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波:诗人说要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棵水草|纯粹新书

纯粹Pura 纯粹Pura 2021-07-24


🌟 文末福利:来自纯粹读书社区群的邀请


2018年夏天的二毛还在水中挣扎。

眼睛和鼻腔,以及嗓子的刺痛让她无法左右自己,两手乱抓,两脚本能地向岸边划行。

她个子太高了,一米七,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还是踏回潮湿的水底泥地。

不知道算是死过一回还是纯粹下水消个暑,她又浑身湿漉漉地戴回自己的墨镜,拿着红色双肩包爬上岸了。

水从头发和紧贴身体的裙子上滴滴答答,有人骑车路过看见也不惊奇,执勤的人照样谈笑风生,他们都以为她只是偷偷游个泳吧,不会想到几分钟前她正在水里惊心动魄地死去活来,宛如一个人的电影,演给自己一个人看——


——赵波


2018年7月的一个夏日早晨,在某种无奈、看不到未来的无助状态中,她准备了几样东西,到长途汽车站坐旅游客车到无锡风景名胜鼋头渚去。一想到自己一生可能都要处于这样茫然的状态就觉得对自己失望,觉得还是不要给任何人添麻烦的好。

她想把自己留在一个水很干净的地方,不回来,永远留在那里。

当然脑子生着病一片混沌的她不知道怎么才能不回来,到了鼋头渚该怎么办。她只是麻木地亦步亦趋跟着排队的人流上车。

到了鼋头渚,各处都有人,最后还是在一个偏僻弃置不用、没有人的游船码头停下来,那里墙上有提示,写着几个字:水深两米。不会游泳的她像电影《时时刻刻》里妮可·基德曼扮演的作家伍尔夫那样慢慢地一步一步走进了水的深处。

也许,二毛把自己当成了悲情电影的女主角。

她在模仿怎么自沉,除了那电影,她并无更多的渠道了解怎么去死。

有人说电影中的伍尔夫与其说是抑郁,不如说是思想太过超前而导致她与当时那个世界格格不入,她在用她的抑郁与周围的一切束缚做斗争,束缚越多越是想飞起来,如果不能飞起来她就宁愿沉下去。

她在反抗。

二毛也想反抗。


云上

作者: 赵波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5


伍尔夫与电影中另外两个女主角不同,她一直在为她自己而活也拼命地争取她自己想要的,即使最后这些只有死亡才能带给她。同样陷入抑郁中的人会看到存在本质的其中一面,无法否认伍尔夫的深刻,但抑郁时二毛是浅薄的,她只希望自己好起来,从糟糕的黑洞中逃离,不再理会那些死亡哲学,那些存在无意义哲学。只是想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仅此而已。一切都没有对错。

无所谓思想超前,所有抑郁的人都会被迫灌输存在无意义的想法。

这就是病。

二毛的痛苦是清楚自己怎么回事又无能为力。

全职家庭妇女有朝一日丧失自主权,成为男人的保姆、孩子的老妈子的话,也会陷入慢性的空虚之中。

如果只因为是女人这样一个简单的原因而反复遭受挫折和失败,就会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茫然无助,忧郁的概率也就大大提高。


那个时刻的二毛从码头上漂浮到水的更深处,头脑中大概和伍尔夫一样清醒又模糊,鼋头渚的湖水进入她的耳朵、眼睛,一阵呛痛让她不由咳出声来,两只脚在水中因为踩不到地面失去平衡而开始本能地挣扎。

阳光刺眼,水面安静,码头周边阒无人迹。

她随水浮沉,水漫过耳朵,世界一片失真的寂静。然后被水刺激得难受,脑袋又浮出水面,空气中嗡嗡的声音围绕着她,然后再次沉入水里,又被失重的感觉包围,失去了时间和空间,无法形容的静。

鼻子一阵抽痛。

她不见了之后,不知道留在岸边的红色双肩包和包上的一副墨镜什么时候才能被人发现,那人是据为己有还是交给这里的派出所?包里有钱包和身份证,没有遗言,她对这个世界无话可说。脑袋混沌不知留什么话,也不知给谁才好。

