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串联丨周乐鑫:​假冒上海学生坐火车,椒盐川普露了馅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3-12-15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周乐鑫,四川内江人,1947年生,内江高中66级学生。1969年下乡四川简阳贾家区高明公社,1972年返城在内江百货大楼任营业员。1977年考入内江师专数学系,1981年在内江七中任教,后担任副校长。2004年罹患脑梗塞,退休后从事文学创作,内江市作家协会会员。


原题 

步行串联趣事多




作者:周乐鑫



1967年,中央已明令提倡步行串联,学校里仍然是人回来不多, 廖刚、闵孝怡、杨方全、周乐、黄京度几个同学聚在一起,商量着出去步行串联。
周乐提议走荣隆二昌到重庆,出川后从贵州进广西,在桂林扎个竹排,像刘三姐一样撑着竹排去阳朔,还可去广州参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个计划太诱人了。黄京度又说出一个更浪漫的想法,在桂林买个锑锅,在漓江里逮鱼,捡点柴火自己煮饭吃,多美妙梦幻如诗的想法呀!
闵孝怡把这五个人的步行串联队伍取了个华丽的名字,踏遍青山人未老“远征军”,请刘国良老师写了队名,做了红绸旗子,这笔经费学校还报了账。踏遍青山人未老几个字做在上方,大品碗口大的“远征军”三个字做在中间。同学七妹子(李新全)提供了一把马皮二胡,这把不怕小雨的马皮二胡周乐把它背在背包上,每个同学准备了十元钱,全国粮票、四川粮票一样准备了十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点军事常识几个学生娃娃还是有的。
元旦过后十几天下午,城里四位同学吃了中午饭后,按照廖刚的计划去内江四中,会见了家住四中的廖刚。廖妈见来了客人,马上从铁桥过河,去椑木镇上买了两斤宽叶子水面,用来招待几个从城里来的同学,真是隔锅香,廖妈做的素面都比自己家里的臊子面还好吃。在廖刚家的土墙房子里,五个人挤在两张床上美美睡了一觉。
第二天一早在廖刚家吃了稀饭馒头,告别廖妈和廖大爷,开始了踏遍青山的步行串联。过了铁桥仍然沿着铁路走,觉得铁路要比公路近些,很快到了双凤驿火车站。改走公路,十二点过走到了迎祥街,看见场上饭店张贴有“接待站”的标语,肚皮也有些饿了,大家走进了饭店,一人要了四两饭,菜是猪血旺一小盆,每个人收一角钱。
杨方全看看手中端的饭,抓过旁边放的秤,连碗带饭一起称,问站在一边卖饭菜的服务员,一斤粮票卖好多饭?服务员回答两斤半,杨方全称了饭后没有说话,抓过一个舀饭的空碗,把自己碗里的饭倒在空碗里,抓过秤又称自己的空碗,看过秤后放下秤也不开腔。
这时卖菜饭的服务员说话了:“红卫兵小将,你们是毛主席派来的客人,我们不得亏你!”顺手又用饭瓢啄(舀)了点饭在杨方全碗里,因她看见杨方全在换碗时洒了点饭在饭桶里,杨方全差点偷鸡不成蚀把米。出了饭店黄京度和廖刚问杨方全,你称了有好重,杨方全回答除皮都有一斤一两五旺,大家一阵哈哈大笑。
要进隆昌县城了,闵孝怡说还是要注意形象,大家都说才吃了饭有精神,杨方全从背包拿出了红绸旗,把扛在肩上的两米多长的竹竿穿好。单手执旗身板笔挺踏着方步走在前面,后面四个同学依次排好,合着脚步精神十足穿城而过。
隆昌县城里的人奇怪地看着这几个红卫兵,大多数从南边北上的红卫兵疲惫不堪,这一群南下的红卫兵还锐气不减。真是鸡公屙屎头节硬,走出城外杨方全就喊再也扛不住了,赶快把红旗收起,六点钟后终于走到了石燕桥。大概是走了长路,洗了脚后睡得特别香。
过了来凤驿就望见满山松林的歌乐山,在路边立着一块指路牌,上面写着:“去重庆由此翻山五里路到走马岗”。成渝公路仍然折向左边去壁山县,走青木关翻歌乐山去重庆,我们开始爬“半山烟云半山松”的歌乐山。渣滓洞、白公馆就在山那边,这满山满坡的松林背后,掩埋了一段痛苦的历史,弥漫着一种悲怆凝重的氛围。青山有幸埋忠骨,多少仁人志士在这里为他们奋斗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走马岗是缙云山的一支余脉歌乐山山顶上的一小镇,爬上山顶这条青石板路,是清末民初成都到重庆府的官道,所谓的东大路就是指的这里,晚上接待站把北上南下的红卫兵都安在走马岗小学里。早到的红卫兵在松林里拾了一些枯枝松叶,燃起一堆篝火,大家围坐在火堆旁烤火,有一操北方口音的红卫兵在说着“天津快书”。
我们五个同学也围坐上去烤火,想参加这别开生面的联欢晚会,可是一会柴火就燃完了,大家只好遗憾地回教室睡地铺。两床背盖五个人,周乐一个人盖五件棉大衣,蜷缩在谷草丛中也还觉得不冷,一觉睡到天亮。
下山时间用得少,很快到了上桥,上桥已是重庆的郊区,看见山下中梁山煤炭技校一带的楼房,在石桥铺吃的中午饭,沿着二路电车过歇台子、大坪,下午三点过,终于到了两路口,经过四天半的急行军到了重庆。
