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廖名春:《荀子·解蔽》篇“周而成”章新释

文字研究 2021-11-15

廖名春:《荀子·解蔽》篇“周而成”章新釋




《荀子·解蔽》篇最後一段的“周而成,泄而敗”當訓爲“周之成,泄之敗”,指的是贊成堵塞言路,反對開通言路;“宣而成,隱而敗”當釋爲“宣之成,堰之敗”,指的是贊成開通言路,反對堵塞言路。逸《詩》“狐狸而蒼”之“蒼”當讀爲“蹌”,是起舞的樣子。說《荀子·解蔽》篇最後一段爲《君道》篇或《正論》篇的錯簡都不可信。

 

[關鍵字]:荀子;解蔽篇;末段;隱而敗;逸詩;錯簡



《荀子•解蔽》篇是研究荀子認識論思想最重要的一篇論文。但此篇文辭深奧,許多詞句傳統的訓詁似是而非,導致一些重要的命題理解有誤,嚴重影響到我們對荀子學術思想的認識。筆者以前曾撰文探討過《解蔽》篇“虛壹而靜”段文字的釋讀和文義理解的問題,今再就《解蔽》篇最後一段的釋讀和詮釋作一討論。

《解蔽》篇最後一段的文字是:

 

周而成,泄而敗,明君無之有也;宣而成,隱而敗,暗君無之有也。故君人者周則讒言至矣,直言反矣,小人邇而君子遠矣。《詩》:“墨以明,狐狸而蒼。”此言上幽而下險也。君人者宣則直言至矣,而讒言反矣,君子邇而小人遠矣。《詩》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此言上明而下化也。

 

先看“周而成,泄而敗,明君無之有也”一句。楊倞注:“以周密成,以漏泄敗,明君無此事也。明君,日月之照臨,安用周密也?”是訓“周”“周密”,“泄”“漏泄”,認“明君無之有也”,就是“明君無此事”,明君“安用”,不用“周密”。後來的注家基本上都承襲了楊倞注的精神,比如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的《荀子新注》就說:“周:周密,指隱蔽真情。泄:漏,指公開真情。這句意思是:隱瞞真情就會成功,公開真情就會失敗,明智的君主不會有這樣的事。”蔣南華等也將此句翻譯:“隱瞞真情而獲得成功,露真情而遭到失敗,聖明的君主是不會有這種事的。”

 

再來看與此相對的“宣而成,隱而敗,暗君無之有也”一句。楊倞注:“以宣露成,以隱蔽敗,暗君亦無此事也。暗君務在隱蔽而不知昭明之功也。”是將“宣”訓“宣露”,將“隱”訓“隱蔽”,認暗君追求的是隱蔽行事而不懂得光明正大的好處,所以暗君不會有“以宣露成,以隱蔽敗”之事。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的《荀子新注》本之,也說:“宣:指公開真情。這句意思是:公開真情就會成功,隱蔽真情就會失敗,昏君不會有這樣的事。”蔣南華等的《荀子全譯》近同。其他的譯注,也莫不如此,恕不煩舉。

 

將“周而成,泄而敗,明君無之有也;宣而成,隱而敗,暗君無之有也”理解成“隱瞞真情就會成功,公開真情就會失敗,明智的君主不會有這樣的事;公開真情就會成功,隱蔽真情就會失敗,昏君不會有這樣的事”,表面上兩兩對舉,對文現義,應該是文從字順了。但邏輯上卻存在嚴重的問題。

 

將“周而成,泄而敗,明君無之有也”理解成“隱瞞真情就會成功,公開真情就會失敗,明智的君主不會有這樣的事”,就是說“明君無”“周而成,泄而敗”之事,明智的君主不會有隱瞞真情而成功、公開真情而失敗這樣的事。這實質是否定保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無論在事實上還是在理論上都是不能成立的。只要有一點基本常識的人,就知道其荒謬。

 

“宣而成,隱而敗,暗君無之有也”,即“暗君無”“宣而成,隱而敗”之事,將其理解成“昏君不會有公開真情而成功,隱瞞真情而失敗這樣的事”更是不靠譜。歷史上的昏君因“隱瞞真情而失敗這樣的事”,比比皆是,數不勝數;現實中因“隱瞞真情而失敗”的昏官也不鮮見。怎麼能說是“無之有也”?這樣的釋讀用《荀子•解蔽》篇的話來說,只能說是“蔽於一曲而暗於大理”。因此,當另求別解。

