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从海拔13000英尺圣胡安山脉发来高旷绝尘之诗

GARY ENTSMINGER 百科诗派 2020-01-27

加里与他最忠实的爱犬Garcia

(上月他刚刚失去了自小陪伴在身边、已13岁半的Garcia,在此表示遗憾)


加里·李·恩特施明格(GARYLEE ENTSMINGER):

作家、博物学家、IT工程师。著有九部编程书籍,发表100余篇科技论文,及设计多款面向科学家进行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地理学教学的计算机软件。最近出版的诗集是《向西两英里》,与苏珊·埃利奥特·恩特施明格合著《1933年秋,奥菲利亚之鬼魂》、《记住那些寓言》——其著作横跨小说、哲学、历史、诗歌与艺术等领域。下一步诗集《四只渡鸦》将于2019年春出版。


 

它是许久之前

曾祖父在德国

设计和打造的

 

为了能让它比自己寿命耐久

他在每个细节中

灌注了心血

 

座椅

由精美的织物构成

配以曲线优美的滑板

 

多年以后

当地的一个教书匠和他的妻子

买下了它

 

带到加利福尼亚

出尽了风头

不亚于公民凯恩的“玫瑰蓓蕾”[1]

 

它一度享受荣耀,被精心抛光

修理,如今靠在我们的门背后

闪闪发亮

 

[1] 《公民凯恩》(Citizen Kane):奥森·威尔斯1940年拍摄的一部纪传体影片,由奥森·威尔斯担任导演、制片、编剧,奥逊·威尔斯、约瑟夫·科顿、阿格妮丝·摩尔海德、多萝西·康明戈尔等主演。该片以一位报业大亨孤独地在豪宅中死去为序幕,围绕他临死前说出的“玫瑰花蕾”一词,讲述了他一生不平凡的经历。记者汤普森查访了能够解释“玫瑰花蕾”的与凯恩有关的人,从而揭开了凯恩的一生。它是一种失落的快乐?一种单纯的遗憾?还是一个寂寞的结局?是一个女孩的名字?是初恋的定情信物?一件得不到的东西?还是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当记者得出结论“什么也不是”之后,我们看到,在烈焰熊熊的壁炉中,凯恩童年时的滑雪板被扔了进去。火焰舔掉了滑雪板上的经年积尘,渐渐地露出了这四个字:“玫瑰花蕾。”该片于1941年5月1日在美国上映,曾获得第十四届奥斯卡金像奖七项提名,并最终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奖。


 (殷晓媛 译)

 

 

A Sled

 

designed and built

bygreat-grandfather

in Germany long ago

 

to outlast himself

he put himself

into each detail

 

neatly woven

fabric seat

and curved runners

 

years later bought

by a young manteaching

there with his wife

 

carried toCalifornia

and given theattention

of Kane’s Rosebud

 

thrived waspolished

repaired and leansnow

shining against ourdoor


Blue Lakes Pass


 

 

在心跳一拍间,她已经奔回

当初她坠落的地方

另一个人

不是她以为的自己

躺在那里

不是她


 (殷晓媛 译)

 

 

Fallen

 

in a heart beat she had run

to where she had fallen

someone else

not the one she thought she was

and now lay there

not herself


Telluride Peak


 

 

他从教堂[1]背后一路走来

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他登上门廊台阶

来到沉重的木门前

 

凝望着屋里凉爽而明净的空气

大厅里空荡荡,不见管风琴[2]的踪影

 

他揉着眼皮

 直到屋中的棱线音管轮廓

 

聚焦淡入为一幅图景:

贮气箱、滑片与风箱

 

他看到自己

演奏着这座17世纪最复杂的机械设备

 

看到自己最后一部乐谱

在键盘上方翻开

 

他翻阅着自己那部未完成的

《赋格的艺术》[3]

 

现在他精确地知道

这些手稿下落何方

 

墨水标出的新装饰音[4]