在两路口揽车站旁看见靠菜元坝火车站这边街沿上,一张长课桌旁坐着两位带眼镜的女老师,扯了一幅横标上面写着重庆市第31中学,立着一个广告牌写“欢迎步行串联的红卫兵小将到我校住宿” 。廖刚拿出学校开的证明联系好住宿,我们以为还要到另外的地方去住,一位老师叫大家下梯坎,在这半山上还隐蔽了一个单级中学,规模不大也就是六个班。
我们住二楼教室的地铺,半夜人声攘攘把我们吵酲。探头见楼下,依稀灯光中可见几十个红卫兵押着—个五十几岁的老头,只听老头说:“红卫兵小将们,你们要夺权我完全拥护,管公章的甘老师没有住在学校,明天上班了她才有钥匙……”又听到口号声“走资派不老实交权就叫他灭忙!”我们听到也不敢说话。休息两天后是转向东边走三峡出川,还是向南去遵义再图另外的打算,大家还是一致决定走遵义,看看红军当年是怎样在那里攻克娄山关四渡赤水河的。
过长江后到巴县,巴县城建在鱼洞,到鱼洞天已经要黑了,找好接待站安顿好住宿,大家都忙着出去吃饭,见门口张贴一张海报,是巴县师范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附近一剧场演出。五个同学草草用了餐,赶到接待站附近的剧场去台上参观,舞台上二十几个女同学在化妆,也有几个男同学在张罗舞台的布置。我们上前联系抱着走马岗上的遗憾,一位穿军装正在化口红的女生,指着远处一位已经化好妆穿烟色花格线呢的女同学说:“她是队长,你们去找她!”又喊:“安秀,他们找你!”我们走了过去正好那位同学转过身来。杨方全说明了我们想参加一个节目,男声独唱《赞歌》,穿烟色花格线呢的女同学爽快答应,走到节目单前摸出笔来把《赞歌》安排在第五个节目后。
幕布拉开后,第一个节目是舞蹈《北京的金山上》,六个人的藏族舞蹈也没有什么特色,只是那个女同学已经把烟色花格线呢脱了,绿军装腰间扎了一条军用皮带,显示身材的婀娜多姿,脸庞的淡妆越发衬托了容貌的清秀。六个人中数她最有舞姿,其他五个简直是陪衬。
第五个节目后,杨方全上场了,周乐在耳幕后用七妹子提供的马皮二胡伴奏,当幕后传出蒙古族音乐后,杨方全开始模仿胡松华哼唱前面旋律了,满场的掌声响起,杨方全又模仿胡松华的动作:“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
这小子什么时候偷偷学会了胡松华的动作,大家都不知道,完了后全场又是掌声。那个叫安秀的女同学眉飞色舞地跑过来,要求杨方全再唱一个,杨方全又唱了一曲《我是贫农的好后代》,刚唱完几个宣传队的对立面红卫兵就冲上台来,指责歌词中“党的教导记心怀”已经改“毛主席的教导记心怀”,我们这是反对毛主席。
那个安秀和几个同学也围了上来声援我们。杨方全还镇静,声明我们是步行串联到此参加—个节目,歌词是根据《人民日报》版本,不知道已经改了。
下台后大家也就回接待站睡觉去了,由于白天走得太累,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早上八点半了,大家正在接待站准备出发,安秀找到接待站来了,白天大家看得更明白了,仍然是那身打扮,没戴军帽的头上露出了绿毛线扎紧的两只黑油油的光亮羊角小辫,刚洗过的头发分明传出一阵好闻的洗发香波味道,脖子上刻意地系着一条鲜红的纱巾,清秀的容貌又透出了几分妩媚,上舞台的解放鞋换成一双青平绒梭跟布鞋,苗条的身材更显高挑。
铃声般清脆的巴渝口音,她说出了又见我们的原因。昨晚演出完了安秀就寻到接待站来了,见我们已经安然入睡不忍打扰我们的美梦。今天一早起来梳洗完备,没吃早饭就赶紧过来,邀请杨方全参加巴师宣传队,她们明天就要步行串联去重庆,先参观渣滓洞、白公馆、红岩村这些革命纪念地。顺江东下去洪湖赤卫队战斗过的地方学习,南下湖南去韶山,看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再从湘西回四川,走二野当年进军四川的路线,再从酉、秀、黔、彭转回重庆。
不知不觉中安秀陪我们走出了近一里路,这两难的决策让杨方全左思右想,这小子还好,没有重色轻友,把出发前我们的计划和安排告诉安秀,婉言谢绝了安秀热请的邀请。在山垭上我们和安秀挥手告别,安秀的眼睛里杨方全这个帅哥俊男,在男少女多的巴县师范简直是男“校花”,何况又唱得一手好歌,从安秀惆怅而失望的眼神里我们仿佛读懂了她复杂的内心情愫。
过垭口下山后我们回过头去,一条鲜红的纱巾在空中舞动,直到我们转过山去。五个同学中有四个开始调侃杨方全了,闵孝怡说:“杨方全要走桃花运了。”黄京度喊:“杨方全,阿米尔上!”这阿米尔上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里一句台词,背地里同学们私下还在用,廖刚说:“管她的!先给她打封信去,”周乐说:”不晓得姓不姓安,不要整错了。”闵孝怡又说:“百家姓里有姓安的,你看刘澜涛、安子文反党集团就有姓安的。”周乐马上反驳:“万一是李安秀、林安秀、张安秀……呢!不稳当要整死火。”