 

其實,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傅山(1607-1684)早就發現了此間的問題,他認楊倞注“暗君務在隱蔽而不知昭明之功也”說:“此誠大昧。既務在隱閉,如何又說無之有?周與隱一義,本義謂用宣,不用周隱。”這是說楊倞注大有問題、矛盾明顯,暗君追求的是“隱閉”,事實上暗君大多是“隱而敗”的,又怎能說是因“隱瞞真情而失敗”的“暗君無之有”呢?傅山認《荀子•解蔽》篇此段論“周”、“隱”,荀子的本意是要“用宣,不用周隱”,即主張“宣”,反對“周隱”。

 

傅山的《荀子評注》面世很晚,學人們看到了引起注意的也不多,即使注意到了也只是誤解。比如近年來重要的荀學著作王天海的《荀子校釋》就認:“宣,公開也。隱,隱瞞也。此言明君開明則成功,隱密則失敗,暗君反此,故曰‘無之有也’。”批評“傅氏未諳此,其說非也”。其實,傅山看到了問題的關鍵,其思路完全正確,只是訓詁上還沒有落實,文義上還需深究。

 

《荀子•解蔽》篇此段文字訓詁上有幾個關鍵。一是“隱”字,從楊倞以來,人們都是將“隱”訓隱瞞、隱閉、隱密,以是“隱瞞真情”。這雖然是通訓,但用在此處卻很不確切。

 

這裏的“隱”其實當讀“堰”,是塞,也就是堵塞的意思。《管子•輕重甲》:“越人果至,隱曲薔以水齊。”王念孫(1744-1832)《讀書雜誌》:“薔,亦當菑。曲菑,菑水之曲處也。……隱,塞也,謂塞曲菑以灌齊都也。”其自注曰:“上文‘請以令隱三川’,謂塞三川也。《小雅•魚麗》傳:‘士不隱塞。’正義曰:‘梁止可防於兩邊,不得當中皆隱塞。’是隱與塞同義。”是訓“隱”“塞”。《管子·輕重甲》:“請以令隱三川,立員都,立大舟之都。”馬非百(1896-1984)《新詮》:“孫詒讓:‘隱讀匽。《毛詩·小雅·魚麗傳》“士不隱塞”,《釋文》:“隱本作偃。”匽、偃字同。《荀子·非相》篇楊注:“梁匽所以制水。”《周禮·䱷人》鄭眾注:“梁,水偃也。”’元材案:……隱即《漢書·賈山傳》‘隱以金椎’之隱。服虔:‘隱,築也’。此當讀‘請以令隱三川’句,謂下令築堤壅三川之水而立員都也。”《詩•小雅•魚麗》“魚麗於罶,鲿鯊。”毛亨傳:“士不隱塞。”陸德明(約550-630)釋文:“隱,如字。本又作偃,亦如字。”孔穎達(574-648)疏:“‘士不隱塞’者,梁止可防於兩邊,不得當中皆隱塞。”阮元(1764-1849)校勘記:“其‘本又作偃’者,即今之堰字。”由此可見,“隱”可讀“匽”,“匽”又作“偃”,也就是今天常見的“堰”字,其義塞,可訓堰塞、堵塞。此當指堵塞言路、閉塞言路。

 

與“隱”同義的是“周”。“周”楊倞訓“周密”,後來的注家皆本之,並不很確切。“周”應訓閉、固。《荀子·王制》:“凡聽:威嚴猛厲,而不好假道人,則下畏恐而不親,周閉而不竭。”“周閉”連言,說明“周”義與“閉”同。《左傳·哀公十二年》:“盟,所以周信也。”杜預注“周固。”此也當指閉塞言路。

 

與“隱”義反對的是“泄”與“宣”。楊倞訓“泄”“漏泄”,後來的注家皆理解露真情”、“公開真情”,皆未中的。“泄”當訓通、達。《淮南子·本經》:“精泄於目,則其視明;在於耳,則其聽聰;留於口,則其言當;集於心,則其慮通。”高誘注:“泄猶通也。”[何寧:《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第588頁。]此當指開通言路。

 