湖水进入她的鼻腔,抽痛,绿色的裙子却像水下的一种海草一般圆圆地鼓了起来,使她的身体横过来,忽上忽下泡着,无法像她想象中那样完全安静地沉到水的最深处,然后和水草待在一起。

这里不是康河,好像有诗人说要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棵水草。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忘记在裙子的口袋里塞石头,伍尔夫是那样做的。


《云上》作者赵波


或许她寻找死亡的行动做得不彻底,表明她其实不是真的想死,只是想从某种痛苦的煎熬中解脱出来。


当这一切成为过去,她在一本专门研究自杀者心理的书中看到:事实上,只有在克服了这样的恐惧心理以后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不应该再逃避一切,按照自己最天然、最纯朴的方式生活,同样可以得到幸福。

活着的人想到自杀,都是由于不安、恐惧和厌恶。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无视自己的第六感觉。自杀者自杀,最重要的心理原因,就是他们对生活彻底失去了希望。一个人完全失去生存的希望之后,最终选择自杀就是自暴自弃。

选择自杀的心理因素多种多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发出渴望得到帮助的绝望呐喊。当感觉到自己陷入非自杀不可的绝望境地时,他们就会告诉周围的人,并希望得到帮助,这是他们表达自己意愿的最后机会。

自杀的人有十个特点:

他们的目标是摆脱痛苦;

他们正遭受痛苦的心灵煎熬;

他们都有严重的挫折感;

他们陷入绝望和无助的深渊;

他们曾辗转徘徊,犹豫不定;

他们当时没法不让自己钻牛角尖;

他们选择共同的解脱方式;

他们曾经如此渴望沟通和帮助;

一次自杀未遂的经历将成为伴随一生的心结;

大部分自杀者都有情绪障碍。

自杀的心理倾向是可以治愈的,自杀也是可以预防的。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够发现没有显露出来的忧郁,以便阻止自杀事件的发生?

自杀者想的最多的其实不是死,他们一直徘徊在生和死的痛苦边缘,非常希望出现另外一条生路,有人给他们指明方向。他们最后听到或者看到的一句话,就足够让他们继续活下去或者立即死去。

生命原本就是如此脆弱。

说自己要死的人可能不会死。

事实上,十个自杀者中有八个人会在自杀前向周围的人发出自杀的信号。

美国影星玛丽莲·梦露在自杀之前,曾经给几十个她认为是朋友的人打电话,只要他们当中有人把她说的话当真,也许她就不会死。

我们对自杀或想要自杀的人的误解在于,认为自杀的人一定想死,这是根本错误的,其实那些宣称要自杀的人,他们真的要死的时候,头脑里仍然很混乱。

很多人是在糊里糊涂中死去了。

死得非常可惜。


2018年夏天的二毛还在水中挣扎。

眼睛和鼻腔,以及嗓子的刺痛让她无法左右自己,两手乱抓,两脚本能地向岸边划行。

她个子太高了,一米七,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还是踏回潮湿的水底泥地。

不知道算是死过一回还是纯粹下水消个暑,她又浑身湿漉漉地戴回自己的墨镜,拿着红色双肩包爬上岸了。

水从头发和紧贴身体的裙子上滴滴答答,有人骑车路过看见也不惊奇,执勤的人照样谈笑风生,他们都以为她只是偷偷游个泳吧,不会想到几分钟前她正在水里惊心动魄地死去活来,宛如一个人的电影,演给自己一个人看——


(选自赵波《云上》楔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5月)



永远点不亮的灯

文/春马


读完赵波的新作长篇《云上》,回过神来,天已经黑了。边读边听《promise》,长篇的余热在加重,感到背后发凉,浑身无力。恐惧的氛围漫布周身,让我压抑不安。


这不是恐怖小说,它描述了一个游离在现实主义痛苦中的密境,没有感同身受的人无法在其中自由行走。只有身体或心灵不同程度的被灼伤之后,才能找到密境的出口,发现其中让人细思极恐的现实痛苦。


可以说,赵波用现实主义手法,将浪漫色彩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呈现出来,显示出与这个充满伪装的文学世界格格不入的独立性和质感。


