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阎连科: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小说|纯粹新书

纯粹Pura 纯粹Pura 2021-07-24


文末福利:来自纯粹读书社群的邀请


发生的经验是一种小说;可能会发生是另一种小说;而根本不可能发生却成了小说,那就是小说中的小说。《我消失的影子》正是朝小说中的小说走来的一部作品。

——阎连科


面对这本小说,我会记起与博洋第一次于上海相识的那个遥远的夏夜。


那年的上海电影电视节,忘了具体是哪一天,一位业内令人尊敬的前辈,带我社交、游走于上海各个与影视相关的场所,十个小时转了七八个场,问候寒暄,有时连对方的名字还没记住,就要告辞。我跟那位前辈说,我受不了了,身心俱疲,头疼得都要炸了。前辈心疼地望着我,似乎没有放我走的意思,说,蒋峰,你再坚持一下,一会儿要来的这个人特别难得,我觉得你们会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志同道合,好老派的说法,但是个令我好奇的安利方式。我决定再等一下,先去路口的药店买点头痛药。待我回到露天咖啡馆,前辈身边的座位上多了一个高个子的(哪怕坐着都要比别人高半个头)、戴眼镜的年轻人。前辈满面春风地向我介绍——蒋峰,这就是高博洋。


给博洋这本书作的序言,赘述许久,他才登场,就像我们第一次见面,一天都要过去了,他才出现。熟悉之后,回想初次见面才觉得,很可能就因为一个细节、一个念头,就和一个很重要的朋友错过或因此结交。就如同文学写作,一个细微的发端,一次血液的回流,一场精神的迟滞,可能都会错过或者成就一次与世界对话的机会。


博洋试图与这个世界对话,并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和自己对话。毫无疑问,真正的小说创作者,终极意义上的追求或许在试图与自己对话。


马尔克斯曾经在访谈录里提及,在自己的写作技巧越来越娴熟的时候却感觉到了写作的苦,因为自己的责任心越来越强,觉得每写一个字,或许会引起更大的反响,会对更多人产生更大的影响。抛开文学天赋这个难以找到衡量标准的字眼,在写作方面,博洋具有一个成熟小说作者应有的责任意识和审慎态度,相信阅读过这本小说的人,当能够感受到。


这本《我消失的影子》,博洋写了一年,放了一年,又改了一年,他原本可以将这部作品改写成一个商业感十足且能畅销的类型文学——这是通俗意义上的说法,但他没有。他隐隐觉得,笔下人物的生命流淌,通过目前这种写法来表达是最合适的。博洋直到写完这本小说的修改稿,才恍然意识到这个故事和表达,并非是自己凭空锻造的,有些酝酿一开始就有了。我问,一开始是多久之前,他讳莫如深。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酝酿了三十年,该怎么理解这样的三十年呢?博洋一定有他自己的答案。


影子是什么?百度百科对此定义——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的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它是一种光学现象,理论上是不会消失的。而本书开篇就告诉读者,一个叫“阿布”的人,他的影子消失了,这几乎毁了他的舞蹈生涯,乃至一切。阅读中,我始终在思考,在博洋的世界里,影子到底代表什么?最后我如愿找到了答案。


《我消失的影子》书名虽是第一人称的视角,但在谋篇布局中,却并非以第一人称起述,我一直在期待,什么时候作者会回到第一人称“我”的叙述上,以回应书题。博洋满足了我的期待。全书前后共十六个章节,有预谋地变换了几次叙事视角,人物线索也在时空跳转,形成了一套内在的讲述逻辑,结构上也有一种互补与关照。这是一次文学上的冒险,博洋构建了一面真实又怀旧的庞大镜像,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描绘得极具辨识度。在现实与记忆的实虚相映中,所呈现的诸多人物关系密织,每一种叙事手法奇诡难料,隐含着一丝慈悲,更带着一股狠劲。看得出,他心疼笔下的人物,他感到爱莫能助,他笃定这个“阿布”在现实世界里始终存在着,他的往事值得被怀念,他的明天有理由被牵挂。


关于这本小说、这个故事,我想再多叙述几句,但又怕将情节和谜底剧透。在序言里不能多讲了。


我想对有幸读到此书的朋友们说:愿你心疼他笔下的人物,就像心疼你自己。


(选自高博洋著《我消失的影子》序言,作者:蒋峰)


延伸阅读


01


最先感到不对劲的是阿布自己。但他似乎没受干扰,随音乐继续舞动,直到实在忍不住了。


到底怎么了?