七嘴八舌众说纷纭,弄得杨方全意乱纷纷,杨方全抛出了一句经典绝伦的内江话回敬大家“不要涮坛子哟!”(开玩笑)杨方全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一瓢冷水泼熄了兄弟伙的满腔热情。两个正值豆蔻年华的男女青年,一个是情窦初开春心荡漾,一个是尚未完全谙晓男女之事未敢偷越雷池半步,只是碍于当时的南下东进,这单方面萌发的情缘终于未能续上。
中午在巴县一品镇吃了午饭,晚上在江津杜市乡停下来。接待站安排我们住一农民家,农民给我们腾出了一间屋。一张土改时分浮财分得的雕花大床占据了大半间屋,大床两边两米的屏风雕龙刻凤呈八字展开,床前踏板也有一米八宽。仍然是周乐一人睡踏板盖五件大衣,在那地主老财少奶奶的牙床上四人抵足而眠,不觉拥挤,睡里面的黄京度隔着蚊帐觉得冷飕飕的。透过蚊帐看到墙壁上有个盆大的洞,那面好像是间柴房,堆了些柴火。不由得心虚地说:“这是个黑店,半夜谨防有人打闷棒?”膀大腰圆的杨方全说:“主人家只有个老婆婆在烧火,哪里有孙二娘来开黑店?我来睡里面。”—夜果然无事。
来到川黔公路上著名的七十二道拐,好在铁路从山下隧洞里穿过,为了方便步行串联的学生,平时不过人的隧洞也为串联的学生开放,只是进出隧洞都要在守隧洞的解放军那里登记。登记后我们进了洞,隧洞里也有微弱的灯光照明,走了一公里多发现前面有一束强光照射,几秒钟后听到火车汽笛声,大家赶快跳下铁路藏进路边的安全洞里,几分钟后火车呼啸而过,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大家赶快掩耳。长于理科的几个同学有经验了,十分钟后第二次又看到了亮光,六秒钟后听到了汽笛声。近五公里多的隧洞还是走了一个钟头。在云贵高原的小坝子上速度相对快些,两边的高山上光秃秃的,连草都不多长一根,真是人无三分银,过了元田坝很快进了桐梓县城。
桐梓是我们进入贵州的第一个县城。我们在桐梓县休息了一天,做好向南过娄山关的准备。娄山关位于大娄山系的群山之中,大娄山绵延数十里,山连着山,似波浪起伏,一眼也望不到头。山脊之南是遵义,山北则是桐梓。古时一条小路通过关隘,自然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气势。
出发时大家意气风发,有说有笑。沿途看见有人丢弃豆瓣筒、脸盆,甚至背盖卷。路上甚至有人写在山石上的“不背被盖是可耻的” 标语。可能北方来串联的学生大多背被盖。爬山实在太累丢弃的。我们庆幸没背背盖,否则一样累得爬下。好不容易爬上山顶,已气喘吁吁,草草在山顶接待站吃了萝卜汤下饭。稍事休息,连忙赶路下山。这时已没有来时的豪气,大家只管埋头赶路。
眼见天已近黄昏,还不知前站有多远。于是加快脚步,只管大口喘气。这时不知谁回头一看,糟了走在最后的周乐不见了。天色将晚,在这大山深处不知会有什么危险。于是大家回过头沿路寻找回去。以为转个弯就会碰到,但路上没有踪影。大家慌了,边喊边跑。约莫走了几分钟才找到周乐。又是虚惊一场。下午经茅草铺进贵州省第二大城市黔北重镇遵义市。
五位同学在楼前合影纪念, 在红军街闲逛一阵,又到红军山烈士陵园去凭吊英烈。在遵义城逗留了好几天,红军山下的广场是每天必须去的地方。在那里廖刚和杨方全结识了一位新朋友,是上海卢湾中学的同学叫吴福鑫,杨方全每天用普通话和他交流,聊得很是投机。他有一张卢湾中学开出来的十个同学串联的证明,这时要回上海学校,他只有一个人,愿意把我们五个人带上,加上重庆四川美院附中还有四个和我们差不多的同学。大家都不想实施从内江出发时的宏伟计划,开了一张遵义去上海的十人火车票,挤上从重庆开往上海的特快,告别了历史名城遵义向上海奔驰而去。
这时大串联表面上已停止,火车上仍然很拥挤,十个人已经约定,对外由吴福鑫一人联络,互相之间都说普通话。美院附中一个同学戴着口罩去打开水,遇上几个成都地质学院的大学生,在协助乘务员查验到处走动没有票的人,其实他们本身就可能没有票,那个同学流畅的普通话应付过去了。
活该我们倒霉整出点事来,大家都分散在卧铺车厢里的上铺,已经没有什么人注意我们,喧闹抱怨拥挤的旅客都安静下来。廖刚偏偏又尿胀了,上厕所时正好碰见那几个地院的大学生,廖刚椑木镇的椒盐川普自然露出了马脚,这几个大学生把我们九个冒牌的上海中学生全清查出来。火车慢慢驶进贵阳站,在贵阳站把大家赶下车,和吴福鑫挥手告别结束了步行串联。
后来大家反思我们行动的路线,怎么和张国焘在卓克基分裂中央,右倾南下不北上抗日如出一辙,难怪一路上看到的总是北上的学生多南下的很少。
时已至年关,大家都从未在外和家人分开过年,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二月七日乘贵阳到重庆的快车,在小南海站下车已经是晚上十点,在巴掌大的车站里焦虑地等待了两个钟头,挤上了重庆开往成都的慢车,天亮后已经是过年那天的早晨了,游子们终于回到了内江。
全校的同学多数回校,轰轰烈烈的大串联和随后的步行串联,偃旗息鼓,尘埃落地。
文章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大串联记忆
陈洪玉:大串联传染脑膜炎,
50年后才知道疫情可怕