在中国过分强调“讲故事”的文学现状下,抒情会为人不齿,强烈会被看作廉价。赵波却在通过袒露真实痛苦的方式,以及处处可见的自暴自弃式的书写告诉读者,她要抒情,要义无反顾的将浓烈的爱恨情仇毫不掩饰的讲给你听。如果你不想听,会觉得辜负了她的真诚和勇敢。


小说带有浓烈的自传色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个人的体验》中,描写了一位妻子生下畸形儿的丈夫,在逃避和颓废中接受了自己的孩子不健全的现实。


个人的体验

作者: [日]大江健三郎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译者: 王中忱 
出版时间: 2017-3


在真实的生活中,大江的长子大江光确实患有严重脑残障,他也曾一度为逃避现实到江之岛自杀。


作品的名字就很直接叫做个人的体验,而作品里的“个人体验”恐怕更接近虚构。这部现实主义力作,正好跟《云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赵波看清了现实,要写出像畸形儿一样变异扭曲的现实世界。


小说的开头就丢下一枚深水炸弹,主人公二毛要投湖自杀。没有任何解释,从中途开始的长镜头一样,跟着二毛像旅行,出门,来到鼋头渚边,进入冰冷的湖水。如何水漫耳朵,如何失重。


二毛得了抑郁症,所以要自杀。这样说完,或许读者还是不能理解,抑郁症是魔鬼的手吗,可以把二毛推向湖里淹死她吗?


接下来,赵波从二毛的家庭开始讲起。父亲、母亲、弟弟,这个理想的中国式家庭构造,在那个年代却很少见。父母避孕失败,意外才有了弟弟的出生。而弟弟的诞生,不过是在那个家庭里多了一个受苦受难的载体而已。


在二毛的家庭里,无论生下多少孩子,都是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扔到至暗的深坑。没有什么可以改变那个家庭的状况,这些赵波在书写的时候就看得清清楚楚。那个家庭的深渊构造,是整部小说的现实构造和背景。


二毛的家庭不幸的根源在于,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有着各自的性格和思维构造。这些迥异个体特征,让她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一把两端都是利刃的剑,稍微走的近一些,刺伤别人,刺痛自己。


是谁的错呢?是阴郁自私,跟母亲比起来“像一堵墙”的父亲吗?显然二毛是这么认为的。父亲永远是一个还在青春叛逆期的大男孩,无法担负丈夫、父亲的责任,他自私任性,阴郁而暴躁,一手制造了深渊。


他和母亲分房睡,母亲给他收拾房间,丢掉没用的东西要遭到父亲大骂。这种年纪轻轻就名存实亡的夫妻关系,是二毛的家庭里永远点不亮的灯。


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年轻时高大帅气的父亲。在这种家庭关系中,二毛永远站在母亲的一边,她从来不叫父亲,因厌恶和害怕而远离父亲。文中多次出现类似“让他去死,让他离开,让妈妈好过一些”这样的话。


二毛与生俱来对父亲的厌恶,让她觉得跟仇人同住一个屋檐下。而弟弟和父亲的关系是,“正说着,一个男人冷漠的、缺乏表情的脸出现在窗口玻璃上,弟弟就会怕得哭起来。”这个男人就是他们的父亲。


父亲的暴力打压,同时也导致了弟弟长大后阴郁内向,一事无成的人生。比起他们兄妹深受父亲病态的性格的影响,母亲才是最可怜的人。


母亲爱着父亲,却有着与父亲完全不同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母亲在爱情里的痛苦是少女式的,这与二毛后来的爱情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在这种处处煎熬的婚姻里,母亲更悲惨的结局是被父亲杀害。


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的小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讲述的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极端的原生态家庭对个体生命的伤害,是那么致命和残忍。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作者: [美] 塔拉·韦斯特弗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译者: 任爱红 
出版时间: 2019-10


与《云上》里面的家庭不同的是,前者的家庭里的父亲是个极端宗教主义,他的顽固和狂躁给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灾难。灾难中受伤最重的作者本人,也是小说的主人公,她试着反抗,但都失效。


后者的家庭中,则更具有东方色彩,那就是隐忍。家庭成员每个人都在互相隐忍,像一把钝刀,像逐渐煮沸的温水。


但不管是美国宗教式家庭,还是中国式家庭,伤害施加到个体的身上的效果都是一样的。把一个人击垮打扁、压碎、剁成肉酱、一把火烧掉、锤炼灰烬……这一切都做完之后,也都在个体死亡的那一刻就结束了,其余都是徒劳。


