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潮丨揭秘1968年《江青文选》流产内幕

史爱国 新三届 2019-08-28


原题

江青文选》的来龙去脉



导读】尽管《江青文选》有多种版本,但它只不过是“野文选”,最终只限于在全国各地的造反派组织和红卫兵组织中流传而没有由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



  “江上有奇峰,锁在烟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这首诗,深刻揭露了江青要实现个人野心的狰狞面目。



  “文化大革命”初期,江青一伙的政治势力在党内一度占据上风,“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简称中央文革)在党中央内部处于十分重要地位,江青在党内的地位也飞跃式上升,这使江青的个人野心极度膨胀。


  “中央文革”由取代中央书记处进而取代中央政治局,江青也因此而成为掌握重权的“中央首长”。


  1967年初,中国大地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件事是当年1月陶铸被打倒。这直接造成的结果是中央书记处陷入瘫痪状态,由“中央文革”实际上取代了中央书记处的地位。


  另一件事是所谓“二月逆流”受到批判。由此,中央政治局也已经不能正常工作了。“中央文革”继取代中央书记处的职权之后,又进一步取得了代行中央政治局权力的地位。



  这两件事非同小可。它表明:第一、在中央内部,主张大搞“文化大革命”的势力占了上风;第二、“中央文革”的权力大增。中央下达文件,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的名义,共同署名。“中央文革”实际上成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机构,成了所谓“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代表。第三、江青的权力大增。她虽名列“中央文革”第一副组长,但组长陈伯达不管事,真正掌握“中央文革”权力的,是江青,“中央文革”的成员也大都是江青的亲信。


        从此,江青在中共中央的地位大不同于从前了。她也是“中央首长”了。不仅仅是“中央首长”,而且是在“中央文革”中手握重权的“首长”。


  这年1月,“中央文革”首次与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名下达文件批准河北省成立“革命委员会”的报告,这是一个重要标志。它标志着“中央文革”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组织大权并且能左右省一级领导班子和省级大员的进退了。



  只要稍稍列一下当年署有“中央文革”名义的文件,便可看到江青拥有的权力有多大:


  196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作出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


  1967年5月12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关于甘肃问题的几点决定;


  1967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关于成立地专级、县级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和正式革命委员会的审批权限的规定;


  1967年8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关于派国防军维护铁路交通的命令;


  1967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关于征询对“九大”问题意见的通知;



  1967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关于广东问题的决定;


  1967年12月2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关于整顿、恢复、重建党的组织的意见和问题;


   1967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小组关于进行修改党纲党章工作的通知;


  1968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批准河北省成立革命委员会的报告(在此前成立的省、市革命委员会,是以“中央”名义批准的;此后成立的省、市革命委员会,均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四者联名下达批准的文件);


  1968年11月2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关于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传达及其文件处理的通知。

  ……


在“忠于中央文革”的流行口号声中 炮制出《江青文选》的多种版本


  “永远忠于毛主席!永远忠于党中央!永远忠于中央文革!”——这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口号。“忠于中央文革”,亦即“忠于江青”。


  全国各地的造反派组织和“红卫兵”组织中,也具备颇有敏锐政治头脑的人物。他们看到:“文化大革命”初期,江青到处发表讲话,呼风唤雨。她要打倒谁,就打倒谁。现在,以她为实际领导的“中央文革”又掌握了任免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大权,实际上就是左右了全国的政局。


        那些靠造反起家、又有政治野心的造反派头目和“红卫兵”头目们见风使舵,纷纷向江青讨好。他们先是给江青戴上了“文化革命旗手”的桂冠,接着把江青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讲话,编印进《中央首长讲话集》中,以“学习文件”的名义,印发江青的讲话。


        随着她的讲话越来越多,各种版本的《江青文选》也就由红卫兵组织、造反派组织印刷发行。其中,正式公开发行的,是1968年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江青同志讲话选编》。


        人民出版社的造反派们看到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已经闭幕,刘少奇被打倒似乎已成定局,“文革路线”已经确立。各地造反派组织受到中央的支持,“中央文革”已经掌握了中央的权力,“文化革命旗手”江青的地位急剧上升,于是,他们以最快的速度酝酿、编辑、印刷、发行了共《江青同志讲话选编》。《江青同志讲话选编》中共收入了江青的8篇讲话记录稿(包括《纪要》),作为“学习文件”广为发行。这八篇讲话是:


  《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1966年2月2日——2月20日);


  《江青同志在文艺界大会上的讲话》(1966年11月28日);


  《为人民立新功——江青同志一九六七年四月十二日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江青同志在北京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和庆祝大会上的讲话》(1967年4月20日);


  《江青同志在安徽来京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67年9月5日);


  《江青同志在接见河南、湖北来京参加学习班的军队干部、地方干部和红卫兵会议上的讲话》(1967年9月26日);


  《江青同志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67年11月12日);