 和他的繁复卡农[5]

 

它带着俨然超自然的不协和音程[6]

栩栩如生盘旋回在空中

 

纵横驰骋中它们仿佛重塑真身

他演奏和声之时,飞雪落在

 

在他莱比锡的屋子外

他的孩子正和两个妻子嬉闹

 

那里大家熙熙攘攘

为节日做着准备

 

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还活着

 

[1] 托马斯教堂(Thomaskirche)是德国莱比锡的一座路德会教堂,位于莱比锡市政厅广场后面一个静静的街角上,教堂创建于13世纪,1702年改建,现在的托马斯教堂为战后重建。其最著名之处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长期担任这座教堂的唱诗班指挥,长达27年之久,其遗体也安葬于此。

[2] 管风琴(pipe organ),属于气鸣式键盘乐器(参见“乐器”词条),流传于欧洲的历史悠久的大型键盘乐器,距今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至2019年),且从未中断过。管风琴是风琴的一种,不同的是一般的脚踏风琴是通过脚踏鼓风装置吹动簧片使簧片振动来发音,而管风琴是靠铜制或木制音管来发音。管风琴音量洪大,气势雄伟,音色优美、庄重,并有多样化对比、能模仿管弦乐器效果,能演奏丰富的和声。管风琴由音管、音栓、键盘、轨杆机、风箱、琴箱组成。

[3]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赋格的艺术》(德文: Die Kunst der Fuge),被看作是其晚年悉心于音乐艺术最深层探索的思想和实践的最后总结。它是一部未完成的杰作,大约在1740年代初期或更早开始创作。

[4] 装饰音:用来装饰旋律的临时音符,或者是记有特殊记号表示该音符应作某种装饰性演奏的音,又称花音。装饰音多用来丰富曲调,给乐曲增加特色与效果。常用的装饰音有倚音、颤音、回音、波音、滑音等多种。

[5] 卡农(Canon)是一种曲式,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律”。指的是通过利用对位法的模仿技法创作出的作品,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至极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卡农Canon虽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卡农出现于十三、十四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也常用卡农手法,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6] 协和音程是指听起来悦耳、融合的音程。极完全协和音程:纯一度,纯八度;完全协和音程:纯四度,纯五度;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三,大小六;极不协和音程:大小二、大小七以及所有的增,减,倍增,倍减音程。


 (殷晓媛 译) 


 

OLD BACH

 

came from behind the church

and didn’t realize where he was

 

climbed the porch steps

to thick wooden doors

 

looked into cool still air

nave empty organ missing

 

rubbed his eyelids until

edges and pipes

 

converged into an image

of wind chests trackers and bellows

 

saw himself playing the most

complex machine of the 17th century

 

saw his final score open

above the keyboards

 

turned the pages of his

unfinished Art of Fugue

 

knew precisely where

they should go now

 

inked new grace notes

and his high wire canons

 

danced into life with

occult dissonances

 

recreated themselves in crisscrossing

harmonies while snow

 

fell outside his house in Leipzig where

his children played and his two wives

 

crisscrossed that space

preparing for the holidays

 

although only one was still alive


Black Bear Pass



 

篝火旁[2]

暮光中

一匹郊狼

 

从上方的巨石间

踽踽步出

向山谷中凝望

 

为何当日

我们身在天堂

却不觉惬意

 

棉白杨噼啪作响的时候

我记录下它们

天使们在何方

 

现在并不比那时美妙

置身于被更高层的星空

演绎出的世界

 

我们仍然充满惶恐

然而当我们召唤

它们是否会

 

以原来的样子重现

我们能辨认认出

裹着翅膀的我们往日的回声

 

[1]赖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奥地利诗人。奥地利著名诗人,著有诗集《生活与诗歌》(1894)、《祭神》(1896)、《梦幻》(1897)、《耶稣降临节》 (1898)、《图象集》(1902)、《祈祷书》(1905)、《新诗集》(1907)、《新诗续集》(1908)、《杜伊诺哀歌》(1923)和《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1923)。其中《杜伊诺哀歌:之一》开头部分如下:

 

WER, wenn ich schriee, hörte mich denn aus der Engel
Ordnungen? und gesetzt selbst, es nähme
einer mich plötzlich ans Herz: ich verginge von seinem
stärkeren Dasein. Denn das Schöne ist nichts
als des Schrecklichen Anfang, den wir noch grade ertragen,
und wir bewundern es so, weil es gelassen verschmäht,
uns zu zerstören. Ein jeder Engel ist schrecklich.


究竟有谁在天使的阵营倾听,倘若我呼唤? 
甚至设想,一位天使突然攫住我的心: 
他更强悍的存在令我晕厥,因为美无非是 
可怕之物的开端,我们尚可承受, 
我们如此欣赏它,因为它泰然自若, 
不屑于毁灭我们。每一位天使都是可怕的。

(摘自林克版译文)


作者称诗中“天使”意象与里尔克此诗有关。


 [2] 此诗写于诗人与妻子在查科文化国家历史公园露营时。该公园是美国新墨西哥州西北部的石造土著集落住宅群,为后人留下了高度发达的查科文化的遗产。其中最大的土坯建筑物为12000平方米的半圆形结构。这些建筑物的定位被推测可能与太阳和月亮的方位有关。最让人感到神秘的是村落周边如同网络般的道路遗址,路宽9米。全长600公里,这些有明确的构思道路不仅是为连接周边村落之所用,更被认为是当时查科文化宇宙观的反映。查科文化国家历史公园包括了大量的公元1020年至1110年间查科文化达到鼎盛时期的遗址,已具备了城市系统结构,周围拥有许多村庄和纵横交错的道路。查科峡谷是公元850年到公元1250年期间的一个古印第安文化主要中心。考古发现,早在公元前6世纪,北美西南部诸民族就在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犹他州的南部和科罗拉多等地生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这些诸民族以种植玉米为中心,并逐步发展为三种各具特色的农业文化,即霍霍坎文化、莫戈伦文化和安纳萨吉文化。安纳萨吉人是北美西南部三种史前文化中最先进的,既经历了查科文化的顶峰,也经历了它的衰败。它的建筑技术、社会组织和群体生活反映出了高度复杂的人类文明。在公元700年到1200年期间,这三种文化都繁荣兴旺起来而且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整个地区都处于一个雨量充沛的时期,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然而到了14世纪,他们却遗弃了大部分村镇,他们创造的史前文化从此消失了。查科遗址是美国最大的、保存得最完好的考古遗址。


 (殷晓媛 译)

                           

诗人与妻子在查科文化国家历史公园露营

 

 

READING RILKE

 

by the campfire

in the twilight

a coyote

 

steps from boulders

above us

peers into the valley

 

why weren’t

we comfortable

with paradise

 

I make a note

as the cottonwood crackles

where are the angels

 

we fare no better now

in our interpreted worlds

beneath the higher stars

 

still as terrified

yet if we beckon

will they reappear

 

as themselves

and will we recognize

our past echoes intheir wings

 

城堡附近林间雪地

 


本作品由作者独家授权、殷晓媛首译,未经本公众号书面同意,原文/译文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形式使用。作者及译者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译者简介:

殷晓媛:“百科诗派”创始人、智库型长诗作者、“泛性别主义”写作首倡者、中、日、英、法、德多语言写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代表作有11000行长诗“前沿三部曲”、六万行结构主义长诗“风能玫瑰”等。出版有第四部个人诗集:《印象之内,物象之外》、《它们曾从卓尔金历中掠过》、《前沿三部曲》、《播云剂》(百科诗派创派10周年年鉴系列)及多部译著,最近一部为2018年8月纽约New Feral出版社出版的《成为一条河流》(Bill Wolak著),著作被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爱尔兰、新西兰等国一百余家国家图书馆、世界顶级名校图书馆和大使馆大规模收藏。主持“2018人工智能纸魔方”(六国语版)视觉设计+行为艺术项目,所发起“百科之友主题跨界创作工坊”创作出各类综合文本、摄影、绘画、装置、音乐、对联、朗诵、书法作品一百二十余件。曾授权其独家翻译诗歌的包括美国、瑞典、爱尔兰、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阿根廷、印度、日本、古巴、洪都拉斯、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的50余位国际诗人。2018年独自游历全国名山大川,包括全程徒步登顶泰山。俄罗斯国家图书馆采编部部长T.V.彼得鲁先科将百科诗派著作誉为“横贯当代中国诗坛的百科诗学主义之强流”,多米尼加国家图书馆馆藏发展部部长Glennys Reyes Tapia则称之为“博大文化代表、书志编纂研究瑰宝”。


殷晓媛“独家授权译介”系列:

什么仇什么怨?斯坦福学者竟拿尼采“开涮”!

殷晓媛与加拿大桂冠诗人联袂合作《大卫王》[多伦多出版]

与伊卡洛斯的曼舞 ▍【美】安德•蒙森

忘了卓文君吧!这位美国景观设计师老爷子的数字诗才算神级!

她是诗人、文化人类学家,她是投身难民支援项目的志愿者

牛津大学教授:非能以铅笔驱遣山脉者,怎配称建筑大师?

流着澳洲拓荒者的血液,这位前女演员曾深入边境古城,写的诗美哭了

一个迷恋“广义相对论”的但丁研究学者

Ta供职省高级法院,担任多个电影节评委,诗还写得比你好!

格伦·菲利普斯 ▍“茴香豆”,或《希望是满月》

费德里科 ▍逝者将被安顿在等待的烈焰之中

加布里埃尔·查维兹·卡萨佐拉 ▍当一条螺旋线证实着美的流逝

丹尼尔•卡拉布雷斯:《燃气管道》 ▍“我们只差一个抽着烟走进来的陌生人”

澳大利亚植物学家诗人:泰国集市上那些“骇人听闻”的食物

【哥伦比亚】费德里科·迪亚兹-格拉纳多斯 ▍在我坟墓里放上一件救生衣吧

【阿根廷】金刚鹦鹉的假面 contra 康定斯基的长裙

反战之诗:雷斯角满潮时分 ▍查尔斯•伯恩斯坦

美国桂冠诗人丽塔•达夫 ▍《贝多芬召来他的誊录员》

毕业于哈佛哲学系的他,写出了APP大数据版《太阳照常升起》

一位美国博物学家的万物之殇[上]

一位美国博物学家的万物之殇[下]

北美哥特组诗

赫尔曼•比弗斯 □ 黑皮肤并不是未来主流色

最初的光 □ 莎拉•科比特 

斯坦福教授伊梵•博兰 □ 她为灾难深重的爱尔兰眼含热泪

一位拉丁裔国际诗人的锦城情结

伊丽莎白•梅茨格 □ 饿死那群野马(外四首) 

传奇“斜杠艺术家”Eileen Myles的朋克之诗

那总萦绕在侧的并非悲伤(外一首) [美] 菲利普•洛佩特

你必须知晓与芬芳、晨露、雨滴、雪花对应的代码 ▍[印度]迪利普·嘉韦利诗四首 

从“陌域守望者”到“雅典卫城唇彩”

宛如雪花被风吹入锁孔(外四首) [美] 比尔•沃拉克

一位75岁诗人的粒子物理深空视场 □ 创世纪 [印度]迪利普·嘉韦利

像一张CD(外三首) [日本]星野真辉 

与曾孙语:奈米西斯福音书 [印度]迪利普·嘉韦利

王鹫(外一首) [英]帕斯卡尔•葩蒂

 [古巴]亚瑟夫•阿南达•卡尔德隆《金属之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