我想,赵波在小说中所要表达的就是这种感受,无法被毁灭的个体看透了这一切——生命至暗,即为光明。这也跟后面二毛多次自杀产生呼应,埋下伏笔。


小说中的父亲是个与那个时代极不相符的人。那本是个刚刚解放思想,人人奋进的时代,而父亲却在自怨自艾,郁郁寡欢,有太多无名之火无法排遣。而更主要的是,父亲是没有爱的,他从不关爱家人,只爱他自己。


家庭,作为人之初的羁绊,人要在家庭里生活成长,获得养分和健康。而二毛的家庭,对于家里的每一个人到底有何意义呢?可以看出,赵波试图通过她的极端的个人体验下的家庭关系,折射出当下中国现存的家庭关系。


再极端一些,像这样的家庭氛围,夜晚的灯到底是为了照亮什么呢?答案赵波已经告诉我们,她通篇都在书写的两个字——痛苦。


小说中呈现了大量记忆的再现,繁琐而庞杂。赵波事无巨细,像回忆录般把二毛生命中出现的事件,人物,以及结果一一告诉读者。


显然,那些记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二毛为什么会记住那些事,而不是另一些事,我想这其中必然有些深沟暗渠般的关系。这些也是读者需要在这种看似自传性的文学作品中需要玩味的。


赵波在叙述的时候像个初表心事的少女,含情脉脉,娇羞不已。开头提到自杀的事,过后便闭口不提,开始讲述她的家庭,她的经历和爱情。


这样像散步一样漫不经心的讲述,甚至把话头展向了整个时代。绕了一圈,赵波最想讲的还是关于病痛、死亡、自杀。这是她作品的核心,其他都不过是渲染和铺垫。


另外,她在把小说散文化的同时,也穿插着意识流的手法,把主要事件打散打乱。比如她先写二毛的烧伤治疗,后写烧伤的经过。先把父亲杀死母亲的事隐藏在一个小女孩身上,最后才承认那个女孩就是她自己。等等。


在讲到死亡和自杀的时候,赵波的情感毫无遮拦的宣泄出来。二毛自杀的次数、时间、地点、方式,像一个自杀百科全书一样。


安德鲁・所罗门在《正午之魔》中写道“自杀倾向也许是抑郁的一种症状,但也是缓解抑郁的因素。自杀的念头让人能够熬过抑郁。”


正午之魔: 抑郁是你我共有的秘密

作者: [美/英] 安德鲁·所罗门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译者: 屠彬/张哲 
出版时间: 2020-10


两句话大概把自杀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十分透彻。如果说家庭是导致二毛屡次自杀的主要原因,那么抑郁症就是推手,把她推向各种自杀的道路。


在阅读的过程中,让人可以感觉到在用文字书写的赵波身上,有种类似梵高割耳朵的勇气和癫狂。她对自杀的细致描写。对自杀导致烧伤毁容,以及治疗的描写。对二毛进入精神病院治疗的描写。对被父亲杀害的母亲的葬礼,以及父亲在狱中绝食身亡的描写,都那么真实,反而让人不敢相信。


一个人真的可以遭受这么多痛苦吗?痛苦的极限在哪里?你会觉得她的自杀是理所应当的,这种人不自杀才有点不合常理。会让人想到除了梵高之外,太宰治、川端康成、三毛等等这些艺术家们的死,大概都有一个相同的出发点。那就是,想死只是单纯的想死,不需要任何理由。


写到自杀的时候,赵波不再抓住童年家庭的记忆进行剖析。话语的载体变成成人的世界,是关于命运和爱的故事。


贯穿在后半部分的抑郁症,像一张网罩在二毛的生活里,主要分为几个大的故事情节。


第一件事是二毛上吊自杀,来救她的前男友慌乱之下用打火机点燃绳子,导致二毛烧伤毁容。之后烧伤的治疗以及前男友推卸责任时卑鄙的态度,让二毛对前男友感到恶心,充满怨恨。


二毛治疗烧伤的地方写得真实残酷,让人不忍卒读。那些看似抒情的手法,不过是赤裸裸的宣泄,是对命运的不公发出的声音,在这里任何的矜持和收敛都不必要。试想,如果你被烧伤毁容,你不会每天骂天骂地吗?