“宣”楊倞訓“宣露”,後來的注家本之,皆理解“公開真情”。其實當訓通,即疏通。《廣韻•仙韻》:“宣,通也。”《左傳•昭公元年》:“宣汾、洮,障大澤。”杜預注:“宣,猶通也。”《國語·周語上》:“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川者決之使導,民者宣之使言。”此也當指疏通言路,開放言路。

 

“成”,注家皆理解“成功”;“敗”,皆理解“失敗”。其實沒這麼簡單。這裏的兩個“成”,都當訓成全。《論語·顏淵》:“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這裏是贊成、主張的意思。“敗”,可訓廢棄。《韓非子·定法》:“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末敗也。”這裏是反對的意思。

 

“周而成,泄而敗”、“宣而成,隱而敗”四句的“而”字如何解釋?這又是《荀子•解蔽》篇此段文字訓詁上的一大問題。從楊倞到今天眾多的注家,沒有不將這四句的“而”訓順承連詞的。其實,這是一大錯誤。這四個“而”字都是助詞,作賓語前置的標誌,作用與“之”、“是”同。

 

“而”與“之”上古音同屬之部,可以通用。《詩·小雅·角弓》:“民之無良。”《說苑·建本》就引作“人而無良”。這是“之”、“而”互用。《禮記·祭義》:“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故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最後一句《大戴禮記·曾子大孝》篇作:“故君子頃步之不敢忘也。”“而”就寫作“之”。《韓詩外傳》卷第五:“用萬乘之國則舉錯而定,一朝而白。”許維遹《集釋》:“本、黃本、楊本、程本作‘則舉錯而定一朝之白’。……趙本作‘則舉錯而定一朝之伯’。校:‘舊本作“則舉錯定一朝之白”。今據《荀子[•儒效》篇]改正。’周本作‘則舉錯而定,一朝而白’。校:‘“而伯”舊作“之白”,今從《荀子》校作“而伯”。’”“一朝而白”之“而”,許多本子都作“之”。

 

“之”與“是”作助詞,都可表示賓語前置。如《左傳·定公十三年》:“富而不驕者鮮,吾唯子之見。”《韓詩外傳》卷十:“使吾君固壽,金玉之賤,人民是寶。”而此處的“周而成”猶“周之成”、“周是成”,也就是“唯周之成”、“唯周是成”,指的是贊成閉塞言路。“泄而敗”猶“泄之敗”,“泄是敗”,也就是“唯泄之敗”、“唯泄是敗”。指的是反對開通言路。“宣而成”猶“宣之成”、“宣是成”,也就是“唯宣之成”、“唯宣是成”,指的是贊成開通言路。“隱而敗”猶“堰之敗”,“堰是敗”,也就是“唯堰之敗”、“唯堰是敗”。指的是反對堵塞言路。

 

所以,“周而成,泄而敗,明君無之有也”,不是說“隱瞞真情就會成功,公開真情就會失敗,明智的君主不會有這樣的事”;而是“唯周之成,唯泄之敗,明君無之有也”,是說“贊成閉塞言路,反對開通言路,明君沒有這種事”。“宣而成,隱而敗,暗君無之有也”,不是說“公開真情就會成功,隱蔽真情就會失敗,昏君不會有這樣的事”;而是“唯宣之成,唯堰之敗,暗君無之有也”,是說“贊成開通言路,反對堵塞言路,昏君沒有這種事”。正如傅山所言,這一段文字“本義謂用宣,不用周隱”,主旨是講要廣開言路,不要閉塞言路。

 

“君人者周則讒言至矣,直言反矣,小人邇而君子遠矣”,這是“暗君”“唯周之成,唯泄之敗”,堵塞言路造成惡劣後果。“君人者宣則直言至矣,而讒言反矣,君子邇而小人遠矣”,這是“明君”“唯宣之成,唯堰之敗”,開通言路導致的大好局面。“明君”之所以“明”,“明君”之所以能做到“直言至矣,而讒言反矣,君子邇而小人遠矣”,就在於“明君”“宣而成,隱而敗”,能做到“唯宣之成,唯堰之敗”,敢於堅持廣開言路,敢於反對閉塞言路。“暗君”之所以“暗”,“暗君”之所以能造成“讒言至矣,直言反矣,小人邇而君子遠矣”的惡果,就在於“暗君”“周而成,泄而敗”,“唯周之成,唯泄之敗”,堅持閉塞言路,反對廣開言路。這種一正一反的對比論證,鮮明地表達了其主題是要“泄”、要“宣”,不要“周”、不要“隱(堰)”。