1967年脑膜炎流行,
大串联时期远超非典新冠疫情
魏梅武:同屋红卫兵脑膜炎发作去世了
严涛:从北京徒步到延安,

三千里路风和雪
陆耀文:行李架当卧铺,把虱子带回家
宋和:在北京大院批评浪费粮食,
16岁的我被围攻了
吴颂今:火车上一天多不吃不喝,
忘记生理问题如何解决了
沈杰:大串联中跳火车撞死的同学

尹呈忠:大串联在上海患上急性肺炎
郑忆石:兄妹“串联”路,
南下北上本地转
李其容:“狗崽子”串联记蒋国辉:我赶上最后一次接见红卫兵蒋海新:徒步大串联,我的朝圣之旅

郭德茂:11岁边疆少年,
成了红卫兵的小尾巴
黎劲风:11岁小学生的革命大串联
张玫:十二岁红少年 六千里大串联
李晓东:三个六年级小学生的徒步串联

蔡善康:我们在西郊机场接受检阅

红卫兵偷越国境援越抗美一段传奇
周恩来特批援越女兵战场秘闻:
半夜下河洗澡男兵放哨
刘海鸥:我想奔越南前线参战,
路途险阻打了退堂鼓
韶山火车站:五十年沧桑的见证
北岛:大串联到上海,
我对陈丕显秘书大发雷霆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