大量的对医院治病过程细致的描写,治疗的疼痛和心灵绝望让二毛体验到了烧伤以外的更多的痛苦。也是由于烧伤,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她住进精神病院。


一个心灵痛苦却很清醒的人住在那里,“狂乱的内心却得到了完整的修复,回归到正常和理性”。


到这里,赵波赋予二毛这个人物的精神力量,足以震碎整个时代浮华的外表。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二毛是人类当中极少数看到了真实痛苦的人,并且看透了它。


第二件事是二毛和大林的爱情。如前文所说的二毛父母到死都生活在一起,却毫无幸福可言的爱情相比,二毛的爱情经历与此恰恰相反。


二毛离过婚,也在即将举行婚礼时退婚。在这些爱情经历中,她有自己的爱情经,她不像母亲那样屈服和传统。可是能读懂她这本爱情经的人,只有金大林一个人。这也是二毛和金大林一直往复纠葛的主要原因。


两个人的心灵之交,是在这个充满物质和欲望的社会中少见的,因此可以打动二毛,直击人心。与烧伤二毛的副导演前男友、“头很大”的前夫和年轻时的那些小城青年相比,大林是比二毛大很多的父亲一样的灵魂男友。他们不需要对方的身体满足肉欲,二毛在最痛苦的时候也没有渴望大林的关爱。


相反,二毛每每想到那个人无论怎样都不会离开她,这种安全感是所有恋爱的人渴望而不得,哪怕是白头偕老的老夫妇也未必品尝过的爱情的甜蜜。


在后面关于大林的描写中,两人的对话让我落泪。一对历经过生活苦痛的中年男女,像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一样倾诉衷肠,不仅没有违和感,反倒让他们之间的爱情更加纯真美丽。


比如,面对毁容的二毛,“他脱下了她的墨镜,犹如脱下了她的衣裳。”大林说,“有些东西是骗不了人的,你天生就属于我。你丑点也好,现在比过去更能属于我了。”等等。


最终,二毛和大林像两只飞鸟的恋爱,各自在天上飞,彼此牵挂。他们多数时间是分开的,却拥有了真正的爱情。比起可怜的母亲,她一生都跟父亲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比寡妇还要凄惨。


第三个是二毛遇到师父,得到开释,使整部作品在众多现实记忆中升华,完美收官。与很多治愈系的文学作品不同,赵波的这部小说看似是黑色治愈,而实际上她并没有动用任何欲盖弥彰的治愈手段,是通过真实呈现的方式,告诉读者现实就是这个样子。目的在于打消人的幻想和痴念,没有了这些执念,江河平坦,山川温柔,人生就会顺其自然,自得享乐。


她是通过这种方式让你痛,再告诉你最痛就是这么痛,如果你能承受得了,往后就不觉得痛了。这样的作品在同时代显得真实大胆,弥足珍贵。


这也是赵波拥有的独特人生体验才能领悟到的。当然,这些也是小说后半部,在二毛与修行的师父的交往和对话中,通过“参禅问答”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作品中,也有一些愉快的童年回忆,也进行了让人忍俊不禁的记述和描写。夜晚再黑也会有些许光亮,星光、人间的灯光,但这些光量不足以点亮整个黑夜。


我们很难看清自己生命的全部,总要在别人的生命中寻找自己的影子。那些痛苦的共情和发现,或许在不同的读者之间感受也是不同的。


有的人善于发现光亮,有的人只想躲在黑暗的角落,有的人习惯在星空下奔走。


二毛如此痛苦的人生中,有大林这样一个人存在,又有谁比她更幸福的呢?或许是原生家庭带来的成长痛苦,或许是疾病带来的精神痛苦,又或许是二毛最后才明白的命运。


但不管怎样,用爱去接受,用爱去溶解,这才是减轻痛苦最好的方式。


在经历了感受痛苦,反抗痛苦,与痛苦共生的漫长人生历程中,二毛在用她残忍的现实告诉世人,世事如棋,恐惧也是徒劳。


(书评转自公众号:六根)

