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丨王秋和:《赤脚医生手册》成了“低级趣味”读物

新三届 2023-04-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秋和随笔 Author 好好学习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摄于1971年珍宝岛附近雪原

王秋和,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高级记者职称,曾任经济日报副刊部主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副社长、中国建设报总编辑等;曾当选中国记协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从事新闻出版工作40余年。撰写发表了数百万字作品,有十余篇作品获得各种奖项。曾出版有《中国当代报业发展研究》《革命的事儿》《编辑阅读笔记》等多部新闻及文学作品。获得的荣誉主要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届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等。


原题

兵团战士渴望读书




作者:王秋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原因之一是1616年4月23日乃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我以为,设立世界读书日真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但在若干年前的特定时期,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中有一个真实的情节,周家三兄妹想方设法要把一箱子世界文学名著等封资修的书籍藏起来。经历过那个特殊年代的人们都应该知道,如火如荼的大破四旧之后,这类书属于大毒草,是不准人们阅读的,必欲毁之而后快。如果从谁们家搜出来这类书,如同被搜出海洛因,那是很要命的事情。喜欢读书的周家三兄妹为了不使这些好书受到打砸抢烧,不得不想方设法藏起来吗,免得被当做“四旧”而遭焚毁的命运。


我们1969年8月上山下乡到了黑龙江兵团后,从那时起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没有看过一本除了红宝书外之外的其它任何文化类图书。

那是自从进小学校门读书后第一次经历没有文化书可读的荒唐岁月,这种情况用空前绝后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那段时间如同走进文化沙漠,后来每每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但那就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我们这些没有多少知识、很多人年龄还够不上青年的上山下乡知青,对读书的渴望有点像高玉宝描写《我要读书》的情景。兵团战士们几乎按捺不住读书的渴望,可面对现实又无可奈何,因为你根本见不到也买不到文化类的书,这期间发生过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兵团战士人人都有一本“毛选”四卷精装本,比现在的新华字典略厚一点。我们早上起床出操后,负责内务值班的战士要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如豆腐块般,再把“红宝书”郑重地放在“豆腐块”上面。

那段时间看得最多的、或值得反复看、百看不厌的就是“毛选“或者《毛主席诗词》中后面的注释。其中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知识,还有成语典故历史地理等学问,那真是个知识的宝库啊!

我们从这类书中,看到毛泽东真是位通古博今的伟大人物,我们据此知道了盗跖、庄蹻、陈胜、吴广等造反起义英雄,还知道了伏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了解到曹操跃马挥鞭在碣石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歌以咏志”的诗篇。记住了革命家黄公略、杨开慧、柳直荀的革命事迹,以及敌酋张辉瓒是怎么回事,还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封建皇帝的雄才大略粗知一二。


我们通过学习“红宝书”,还知道了一些地理知识和名胜古迹,如黄鹤楼、井冈山、六盘山、北戴河,及汀洲、长沙、大柏地、会昌、南京、娄山关、韶山、庐山、仙人洞,宁化清流归化武夷山……“红宝书”真是个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宝库啊!里面还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

若干年后,我上大学时,金开诚教授曾经和我说过一句令我耳目一新的话:以毛泽东渊博的知识和抱负,即使从事历史研究也会成为卓有建树的历史学家,他还会因为创作的古典诗词流传千古,并会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1970年3月15日,当我们武装团(26团)组建大会开过后,开始执行国防施工任务。此前三天,特务连派我们班全副武装到牡丹江市海林县威虎山下去运输施工器材,那里修筑完坑道的器材还可以再利用,我们随身携带的唯一书籍就是“毛选”。

大家坐了一夜的火车到了牡丹江市,在一家部队招待所吃完早饭。得知要等到下午才有汽车去威虎山,上午无事可做,觉得既然到了大城市,应该去逛逛新华书店。

我们排着队伍在班长吴建国带领下接连逛了几家新华书店,书店都不大,大多只有一两个店员,显得冷冷清清,柜台里除了各种版本的红宝书之外,还有几张地图以及一些党的九大相关学习文件类书籍,虽有不多的几种科技类图书,我们却根本看不懂,此外竟没有一本文化艺术类书籍,我们怏怏而归。


我们班在威虎山下苦干了半个月完成了任务,连夜乘火车从牡丹江返回。坐在绿皮火车上,“咣当咣当”的声音使我们虽乏却睡不着,便拿出“红宝书”来看。到佳木斯时已是第二天早上。大家下了火车来了一段野营拉练,步行奔赴佳木斯糖厂,因为特务连已经在那里安营扎寨,任务是钢筋、预制板、水泥管的加工任务。佳木斯糖厂当时是东北三省赫赫有名的特大型糖厂,距此不远是著名的佳木斯纺织厂。