 

《荀子•解蔽》篇此段訓詁上的第三大問題就是其引逸《詩》“墨以明,狐狸而蒼”的釋讀。

 

“墨”,楊倞訓“蔽塞”,“墨以明”,即“以蔽塞明”。日人久保愛(1759-1832)《荀子增注》以“墨”與“嘿、默同”,是讀“墨”“沉默”、“默然”之“默”。郝懿行(1757-1825)則認“墨者,幽暗之意。《詩》言以暗明”。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荀子新注》將“墨以明”譯“把黑的說成白的”,王天海《荀子校釋》:“墨者,暗也,正與‘明’對,言其以暗明。”皆本於郝氏之說,影響最大。

 

不過,筆者認,比較起來,楊倞訓“墨”“蔽塞”說最契合所要證明的文義。但“墨”什麼能訓“蔽塞”呢?我想久保愛的意見是正確的。“墨”當讀“嘿”或“默”。《說文•黑部》“默,犬暫〔潛〕逐人也。從犬,黑聲。讀若墨。”“默”從“黑聲。讀若墨”,自然“墨”也可讀“默”。《左傳•昭公十四年》:“貪以敗官墨。”《孔子家語•正論解》作:“貪以敗官默。”“墨”就寫作“默”。“默”之本義“犬暫〔潛〕逐人也”,即“犬默無聲逐人。”所以“默”有寂靜、不語義。《正字通•黑部》:“默,不語也。”《廣韻•德韻》:“默,靜也。或作嘿。”《玉篇•口部》:“嘿,與默同。”《集韻•德韻》:“嘿,靜也。通作默。”《墨子•貴義》:“嘿則思,言則誨,動則事。”畢沅(1730-1797)校注:“默字俗寫從口。”所以,“墨以明”當讀作“默以明”或“嘿以明”。什麼“沉默不語”、萬馬齊喑?就是因“暗君”閉塞言路,還自以賢明。所以,楊倞訓“墨”“蔽塞”,還是有道理的。

 

“狐狸而蒼”之“蒼”字很不好解。楊倞注以“蒼,言狐狸之色”。郝懿行認:“以黃蒼,所謂‘玄黃改色,馬鹿易形’也。趙高欲亂,以青黑,以黑黃,民言從之,此正上幽下險之事。””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荀子新注》以“蒼”是“青黑色”,“狐狸而蒼”是“把黃色的狐狸說成青黑色的”。王天海《校釋》以:“狐狸之色黃,反以蒼。故下文曰‘此言上幽而下險也’。”他們的意思都差不多。一般而言“狐狸之色黃”,但“青黑色的”也並非沒有,比如“黑狐”之稱就並不罕見。因此,說“狐狸而蒼”是“玄黃改色,馬鹿易形”並不貼切。

 

筆者疑“蒼”當讀“蹌”,是起舞的樣子。《書•皋陶謨》:“笙鏞以間,鳥獸蹌蹌。”孔傳“鳥獸化德,相率而舞蹌蹌然。”陸德明釋文:“蹌,舞貌。”《法言•問明》:“鳳鳥蹌蹌,匪堯之庭。”李軌(?-619)注:“蹌蹌者,步趾之威儀也。言其降步於堯之庭,非堯之庭則不降步也。”單用義同。鮑照(約415-470)《舞鶴賦》:“始連軒以鳯蹌,終宛轉而龍躍。”所以,“狐狸而蒼”當讀作“狐狸而蹌”,意狐狸舞蹁躚,是說“暗君”“墨以明”,閉塞言路,還自以賢明,“上幽而下險”,所以,“小人邇”矣。“狐狸而蹌”,正是形容小人得志,豺狼當道的樣子。

 

依據上述的考釋,《解蔽》篇這最後一段文字可譯作:

 

主張閉塞言路,反對開通言路,明君沒有這種事。主張開通言路,反對堵塞言路,昏君沒有這種事。所以統治人民的君主如果閉塞言路,那麼挑撥離間的話就來了,正直的話就縮回去了,小人接近而君子就遠離了。《詩》:“把閉塞言路當作聖明,狐狸舞蹁躚。”這是說君主昏庸愚昧,那麼下麵就會險惡。統治人民的君主如果開通言路,那麼正直的話就來了,而挑撥離間的話就縮回去了,君子接近而小人就遠離了。《詩》:“在下皎潔明亮,是因在上光輝燦爛。”這是說君主光明正大,那麼臣民就會被感化。