云上

作者: 赵波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5


70后女作家赵波以个人成长经验直接书写,高度关注个体生命的内心世界,强力书写现代物质文明挤压之下所产生的种种孤独感与荒诞感。


《云上》是一本散文式的小说,是作者赵波走到人生中途的回望和总结。赵波以成长为主题,深入当代都市生活的前沿,沉入各种现代生存的缝隙之中,以灵动、微妙、细腻而又丰富的个人化叙事方式,大胆袒露内心的隐秘,坦率而真诚地直剖内心。我们可以从其个人经历中感受到她的个人成长,她这种率真使得其作品在当下文学界中成为一股清流。



赵波,女,生于20世纪70年代,江苏常州人。以其特有的个性和智识切入了当下生活,同样因为这种个性和智识,又使她超越了当下。她的文字中流淌的女性笔调,温馨、浪漫、颇具魅力。著有《北京流水》《飞到世界的另一边》《像候鸟一样飞》《双重生命》《假发下的伤心人》《风情伊人》《情色物语》《快乐无罪》等。






不践约书

张炜 著

《不践约书》是茅盾奖得主、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张炜的重磅最新长诗力作。该作品虽然以诗歌为表现形式,以爱情为呈现线索,但实际上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的诗歌概念和边界,作家调动人文、思想、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综合手段,以强大的精神背景和调动超出常人的写作能量,打造出的一个具有巨大冲击力的复合性文本,可以视为其代表作《古船》《九月寓言》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大地上的事情(增订版)

苇岸 著;冯秋子 编

苇岸最新、最全、最严谨增订版本,由苇岸生前挚友、著名作家冯秋子受苇岸家人委托,历经数年整理、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倾力呈献。新增苇岸遗著:散文、随笔20篇、诗歌22首、书信1封、译文2篇,共计45篇(首);此外,延用的苇岸《后记》,附录的《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和《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对于记录苇岸生平和研究苇岸及其创作,提供了更为全面、准确和翔实的史料信息。


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上中下)

苇岸 著;冯秋子 编

苇岸日记从1986年1月1日记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疗止。1年为1辑,三册日记共14辑,总量近80万字,加上附录《苇岸书信选》《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等,全书总量90万字。他的日记多有对于大地道德信念、切身体验的自然与人文进程的叙述,及与作者交往的不同年代作家,他们的阅历、观念、创作状况和个人意趣,所处时代影响下的文艺现象,亲历半个中国的旅行见闻,阅读过的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著作。


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

骆一禾著;陈东东 编

骆一禾,一位被低估的诗人、编辑和批评家。《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是由骆一禾的代表诗作、诗歌评论、书信等汇编集成。精选收录骆一禾代表性短诗59首、中型诗14首、“祭祀”系列诗9首、长诗《世界的血》,诗论及创作论6篇,诗歌评论5篇,书信7篇。从诗歌到文论,从评论到书信,全面立体呈现诗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处时代的文艺风潮。


戏出年画(上下)

王树村 著

本书为美术史论家、民间美术收藏家王树村所著,收录了江苏、安徽、福建、四川、山西、河南、陕西、天津、河北等十省市最为精美的戏出年画,全面展现了各地的绘画风格、曲目及表演特色。在体例上,本书以“说戏”“说图”“细部欣赏”三种文字层次,深入戏出年画的精髓,表现出中国民间文化博大的内涵。


曹雪芹的遗产:

作为方法与镜像的世界

计文君 著

《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更是一份珍贵的曹雪芹的遗产。

著名实力派女作家、文艺学博士、红学专家计文君,10年潜心研究之作。被著名作家李敬泽称为“小说家里最懂《红楼梦》的”,被著名作家李洱誉为“红学”研究最高成就。


曹雪芹的疆域:

《红楼梦》阅读接受史

计文君 著

《曹雪芹的疆域:<红楼梦>阅读接受史》作者计文君以《红楼梦》为研究主体,从文化物种获取生存度的角度,勾勒了《红楼梦》从诞生到今天的传奇“经历”。本书为《红楼梦》研究普及读物,既有学术研究著作的逻辑性阐述,亦有生动有趣的表达,对中学生接受《红楼梦》原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碗和钵