阿布停下来的时候,后台的工作人员全都挤在侧幕跟前,神情错愕地盯着幕布。


脚下一块块细小的黑胶布条在此刻看起来像是无数只蟑螂,让阿布的胃里一阵阵翻江倒海。演出前他是不敢吃东西的,怕身子沉,影响状态。


明明站在自己该站的位置上,那些黑胶布条可以证明这一点。身后四米处有一套投影设备,光线让他的后背变得雪白;面前三米处是透光度极好的幕布——一幅可以罩住整个舞台的巨大幕布。



一分钟以前,深色的影子还在蜡白的幕布上舞动着,阿布身材修长挺拔,模糊的轮廓犹如毛笔在宣纸上勾勒出的线条,厚实又极富变化,没有一丝不协调。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着,阿布是这出影子舞的主角。


然而只隔了一分钟,幕布上什么也没有了,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阿布又扭动身子,恨不能在台上翻几个跟头,好让自己的影子重新出现在幕布上。灯光师及时将射灯调到了最大,激增的温度让阿布无所适从,然而光线还是不容置疑地穿透了他,将幕布打得雪亮无瑕,似乎摆明了无视他的存在。


再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也几乎要投降了,如此离奇的演出事故还是第一次碰到。


台下的数千名观众或许以为这一切不过是舞蹈设计中的一个环节,但阿布蒙了。他伸开五指,眯着眼从指缝里瞄向投影机:一片耀眼。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圆舞曲》响彻剧场,刺得他耳膜生疼。


突然间,音乐戛然而止,阿布孤独地站在蜡白色的幕布后,虽然并不直接面对观众,但比直接面对观众还要尴尬和无助。



现场观众逐渐失去了耐性,嘘声四起……


太逼真了。


第二次做这种梦。上次阿布梦见的是皮影戏,那个梦境里的他还是工匠手里的皮偶,这次直接站上了舞台,结果被狠狠地戏弄了一番。


太逼真了。对一个舞蹈演员来说,这就是噩梦。


一旦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这种中途惊醒的睡眠在他看来比失眠还难受。随之而来的,还有伤痛的折磨。



长久以来过度的牵拉和扭转,导致各关节不同程度劳损,近来紧张的排练让膝盖更是吃不消了。之前他从没这么痛苦过,所以不得不感叹,这场梦做得苦,这出舞排得更苦。


他不由自主地用右手的拇指去摸左手手心,那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拉了条口子,稍一用力就觉得疼,还没到结痂的时候呢。


一想就叹气,小橙这次离开了不到两个月,阿布的生活就陷入一团糟的境地。事实上,跟小橙分隔两地也有一年半了,再坚持不到半年她就能结束在美国的学业回来跟他领证。为了那一天,阿布常常感到度日如年。


好在,快熬到头了。


(选自高博洋著《我消失的影子》第一章《空空》第一节)


我消失的影子

作者: 高博洋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12


作为都市悬疑小说,《我消失的影子》构建出了一个真实又怀旧的庞大镜像。

舞者阿布拥有令人羡慕的身姿线条,尤其是投影在幕布之上的影子极富魅力。他好不容易争取到在一出备受瞩目的“影子舞”里跳主角,自己的影子却无端消失了,这令他陷入窘境。令阿布崩溃的不只是丢掉舞台和饭碗,他和未婚妻之间的感情也产生了罅隙。饱受困扰的他开始出现幻觉,失魂落魄如行尸走肉一般。

阿布想弄清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在他身旁围绕着三个女人,一个是躲着他不见踪影的未婚妻,一个是他躲之不及的舞蹈总监,还有一个是声称可以帮他找回影子的神秘女子。为了寻找影子,阿布周旋在她们之间,却渐渐逼近了一段扑朔迷离的往事,牵涉出了三条命案,以及他不堪回首的童年……



高博洋,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本科及硕士。曾任中影股份电影开发部副主任,现任中影股份电视公司负责人、常务副总经理,制片人。

2016 年曾出版软科幻小说《暂停时间的手表》。






大地上的事情(增订版)

苇岸 著;冯秋子 编

苇岸最新、最全、最严谨增订版本,由苇岸生前挚友、著名作家冯秋子受苇岸家人委托,历经数年整理、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倾力呈献。新增苇岸遗著:散文、随笔20篇、诗歌22首、书信1封、译文2篇,共计45篇(首);此外,延用的苇岸《后记》,附录的《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和《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对于记录苇岸生平和研究苇岸及其创作,提供了更为全面、准确和翔实的史料信息。


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上中下)

苇岸 著;冯秋子 编

苇岸日记从1986年1月1日记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疗止。1年为1辑,三册日记共14辑,总量近80万字,加上附录《苇岸书信选》《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等,全书总量90万字。他的日记多有对于大地道德信念、切身体验的自然与人文进程的叙述,及与作者交往的不同年代作家,他们的阅历、观念、创作状况和个人意趣,所处时代影响下的文艺现象,亲历半个中国的旅行见闻,阅读过的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著作。