这地方很出名,是因为一位英雄——刘英俊,为救该厂小学六位学生而勇拦惊马,光荣牺牲。我们与特务连战友会合后,全连指战员热烈欢迎我们。连长祝贺我们完成任务归来,同时告诉我们说,下午就不用干活了,去参观附近的刘英俊纪念馆吧,大家要以英雄为榜样,完成好国防施工任务……


我们当天下午就去了刘英俊纪念馆,对知识的渴望使我们把英雄的所有文字介绍都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刘英俊也有一个与榜样雷锋相似的好习惯,就是喜欢记日记。看着英雄的日记,令战友们热血沸腾,要当英雄就要学会写日记,要把理想抱负和雄心壮志都写进日记里,一旦在国防施工中出现意外或事故光荣牺牲了,也能让他人看到自己有一颗忠于祖国忠于党的红心……每个人都在英雄的塑像前照了相,这些照片一直保留到现在,堪称弥足珍贵。


刘英俊纪念馆对面就是佳木斯纺织厂,厂门口旁边就是新华书店,大家自然要进去看看。这个书店还不小,但图书种类不多,大部分是各种版本的“红宝书”。我便问售货员,你们书店卖文学故事类的书籍吗?售货员回答说卖过,但现在卖完了,你们过些日子再来看看。


从佳木斯糖厂坐公共汽车到佳纺新华书店只有两站地,我们有空就走过去看看。到了夏天最热的时候,我们终于在新华书店发现有《南京长江大桥》和《一二五赞歌》两本书,且都是报告文学集。前者是描写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者事迹,后者是描写上海建设十二万五千千瓦发电机组过程中建设者们的事迹,我毫不犹豫买下了这两本书。

为了防止丢失,还特意在扉页盖了一枚新华书店的红印章,又写上自己的姓名,并注上“购于佳纺新华书店”和日期。

那种有书的感觉真好,而且是自己买的。我反而不着急看了。有兵团战士为了一睹为快,便向我借阅,我大方地借给他们,因为还有战士排队等着借阅。这种对读书如饥似渴的感觉很奇妙,但随着时间推移,图书出版越来越丰富后便淡化了,或者说再也没有发生过。

战友看完我买的书又直接借给了另外的战友,最后不知道传到谁手里了,我自己都没有看完。直到大约半年以后,我再见到这两本书时,已经“衣衫褴褛”,扉页也被撕掉了,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这就是我买的书……


由于我们几乎一两个月总要逛一回新华书店,大概售货员都认识我了。有一次逛书店的时候,售货员拿出一本书向我推荐说,我们书店刚进了这本书,你应该喜欢。我拿过来一看,是四位日本人写的一本《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吗?》。我翻了翻,几乎每一章后面都有一段政治性的小幽默,讽刺苏联社会现状和领导人的内容,看着挺有意思。

当时斗私批修如火如荼,连队组织的政治学习也经常向战士们布置写斗私批修的稿子,这本书很有参考价值。我记得曾经从报纸上看到四位日本作者到北京访问时,周恩来总理还接见了他们。我当即掏钱买下来,为了防止丢失,我除了盖上新华书店红印章,写上自己的姓名……还特地用圆珠笔在每隔10页处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购买日期。

我自认为这回书不会传丢了。后来人传人,难以寻觅。终于有一天,看到一位战友在看这本书,我趁其不备拿过来翻到扉页看,发现扉页没有了,但正文中的多处名字和日期还都在,且脏兮兮的。我既沮丧又庆幸,这本书终于物归原主了。


1971年我们转战到了宝山,开始建设26团生产基地。搞建设就需要木材,我们班被派到距宝山30多公里外桦川县城的松花江边抬木头。闲下来我就去逛新华书店,终于发现了一本小说《难忘的战斗》,翻翻内容简介,故事讲的是全中国解放前夕,江南某城市解放军购粮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经过与国民党特务的一番战斗,终于粉碎了敌人的阴谋诡计,我当即买了一本。

书中紧张激烈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用两天的所有空闲时间一口气读完了,还推荐给别人看,别人看完又推荐给别人……最后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总之失踪了。这部小说1975年被改编成了电影,据说伟大领袖看电影过程中泪流不止,这在很多回忆领袖的文章里都提到过这件事。看来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不光吸引了我们这些普通兵团战士,伟大领袖也深受感动。


