长刘云彪,政委蔡顺礼。刘云彪是个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是中央红军的第一个骑兵侦查连连长,又是中央红军的第一个骑兵团团长,战功卓著,1942年病逝。蔡顺礼也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15师骑兵营2连指导员,建国后授中将军衔,2009年逝世,享年96岁。

       在5连,父亲第一次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事情的起因是骑兵连接军区命令拔除日军的一个据点。日军仰仗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及火力优势,密集的弹雨封锁住骑兵连的前进方向。指挥战斗的连长是一个从旧军队转过来的军人,军阀习气严重,脾气暴躁,他看到进攻受挫,怒火冲天,命令5连骑兵冒着日军的炮火继续发起进攻。父亲看着部下在敌人的机枪火力下不断地倒下伤亡,立即命令停止进攻,撤回待命。连长大怒,挥枪命令战士返身进攻。但连队的士兵大多是平山籍的兵,只听父亲的命令。连长看指挥不动部下,气得暴跳如雷,拿枪对着父亲说:“我毙了你。”父亲也举枪对准连长,说“你敢!”士兵也都举起了枪,枪口都瞄准连长。连长悻悻地收起枪说:“我要向团部报告。”

     此次战斗在友邻部队的协助下,拿下了日军的据点。但父亲和连长都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连长被调往其他部队任职,父亲也调出5连骑兵连,到抗大二分校报到。

       父亲的这段经历,是他在患肺癌时的治疗期间对我说的。父亲很少说他过去的事。在这件事上,我觉得父亲当年的后撤命令是正确的。打仗要勇敢不怕死,但不能蛮干。可以分一部兵力,避开敌人的正面火力,从侧面或后面迂回进攻,也可以等到天黑,接近敌人,发动突袭;或调集重火力压制日军机枪火力,掩护骑兵冲锋。当然这都是事后诸葛亮了。

       1937年父亲参军入伍到1941年父亲进抗大二分校学习的5年里,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在出生入死的战场上,父亲从一个血气方刚的农村小伙子,迅速成长为一个有丰富战斗经验的连队军事指挥员。我仿佛看见父亲在战场上,身着边区工厂自制的八路军军衣,紧抿着嘴唇,两道剑眉高挑,两眼喷射着令人害怕的愤怒之火,扬起锋利的军刀,策马冲击日军阵地,枪弹不断地在掠过耳边,身后紧随着骑兵连的战士,冲锋陷阵,尘土飞扬,身边不断地有战友中弹落马,活着的人继续冲锋,直至马踏日军堑壕。悲壮兮红日西沉,人疲马乏,硝烟散尽,战场一片萧杀。




后记:


     2018年2月我在网上结识了家住河北石家庄的平山小老乡国庆。国庆的二舅韩增丰当年和我父亲在同一个部队: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八大队,韩增丰是八大队第三营营长。


1940年冬四分区先后组建8,9两个区队,地区队建制。不设营,只设直属连,每个区队1000人。韩增丰调到8区队任副区队长。他率领部队屡次将正太、平汉铁路切断,使3个县敌人的炮楼形同虚设,使小股日军根本不敢出头。1941年2月韩增丰率领部队在广灵县大营村消灭日军180人。同年又在赵庄岭伏击日军,歼敌300人,俘虏70人,缴获马匹百余匹。


1943年秋,韩增丰在四万多日军的残酷大扫荡中,为掩护行唐,灵寿两个县的机关干部突出重围,不幸中弹牺牲。当年四分区的军人,在枪林弹雨中能活到解放后还真不是易事。



                                             

1982年初我们夫妻俩与父母亲合影

作者简介

作者陈志强

1969年12月从上海奉贤上山下乡到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水利二团三营十三连。

1974年上调到勐腊县瑶区公社。先后在沙仁小学,老白寨小学,瑶区公社中学任教。

1979年调离云南瑶区,到安徽芜湖鲁港公社中学任教。

1983年调离安徽鲁港,到上海青浦图书馆直至2013年退休。


作者作品链接

【知青回忆】买菜的苦与乐(陈志强)

【知青回忆】难忘的南腊河(陈志强)

【知青回忆】工地上和茅草山上 (陈志强)

【知青回忆】45年前的边陲小镇勐腊(陈志强)

【知青回忆】1970年3月的一场大火(陈志强)

【知青回忆】连队生活回忆(陈志强)

【知青回忆】水利二团的团长政委(陈志强)

【知青回忆】恋爱与婚姻的困惑(陈志强)

【知青回忆】西双版纳的雨季(陈志强)

【知青回忆】勐腊中学语文教师周新寒(陈志强)

【知青回忆】在沙仁的两年教书生活(陈志强)

【知青回忆】半年的老白寨教学生活(陈志强)

瑶区公社中学的那些日子(陈志强)

【知青爱情】火车上的偶遇~~~(陈志强)

【知青回忆】公社教师的轶事(陈志强)

【知青回忆】在瑶区的5年里(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在瑶区的奇遇 (陈志强)

【2016年六六届小学同学会发言稿】难忘的岁月(陈志强)

【知青回忆】 我的小学同学庄群(陈志强)

【知青回忆】拉练(陈志强)

教师妻子探亲记(陈志强)

怀念父亲(陈志强)

【知青回忆】13连副指导员马振清(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的知青同学周勇和他的姐姐(陈志强)

【知青回忆】瑶区的上海知青李颂源(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的知青兄弟小擦板(陈志强)

【知青相册】逝去的青春(陈志强)

【知青回忆】胡湾行(陈志强)

【知青回忆】芜湖鲁港中学任教的四年(陈志强)

【知青回忆】知青花和尚(陈志强)

【知青回忆】建设兵团的单玉珍(陈志强)

【知青回忆】瑶区的上海知青(陈志强)

【知青回忆】知青开会(陈志强)

【知青回忆】勐满行(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的知青战友阿金和建平(陈志强)

【知青回忆】在那峥嵘的岁月(陈志强)

【知青回忆】七十年代的柳州(陈志强)

【知青回忆】芜湖鲁港中学的日子(陈志强)

返城后的不懈努力(陈志强)

三顾长兴顾渚村(陈志强)

【知青回忆】探亲路上(一)(陈志强 )

【知青回忆】探亲路上(二)(陈志强 )

【知青回忆】探亲路上(三)(陈志强 )

写给女儿的信(陈志强)

炒家与被抄家(作者:陈志强 )

骑游队员老朱(陈志强)

旅游路上的两次见闻(陈志强 )

回城后的奋斗(陈志强)

退休后的生活(陈志强)

同济大学演出前的会友随笔(陈志强)

梦里的寻觅(陈志强)

探亲回到上海的那天晚上(陈志强)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