不践约书

张炜 著

《不践约书》是茅盾奖得主、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张炜的最新诗作。该作品虽然以诗歌为表现形式,以爱情为呈现线索,但实际上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的诗歌概念和边界,作家调动人文、思想、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综合手段,以强大的精神背景和调动超出常人的写作能量,打造出的一个具有巨大冲击力的复合性文本,可以视为其代表作《古船》《九月寓言》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

骆一禾著;陈东东 编

骆一禾,一位被低估的诗人、编辑和批评家。《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是由骆一禾的代表诗作、诗歌评论、书信等汇编集成。精选收录骆一禾代表性短诗59首、中型诗14首、“祭祀”系列诗9首、长诗《世界的血》,诗论及创作论6篇,诗歌评论5篇,书信7篇。从诗歌到文论,从评论到书信,全面立体呈现诗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处时代的文艺风潮。


董其昌传

孙炜 著

著名艺术家杨先让,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联袂推荐,著名艺术媒体人孙炜最新力作。一部个人传,一部晚明史,解密董其昌骂名背后的真相。随书馈赠 特制6款纯宣纸精美藏书票。


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

朱学东 著

《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是一本兼具社会学、民俗学史料和文献研究价值的怀乡思故之作,是作者朱学东对江南故乡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和场景的记录和回忆。


我消失的影子

高博洋 著

李敬泽、阎连科、双雪涛联袂推荐,蒋峰作序。现实与记忆虚实相映,真实又怀旧的庞大镜像,人物与心理的深入探索。扑朔迷离的往事中牵扯出三条惊险线索,他在寻找影子,也在重回现实。这是一部具有文学野心的小说,从时代的缺口直抵人心,挖掘灵魂深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最好的里尔克

里尔克 著;秀陶 译

《最好的里尔克》是诗人秀陶所译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代表诗作选译集。本选译本之所以叫作《最好的里尔克》,在于译者译笔严谨,音律韵脚安排讲究,少有增减、切割、含混之处,读来确属各译家中之上乘成品。书中所选的作品涵盖诗人里尔克主要作品和名篇,令人喜爱的里氏作品少有漏掉。


鳄鱼街

[波]布鲁诺·舒尔茨著;杨向荣译

布鲁诺·舒尔茨,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世界级文学大师,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被世界发现其写作的巨大特点和文学价值。本书收录了布鲁诺· 舒尔茨存世的全部虚构作品:两部短篇小说集《鳄鱼街》《用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以及集外的3个短篇,构成了一个个既彼此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故事。中国作家黑陶以特殊方式,从翻译家杨向荣经典译作《鳄鱼街》中发现、提炼、致敬,创作出《在阁楼独听万物密语——布鲁诺·舒尔茨诗篇》。


# 问题之书(上下)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叶安宁 校译

法国诗人、作家埃德蒙·雅贝斯《问题之书》首次中译本,一部“不属于任何类型,但却包罗万象”的跨文本作品。透过声光闪烁、意象与联想交织的诗化外壳,雅贝斯注入的是“寻根”式的思考和将自己献祭于被遮蔽的“无限”场域里进行“精神”再创造的“书写”求索的内核。纯粹译丛“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代表作。


相似之书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叶安宁 校译

作品被列入西方正典,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蒙·雅贝斯著作“埃德蒙·雅贝斯文集”之一《相似之书》中文版首次面世。共分为三卷,分别是“相似之书”“暗示·荒漠”和“不可磨灭·不能察觉”。书中充满了雅贝斯式的哲学思索,从语言到文学,从宗教到传统,焦虑与困扰在作者灵魂的拷问中不断明晰、坚定。纯粹译丛之“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重要作品之一。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加入纯粹读书社群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 END ●









纯粹好书






儿童粮仓”系列丨杨先让·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文集 徐悲鸿扬之水·定名与相知丨王学泰作品系列 “水浒”识小录丨王鼎钧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半夏·与虫在野黑陶·江南三书” 中国册页 在阁楼独听万物密语  冯秋子主编 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丨燎原主编系列诗集 海子·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丨自然主义译著系列 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 山林间 劳伦斯·安东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语者丨张清华·海德堡笔记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丨闻中·吉檀迦利丨张锐锋·卡夫卡谜题萧耳· 中产阶级看月亮 锦灰堆美人计 樱花乱计文君·化城喻 问津变于赓哲·唐开国朱夏妮·新来的人新九叶集周晓枫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纹聂晓华·生别离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汉声·松阳传家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丨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丨埃德蒙·雅贝斯 门槛·沙丨江子·去林芝看桃花丨刘可牧·七千里流亡丨更多纯粹好书&相关资讯请查看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