由于我们的驻地周围十多公里范围内没有新华书店,我们只要到佳木斯或桦川县城都会去逛书店,看到好书就会买,后来我相继买了小说《沸腾的群山》,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列宁是怎样写作和学习的》,还有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以及《且介亭杂文》等鲁迅的书籍。


在书店里,有时见到连环画或小人书也买下来,聊补无米之炊。为防止丢失,我都是如法炮制,在书中每隔10页写上自己名字和购买日期。有一次我们一些战友去逛书店,卫生员刘玉涛发现书店有新版的《赤脚医生手册》,马上掏钱买了一本。另一位战友翻了翻书,犹豫了一下,也掏钱买了一本。

我有点莫名其妙,你想当赤脚医生啊,买这书干嘛呀?他笑笑说,技不压身嘛,多学点知识总会有用处,他在扉页上没有写自己名字,却写下了一句比较励志的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想想也对,这地方缺医少药,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得病,多学习一些医学知识总会有好处,说不定他将来真能当个赤脚医生呢。


令人没想到的是,几个月之后,引发了一场书籍风波。那天晚饭后连里突然召集全连大会,主管政治工作的连领导在会上慷慨激昂地号召大家一定要再读几遍老三篇中的《纪念白求恩》,并且每人要抄一遍,交上来。我有些纳闷,这篇文章很多人都倒背如流了,怎么还让我们读和抄啊?

领导接着说:今天专门布置这个任务是有目的的,因为有个别战士至今满脑子都是封资修的坏东西,是还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这话有点严重,大家都屏住呼吸。他好似变魔术般摸出一本红色书籍,举起来大声说道,这是一本《赤脚医生手册》,我知道是好书,但有的人买来却不干好事。

他将手里的书晃了晃,又翻了一下说:有的人该看的内容不看,却专门看书里不该看的文字和插图。咱们连一个女的都没有,这个人却专门看女性生理构造这一页,你把这一页摸得脏了吧唧的。有觉悟高的战士拿这本书向我举报时,我还不相信这书里会反映出思想意识问题,后来我拿过书来翻翻看,一翻就翻到这一页,果然是因为这个低级趣味的人总是翻看这一页造成的。别的页码还挺新的,就是这一页太脏太旧了,你翻太多遍了嘛!思想意识问题露出狐狸尾巴了吧……


领导话锋一转又说:前些天我们批林整风,林彪就说过玩弄女性是小节无害,怎么能无害呢,害处简直太大了!尽管我现在不知道这书是谁的,但很容易查出来,因为书前面留下了你的笔迹,“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你有这种低级趣味的思想意识,在哪里也发不出光来,因为你就是一块石头!

领导的话音未落,有人忍不住轻声笑出来。领导继续说,你们别笑,你们好好学习《纪念白求恩》,一定要背下来,我们下周抽查,咱们战士都要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大会结束后,各个宿舍都是大声朗读《纪念白求恩》的声音。我知道这本“手册”是谁买的,但却不想说出去,我觉得人家自己买的书爱怎么翻就怎么翻,但告密却是一件很不光彩的行为……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陆陆续续有很多国家的领导人给中国领导人发来贺电贺信。上面一道命令下来,我们围坐在北大荒的地窨子里收听电台广播。播音员用兴奋激动高亢的语调播送贺电贺信,我们一直收听到深夜。

这之后,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多起来了,可是我们连很多国家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大家忽然觉得我们这群知识青年太缺少知识了。不久后我们班去佳木斯运水泥,傍晚逛新华书店时,特地买了两本中国和世界地图册,上面有各国概况介绍,我仍然在地图册的书眉地方写上自己名字和购买日期。

很多人开始对地理知识感兴趣,后来大家闲时便搞测验,看看谁能说出中国哪个省有多少个市。我特别佩服当时的连部文书、上海知青朱鑫富,这类问题居然难不住他。人们无论说出任何一个省,他都能准确无误答出来。

这也引起更多人的兴趣,大家又开始提出新问题,例如必须说出某个国家地名、首都地名和国家一把手的名字,才算完整答对一道题。有的人居然能够答对近100道题,这引起大家学习世界政治、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渐渐地形势似乎宽松起来,各种书籍也逐渐多起来了。尤其是有一次传达中央文件,其中传达了伟大领袖最近讲到,《红楼梦》是一部形象的阶级斗争史,他号召大家、尤其是党的干部要认真读《红楼梦》,不读五遍都没有发言权。于是我们到伊春、浩良河、汤原等地出差时,必去逛新华书店,这本书成了可居之奇货,哪个书店都买不到。战士们纷纷给家里写信,让父母寄来。