  《江青同志在北京工人座谈会上的讲活》(1967年11月27日)。


  八篇讲话中,除了《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江青同志在文艺界大会上的讲话》之外,十分突出的,是把江青在北京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和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江青接见安徽、河南、湖北来京代表和参加学习班(实际上是造反派的头目和骨干)的代表的讲话,加以正式出版。



  《江青文选》就是以《江青同志讲话选编》为基础而炮制出来的。


  《江青同志讲话选编》的出版,给全国各地造反派一个信号。之后,各地的造反派紧锣密鼓,开始着手准备出版《江青文选》,并且在造反组织和红卫兵组织内部掀起了一个学习江青讲话的“高潮”。在此“高潮”中,有些大的造反派组织在翻印《江青同志讲话选编》时,加进了他们尽其所能地收集到的不少江青的讲话,然后冠以《江青文选》的书名,在全国的造反派组织和红卫兵组织中发行。


        当时,全国几个大的造反派组织和红卫兵组织印发的《江青文选》中,收入的江青讲话,种类不同、排列次序不同,而且各类讲话中,有些话语,在文字上互有出入,但整篇讲话的基本内容则大体相同。


  几个大的造反派组织和红卫兵组织率先印发《江青文选》,出于一个基本的政治目的,就是为自己的造反行动甚至打、砸、抢的行动找到理论根据和权威支持。他们极力要出版《江青文选》,拉这张大旗,包住自己的行为。同时,也以下促上,用各地造反派组织印发《江青文选》的行动,压中央正式出版《江青文选》。只要江青在党内的地位更稳固、更高,他们的靠山也就更硬。江青也想利用各地造反派组织和红卫兵组织的这一心态和行动,尽快出版《江青文选》,打牢自己的政治基础,进而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


陈伯达在天安门城楼上讲话


  其实,许多人并不知道,正如《江青文选》一样,在“文革”高潮期间的1967年至1969年间,即已有红卫兵及造反组织,还编印发行过《陈伯达讲话集》和《伯达文选》之类。如,由四川大学革命委员会政工组于1969年7月编印的一册《伯达文选》,大16开本,篇幅颇巨,达48基本原8页,约有3斤重量,估计有100万字以上。共收录陈伯达从1933年秋至1969年4月,三十多年间的著述、文章、讲话共100余篇。


        其中已出单行本的诸如《中国的四大家族》《人民公敌蒋介石》《窃国大盗袁世凯》等名篇,部分编目仅有篇名而无正文。这大概是收辑陈伯达著述最完整的一个《文选》版本。也许正因为编者系四川大学这样有学术文化含量的单位,又是以“革委会政工组”这种官方正式机构出头,不比“文革”普通的只知冲冲杀杀以批判揪斗为能事的群众造反组织,这册《伯达文选》不仅内容较厚实,选编态度上也比较严谨慎重,而且印刷也很美观,封面设计及扉页印刷均不错,另有三幅大照片,在当时“文革”的印刷出版物中,恐怕算是佼佼者了。为显示这种审慎严谨,编者煞费苦心地在正文前,专门附有一页《说明》。



  《江青文选》只不过是“野文选” 最终没能登上国家出版社的大雅之堂


  尽管《江青文选》有多种版本,但它只不过是“野文选”,最终只限于在全国各地的造反派组织和红卫兵组织中流传而没有由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如下:


        第一、1969年4月,中共中央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之后,“中央文革”不再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并列下达文件,中央的实际工作由中央政治局负责,江青本人也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进入了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层,并且名列第六。尽管“文化大革命”还在进行当中,但毛泽东要结束“文化大革命”初期混乱政治局面的意图,也是十分明显的。



        第二、当时,在中国共产党阴谋诡内,除了出版过《毛泽东选集》之外,其他任何领导人的选集或者文集,都没有出版过。江青如若抢在其他领导人之先出版《江青文选》,无论怎么说,也是太扎眼了。江青也颇有政治头脑,她也要自敛一下,不过早地暴露自己的政治野心。


        第三、中共“九大”之前,各地的造反派头目在权力分配中矛盾激化,武斗事件不断,每个造反派组织在攻击对方当中,除了用毛主席语录、林彪指示作武器外,还以江青讲话作武器。江青的话,实际上成了引发造反派组织冲突的导火线。而毛泽东则认为,在无产阶级组织内部是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的,他主张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大联合。“九大”之前,大联合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九大”以后,毛泽东更加坚持这一方针。在此情况下,出版《江青文选》,是不合时宜的,对江青本人也不利。



  中共“九大”之后,中国政治舞台上出现的这些特定因素,使《江青文选》终于没有正式出版。但是,全国各地造反派组织和红卫兵组织此前印发全国的各种版本的《江青文选》,仍在全国各造反派组织和红卫兵组织中流传,流毒蔓延全国。其收入的江青文章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关于“革命样板戏”的多次讲话;二是在“文革”中在各种群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综合各种版本的《江青文选》,共计67篇。其中,有讲话、谈话、指示、意见等各种内容。