 

最後還有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就是《解蔽》篇這最後一段文章的歸屬。日本學者荻生徂來(即物雙松,1768-1830)《讀荀子》首先提出:“‘周而成’以下,不與一篇之旨相蒙也。”塚田虎《荀子斷》也說:“‘周而成’以下,似《正論》篇首章錯簡。”什麼?久保愛《荀子增注》交代了原因:“韓子曰:‘事以密成,語以泄敗。’蓋當時法家之言適足以害,故析之。”中國也有學者贊成這樣的說法,比如梁啟雄(1900-1965)《荀子簡釋》就說:“此一段與本篇之恉不相蒙,疑是《君道》篇的錯簡。”王天海《校釋》也說:“《正論》篇首章即斥‘主道利周’之說,引詩‘明明在下’亦同,塚之說或是也。”他們的意見相同的一面都是認這最後一段非《解蔽》篇所有,別篇文字竄入。不同的一是認是“《正論》篇首章錯簡”,一是認是“《君道》篇的錯簡”。從上文的釋讀看,這些推測都是不能成立的。

 

首先,《解蔽》篇此段的“周而成,泄而敗”與《韓非子·說難》篇“事以密成,語以泄敗”看起來文句相似,但實質上內涵完全不同。《韓非子·說難》篇“事以密成,語以泄敗”譯成現代漢文,意思是“事情因保密而成功,講話由於密而失敗”,強調的是保密的重要。而《解蔽》篇此段的“周而成,泄而敗”,“明君無之有也”,則是“明君”否定的對象,“明君”不幹“周而成,泄而敗”之類的事。所以“周而成,泄而敗”當作“周之成,泄之敗”解,也就是堅持閉塞,反對開通言路。所以,以《韓非子·說難》篇“事以密成,語以泄敗”來解《解蔽》篇“周而成,泄而敗”一段的文義,是牛頭不對馬嘴,純屬誤讀。

 

《荀子·君道》篇雖然也多有“明主”、“暗主”之論,如說“明主急得其人,而暗主急得其勢”、“故伯樂不可欺以馬,而君子不可欺以人,此明王之道也”、“明主有私人以金石珠玉,無私人以官職事業”、“唯明主能愛其所愛,暗主則必危其所愛”之類,但主旨並非講閉塞言路的危害,講開放言路的重要,與《解蔽》篇此段的內容基本無涉,怎能說是“《君道》篇的錯簡”?可見梁啟雄的懷疑是沒有什麼道理的。

 

第三,《荀子·正論》篇首章批駁“主道利周”之說,主張“主道利明不利幽,利宣不利周”,其說確實與《解蔽》篇此段內容相近。但《荀子·正論》篇批評社會上流行著諸多謬論也有其鮮明的特點。其中批“世俗之說者曰”共七條,如:

 

世俗之說者曰:“主道利周。”

世俗之說者曰:“桀、紂有天下,湯、武篡而奪之。”

世俗之說者曰:“治古無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嬰;共,艾畢;菲,對屨;殺,赭衣而不純。治古如是。”

世俗之說者曰:“湯、武不能禁令。”

世俗之說者曰:“堯、舜擅讓。”

世俗之說者曰:“堯、舜不能教化。”

世俗之說者曰:“太古薄葬,棺厚三寸,衣衾三領,葬田不妨田,故不掘也。亂今厚葬,飾棺,故抇也。”

 

每條內容基本獨立,都是不重複的。即使是同指責“堯、舜”之說,內容也各自有別,沒有相同的。如果《解蔽》篇此段屬於《荀子·正論》篇首章,內容就過於重複了。而且《荀子·正論》篇首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如插入《解蔽》篇此段,不但邏輯混亂,文句也不好銜接,放到哪里都不合適。而在《解蔽》篇裏,此段講要廣開言路,講“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之理,完全符合“解蔽”的主旨,正是“虛壹而靜”理論的具體化。“暗君”“周而成,泄而敗”,不正是“蔽於一曲,而暗於大理”?其導致“讒言至矣,直言反矣,小人邇而君子遠矣”的惡果,不正是“蔽塞之禍”嗎?“明君”“宣而成,隱而敗”,以致“直言至矣,而讒言反矣,君子邇而小人遠矣”,不正是“不蔽之福”嗎?所以,讀懂了《解蔽》篇此段,就明白其文字與上文首尾相接,內容相互呼應,邏輯渾然一體。因此,說其是《荀子·正論》篇首章的錯簡,是不可信的。