兵团战士的家长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时间不长,有的战友家里寄来了《红楼梦》,还有家长寄来了《三国演义》。因为毛主席著作中时常引用《三国演义》中的历史故事古为今用,其中也往往渗透着辩证法和分析方法。这书虽然是竖排本,却相当引人入胜。尤其是叙述完每个小故事之后,便有一句“后人有诗曰”,我觉得这些诗写得挺有意思,便都抄录下来,居然把厚厚的一个日记本抄满了。再后来偶然发现,抄诗词的过程还有另外一个收获,自己的字似乎也变得漂亮多了。

我以为,能够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不愧为名著,读起来令人爱不释手。因为我们白天要干活,只能晚上或是星期天读。这时发生一件不巧的事——盖房子时我的脚踩在了木板上的钉子,伤口不大,流血不多,但扎的挺深,疼痛钻心,只好病休。我利用这段时间看完了《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而且忘记了脚伤的疼痛。忘了伤痛就会遭报复,由于扎进脚的是根锈迹斑斑的铁钉子,卫生员消毒不严格,读书忘了痛,我自己忽视了换药,脚伤便被感染了,只好又休息了一个星期。我因祸得福,竟一口气把浩然的三大本《艳阳天》读完了。


我真佩服大作家浩然,他可真能写啊!从东山坞农业社开始收割小麦写起,小说结束的时候,麦子终于收割完了。他写了十几天里发生的事情,居然洋洋洒洒写了126万字,而且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书中人物栩栩如生,各具特色。我感叹,这是读了多少书才写出来的啊!20多年后,我到河北省三河县采访,听说浩然就住在这里,我特地到他家去拜访(见下图)。


我向浩然述说了20年前看他书的感受。浩然静静地倾听着我说完,淡淡地答道,那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啦,说来话长……我发现浩然是位非常低调朴实的优秀作家,不禁令人肃然起敬……浩然的《艳阳天》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地位,入选为“新中国七十年七十部长篇小说典藏”,可见这部作品之优秀。


延伸阅读

王秋和:远赴北大荒,

我们一本喜欢的书都没带走


本号获作者许可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东北知青

李晶:北大荒女生截车,
对司机都是戒心满满
张维功:东山埋葬着“知青连”
 张维功:北大荒留下的青春伤痕
张抗抗:北大荒的日子,
苦难由于青春而变得欢乐
沈乔生:知青返城之后,
更多的代价还等着他们
沈乔生:当你老了,头发白了
李晓东:每年口粮能分到三四百斤大米
李晓东:插队生活的一年四季,
写给未曾初恋过的“小芳”
梁晓声:幸运的初恋,
在环境压力下无疾而终
谢悦:几乎快要忘掉恶心了
李振亮:50年前知青农民工
马苏龙:上海盲人知青的返城路
李晓东:不满17岁的我,
对社会还懵懵懂懂
沈乔生:我的北大荒知青兄弟姐妹
陈新华:与狼共舞的岁月

苏占普:在北大荒鏖战群狼
李向前: 他们的名字叫"六九届"
陈来胜:北大荒除夕夜
常露莎:北大荒知青"春运"往事
珍宝岛冲突后,我们紧急进山伐木
孟永华:那山坡上的五座坟头
董秋娟:我与梁晓声的初恋
孟永华:1969年赴北大荒上海知青
毕亚平:暴雨砸来的礼物,
我们免费吃一顿猪肉
毕亚平:知青与农民打架,
一刀把天捅出个窟窿
章维国:黑土地轶事
他们永远长眠在北大荒
陈鸿仪:金训华"牺牲"是一场事故
范文发:先卖猪肉,再拍人像,
我的供销社生涯
匡亚明女儿李军:
长眠在黑土地的生命芳华
外交官父亲到北大荒给女儿扫墓,
像给女儿梳头一样
田晟:有一朵花儿无枝可依
赵敏:当"逃兵"返城探亲,路遇好人
张抗抗:红卫兵,说原谅还太早
谢悦:北大荒最让人心烦的是小咬

谢悦:1976年“五一六”这一天
谢悦:在那个放牛班的春天里

濮存昕:我在兵团曾负责种马配种
周其仁:从完达山到朗润园
陈鸿仪:与死神擦肩而过
陈鸿仪:几曾回首,我的知青生涯
陈鸿仪:七分钱要了一个父亲的命
施鹤发:插队漠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施鹤发:小囡童月莲,
上海“地主婆”嫁了东北混血“地主”

北大荒留守知青口述:
我铁了心离开上海
范文发:上海知青的珲春历程
范文发:千山万水回上海
范文发:上海姑娘偷吃老乡的鸡
石明诚:上海知青在延边的历史记忆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和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分享在看,是对我们最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