  虽然,各种版本的《江青文选》未正式出版,却暴露出江青的个人野心,成为昙花一现和贻笑大方的时代政治产物。 



原载《党史文苑》2005年第5期 作者史爱国 

原题为:《江青文选》的来龙去脉



百年潮

周其仁:三次近距离观察赵紫阳

刘建生:我拍赵总书记

蒋经国:一个亲手终结“蒋经国时代”的人

"小爬虫"王关戚接踵爬进秦城监狱

王学泰:文革监狱里认识的干部子弟

吴铭:1949年董时进谏言暴力土改

葛有彦:被当地主子女斗争的副区长

操风琴:杜月笙女儿女婿游苏州

蔡元培:不自由的大学校长不当

詹国枢:胡耀邦为啥左右为难

高华:略论胡绳晚年的思想变化

庞松:胡绳哪些精神应该传承?

陶斯亮:妈,大哥的父亲究竟是谁呀?

周恩来30幅经典图片再现一生华彩乐章

李榕:又见聂元梓

聂元梓等人第一张大字报出笼记

陆伟国:对小说《刘志丹》的批判

彭劲秀:邓小平对朝鲜的几次严峻表态

何方:亲历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转折

袁晞:有多少人非正常死亡在斯大林时代?

彭劲秀:邓小平对朝鲜的几次严峻表态

袁晞:如影随形的档案

杨天石:蒋介石五大毛病,

好色打头自恋断后

杨奎松说西安事变:

张学良要拿蒋介石当投名状"参加"革命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恩怨情长

袁晞:毛泽东时代的常委们

袁晞:“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

毛泽东赞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王时妹:我与刘少奇三位女儿的结缘

熊蕾:听父亲熊向晖讲那过去的故事

“反潮流英雄”李庆霖的沉浮人生

高华:1940年延安审干

打鸡血:一段真实却又无比荒诞的历史

周大伟:共和国首任“立法大臣”王明

周大伟:1976年朱莉娅. 尼克松的北京往事

夏衍谈周扬:有些事,他得告诉毛主席

成曾樾:1983年胡耀邦激赞个体户

马波:怀念耀邦

胡德平:回忆母亲李昭

黄健:我做村民口述史

刘家驹:《雪白血红》作者编辑入狱始末

刘家驹:在安徽制止武斗的回忆

王康:十月革命:救赎、悲剧与启示

岱峻:考古学大师李济1960年被劝归内情

文一:工业革命,中国做对了什么?

齐心:与丈夫习仲勋相伴58年

习仲勋生前琐忆:一辈子未整过人

李辉:北京大学,你不应该这样做

胡庄子:“陈毅是个好同志”来源考

何方:老革命,大学者——我所知道的李一氓

俞邃:思念一氓恩师

李世培:十七年间我和父亲李一氓的两次会面

王永魁:“文化革命五人小组”的来龙去脉

庞松:厘清高岗、饶漱石事件政治迷雾

贺越明:胡均鹤的多重角色

陈景仲:我所了解的华岗冤案始末

揭秘红色延安十大美女的人生结局

季如迅:寻访张学良西安事变手谕始末

庞松:追忆胡绳同志的治学精神

庞松:跟随龚育之写党史忆往

刘建生:从王海容图片的一段公案说起

刘冰在清华“渣滓洞”十个月

陆伟国: 郭影秋的文革往事

陈梦家:我不能再让别人把我当猴耍

李榕:舅舅的故事

她一直生活在邓稼先的世界里

徐建:如果不是海外爆料,

深圳也许已经有一个立法会了

吴同:追忆钱锺书伯伯的点滴往事

张宝林:黄苗子郁风和“二流堂”的老友们

潘公凯:血墨春秋——寻找林昭的灵魂

张聿温:林豆豆在空军报社的十年

吴李邱王笔下的“七二O”事件

顾土:母亲长达30年的交代史

斯雄:那一辈革命者如何做父母?

陆伟国:人民大学文革大事记

梅长钊:大法官梅汝璈家人的两岸际遇

容国团活到今天就80岁了

李南央:我有这样一个母亲

李南央:母亲她终于解脱了

就《我有这样一个母亲》答读者问

老鬼其人与《血色黄昏》

顾晓阳:老革命詹富光

被诬要杀党人的大"右派"葛佩琦上访记

上书毛泽东状告迟群的刘冰老人逝世

陈原: 鲁迅投笔怒怼的“三一八”,

究竟谁是主使?

陈原:从铁狮子胡同到张自忠路,

五百年卧虎藏龙

陈原:我与冯其庸先生的半世纪交往

陈原:与于是之交往的岁月

陈原:"辱母杀人"等公共事件,

可以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

侯振华:一座让人思绪万千的院落

 李大兴:东四六条里的人民大学

李大兴:七号大院的青梅竹马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反右运动60周年祭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