庞培 著

《碗和钵》是一本跨界表达的散文作品,分为“碗”与“钵”两部分,从人们日常生活器具碗和钵谈起,论及艺术家杨键水墨画作品“碗”“钵”系列,通过庞培、杨键两位艺术大家的思想对话与交流,通过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相互阐释和表达,揭示碗和钵形象的象征内涵及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悬铃木咖啡馆

半夏 著

著名作家半夏最新小说力作。悬铃木咖啡馆是一个城市百态观察的据点,如果不来这里熏染点人气,就无法让生活继续……一间讲述市井与情感故事的咖啡馆,讲出了一城的精致与忧伤——如万花筒般折射出大千世界、人间百态,堪称昆明版的“人间喜剧”。


# 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

荆歌 著

著名作家莫言、李洱推荐,著名江南才子型作家、文人、书画家代表人物——荆歌最新力作,该书表达范围穿越亚欧大陆,以文学+艺术为切入角度,描述苏州和马德里两座城市隔空对望的不同景观、切身感受和思考,一东一西,世态人文、风土人情,风貌尽显。


云上

赵波 著

70后女作家赵波以个人成长经验直接书写,高度关注个体生命的内心世界,强力书写现代物质文明挤压之下所产生的种种孤独感与荒诞感。深入当代都市生活的前沿,以灵动、微妙、细腻而又丰富的个人化叙事方式,大胆袒露内心的隐秘,坦率而真诚地直剖内心。


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

保罗·策兰 著;王家新 译

《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由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教授精心编选和翻译,由约360首诗和部分策兰的获奖致辞、散文和重要书信集结而成。本书既充分展现了策兰一生创作的精华,又是王家新多年来翻译和研究策兰的心血结晶,对于策兰译介和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和翻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所附录的策兰获奖致辞、散文和书信,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痛苦而又卓异的诗歌心灵。


问题之书(上下)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叶安宁 校译

法国诗人、作家埃德蒙·雅贝斯《问题之书》首次中译本,一部“不属于任何类型,但却包罗万象”的跨文本作品。透过声光闪烁、意象与联想交织的诗化外壳,雅贝斯注入的是“寻根”式的思考和将自己献祭于被遮蔽的“无限”场域里进行“精神”再创造的“书写”求索的内核。纯粹译丛“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代表作。


相似之书

[法]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叶安宁 校译

作品被列入西方正典,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蒙·雅贝斯著作“埃德蒙·雅贝斯文集”之一《相似之书》中文版首次面世。共分为三卷,分别是“相似之书”“暗示·荒漠”和“不可磨灭·不能察觉”。书中充满了雅贝斯式的哲学思索,从语言到文学,从宗教到传统,焦虑与困扰在作者灵魂的拷问中不断明晰、坚定。纯粹译丛之“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重要作品之一。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添加纯粹小编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 END ●









纯粹好书






儿童粮仓”系列丨杨先让·黄河十四走 杨先让文集 徐悲鸿扬之水·定名与相知丨王学泰作品系列 “水浒”识小录丨王鼎钧 春秋花果:王鼎钧自选集丨王树村·戏出年画丨半夏· 悬铃木咖啡馆 与虫在野黑陶·江南三书” 中国册页 在阁楼独听万物密语  冯秋子主编 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丨燎原主编系列诗集 海子·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丨自然主义译著系列 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 山林间 劳伦斯·安东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语者丨张清华·海德堡笔记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丨闻中·吉檀迦利丨张锐锋·卡夫卡谜题萧耳· 中产阶级看月亮 锦灰堆美人计 樱花乱计文君· 曹雪芹的遗产 曹雪芹的疆域 化城喻 问津变于赓哲·唐开国朱夏妮·新来的人新九叶集周晓枫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纹聂晓华·生别离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汉声·松阳传家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丨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丨埃德蒙·雅贝斯 门槛·沙丨江子·去林芝看桃花丨刘可牧·七千里流亡丨荆歌·日月西东:从苏州到马德里丨庞培·碗和钵丨赵波·云上丨更多纯粹好书&相关资讯请查看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