 

【相關閱覽】


《荀子》誦讀 25 - 32

《荀子》誦讀 17 - 24

《荀子》誦讀 09- 16

《荀子》誦讀 01- 08

孔宪铎:“性本善”、“性本恶”的基因研究


张朋朋先生:西方语言学的文字观是错误的

2021中國(安陽)國際漢字大會成功舉辦

安子介:漢字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安子介:再談想靠“拼音”創造新的中文

安子介:兩張常用字表的對比

流沙河:漢字之美,美在人性

錢旭紅:中國語言文學的先進性

王国维:《汉书》所谓古文说

黃偉嘉:非漢字文化圈的漢字與文化教學

李輝:林西莉與《漢字王國》

瑞典漢學家林西莉去世,「研究中國是我的生活方式」

法國漢學家汪德邁先生逝世,“中國教給我們什麼”

魯惟一、葉嘉瑩、周錫瑞:“中國學貢獻獎”獲獎感言

于省吾:自傳

许慎【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建立的标志

北大中文系:汉语有形吗?

扣问【中国军网】:“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出自《礼记·中庸》吗?

北京语言大学声明

孔子学院:孔子的英文名为何是 Confucius?

車琳、葉莎:漢魏六朝詩在法國的譯介與研究

许建平、王鹤:敦煌《尔雅注》写本相关问题研究

羅慕君、張湧泉:文字比較在敦煌本《金剛經》整理中的運用

午元心:啟蒙經典教育和周恩來、鄧小平、朱德、劉少奇、陳雲、毛澤東

國語君:傳統「小學」啟蒙教育及其必讀經典

清末民初的兒童課本

王力:《漢語史稿》初版序及漢語史教學一年的經驗和教訓

敦煌本【论语】

文字作品选: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文字作品選:重陽
文字作品選:蘇軾子瞻東坡

文字作品選:黃庭堅魯直山谷涪翁(一)

文字作品选:黄庭坚鲁直山谷涪翁(二)

文字作品选:范仲淹《道服赞》

文字作品選:孙文載之中山

文字作品選:袁世凱慰亭項城

林雨:孔子是“歧视妇女”吗?(讨论)
陳宇:佛教是胡夷教,還是華夏文化之組成?
郭佳:重阳节为啥跟老人挂钩呢?
錢穆:復興中華文化人人必讀的幾部書

錢穆:《國史大綱》序

余英時:《論語》的讀法及其他

周言:《余英時傳》出版

周振甫:怎樣學習經典古文

羅家倫:回憶辜鴻銘先生

張宗友:《朱彝尊全集》序

葉嘉瑩:孩子學古詩詞當從識字始

吳小如:讀《唐詩三百首》

孔德墉:《孔子世家谱》不仅是血缘,更是文化

《人民日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翟金明、左全琴:高麗時代接受《史記》《漢書》的表現及其影響

我看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

再拜四川敘永李氏宗祠 辛丑秋 (三)

再拜四川敘永李氏宗祠 辛丑秋 (二)

再拜四川敘永李氏宗祠 辛丑秋 (一)

央视新闻:汉隋唐宋明服饰举例

1949年10月1日 天安门前 国庆

《人民日报》国庆节头版(1949-1958)

同學們,這是胡某高度認可的教學理念之一

16级学前教育 陈笑天浅谈升本


漢文字、華文字、中文字教育  20210930

漢文啟蒙經典  20210930

孔子、【論語】、儒學、經學、理學  20210930

家族、家譜、家風、家教  20210930

錢穆先生文選  20210930

余英時先生文選  20210930


【文字研究】第一卷第一期

【文字研究】第一卷第二期

【文字研究】第一卷第三期

【文字研究】第一卷第四期

【文字研究】第二卷第一期

【文字研究】第二卷第二期

【文字研究】第二卷第三期

【文字研究】第二卷第四期

【文字研究】第三卷第一期

【文字研究】第三卷第二期

【文字研究】第三卷第三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